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作者:顾家七爷      更新:2023-07-25 01:01      字数:3387
  当江寻道再次睁开眼时,已是夕阳西沉, 她恍然惊醒才发觉自己已经躺在了洞穴中的石床上。昨夜的一切历历在目, 蓝以攸却没了踪迹。四周的一切如常, 她看了一半的书还摊开放在木案上, 揉了揉生疼的额角, 江寻道缓缓坐起身。

  若不是身上有纠缠过的痕迹,她都要怀疑昨夜的一切都只是她的一场梦, 她急切的跳下床打开了卧室后的石门,跑入了内间暗室。

  那一汪清泉还在,水依旧清澈见底,可蓝以攸并未在此, 地上还有水滴未干的痕迹, 仿佛不久前有人曾在此沐浴过。

  而原本放在卧室藤椅旁的两把剑少了一把,江寻道隐约猜到了什么, 她有些颓然的瘫坐在藤椅上,伸手盖住的双眸, 唇角勾起了一抹无奈的笑意。

  蓝以攸还是走了, 只是没有叫她同行, 而是独自一人离开了。她以为江寻道不肯再出去,却撇下她,独身一人犯险。可她到底还是低估了自己在江寻道心中的地位, 若是她真的出了事,江寻道怎可一人独活。

  没了光明的江寻道,只会堕入无尽的黑暗中。

  呆呆的在藤椅上坐了好一会, 江寻道站起身,她回了暗室,褪去衣裳沉入水底。沐浴过后,她打开了蓝以攸的檀木柜,取出了蓝以攸的一身衣裳,然后换上。铜镜里的她穿着蓝以攸的白袍,披散的头发用发带随意扎起,盘了个发髻。

  背上长剑和包袱锦囊,江寻道深吸一口气走出了洞穴,她仰头看着沉下的夕阳,挑唇轻轻一笑。上次和蓝以攸看夕阳,她还不知道蓝以攸的身份,只以为她是只小白狐,她还说等蓝以攸回来,便带她一起去看夕阳。

  只是没想到她们已经一起看了,江寻道深吸一口气,摇摇头带着笑意,在夕阳的照耀下,一步一步往外走。

  找到蓝媚询问了几句,江寻道这才知道,原本箫鸢走时下了令所有人都封住谷口,不许蓝以攸外出,可蓝以攸也不知在哪找了个密道,还是偷偷出了谷。

  如今谷中正乱作一团,商议着要出去将蓝以攸捆回来。江寻道便趁机许诺,由她去将蓝以攸带回来,众人都知晓她与蓝以攸的身份,便叮嘱了几句,放她出去了。

  只是蓝媚担心姥姥回来会责罚,又不太相信江寻道,便也跟着她一起出了谷,两人结伴同行。

  “你知道她会去哪?”蓝媚问她。

  “自然知道。”江寻道点点头,蓝以攸还能去哪,只要一出谷她就一定会去风华谷,她只需赶去风华谷,定能碰上蓝以攸。

  紧赶慢赶两人很快便赶到了离风华谷最近了一座城池,天色渐晚,江寻道决意先入城打探一下,两人便决定现在城中落脚。

  落在城外,蓝媚先是敛了一身妖气,又在江寻道的提议下,换上了一身正经的衣裳,便向城门走去,没走一会两人便到了城门口。

  “荆州城。”蓝媚看着城墙上的三个大字,笑着念了出来。

  江寻道一愣,连忙抬起头这才发现这紧邻着风华谷的城池,竟真的是荆州城。一路上她一直担忧蓝以攸会遇到险情,倒是没有在意这么一座普通城池,如今看到了名字,心中一震,想起了她离开云清山时,江淮山和她说过的一句话。

  “你的父母姓许,是荆州城有名的大户人家,你若寻去...或许还能找到亲人。”

  这便是,荆州城,她的故土。

  江寻道站在城墙下楞楞的发呆,一旁的蓝媚和守城的将士说了几句话后,伸手拽了拽她,不满道:“想什么呢?天黑了快要宵禁了,赶紧进去啊。”

  “嗯。”江寻道垂眸掩去了眸中的复杂神色,跟着蓝媚走进了城门。

  城中还算热闹,街巷便皆是些贩卖货物的商贩,蓝媚左右看了眼竟是相中了一家胭脂铺,拉着江寻道就走了进去。

  蓝媚买了些胭脂,只是身上没带钱便偷偷在身后变出了一块碎银,江寻道见状自己拿了一块银锭,替她付了账。

  蓝媚和蓝以攸的性子刚好相反,她爱说话,且停不下来。可江寻道一路心事重重,面对她的搭话,也只是有一句没一句的敷衍了过去。谁知竟是惹了蓝媚不快,咬着牙埋怨道:“也不知攸儿看上你什么了,闷的跟木头似的,一点情趣也没有。”

  江寻道没理会她的嘀咕,找了间客栈安置蓝媚先住下,然后自己出了门走走。

  她找了家路边支摊卖面的摊贩,摊主是个面容和善身材丰满的大娘,招呼江寻道坐下后,便熟练的在热水里下了面,一边煮一边热情的和江寻道搭话。

  “我看姑娘应当不是荆州人吧?”

  “大娘怎么看出来的?”江寻道笑着问她。

  大娘得意一笑:“我就是荆州本地人,在路边卖面就卖了四十年,走南闯北什么都没见过。我一听你开口,就知道你不是荆州人。”

  江寻道沉默了一会,等大娘把煮好的阳春面拜在面前,她这才又开了口,只是语气有些踌躇问道:“既然大娘在荆州城住了四十多年,那您可知道,荆州城有一户姓许的人家?”

  大娘摇了摇头:“荆州姓许的人家多了去了,你这么说我可不晓得你问的是那一家。”

  江寻道看着眼前冒着香气的阳春面,没有动筷,放在膝上的双手紧紧的握住:“姓许的大户,十几年前曾出了事。”

  江寻道这么一问,大娘想了想便恍然大悟了,她来了兴致往江寻道身边一站,低声道:“你这么说,我就知晓了,你说的可是许通判夫妻二人吧?”

  “许通判?”江寻道抬眸看着她。

  大娘叹了口气,眼神突然有些伤感:“通判是官名,许通判名唤许良昭。是咱们荆州城掌管粮运家田水利的官员,那可是个人皆皆知的大善人啊。虽是官家人,可没一点架子,也从不贪污受贿,待我们老百姓如同亲友一般,他的夫人也是个貌美端正的千金小姐,两人呐,是举案齐眉夫唱妇随,恩爱的很。”

  江寻道默默的看着她,没有搭话,只是抿了抿唇等她继续说下去。

  大娘说着说着,突然落了泪,她抬起袖子抹了抹眼角的泪水道:“我还记得二十年前,荆州闹饥荒。朝廷的赈灾粮迟迟没有下拨,城里不少人就这么活活饿死了,许通判愁的头发都白了,就瞒着上头私自开仓放粮,救了荆州城十万百姓。之后朝廷要治罪,我们这些百姓联名上书,这才让圣上感动,免了许通判罪名。可私开粮仓是砍头的大罪,许通判还是因此削了官职,贬为了草民。我们荆州城的百姓,都记着许通判的恩情,从不敢忘。”

  “谁知十八年前,许通判家宅突然闯入了一帮匪徒,杀了他们夫妻二人和几个家仆,还抢了钱财。就连他们刚刚出世的女儿,都被那些该杀千刀的匪徒抢走了,许通判和他的夫人就这么丧了命,连最后一根独苗都没保住,如今也不知是不是活着。”

  江寻道垂头听着大娘的啜泣愤恨的声音,眼睛像是突然进了风沙一般,疼的她都快落泪了。

  “后来,我们荆州城的百姓通通都出了城,把这十里八乡的山匪老巢都端了。可他们没人承认杀了许通判,就算治了罪入了大狱也都说是被冤枉了。能怎么办,就算把这些山匪都杀了,许通判他们也活不过来了。不过我们荆州城的百姓都是有情有义的人,这么些年一直记挂着许通判的恩情,每逢佳节还有不少人为许通判的女儿祈福。只望那个孩子还好好活着,就算活在别处,也好好的。这样许通判的在天之灵,也能有一丝慰藉。”

  大娘抹干净了眼泪,突然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道:“哎呀,你看你说起这事,我就忍不住想哭。姑娘啊,你怎么突然问起许通判的事了?”

  江寻道垂着头,从腰间拿出了一块银锭,放在了桌上便站起了身:“只是听人说起过,随意问问而已。对了,可否问问大娘,许通判的旧宅在何处”

  大娘看着桌上的银锭和一口未动的面,有些愣住了:“就在城南,你一路走去到了尽头就是了。许通判的家宅当年被匪徒一把大火烧了,后来我们城中百姓凑钱修缮好了,建了座祠堂,里头供奉着许通判夫妻的牌位。”这

  说完,她拿起桌上的银锭,踌躇的看着江寻道:“面你一口没动,这钱也给多了,我找不开啊姑娘。”

  “没事大娘,不用找了,谢谢你跟我说了这些。”

  江寻道摇了摇头,转身便向外走去。只是她身后的大娘拿着银两愣了愣,突然像是想到了什么似的,追了几步,看着江寻道的背影,急急的问道:“姑娘,你今年多大岁数了,你是来荆州寻亲的吗?”

  话音落了,不过一眨眼的功夫,江寻道便消失在了人群中。那大娘愣了愣,眼睛突然又红了,她看着手中的银锭,心中竟满是惊惶和喜悦。她低声喃喃道:“该不会真的是许通判的女儿寻来了吧,若真是如此那便是老天开眼了,老天开眼了呐。”

  江寻道穿过熙攘的人群,眼角悄无声息的滑落了一道泪痕,她多么希望此时蓝以攸就在她身边,和她一起高兴。

  她好像真的找到了自己的父母,虽然他们已经离去了,可至少她知道了,她的父母是好人,是这天底下最好最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