第60章 问题的所在
作者:炼意      更新:2023-07-24 11:22      字数:3402
  有了精准目标的话, 所需要的工坊数量并不多。

  尹家本身就是做布料起家的, 在京郊买上一个小庄子弄成布料染坊农庄,然后在同县那边大量置办地产建棉田桑林,通过尹家以前的老工坊进行加工, 送去京城销售也说得过去。毕竟他们家姑爷可是京官,又是工部的主事, 虽然品级低一点,但是要护持尹家的生意已经足够了。

  这时候虽然对官员经商没有太过强硬的要求,可如果你的手笔太大的话,任然会引来御史的弹劾。更有可能让那些权贵盯上,想要夺取其产业。

  傅子寒不过是个六品小官, 本身实力还达不到让人忌惮不敢轻易得罪的地步, 只依靠他并不能太信任的姨父,他也不敢过于冒失的置办家业。|

  正好,尹珂的陪嫁里面,就有三间位于京城东西两市的铺子。其中两间是棉布铺,另有一间绸缎铺。

  尹家的这三间铺子地段不错,经营得也有些年生了, 给尹珂做陪嫁, 其实也是想要借着这三间铺子的收入供养傅子寒一家, 只期望他能看在金钱的情面上,对尹珂多加包涵。

  付子涵能够理解尹家两老对女儿的一颗拳拳爱护之心, 但是不代表他就愿意问心无愧的接受这三间铺子,所以, 在尹珂给他过目的时候,傅子寒才会让尹珂自己去找他大哥派人过来管理。

  现在倒是正好用这三件铺子来验证他的想法是否可行。

  两间棉布铺他没有进行大的改装,只是分工明确,位于东市的铺子依旧走的是尹家那边的货源,花色款式都是现今最流行的,就算是江浙一带的贵女也多是喜欢这些花样来缝制衣裙。

  第二间位于西市的棉布铺则改成了丝绸铺,进的京郊染坊那边的货源,品质虽然比起以前那间绸缎铺的质量要稍微次一等,但是在花色上则更加鲜艳多彩,甚至还有好几种以前没有出现过的颜色。

  最初在售卖的时候,掌柜跟伙计还惴惴不安,生怕一匹都卖不出去。因为傅子寒给这些丝绸的定价可都不低,特别是那几种时新的颜色,比起之前最好的丝绸还贵上两成。

  另一间绸缎铺则变成了只卖精品的铺子,这里没有其他店铺那样的大堂,也没有货柜。只有二楼中间设置的展示柜,展示丝绸制成的成品,包括了十几种刺绣的绣品,还有锦、绢、缂丝等等非一定品级不能穿着的布料。

  这里的掌柜经过专门的培训,伙计和婢女也有严格的训练。他们会根据顾客的性别分开接待。

  在经营上,傅子寒并没有太强的能力,他只是跟尹大少派来的管事稍微讲了一下自己的想法,现在的经营模式都是那位管事做主安排的,傅子寒也就在营业之前过去看了两眼,没发现有违制的地方就行了。

  三间铺子他给出了大致的规划之后,傅子寒就将这事儿全数交给尹珂和静姝母女俩去打理。在她们身边还有宋嬷嬷和尹大少派来的那位能力强悍的管事,就算这对对经商半懂不懂的母女做出了错误的安排,也有人能给她们收拾烂摊子。

  接下来的时间,傅子寒就将公务之外的所有的心思放在了教导四个孩子身上。

  相对于袁小胖的抗拒,文昀和柳博立对去农庄反而表现得兴致勃勃。

  一到了那边,两人就主动的更换了衣衫,撒欢似的往桑园里跑。

  傅立文以前就跟父亲在村里住,对于农事他了解的说不定比傅子寒还要清楚。毕竟当初傅子寒重病在床的时候,为了维持一家的生计,傅立文也曾打过自己去耕作的念头,只不过后来被病中的父亲和照顾他们兄妹的福婶给阻拦了,

  如此过了好些天,傅子寒正觉得自己的教学走上正轨的时候,文老先生把他叫过去,好好的说了一顿。

  “立文跟博立明年就该下场了,他们现在的时间很紧,你带他们去农庄老夫并不反对,但是近些日子看来你有些过了。农桑之事孩子们略做了解即可,他们和你不同,你是工部主管这事儿的官员,就算一心扑在上面都是应该的。但是孩子们现在最重要的是学习,以后就少带他们过去吧。”

  反正文老先生的意思就是,傅子寒现在带着孩子们不务正业,怕是要耽搁他们明年科举的事情。如果再这样下去的话,那文老先生就打算剥夺了傅子寒教育儿子的权利。

  对于文老先生“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傅子寒有些不能接受。而且他认为不能亲自教导自己的孩子,绝对是作为父母最大的失败。

  但文老先生说的也很正确,傅立文迟早都要走上仕途这条路,那么在这个时候打下扎实根基就是最重要的事情,至于农商之学,大可以等他科举之后再说。毕竟傅立文的年纪还太小,就算顺利的通过了科举,弱冠之前就选官的可能性也太小,除非他能一举考中一甲,进入翰林院,否则还得在家里多呆几年,等到年纪和阅历足够了,才能真正的出仕。而这在家里呆的时间,用来了解现在傅子寒想要教导他们的知识,才是最适合的时间。

  被老师这么一敲打,傅子寒也开始正视自己的教学方式。他现在是下意识的用了他所接受的那些教育观念来教导孩子们,但是很显然,两个完全不同的社会形式根本不可能让他的那些教育观念得到实现。

  就比如说三观这个问题,傅子寒觉得要学会尊重人,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都应该给与足够的礼貌。这一点傅立文做得很合他的心意,但是袁小胖就不同了,完全是那种纨绔子的做派,但是偏偏文昀和柳博立对他的这些做法都不排斥,虽然他们也在尽力接受傅子寒的教导,可偶尔透露出来的本身的想法,更偏向袁小胖一些。

  初时的时候,傅子寒觉得很累,他想尽力去扭转几个孩子,却往往被袁小胖气得无力。后来还是立文私下求教他为何一定要让袁小胖改变,说小胖从小就是这样长大的,以他的出身来说,他现在的作为已经是非常优秀善良的了,去看看其他世家的公子行事,就能充分明白这一点。

  被儿子这么一说,傅子寒宛如一盆冷水当头淋下。

  他整夜没有睡觉,直坐到天明,才算彻底的融合进了这个世界。

  这个世界毕竟不是他生长了二十多年的世界,这个世界还有着最严苛的尊卑阶级。贵族打杀一两个奴隶基本没人会认为不对,甚至面对普通人,那些权贵都没把对方当成一条和自己同等的生命。|

  发现了这一点之后,傅子寒在自己每日的日记上面,将这一心得体会记录了下来,他希望在自己致仕之后,能回去乡里开办学堂,那个时候就能利用自己这些年积累的经验,更好的去教导孩子们学习和生活。

  也是在记录和总结的过程中,傅子寒才明白自己跟文老先生之间的分歧产生的根本,就是因为他们站在了不同的立场上。

  文老先生虽然已经很开明,很平易近人。可是,毕竟他从小接受的教育,从小过的生活,都是衣食无忧的,自然是没办法深刻的体会,位于底层的农工商人他们的后代所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就像傅立文跟文昀他们,因为尹食无忧,他们学习最根本的动力就是参加科举,从而一朝闻名天下知,然后出仕,然后走上高位,最后娇妻美妾,儿孙成群,高堂大宅,锦衣玉食。这就是他们这些富家子最基本的人生追求。

  可是对于底层的人来说,他们读书更多的是想要改变自己目前的现状,甚至很多人都觉得,读了书,识了字,哪怕不能像那些官老爷一样科举晋升,至少也能谋得更好的差事,挣更多的钱,能让一家人衣食无忧。

  所以这便是两个阶层的人,天然的想法差异,这一点是傅子寒最初的时候并没有领悟到的。或者说,他知道这两种差异的存在,然而却自动的代入了第二种,根本没将自己摆在世家子的位置上。这也是为何他一直没能完全继承原主的意志的缘故。

  而在这一日一日的学习总结中,更加上在衙门里接触的人比之前更加复杂,傅子寒对于当今社会形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能够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思想状态,不会再一味的将自己以前觉得理所当然的东西当成常识,显得自己某些地方很是异于常人。

  在他调整了自己的状态之后,对待袁小胖这种天然有种心理优势的学生,也能采用更合适的方法加以引导。

  说来傅子寒自己也觉得很是奇怪,他这么折腾,袁大人似乎都不曾说过什么,好像把儿子教给他就十分放心似的,这一点有点怪异。

  他自己一个人想了很久,最后的可能性都指向他那个连自家都不能十分明白的家族背景。但是这也说不通啊,傅家就算当初再怎么强盛,现在也都不复存在了,他目前最大的依仗就是老师文老先生,连他姨父都不值得完全信任并依靠,所以,袁大人到底是知道了什么他不知道的东西?

  若说傅子寒一点不好奇也不可能,但是他很有中佛系心态,并不会去强求一个结果,反正到时候该他知道的,迟早都会知道,不该知道的,现在去追寻也找不出真相来。

  不得不说,傅子寒这种心态救了他,至少在这个时候,他若是去追寻原因的话,很大可能保不住现有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