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家族的棋子
作者:子姮      更新:2023-07-25 01:10      字数:4359
  乍然听闻韩攸要分家, 韩嫣面色变了变。

  她皱眉露出一抹思考之色, 很快就明悟。

  先前这么多年来韩攸总是偏帮大房, 韩嫣私底下总觉得有什么原因。她问过邹氏, 邹氏却什么也不告诉她。她也向韩攸提过分家,韩攸也都不同意。

  但前两天爹娘间发生了那样的事, 邹氏终于哭着将埋藏了这么多年的心绪苦衷吐露给韩嫣。

  那么爹娘间的事情, 也相当于彻底摊开在明面上。一旦爹再让娘失望一次, 韩嫣猜测, 怕是那时娘会决绝选择和离。

  爹也定是猜到了娘的这个心思,他不愿和离, 才心一横做出分家的决定。

  分家,不仅是彻底和大房掰开,也意味着和从前那个痴恋花容的自己告别。

  韩嫣想到这里倒是心里舒畅了不少。

  这些年她旁观者清,总是觉得爹心里是有娘的。要是分家能成功,爹娘出去单过, 慢慢的娘也能从往日受的辛酸委屈里慢慢走出来吧。

  只是……

  以韩嫣对董太君的了解,她这位祖母怕是不会放人。

  就算董太君肯放人, 也得隔三差五的把人叫回来晨昏定省。

  毕竟韩攸对于江平伯府而言,始终是一棵摇钱树。虽然这棵摇钱树如今不帮自己兄弟了,但孝字在上, 若是董太君亲自伸手要钱,韩攸也不能一文不给。

  “二堂兄, 祖母是不同意我爹娘分出去吗?”

  韩云阅耸耸肩膀, 混不吝似的笑道:“你说说, 她可能同意吗?如今三叔父的态度挺坚决的,祖母恼火了,指责三叔父不孝敬嫡母,声称要去御史台参三叔父。”

  韩嫣心中冷笑,董太君不愧是老妖婆,就为了把摇钱树般的庶子攥在手里,连去御史台参庶子的话都能说出来。

  如若韩攸真的吃了这一状,轻则罚俸,重则贬官,这对江平伯府也没好处。

  董太君这摆明了就是“你不让我好过,那就大家一起不好过”。

  韩嫣一手叉腰,不屑嗤道:“参就参!她敢参我爹不孝嫡母,我就敢去参大伯父压榨庶弟。御史台管得可不光是朝廷命官,王公侯伯照样。她有本事就去参我爹试试,当心没把我爹留住,反倒害大伯父丢了爵位!”

  韩云阅闲闲的道:“二堂妹说的不错。行,等我回了江平伯府,就把二堂妹这话传到祖母耳朵里去。”

  韩嫣狐疑的看着韩云阅,她本来是打算回江平伯府去,亲自威胁董太君和江平伯。但听韩云阅这话的意思,他要替她转达这份威胁,以助三房分家咯?

  按说二老爷一家没什么固定的经济来源,先前也靠韩攸养着。眼下虽然韩攸不养他们了,但他们应该也不想放韩攸分出去才对。

  留着人,还能图谋以后;人走了,那就真是没后路了。

  所以韩云阅为什么要帮韩攸分家?

  韩云阅狭长的眸子里翻滚着精光,笑着说道:“二堂妹,我这可是冒着被祖母和大伯父厌弃的风险,帮你们一家三口。你现在是不是对我有些感动?”

  他懒洋洋的笑着,眯了眯眼,唇角竟扬开一丝略有谄媚的弧度。

  见韩云阅这神态,再仔细一思索,韩嫣恍然大悟。

  合着韩云阅这是主动为她分担,好管她要钱呢!

  今天碰上的人,怎么一个二个都管她要钱?

  韩嫣心中是无语的,不过看在韩云阅愿意帮三房的份上,就答谢他一下吧。

  “二堂兄,谢谢。”韩嫣坦诚直言,然后示意紫巧给钱。反正她就是缺遍天下之物也不缺钱。

  紫巧拿出一锭沉重的银子,双手奉给韩云阅:“阅公子。”

  韩云阅稳稳的接过:“二堂妹爽快,三叔父分家的事我一定尽力,不必你专程跑回去。”他又道:“我说句中肯的话,现在这个节骨眼上,你最好别回江平伯府掺和分家的事。不然祖母怪罪到妹夫头上去,难说会不会连累他什么。”

  韩嫣眼中凝了凝,韩云阅说的有道理,还是他想得全面些。

  她现在先是孟夫人,然后才是嫣小姐,行事前得多想想会不会给孟庭带来麻烦。

  这么看来,她还真得多指望韩云阅帮韩攸分家了。

  韩嫣诚恳道:“那麻烦二堂兄了,之后有什么进展,也请二堂兄能派个人来孟府告诉我。”

  韩云阅道:“这个是自然的,这点小事。你出嫁都还是我给你背到门口的呢。”

  韩嫣俏丽一笑:“谢谢。”看这架势,总觉得往后她会成为韩云阅的摇钱树,让韩云阅源源不断的敛财。

  行吧,堂兄出力她付钱,没什么问题。

  与韩云阅说好后,韩嫣和紫巧同韩云阅道别。

  主仆两个去街道尽头,孟府的马车等在那里。

  韩云阅则继续找装裱工。

  怀里抱着大花猫,韩云阅边走边对大花猫叹气:“阿花啊阿花,你怎么就越来越胖呢?胖的我都抱不动了。你要是再不减减你的斤两,以后就不带你出门了。”

  大花猫像是听懂了这话,抬起爪子往韩云阅胸口拍了下,非常不满的样子。

  倒是它这一拍,拍得韩云阅脑中灵光一现,猛地想到什么。

  “哎呀,有件事刚刚忘了和二堂妹说了!”

  “二堂妹!二堂妹!”

  韩云阅喊起了韩嫣。

  奈何韩嫣这会儿已经坐上了街道尽头的马车,她根本听不见韩云阅的声音。

  韩云阅忽然想起的这事,是关于韩茵的。

  “阿花,我竟然才想起来。这两天祖母催着大伯母,让多带韩芳和韩茵走动,看着是要给她们找婆家了。”

  “韩茵那张脸,可不比二堂妹差,甚至更招人怜爱。我看祖母的意思是想在韩茵身上押宝,指着她联姻。”

  “毕竟嫡出的孙女已经嫁了,剩下这些庶出的,谁又比谁高贵的多少?嫁高嫁低,基本也就看脸。若是能和权贵皇族联姻,哪怕是做侧室妾室也无妨。”

  “郭姨娘还怂恿大伯母,把韩茵塞进梁王府呢。就是不知道梁王给不给她们机会。”

  “都是家族的棋子啊。”

  “嗯?阿花你说什么?是问我要不要追上二堂妹,把这件事告诉她?”

  韩云阅抚摸着大花猫,正好身后是堵墙,他随意往上一靠。

  “太远了,不想追,改天三叔父分家的事有进展了,我再找个人一并和二堂妹说吧。反正一时半会儿,韩茵的亲事定不下来,没事。”

  ……

  韩嫣回到孟府时,距离孟庭放衙还有些时间,孟庭自是未归。

  孟祥带着孟晶清出去溜达了,这会儿家里只有刘氏。

  韩嫣去找刘氏,刘氏这会儿正在临摹字帖呢,见韩嫣拿了云出岫给她,刘氏很是受宠若惊。

  女儿是在水一方的忠实顾客,刘氏自己也是很喜欢在水一方的。

  云出岫这个款式端庄典雅,很是适合刘氏,刘氏看得眼睛都直了。

  过了会儿,刘氏收敛好表情,犹豫着道:“这,这……嫣儿这是专门去给娘买了簪子啊,大热天的,你还跑这一趟。”

  韩嫣笑道:“也没有啦,正好今天我想去找个装裱工,把尹词给我们画的画装裱起来,就顺路去了在水一方给娘挑选头饰。”

  刘氏虽然因为心疾不敢多出门,但她在京城也待了一年多了,她知道装裱工云集的街道和在水一方所在的街道隔了些距离。

  绝不可能是顺路的。

  嫣儿这孩子,分明就是专程去给她挑头饰的。

  刘氏不禁心窝窝都热了。

  她这个儿媳妇,外表像美丽的天鹅,内里朝气蓬勃大方懂事,真是让她满意的不行。

  在韩嫣的鼓励下,刘氏被韩嫣搀扶着,坐于梳妆台前。

  韩嫣亲手将云出岫簪进刘氏的发中。

  通过面前的铜镜,刘氏看见自己在云出岫的衬托下,竟是多了两分贵妇的端雅雍容。

  刘氏抬手触到云出岫,如摸宝贝般的摩挲。

  ……

  韩嫣本想着,在家待上三五天,等韩云阅那边的消息。

  要是韩云阅没传消息来,她就回江平伯府去,以出嫁女回娘家探亲的名义,和爹娘交流一下分家之事的进展,再和韩云阅接个头。

  然而两件突发事件,打乱了韩嫣的计划。

  韩嫣不得不忙起这两件事。

  第一件事和齐王有关。

  齐王还有五天抵京,皇帝决定在齐王抵京的当天,于京城南郊的念坛行宫举办宴会。

  宴会自然是为齐王接风洗尘的,齐王从南边过来,正好到念坛行宫面圣。皇亲国戚、文武百官也要领着家眷参加宴会,共同赋诗品酒,一同庆祝齐王殿下归来。

  韩嫣和孟庭自然要去了。

  而因着皇帝重视齐王抵京,便借着这一喜庆之事,提拔了不少大小官员。

  翰林院内就有变动。

  比方说,自张乾倒台后,与他交好的一些世家子弟有被牵连而退出翰林院的。翰林院由此空出了一些职位。

  孟庭举荐了汪庶吉士。

  温掌院立刻同意,向上申请将汪庶吉士升为正七品编修。

  皇帝批准了。

  汪庶吉士也没想到自己才进翰林院不到两个月,就成了编修。这个跳跃不小,他清楚这是因为自己曾在孟庭被张乾等人打压排挤时力挺孟庭,如今才有孟庭为他美言。

  而其他几个那时候觉得孟庭没出路便不再跟着孟庭做事的庶吉士,眼下悔得肠子都青了。

  此次除了翰林院,各地的官员也有被提拔的。

  其中就有刘氏的爹。

  刘氏的爹之前也是时运不好,做到临淄县令的位置后,连着三十多年都没有升官。

  原本已是不抱希望,不想这次皇帝调整各地官员时,恰逢青州知府和通判双双年迈辞官,而整个青州境内各个县城里政绩最好的,就是刘氏的爹。

  毕竟临淄出了孟庭这个三元及第,这份功绩是记在县令头上的,无人能敌。

  皇帝于是将刘氏的爹直接提拔为青州知府。

  刘知府年逾六十,霍然从正七品变成正四品,连升六级,简直是罕见的大喜。

  而韩嫣这次要忙的第二件突发事件,就和刘知府有关。

  刘知府已经六十岁了,他知道自己这辈子大约就只能止于知府,便把希望寄托在晚辈身上。

  但奈何他的独子,也就是刘氏的嫡兄,不是做学问的料。

  家里男人指望不上,便只能指望女人。

  好在他的独子为他生了个温柔貌美、知书达理的孙女,颇得刘知府喜欢。

  以他孙女的相貌和才气,刘知府觉得青州的儿郎配不上她。要是能把她嫁进京城的官宦之家或者门阀就好了,她值得这样的夫家,刘氏子孙也能因此得到提携。

  于是刘知府想到了他在京城的女儿和外孙。

  以他外孙的广阔前途,定能帮他孙女找个称心如意的夫家吧?

  刘知府是五天前接到升官的旨意和调任令的,他很快就写信给刘氏,说要把孙女刘静娴送到孟府,让孟府帮忙给刘静娴找个大家公子。

  这边刘氏刚接到信,那边刘知府算着时间,就让刘静娴出发了。

  青州离京城不远,马车走得快一点的话,两天就能到。

  孟庭和韩嫣得知了此事,自然要为表妹到来做准备。

  算时间,差不多刘静娴到后过不了两天,就是齐王的接风宴。

  韩嫣打算带着刘静娴一起去。

  接风宴上的男宾里多得是未婚的,正好让刘静娴先观察观察。反正皇家举办的宴会,不管是什么名目,私底下都会变成公子小姐们相看的宴会。

  倒是韩嫣的表姐,豫城伯府的嫡女邹蕊,在听说了刘静娴要来孟府后,陷入了沉思。

  邹蕊沉思了好一会儿,肃了语调对韩嫣道:“大魏朝表兄妹成亲之风盛行,你怎知那刘静娴究竟是来找青年才俊,还是冲着孟大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