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寓教于乐
作者:炼意      更新:2023-07-24 11:23      字数:3420
  傅子寒趁着众人的注意力不在自己身上,快速的擦掉额头上的湿意。

  他今天说的那些话严格来讲是不太合适在这个场合说的, 但是错过今天的机会, 想要再提出这个建议就很难了。

  所幸太傅大人并没有觉得他做错了,甚至还主动找人来询问具体情况, 并让人去找了医师过来。

  严格来说, 现在的医师并不能肯定傅子寒说的那些问题就真的是问题,但是从他们专业的角度来讲, 傅子寒所忧心的很可能是真实存在的。像他们这一类市井出身的医师,比起皇城里的御医自然不如,但对老百姓的情况,就烂熟于心了。

  被请来的医师是青川本地人, 家在离庄子不远的地方。早前的时候也在京城西南角坐堂看诊, 一看就是三十年,对于那边的平民身体情况如何, 几乎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了。

  “大人这么一问,小老儿还真觉得很可能是傅大人说的这样。西南角外城那边的百姓身体的确不如内城,原先小老儿还以为是他们更加操劳的缘故, 可现在想起来, 说不得也只是其中一个原因。”

  这位医师也是个圆滑的人,并没有一口肯定或是否定, 但是他说的也是实话,便是大佬们派人去一一调查,得出的结论也就这样了。

  等到大佬们找地方坐下继续商讨的时候,王大人拉了傅子寒到角落里说话。

  “傅大人, 你今天太过冒险了。”

  “但是不冒险也不行啊,若是不趁今天这个机会让大人们正视,过些日子只怕黄花菜都凉了。”

  这也是个问题,但是王大人想,就算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他也做不到拿自己的前途去拼的地步。

  他们俩在檐下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旁边过来两人,是户部下面的两位主事,跟王大人也是老相识了。

  大佬们在里面还不知道要待到什么时候,这眼看着时间不早了,若是再不往回走,只怕要撞上宵禁。可听里面说得正火热,也没谁敢去提醒一二。

  傅子寒还好,反正第二日是休沐,他家的庄子离这边不远,大不了不回去。但是其他大人就不成了,特别是户部的邱大人,家里小孙子刚满周岁,每天不瞧上一眼这浑身就难受,让他晚上不回家,他怕是整宿都合不了眼。

  不能正大光明的去提醒诸位大人,只能想点其他办法了。刚巧庄子上新弄了批蝉蛹,油炸了撒点细盐跟茱萸粉,味道杠杠的。就是不知道诸位大人敢不敢下嘴。

  傅子寒是个胆儿大的,他招来庄头安排了一番,借着送茶水茶点的机会,把几样根本不可能上诸位大人餐桌的小食呈了上去,各色炸虫子就有三四种,还有山里的山珍经过巧手烹调而成的小食,吃那么一筷子,简直能爽到心肝脾肺里去。

  这些东西端上去的时候,还真有两位大人变了脸色,但是架不住太傅大人跟户部尚书两人举人是个隐形的老餮,在询问了这些东西是什么之后,当先就提着筷子夹起送入口中。看他们的表情,似乎被点亮了什么新属性!

  有人极度喜欢,就有人极度适应不.良。但是那位适应不.良的大人也没法说什么,毕竟靠山吃山,人家庄子也没其他的好东西上供,能想尽办法调理出这些吃食来,怕已经是榨干了脑子,他们还真不能说什么。

  但是被这么一打岔,再抬头就看到天色不早,太傅大人起身表示要赶回内城去。至于这边的事情,等过了休沐日,他们找个时间去跟圣上汇报汇报。

  一群人风风火火的来,又风风火火的走。

  傅子寒没有跟着离开,他选择留下来交代庄头后续的事情。

  他有预感接下来的时间重点肯定在搬迁绣庄那头。再有,他们这边如果出了效果,说不得就要开始准备丝绸之路的重启事宜。

  哪怕这些事情跟他扯不上太大关系,但是不妨碍他在里面分一杯羹。他可是有老婆孩子要养的男人。

  瞧着大队人马离开之后,没多会儿,从旁边跑来几匹马,当先的是柳博立和袁小胖,之后是立文跟文昀,再后面的三个少年有些面熟,却是想不起是哪家的公子了。

  “你们几个怎的还不回城?”傅子寒站在庄头旁边,看着意气风扬的少年们,脸上带着笑,虽然口气略带质问,但神情跟态度可算得上温和了。

  “傅大人。”

  柳博立一跃而下,牵着马过来。

  “傅大人,刚才我们几个去了旁边的庄子,发现那边也在自发的栽种桑林,但是我看他们建的蚕房怕是不太合适。”

  这点傅子寒早就知道了,他还知道,不仅是旁边的庄子,青川县稍微有点规模的农庄都在观望,只要他们这边的作为被肯定了,接下来只怕整个青川都会成为桑园。

  但其实这样是很不妥当的。因为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适合发展桑蚕养殖,而且为了这眼前的利益就荒废了良田,被朝廷知道,肯定会受责难,到时候这锅还得工部来背。而工部落实到人头上,可不就得他跟王大人?

  傅子寒招呼了几个少年跟着他去自家庄子,又让下人去城里挨着送信,言明他们家工资公子少爷都在城郊傅家庄子上过夜,之后才告辞了庄头,领着一群少年策马离去。

  庄头一直在山脚下看着他们走到不见影儿了,才回转身去安排晚上的事情。

  现在蚕茧还不多,不需要整夜做工,油灯又容易出事儿,因此上到了视线昏暗的时候,就会锁了工坊,让工人们回去休息。

  “父亲,您还没说要怎么解决其他庄子跟风的事情呢。”

  吃了晚饭,傅子寒领着少年们直接在水池边的柳树下席地而坐,一是为他们讲解功课疑难,二是听他们天马行空的畅所欲言。

  在讲解完一篇四书中的文章释义之后,他们开始了聊天模式。

  听到儿子发问,傅子寒并没有一来就给他们说自己要如何解决,而是将这个问题抛给他们,让他们来说说看若是他们为政,该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我觉得就该同意他们该做桑蚕养殖,这样来钱快啊。”

  混不吝发言的是钱大人的儿子。钱大人是刑部的官儿,不大,正五品,四川清吏司郎中。他家夫人跟袁大人的夫人同出蜀地,平时走动也勤,所以钱大人的这个儿子跟袁小胖也是焦不离孟。

  常言说得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袁小胖这性子,除了刻意巴结利用他的人外,他真心相交的好友基本上跟他的性子也差不离儿,都是属于怂且熊的属性。

  不过好的是钱公子毕竟有个刑部郎中的爹,对律法典籍肯定要了解更透一些,作起妖来也知道适可而止。

  至于另外两人,一人是出身侯府,不过到他爹那代就不得再承爵了,他兄长现在是都察院都事,正七品。虽然品阶还不高,又是荫官出身,但是只要自己给力,家里也支持,未必不能更进一步。还有一人的伯父是山西知府,其父原本也是朝廷官员,可惜英年早逝,只留下了这么一根独苗。而他伯父也子嗣不丰,到现在家里也才一个未成年的庶子并一嫡一庶两个女儿。因此上对弟弟家这根独苗,也是当做亲子来培养的。

  出身侯府这孩子对这些问题完全没有概念,典型一混日子的主儿。倒是那位知府的侄子,叫做舒询的孩子想了想,提出了反对意见。

  “自古民生才是社稷之根本。若是都奔着钱财而去,谁来耕种?没有农人耕种作物,粮食从何而来?以小侄看,这股邪风不能助长,一定要及时掐灭。”

  傅子寒饶有兴致的看着他,抚掌笑:“那贤侄可来说说看要如何操作?”

  少年并没有急着开口,先是沉吟了一会儿,在心里组织了下语言,才慢条斯理的讲述自己的看法。

  他觉得全部都去种植桑树养桑蚕并不实际。先别说这青川县自古以来就是京城重要的产粮地,就说那些眼红蚕庄的庄子匆忙上马修建的蚕茧房就不合格。他们今天也看过,大部分的蚕茧房还是采取的以前的老旧样式,规模小还无所谓,真要如蚕庄这般整合成一条生产线的话,他们那些设计就完全不可取了。

  “小侄以为,便是要改种粮为种桑养蚕,也该选取合适的地方进行,而那些沃土良田是万万不可动的。若是不顾后果随意改变,只怕圣上也会大怒。”

  “贤侄考虑得不错,但是该要如何进行你可有数?”

  “这个……小侄尚未有思绪。”

  毕竟不是专业人士,他们又是从小锦衣玉食长大的,而且少年们的重心也在功课上,能说出粮食乃社稷之重,民生之根本,就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老师,学生觉得,一味的压制不可取,不如分儿化之。城北茗县那边多丘陵,是栽桑养蚕的好地方,而青川这边虽然是种植粮食的重要地域,但也不是不能涉及到丝绸上来。可以安排各庄修建绣坊以及染坊等等功能单一的工坊,这样便可以聚集女工甚至老幼之力。每个庄子只负责一样,又方便管理,然后各庄之间工序交错递进,就犹如一个大的,大的……生产链?”

  生产链这个词是傅子寒教给他们的,用言语文字甚至图画来形象生动的阐明了这三个字的意义。柳博立在当初听的时候就记在心头,现在想起来就觉得这三个字用在此处真是再好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