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扇风的蝴蝶
作者:炼意      更新:2023-07-24 11:27      字数:2457
  方尚书也没想到自己就随意跟傅子寒聊了几句, 在屋里两老看来, 就成了别有居心的人。

  若说方尚书没有一点想法是不可能的,但是他对傅子寒的心性也认识得很彻底,这样一个胸无大志到让人只想狠狠的嫌弃他的侄子, 他觉得那些想法还是不用去想的好。

  哪里知道,这次傅子寒给了他一个意外的惊吓。

  柳老太爷没有猜错, 傅子寒已经决定等书院大比之后就前往西域关口建立自己的书院,教化民众。

  以他的名义在同县那边建的村学现在已经成为同县最大的书院,除开村里的子弟可以免费上学外,外村的人前往还得参加入学面试并交纳束脩。

  村学的束脩只是象征性的收取一点,大部分都是本地乡绅的资助, 与此给与的回报, 是每年一两个的入学名额。相当于后世的择校生交纳赞助费。

  此举却意外的赢得了好评。那些乡绅既可以以此名额给自家的子弟,还能送出去做人情,并且在村学的赞助榜上还落了名,算作慈善义举。

  他们交纳的费用有一半贴补到了家庭贫困但读书努力的学子身上。每一季村学都会举行一次考核,凡一年之内有三个季度能进入村学每期只有五人的甲榜,则村学全免费用, 还会每一季度给与一定的补贴。多数是以谷物和肉食为主。乙榜十人, 减免一半的费用, 包括了束脩和食宿费用,哪怕家里不缺这个钱, 但能获得这份奖励也是很值得自豪的。

  村学现在常年在一百人左右,校舍已经扩大了两倍不止。

  从村学考出去的学子, 凡是本村的人,都会主动给村里增加一两亩至多十亩的学田。这部分学田的收入用来支付夫子的酬劳,还有置办和更换村学的各种设施。

  前年在当年一位新秀才的建议下,村学拿出了一部分钱财和田地,供家境贫寒的学生申请借款和劳作机会。当然,实际的结果是借款的人少,申请租赁田地劳作的人多。

  后村长跟里长也放开了脑洞,把有些需要会习字算数的工作提供给学堂的学子们做,换取到的酬劳可以抵消他们的束脩,甚至还能贴补点家用。

  这样做的结果是村学在同县出了名,连带同县旁边的数县也有不少学子前来求学。还有同县县城当地的富商也想要来资助,以求将家中子弟送到村学就读。

  村长让人写了封信寄给傅子寒,意思是想要将村学办成学院,问可行否。傅子寒建议他别这么做。作为一个地方的村学族学,跟其他的书院没有比较的地方,当地的乡绅也愿意扶持。但是升级成一个学院书院之后,要面临的问题太多,绝非一个村长和里长就能掌控的。

  若说文老先生在倒还好办,毕竟老人家是当世大儒,可他现在还是四门的教长,不可能丢下朝廷官学跑回去操持一个小学堂。

  傅子寒也不太愿意回去村学当山长。不是说看不起村学,他更多的是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想要见证历史的改变,哪怕现在经历的世界已经不是他以前的世界了,也想要看看能不能当一只扇风的蝴蝶。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他想在西域边关播下一颗种子,看看到底能不能生根发芽,长大开花。有时候傅子寒或许有些天真,却对人心和世界抱持着最美好的希望,他一想到明末的动荡和社会文明的倒退,就感到锥心蚀骨的痛。

  也许这就是个机会,将大宴朝的版图朝外扩张,让皇子们开疆扩土耗费掉他们多余的精力,免得把所有的心思跟力气都花在捅自己兄弟一刀上。

  四皇子就是个很好的切入点,他不需要成为木鹿城的实际掌控人,但只要他在那个位置上,就能借此给大宴朝带来机遇。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或许四皇子的后代会有其他的想法呢。人心是会变的,变好或是变坏,也是引导者起的作用最大。

  然而这一切目前都还藏在傅子寒的心底,没有跟任何人说起过。毕竟他想的这一切要实现,最重要的是在大比中取得名气跟地位。否则一个名声平平的读书人,去到西域能起的作用也看得见。

  这段时间,在傅子寒的带动下,除三皇子外的几位皇子对大宴朝的疆域版图,还有大宴朝之外的国家都起了无比好奇的兴趣。甚至六皇子跟七皇子还追着傅子寒问南下西洋的海路何时能进行,等他们长大之后,能不能跟着船队出海,看看外面的世界。

  对于这两个弟弟的愿望,从内心上来说,前头几个大一点的皇子是很支持的,但是从“兄弟友爱”上来讲,他们必须要表达出反对的意见,不许他们如此冒险。

  二皇子对出海没兴趣,他的目光瞄准了北面广阔的土地。

  他自己知道自己,不管是立嫡还是立长,他的胜算都不大,要说去争也能争一争,但是傅先生跟他们描述了外面的世界之后,二皇子那颗蠢蠢欲动的心总在暗地里叫嚣着,想要靠自己的力量打下一片天地。

  傅子寒对他的想法不支持也不反对。就大宴朝目前的国力来说,想要将北边广阔的土地纳为己有还是勉强了些,但是如果将西域收服之后,发展个十年二十年,丰盈了国库,养足了兵马,倒不是没有可能。

  所以,想那么多都是白搭,现在最重要的不是南面叫嚣的小国,而是承载了大宴朝国库压力的西域商路,只有这条路稳定了,大宴朝才能真正的富裕起来,才能有精力和财力去镇压南边的小国。

  等到将南边的小国收拾妥当了,发展海上商路就是必然的选择。

  这一阶段快的话,十年二十年能够办到,若是不顺利,真的很难说结果如何。

  上次给诸位皇子们讲故事的时候,傅子寒其实就很隐晦的提点过他们,现在的圣人还春秋鼎盛,若是他们表现太过,只怕父子反目的可能会大大增加。这不是傅子寒臆想的,历史上这样的实例实在太多,特别是辫子朝,九龙夺嫡简直无人不知。其中太子的杯具不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么?

  傅子寒跟方尚书做出的请求,就是想请方尚书朝圣人申请在西域边关开设互市,从而跟巴格他们的部落建立友好的关系,再以此为基础,为四皇子回归木鹿城做好准备。

  之前西域的商路虽然开启,但是互市并没有建立,都是商队私下跟沿途的部落进行物资交换,并且很多东西都受限不能交易,再加上商队所带的物资都是面对西域其他国家需要的东西,草原上的牧民们并不感兴趣。

  而互市的开设就不同了,交易的范围扩大不说,连交易的对象也不再仅限于西域行商商队,南北的商家都可以申请进入互市交易当地的物产,并换回草原的特产,以此赚取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