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开了先河
作者:炼意      更新:2023-07-24 11:26      字数:3347
  之前就说过, 这种启蒙书册不是没有, 但是绝对没有这么系统。

  世家大族还好点,他们传承久远,族内有不少文人, 流传下来的书册典籍简繁难易都有,加上还有举人进士等教导族内子弟, 在作诗写文说话方面都有人可以求教。

  但是对于普通人家的孩子来说,能系统的学完三百千都算好的,教导常识和说话的书籍根本就没有,所以《幼学》一出来,终身专注于教书育人的文老先生就察觉到这本书的可贵之处。

  傅子寒面对老师的询问, 不敢说是他自个儿的功劳, 将之归结在自己游走在外的那十几年的时间里,参考了诸多夫子的教学,再加上已故老丈人的见识,最后经过自己的总结加工才弄出来这么一本书。

  在这本书的扉页,他做序的时候就将这本书的来历做了如上解释。他自己的名字只挂在编纂人的后面,而且校正也是打的老师的招牌。

  文老先生很认真的读了第一卷 , 并在傅子寒的批注下面加上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完了之后, 还直接将原稿让文昀抄写了两遍,送到太傅和国子监祭酒那里请斧正。

  而柳老太爷那儿是让傅子寒亲自送去的。毕竟他跟柳家结亲, 再不喜欢柳老太爷的做事态度,该有的礼貌还得有, 这书只能由傅子寒送过去,才是对柳老太爷的尊重。

  柳家的书房里,柳老太爷看书的速度比文先生要快,而且关注点也不同。

  “子寒是想借这本书参加明年的书院大比?”

  傅子寒都愣住了,他没告诉过任何人自己的想法,连文老先生都不知道他想要参加书院大比,可柳老太爷怎么一看他编的书就能猜中?果然醉心仕途跟单纯做学问的就是不一样。

  “是不是很好奇?”柳老太爷捋胡须,斜睨了傅子寒一眼,满意的看着他傻愣的模样,“你老师那人就是太死板,他自个儿做学问有了名声,就觉得所有人都该跟他一样,安安静静的做学问就好。但是人生在世吃喝二字,还有家人后代也要照顾,这清贵是清贵的,吃不饱穿不暖的,谁还能安心去做学问?”

  他跟文老先生就是观点太不相同,而且柳老太爷觉得文老先生这人自己安贫乐道就行了,为嘛非要其他人和他一样?当年两人闹得鸡犬不宁,就是为了某位两人都看好的苗子,想要让对方按照自己的想法成长,结果弄到后来,那人没抗得过两老,反倒先去了。为了这事儿,外加其他的各种纠葛,文老先生每次看到柳老太爷就想发飙。

  柳老太爷其实也承认自己有些功利,但是他的想法是,你享受了就得有相应的付出,没有理由让别人承担你该付出的而你坐享名利,是以他在身居高位后,往家族里也划拉了不少资源,得罪和打压了不少不远跟他同流的年轻人。

  傅子寒不能说柳老太爷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在他的立场肯定不赞同,但是在柳老太爷的那个派系的人来看,这太正确不过了。

  但是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傅子寒若非女儿的亲事说到了柳家头上,他也是宁愿敬而远之的。

  柳老太爷也知道这点,平时跟傅子寒之间的交流极少,但是一旦傅子寒需要帮助,他会主动的提供自己能提供的便利,但是需要傅子寒为他做点事的时候,卖人也卖得毫不客气。

  当然这次也不例外。不过柳老太爷还是没太过分,只希望傅子寒在编撰这本书的时候,能捎带着提提他儿子。

  这一点其实傅子寒能理解也能接受,就跟后世那些挂名的编委差不多,人家不需要你分薄利益,只需要挂个名,算点资历好混个前程而已。

  当然,傅子寒既然答应了给柳家一个名头,也不会拉下文家师兄。

  不管怎么说,文老先生不肯占傅子寒这个便宜,傅子寒却不会那么不懂做人。文师兄跟何大人都在编委之列,这也开创了先河,以后那些出书的,也会借用这个名头,请一些大佬帮忙审稿。

  大佬们自己不图名不图利了,但是他们的后人却需要名气和权利来维持家族的兴盛,所以这种挂名的编委在之后的时间里,风靡一时,也算是傅子寒给开了先河了。

  傅子寒控制着编撰《幼学琼林》的速度,用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才将所有的内容编写完成。后面有些内容还有增减删改,但总的来说,跟他背诵的版本有百分之九十的内容相同。之所以用这么多的时间,也正是最后这百分之十需要他耗费脑力。

  等到书册编撰完毕之后,文老先生跟柳太爷他们的校正和批注也几乎同时完成。这集合了当时好几位大儒的书籍在腊月之前正式成书,只需要雕版刻印便可销售。

  书坊傅子寒自家就有,雕版刻印的速度极快,短短四天,城内和四门外商业街的书肆就摆上了这本书。

  傅子寒还特意让女儿帮忙画了好几副pop的广告画,蒙童读书的图特别萌,上面《幼学琼林》四个字是傅子寒亲手书写的。画页的下方还用颜料写出了文老先生等几位大儒的名字,特别顾问是国子监祭酒大人。不看别的,就这广告画就让人觉得这书特别的高大上。

  宫里自然也有,圣人熬夜看完了这本书。初读还不觉得有太多感觉,细读之后就发现这简直是蒙童对认识这个社会和天文地理最直接的通道,有了这本书打基础,等到日后再学四书五经的时候,理解上要轻松得多。

  刊印的第一批书册,傅子寒直接往宫里送了十本,好几位娘娘都拿到手了,不管她们是否认可傅子寒这个人,对于这本书全都一致好评。

  翰林院以前的同僚,还有工部的那些同僚,都来支持了一把,不说多的,每人一本,外加喝酒喝茶时小小的推荐一句,这影响力扩大得那是相当厉害。

  当然,就跟钱都不是人人爱一般,也有人觉得傅子寒是沽名钓誉,编撰的这本书简直就是狗屁不通翔一样的存在。可这些人毕竟少数,而且也不是特别有名气的文人大家,有眼睛的会自己看,有耳朵也能自己听,这话实不实在,酸不酸,多想一想就能明白。

  这幸亏是傅立文已经离开京城了,若是还在,恐怕他又要因为父亲的此举而疲于应付提亲的人了。

  立文躲开了,然而静姝却避无可避,毕竟尹珂对应付贵妇们比较苦手,每次不能推却的宴会邀请,她只能带着静姝一起去。而且这些因为她丈夫大出风头而非要邀请她过去的宴会,举办者都是身份显贵的,推却只能得罪人。

  前几次还好,大家还悠着来,到了书册售卖脱销之后,那些世家大族的贵妇人们几乎就跟疯了似的,想要让尹珂替傅子寒答应拉她们的男人一起。甚至还有几位劝说不成,差点直接上演威逼的戏码。

  最后还是柳夫人替她们出的主意,直接装病!反正尹珂的脑袋不好是事实,她直接说头痛,彻夜难眠什么的,拿两个晚上熬一熬,然后傅子寒出面请御医,这诊断结果一传出去,自然有人帮尹珂找源头。

  这么来了两次之后,连圣人都怒了,在朝廷的小朝会上大骂那几家的男人,其中一次更是指着脸发脾气,吓得那家的当家人差点腿软得出不了宫门。

  这之后才可算是消停了。

  但是傅子寒并没能轻松太久,因他的这番著书的举动,让圣人觉得他想辞去四门的教职完全就是瞎胡闹,不但不给他请辞的机会,还专门将他叫进宫好好念叨了一顿。

  “圣人明鉴,臣并没有再次提出请辞啊,上次说了一句,老师将我狠狠责骂了一通,现在我不是已经老老实实的回四门去教书了么,为什么还要责骂我?”

  傅子寒不乐意了,觉得圣人这次简直就是以“莫须有”的罪名来刻意责骂他的,他也是有情绪的好不?

  圣人被顶撞了一句,噎得说不出话来,狠狠的指了指他,赌气的把傅子寒面前的肘皮冻给端到自己面前,不让他下筷子。

  傅子寒直勾勾的看着圣人,两只眼睛左边写“幼”右边写“稚”,满脸都是嫌弃。

  吴典在旁边伺候着,愣是像没看见傅子寒的无礼一般,还帮着圣人把绿色的草全部端到傅子寒面前,不给他一点肉吃!

  傅子寒哼了一声,直接吩咐小内侍去御膳房端一只红泥小炉过来,还有他特意从家里带来的一只碗面大小的小铜锅。烧热了之后,筷子夹着一片肥肉在锅里抹过,滋滋的声响下,油脂留下一层油膜,而后傅子寒用木勺舀了一勺子蛋液,趁着单面还没凝固,又将剁碎的菜末合着熬过的油渣撒到蛋液上,再刷一层甜面酱,搁两根切成丝的胡瓜丝一裹,趁热就这么咬了一口,蛋饼和菜末的香气瞬间就俘虏了圣人。

  之后基本就没傅子寒啥事儿了,圣人直接让吴典接过了傅子寒手上的东西,一口接一口就没停过。

  其实傅子寒进宫受训之前就有吴典过来暗示过他,圣人这段时间心情不好,胃口也不好,脾气忒大,让傅子寒自个儿小心点。

  傅子寒让宋嬷嬷找机会问了陈渝后,才做了这样的准备,也是让圣人乐呵乐呵,给自己在圣人心里加点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