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拉拢
作者:漫漫行      更新:2023-07-27 09:35      字数:3626
  在陆若华和李善争夺工部权力的时候, 北辽的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伊楼氏在进攻大燕受挫, 被火炮吓得直接连夜跑回了伊楼氏在北辽的部落, 不敢再踏入大燕一步。

  而同时,大燕的春闱也拉开了帷幕,这次主考官在太子和大皇子的争夺中,最终以户部侍郎唐同方和礼部侍郎郭淮,因着这件事天正帝对两个皇子谁也没有偏着,很多人的心思都开始活络起来。

  大皇子府

  “听说此次春闱中有很多学子都出身不凡。”大皇子对着礼部尚书道:“郭大人这次可要用心挑选, 看能不能找到几个为我们所用的。”

  “老夫明白。”郭淮捋了捋胡须, 点头道:“这次春闱确实有不少显贵之家的子弟, 算起来这出身最好的还要是靖北侯府的六公子, 也就是靖北侯次子。”

  “靖北侯府早已投靠了太子和晋王,他的次子有什么用!”大皇子动怒道。对于靖北侯府, 他以前也想着拉拢,可是随着靖北侯之女嫁给晋王,再加上陆静徳这些日子的动静, 他可算是看明白了, 打着忠君的旗号, 靖北侯府早已是太子的人了。

  “殿下,这话可不能乱说。”黎和安赶紧去劝道:“就算是陆静徳和李大人争抢工部, 但是靖北侯在朝堂上多年至今为表态,就说明靖北侯还是忠君的。陆静徳只是出嫁女,并不能代表靖北侯府的志愿。”

  “殿下试想, 陆静徳入朝这么多年,靖北侯可曾为她说过一句话?可提拔过她?”黎和安慢慢道:“靖北侯可不是一个喜欢避嫌的人,如今的靖北侯府二老爷能做到正三品太常寺卿,就是靖北侯提拔的结果。”

  “你的意思是,靖北侯并不喜欢这个女儿?”大皇子听后也觉得黎和安说的有道理。陆静徳之所以能以女子之身入朝为官,靠的是其在农事上的贡献;而能接任工部侍郎,靠的是她在宛城上的治理,粮食的增产,以及自身得到自己父皇的看重。这其中,靖北侯从未在朝堂上为陆静徳进言过。但是若说靖北侯不喜欢这个女儿,他也觉得不尽然。陆静徳出嫁的时候,可谓是十里红妆,怎会是不得家族和父亲喜爱的?

  “倒不是说靖北侯不喜欢陆静徳,而是说靖北侯在和这个女儿划清界限。”黎和安摇头道:“如今陆静徳和李大人争夺工部,这便是和您站在对立面,和您对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默认站到了太子一边,再加上陆静徳和太子的渊源,以及晋王妃的身份,陆静徳在朝臣心中已经算是□□了。”

  “而靖北侯选择和女儿划清界限,就是和太子划清界限。”黎和安对太子解释完,进言道:“殿下,虽然靖北侯不好拉拢,但是一个青年士子还是很好拉近的。”

  “万一这又是一个陆静徳呢?”太子一想到陆若华,就一肚子气,今天李善之所以缺席这次的议会,就是因为他在工部被陆若华整的□□乏术,如今,工部、虞衡、营缮、都水、屯田等几个清吏司,已经有八成的官员投靠了陆若华,如今李善能控制的就只有营缮清吏司了。

  而如今,陆静徳又以苛待工匠,贪污营缮工程的银子为由,弹劾了营缮清吏司中李善的心腹,如今李善正为这几人奔走呢。

  若是这位靖北侯次子,也是这样一个难缠的人,那还了得?他可不想干偷鸡不成蚀把米的事。

  “不会。”黎和安摇头道:“陆静徳那样的人百年一遇,少年天才。靖北侯世子和这位六公子虽是才能出众,但是比之陆静徳相差甚远,之能算的上是人才罢了。”向陆若华这样十三岁便跻身朝堂,二十多岁便位居从二品,改农具,开边市,创办女学的人,在黎和安看来,若只论能力,这天下少有人能与之相较。

  “殿下,在这位靖北侯次子身上耗些力气也值得,若是不成,倒也不必太过再意。”黎和安知道靖北侯次子比陆静徳好对付,但是靖北侯府家教严是京中出了名的,恐怕这位六公子会恪守父训,不敢和他们走得太近。

  而此时被大皇子等人讨论的陆皓,此时正在自家姐姐面前停训。

  “文采有余,实物不足。”陆若华指着陆皓颇为满意地一片文章点评道。

  陆皓闻言苦笑了一声道:“阿姐,你这要求太高了,就我这文章中所言的实物已经比华丰书院中绝大部分的人多多了。当年封友和崔姑娘同场比试,封友得了状元之名,而崔姑娘只得二甲传胪,所以大家都猜测陛下喜文昌华丽之风,所以很多学子都往这方面靠。”

  “你也是?”陆若华问道。之前的那场殿试她知道,崔思若和她说过,当年燕安大比封友被她压下一头,结果在科举上封友被天正帝点了状元,而她只得二甲传胪,当时封友还嘲讽过她。不过,在她看过两人的卷子后,便知道,封友这状元之位,只是天正帝有意打压崔思若的缘故。若是点一女子为状元,恐怕当时的官员都会反对吧。这才是天正帝顾虑所在。

  “我只是将文章稍微修饰了一下,去除了一些实物之论。”陆皓到底是少年心思,想要一举中榜,所以忍不住随了大流。

  “陛下善修内政,任贤革新,很多事情都亲自过问决策,陛下勤政殿内无奢华之物,陛下勤俭明德,你觉得这样的明君会喜欢辞藻华丽,空无一物的文章?”陆若华纠正自家弟弟的认知:“外面都是些人云亦云的话,你听听就罢了,不要过于在意。文章言之有物才是根本。”

  “阿姐教训的是,我一定改正。”陆皓羞愧道。

  陆若华看陆皓知道错了,又道:“这次春闱的主考官户部尚书唐大人就不喜欢空无一物的文章,倒是礼部尚书郭大人喜欢这样的风格。你个度你要把握准了。”

  “多谢阿姐提醒,我明白改如何写了。”陆皓品味了陆若华的话,恭敬道。此次春闱的文章不可无文采,也不可都是空物,适中才好。

  “殿试上就要将你所有的见解都拿出来,陛下喜欢言之有物的文章。”陆若华看陆皓明白,心中宽慰,又提点了一句。

  陆若华点头应是。

  “你的身份注定太多的眼睛盯着你。”陆若华想了想道:“如今正逢多事之秋,大皇子每次会试都会拉拢世家子弟,你这段时间就以安心科举为由拒绝应酬,闭门读书。”

  “好。”陆皓应道,他也不想和大皇子的人打交道。

  而另一边不知道陆皓闭门读书的大皇子府众人,还在讨论着此事。

  “殿下,我说得不只是靖北侯次子,只要是这京中和地方门阀拒绝亲近郭大人的,您都不必太过再意。”黎和安看着大皇子不解地目光道:“殿下,您如今不应当将目光放在这些小事上,这科举固然重要,但是有郭大人替您守着,您大可放心,定能为您揽到良才。”

  郭淮知道黎和安是大皇子最信赖的人,如今听其这么说,抱拳一笑道:“殿下放心,下官一定会给殿下网络英才。”

  “郭大人办事我一项放心,此事就拜托给你了。”大皇子信赖地拱手道,给足了郭淮面子。

  “那和安说,我的当务之急是什么?”大皇子问道。

  “一是文渊阁参政一事,二是军队。”黎和安直指大皇子如今最为弱势的两个问题。如今,大皇子手下虽有李善和郭淮两个尚书,还有一个刑部侍郎李由,但是却无一个宰辅,除非天正帝召见,根本进不了文渊阁,而大皇子本人也没能和太子一样被天正帝允许进文渊阁听政。

  “文渊阁一事全赖陛下圣裁,我能有什么办法?”大皇子说到这心中恼怒,心中埋怨天正帝,但是却也不敢说什么。

  “至于军队,京中禁军归英国公安远统领,左右龙虎军归靖北侯统领,除了守备军,京中哪里还有其他军队?”大皇子不解道。他也想要军队,但是安远和靖北侯油盐不进,根本没法。索性京中守备军在他手中。

  “京中没有,还有别的地方有。”黎和安道。

  大皇子听后摇了摇头道:“边疆虽有重兵,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若是真有什么事,根本没用,而且父皇最忌讳朝臣和守边大将有牵连。”

  “不是边疆,殿下忘了,离京中最近的安临城中就有一支五万人的守军,从安临成骑快马到京都一天就能赶到。”黎和安看着随着自己的话,大皇子眼中越老越亮,就知道此计成了。

  果然,就见大皇子道:“若是能得安临守军,太子又有何惧?”说完后又问黎和安道:“和安可有什么办法让安临守军为我所用?”

  “听闻安临军将领袁图年迈,已经向陛下乞骸骨,其手下副将为争夺安临军将领一支已经是内斗不休,但是袁图至今都没有下定决心,选择谁为安临军的下一任主将。”黎和安说到这的时候眼中冒出一丝精光,道:“若是这个时候殿下偏向一人,让此人得了安临军主将之位,到时这安临军自然归殿下调度。”

  “和安可是有了人选?”一旁从议事到现在都没有插上嘴的李由问道。看黎和安如此胸有成足的样子,就知道此人已经有了成算。说起来,对于这样一个青年,他还是瞒佩服的,可谓是智计百出,大皇子这些年全靠黎和安才有了如今的势力。

  叫他说,黎和安也算得上是个少年天才,不过和另一位天才的陆若华比起来,黎和安走得是阴谋之道,而陆若华走的是阳谋之道,到底是稍逊一筹了。

  “正是。”黎和安对着大皇子拱手道:“昨日安临军副将陶天辅给我来信,希望能得到殿下的帮助。”

  “那我就进宫向父皇举荐这陶天辅为安临军主将。”大皇子兴奋地起身想要即刻动身进宫道。

  大皇子话音刚落,黎和安眉头一跳,慌忙道:“殿下,不可!”虽然他从来都知道大皇子不聪明,但是却没有想到此人如此之蠢!这要是一去,分明是将一副好牌打成烂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