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田间
作者:则美      更新:2023-07-28 08:10      字数:12266
  这个园子让贾家花了无数的心血, 这个时候让人进去看,绝对有自信能压过京城大部分人家的园子。

  林家父子在园林这方面没太大的见识, 但是绝对能看得出来, 这个园子建的浑然天成,既充满了富贵气息, 又带了些古朴。

  这一路走过来, 林如海是诚心诚意的夸了好几次。园子没有多大游了一上午也游完了, 一伙人去前面吃饭。

  吃饭的时候贾政几次欲言又止, 林如海就当没看见,跟贾赦在一边儿聊天儿。

  两个老头儿聊的也不过是儿女之事, 说的最多的还是林皓的婚事。

  “亲家家里已经动身来京城了, 这次是亲家老太爷亲自把孙女送来了, 我在心里面过意不去,把我们家的一个别院收拾出来让他们住进去, 没想到老太爷更讲究一些,说是孩子从我们家的别院嫁到我们家有些不好看,我原本想着帮他们赁一个院子, 可巧我的一位师兄家里面有闲着的别院,所以刚把亲家安置进去。”

  贾赦喝得醉醺醺的,拍着林如海的肩膀, “到时候办事了, 家里面人手不够用, 妹夫只管派人来说一声, 我是孩子的亲舅舅, 别的不说,到时候陪着亲家喝一杯酒还是能做到的。”

  林如海举起酒杯,敬了贾赦一杯,“多谢多谢。”

  贾赦都张嘴了,贾政也不落后,“这是咱们两家的喜事,就算是妹夫不说我们也是会去的。”

  贾赦打了一个酒嗝,“不行了我这边有些醉了,妹夫先坐着,容我失陪了,我回去躺躺醒醒酒。”

  林如海站起来,“大哥只管回去,现如今看着天色也不早了,我们爷几个也该回去了,两位内兄就此别过了。”

  说完之后带着两个儿子出了贾家,林如海的身子不好,平时出行不是坐马车就是坐轿子,林皓扶着林如海上了马车,又把弟弟抱到了车上,最后自己也挤了进去。

  林如海摸着胡子,“你看今天要不是你大舅舅在旁边打岔,你二舅舅少不了要张嘴借些银子。”

  “他那个人张不开嘴,我估计说这话的不是贾珍就是我琏二表哥,他们也不想想,咱们家这两年才急等着用银子呢,除了给姐姐建这个园子之外,还有就是我要成亲,这几件事哪一件不要银子,就是有也不借给他们。”

  林皎再一边问,“他们要是找娘亲借呢?”

  林如海和林皓的脸色都有几分古怪,林皓说了句“他们还有那个脸去吗?他们家还欠着咱们家几十万两银子没还呢,娘亲就是他们家的债主,这个时候他们家就该想着娘亲别去要这个债就行了,哪里还敢跟娘亲借钱。

  不过说起来咱们两家因为银子的事已经闹得有几分不愉快了,他们就把借钱的主意打到咱们家头上,咱们也是不借的。”

  林如海就跟长子说,“这样的人家不可深交,可没办法,他们家和咱们家关系近,你也没有入官场,要是跟他们家闹的沸沸扬扬,彼此脸上不好看,到时候当官做宰的,人家用这个说你,只有慢慢的疏远了才是办法。”

  林皓听到这里,突然间想起一件事儿。“前几天我看到姐姐的陪房在京城里面奔忙,就是何家的那个老二何勋,我问了才知道,我姐姐原来把荣国府卖出去的那两个庄子吞下来了。”

  林如海听了之后觉得目瞪口呆,突然间想起这几天的传闻,倒吸了一口气“不会是你姐姐给你外祖家下套了吧?”

  林皓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的想了一回,随即赶快点了点头。“这事儿我姐姐能做的出来。”

  林皎左看右看不知道父亲和兄长在说什么,慌忙挤在两个人中间,“什么下套了?下什么套了,爹爹和哥哥也告诉我嘛。”

  林如海摸着他的包包头,“小孩子家家不要乱打听,大人说话的时候千万不可插嘴,今天你就做得不妥当………”

  林皎撅着嘴,心想着又被训了。

  就在林家父子在贾家观看省亲别院的时候,琳琳把小儿子邹吾放到西太后跟前,带着麒麟和白泽随着皇帝一块儿出了京城去自己陪嫁的庄子上了。

  琳琳还在马车里给皇帝解释这个庄子。

  “这个庄子以前是我祖母的陪嫁,我祖母娘家当时没什么钱财,好不容易费尽心力,在这京城附近买了一块儿5倾大小的田地,派了一户忠心的陪房在这里看着。我祖母叫这个陪房家的男人叫何老头。

  这何老头是个有本事的,自从他当上庄头之后,20年间,把5倾大小的天地变成了40倾。我祖父当时非常高兴,给他们家的两个儿子赐名,老大叫何功,老二叫何勋。”

  皇帝这下来了兴趣,“他是怎么把田地一下子翻了8倍。”

  琳琳看了他一眼,“还能是怎么做,那些年这边儿的人日子过得不好,有不少盗贼出没,那些有田有产的,只能慌忙卖掉田产要么搬入城中,要么搬到别的地方。”

  皇帝听了之后沉默不语,不过过了一会儿,又有些想开了,“那都是过去的事了,如今朕的治下已经没有盗匪了。”

  说完这个之后,又板着脸的在一边儿教训麒麟,“今天的事情你要记在心上,若是你这边放松了一分,下面就能放松十分,到时候弄得民不聊生,咱们家的江山摇摇欲坠,你就算能善终,你的子孙也未必能善终。切记切记。”

  麒麟赶快跪在马车上聆听了训斥。

  完事之后又赶快说了一声,“谨遵训。”

  皇帝把儿子拉起来搂在自己身边坐下,示意琳琳接着往下讲,“你不是说你这个陪嫁庄子有120顷吗?后来的这些土地又是怎么来的?”

  “要说这么一大块儿田地陪送给我了我就不该接着,咱们家又不缺田地,可是后来我爹给我把这些田地的来历讲了一通,我才把这个庄子带到了咱们家来。”

  这一下父子三个更来劲了,都睁着一双大眼准备听琳琳往下讲。

  “何老头自从受了我祖父的表扬高兴的跟什么似的,往后做事越发尽心尽力,尽心到哪种程度……我们家剩下的这些地都是从我外祖家荣国府那里买过来的。

  当年我父亲和母亲议亲的时候,听说我前头的那个大舅妈刚去世,我二舅妈当了家,不知怎么弄的,这么一大块好田就要卖出去。

  何老头一听旁边挨着自家的田地要出售,急的跟什么似的,话也没说清跑到我们家里跟我祖母一通哀求,何老头也不知道我父亲和我外祖家正在商议亲事。我祖母那个时候要照顾祖父,还要给我父亲议婚,也没管这事儿,直接支了银子让何老头去买。

  买完之后才知道买的是亲家的田产,就算我祖母这个时候再后悔已经过了户,自家已经在上面种了庄稼了。

  后来我父亲和我祖母一商量就瞒着我娘,一瞒就是这么多年,就算是我娘查账,也只能查出来那是一块儿四十顷的田地。另外那80顷从来不入账。我出嫁的时候我父亲的意思是让我把这个庄子带走,就怕这事到最后瞒不住还是让我娘知道了心里不舒服。”

  麒麟就在一边问,“难道荣国府的人不知道把这块田地卖给了谁吗?荣国府要是知道了,那外祖母肯定也知道了,哪有这么糊涂的当家人不知道自家的田产卖给了谁。”

  皇帝听了之后,轻轻地笑了一下,搂着儿子的肩膀拍了拍,“你母后没有把话说完……那庄头儿为什么急急忙忙的要去买,肯定是知道了隔壁的一点猫腻,而且那个时候他们家的老侯爷还没去世,我想着那庄头儿就是仗着自家是侯府,才敢在这件事情里面插一脚。”

  琳琳在一边搂着白泽,随着马车颠簸晃了几下身体。“你父皇说的对,这件事儿用一句话说,就是没有这内鬼引不出外贼。

  荣国府的主子伙同奴才把家产给处置了,已经计划好了让自己人去用低价买了,一倒手家产成了自己的私产。本来好好的,偏偏被何老头半路里杀出来的截了胡,你说荣国府的那个主子会不会恨上林家?”

  麒麟恍然大悟,可白泽还没明白。睁着一双大眼睛看看父亲,母亲和哥哥。急得赶快拉琳琳的衣服。

  麒麟就跟弟弟解释,“就好比说你身边的那个朱彤,想贪了你的东西,就跟你说这个东西怎么怎么不好,不如趁早处置了。你又不懂这个,或者是不上心,就点头同意了。

  他把这个东西拿出去,找一个人用极低的价钱买了,在官府里面过了一层文书,你以为这个东西就卖了这么多钱。可实际上这个文书还有东西就到了你那奴才的手里,往后就不再是你的了。”

  白泽还是有些不懂。

  麒麟就用具体的东西举例子。“比如说母后给了你一个庄子,朱彤那奴才跟你说这个庄子收成不好又难灌溉,不如卖了还能拿一笔钱。然后给了你一笔钱,就说这是卖掉庄子的钱。把这个地契上的名字在官府里面换成自己的名字,这个庄子就是那奴才的了。你除了那一小点点钱之外什么都没了。”

  白泽已经明白了,“就是朱彤那奴才把我的东西变成了他的东西,我还不能声张,因为这个是合法的。”

  麒麟赶快点了点头。

  白泽嘟着嘴,站起来趴在马车的窗口掀开帘子,看了一眼外边儿跟车的小太监,哼了一声又坐回来了。

  琳琳哭笑不得,“你哥哥也只是给你举了个例子而已,可不许拿着朱彤撒气。”

  马车行进的非常快,过了一会儿到了庄子里面。琳琳的这些陪房都在庄子里面等着。

  皇帝跳下马车之后直接让庄头何功和琳琳的其他陪房带路去看看庄子里面种着的庄稼。

  顺便把两个儿子也一块带走了。

  去年的时候在南方的船队发现了一种粮食,可偏偏这些粮食在当地人看来就是神物,非常难得手。

  好就好在这种粮食长着藤蔓,这种藤蔓只要掐下来,栽到地里面就能活。

  就有船队的那些年轻小伙子们偷偷的掐了一些塞在团队的花盆里面带了回来。献给琳琳之后,琳琳一看这不就是地瓜吗。

  地瓜这种东西也叫红薯或者白薯,不挑地方成活率又高,产量也非常高。

  所以当时就把这些东西栽到了自己陪嫁的庄子里面的路边,今年正式种进大田,如今到了收获的季节,庄子里面的人刨开一亩地一看,被这产量惊呆了,赶快报给琳琳,琳琳又悄悄地跟皇帝说了,皇帝赶快带着老婆孩子来亲眼看一看这种地瓜到底是不是产量巨大。

  琳琳的庄子里面还住了许多佃户,有不少人不知道主家是谁,只受庄头管治,只听说了这个庄子被主家陪嫁给了姑娘,如今姑娘和姑爷来了。

  在地里面干活的这些男人们看见一群人穿着绫罗绸缎,骑着高头大马在乡间小路上快马飞驰而过,纷纷都在猜测主家来这里是干什么的。

  到了田地里面之后,皇帝下马把两个儿子抱了下来,白泽一看面前一大块地平坦坦的,上面种着绿油油的东西觉得好奇,就不等其他人率先跑了进去,扒开叶子之后看到有土堆鼓了起来,伸手用手指抠了抠,还没抠到土里面的东西,就发现藤蔓上趴了一个肥壮又丑陋的绿色东西。

  白泽好奇之下用手把这个东西提起来,只觉得软绵绵的……顿时哭了出来。

  皇帝在一边哭笑不得,“你哭什么呀?这东西又不咬你,这是一个豆虫。拿着到路上玩儿吧。”

  “不玩……”白泽赶快把豆虫扔了一头扎进皇帝的怀里,“要抱抱,抱抱。”

  皇帝觉得白泽比个公主还要娇贵,但毕竟是自己的儿子,只好把他抱起来,让麒麟和这些管事一块去挖地瓜。

  先是用镰刀把这些藤蔓全部割开,地面上全是一个一个小土堆,铁叉在土堆旁边掘了之下之后,一下子提起来好几块大的根茎。

  有侍卫用随身携带的小刀削了几个地瓜,直接放在嘴边儿吃了起来。

  一入口之后味道甘甜,这些侍卫边吃边说感受,麒麟在一边儿看着咽了好几口口水。确定了无毒之后,侍卫们赶快用小刀削了一块小的递给麒麟,麒麟嚼了嚼眼睛一亮,“爹,是甜的。”

  何功就在一边小声解释,“姑爷,这种地瓜去年种过一年了,能煮能蒸能打粉,冬天里面放菜窖里面,等到开春之后发了芽就能种。”

  皇帝拍了拍白泽的后背,“等一会儿爹和你大哥就要下地里干活了,先挖出来一筐你给你娘送过去怎么样?”

  白泽扭扭捏捏不愿意走,麒麟就吓唬他,“这里面还有大豆虫,等一会儿就有很多很多的豆虫……”

  白泽吓的赶快从皇帝的怀里滑下来,“我去送地瓜,送了地瓜我就不来了。”

  陪房家的不少小子们都表示愿意替小少爷拿东西。白泽领着一伙人浩浩荡荡地走了,皇帝这个时候才板着脸看人把一亩地的地瓜刨出来。

  他就站在地边上看着,心里面默默的计算了一下,种地瓜比种稻谷多了将近20倍的收成。

  从南方运粮食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这万里江山并非是土地不肥沃,而是缺少这样的良种。

  皇帝已经在心里面默默的开始想着派谁去推广这种粮食比较好,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尽快把这些东西让那些百姓们知道并且愿意去种。

  一个内卫过来,小心的回报,“主子,已经算出来了,这个地方的收成是普通稻米和麦子的22倍。听这边儿的佃农说,附近的河边儿路边都种了一些,要不然咱们把这些地方也挖开瞧瞧?”

  皇帝点了头,“你们去几个人测量好土地就开始挖。”

  这一些侍卫内卫们如狼似虎的换了一个地方,皇帝一动,其他管事也跟着到了河边,没想到河边的收成比田地里面更好。

  有经验的老农说这个地方土地湿润,种东西就比其他地方的收成好。湿润的地方种的口感脆,煮出来不如干旱田地的软糯,只是百姓们求的是饱腹,口感……各有所爱罢了。

  琳琳带着白妞他们几个到了庄子里面之后就下来步行。

  庄子里面有不少老婆婆小媳妇儿都出来看着她们。这些人坐在门口路边,一边说话一边干活,看到琳琳他们出现的时候,都羡慕她身上穿着的衣服,头上戴着的首饰。

  何老头已经去世了,他媳妇儿何老婆子还在世。日日下田干活身体极其硬朗,眼不花,耳不聋,牙齿还在。

  “小主子来了,小主子快里边请。”

  琳琳也不跟她客气,一马当先的到了堂上,坐在了座位上。

  何家的孙女端着托盘出来,把一大碗茶献到琳琳跟前。

  琳琳刚把这碗茶端起来,何老太婆赶快从袖子里面拿出来一个纸包,里面装了些糖霜,倒进了琳琳的茶碗里面。

  “小主子喝甜茶,这些糖霜可难买了。”

  屋子里面就何老太婆的年纪大,但是站着的都是林家以前的旧仆。

  白妞,黑妞,甜妞,香妞她们的母亲嫂子都在这屋子里面站着。

  看到了这老婆子往茶里面加糖,一起上前,嘴巧的都说,“娘娘且先别饮茶,这会儿天热,等一会儿喘过这口气了,再喝下去不迟。”

  琳琳知道他们的意思,等一会儿把这碗茶悄悄的换了,也不伤这老太婆的脸面,自己也不用再喝这一碗加了糖的茶水。

  何家算得上劳苦功高,一家四代人都守在这个庄子里面,而且这家的人为了林家老太太和林如海,那真的是掏心掏肺了去打算。

  琳琳也不想伤他们这片心,忠仆难得。

  端起这碗茶一饮而尽,把茶碗放到托盘上,跟何老太婆说话,“好糖霜,配上这碗茶确实解渴。”

  老太婆顿时欢喜了起来,“小主子大老远来了,想吃点什么不成,只要主子说了,我们这边能弄过来的通通给主子弄过来。昨天这些嫂子们过来,都打听我们家是怎么安排的,我昨天忙着不跟他们说,为的就是让小主子尝一个鲜。”

  琳琳发现这老太婆说完之后,她孙女难为情地低下了头。

  就有一些好奇,“老人家是如何安排的?”

  “老奴想着您在城里什么东西都吃过,什么东西也都见过,可未必见识过这饭菜是怎么做出来的,今儿就请您在锅台边吃饭……”

  话还没说完,屋子里面的人都变了脸色。白妞她娘赶快站出来,“您老人家别说话了,咱们主子比人家尊贵,怎么能在厨房里面吃饭呢?”

  琳琳还能听见有几个人埋怨何老婆子老糊涂了。

  琳琳心里有些好笑,把何老婆子叫到自己身边,让她坐在脚踏上,“您老人家说说,这怎么一个吃法?难不成今天还要让我亲自洗手做汤不成?”

  琳琳的这些陪房家的女人这个时候不敢冒头了。琳琳从小到大就看不起那些倚仗着功勋倚老卖老的奴才。所以能在她跟前混个座儿的人简直是凤毛麟角。

  不算那些亲戚家们的奴才,林家的女仆们目前也就何老太婆有这个殊荣。虽然也只是坐了一个脚踏而已。

  “主子放心,屋子里面灶台上面都干干净净的,烧的是果木,木材都是晒干了的,没有一点儿烟。刚刚老奴让儿媳妇儿去杀了几只大鹅,您就坐在锅台边,今天请您吃一回铁锅炖大鹅。”

  这种吃法这辈子还没经历过呢,上辈子倒是吃过几回。琳琳不仅有些怀念,顿时笑容满面的问何老太婆,“这肉有了,酒是什么酒啊?”

  “上好的惠泉酒,在地下埋了有20多年了,老奴的儿子昨天刨出来的。”

  琳琳点了点头,颇为期待,“好好好,眼看着这日头已经上来了,离吃饭也就差那么一会儿了,派个人去问问姑爷他们什么时候回来,回来了咱们就开饭。”

  门外的人答应了一声去了,何老太婆就站起来,坚持要到厨房里面去看着。等这老人家走了之后,琳琳才把脸上的笑容收起来,把自己的这些陪房们都叫到跟前。

  “我怎么听说你们最近和人争斗,到底是怎么回事?”

  香妞的娘看了看其他人,“回娘娘的话,并非是我们抱团欺负人家,只是那些人跟咱们不一心。如今这几个商号都是娘娘的私产,却有人吃里扒外,把咱们商号往来的流水给人知晓……”

  琳琳叹了一口气,“到底是谁知晓了咱们的流水你们心里清楚,我心里也清楚。你们心里面怎么想的我也明白。

  说起来这几个商号本来就是靠我的嫁妆银子起的本,你们想着让你们打理是无可厚非的,先不管你们有没有这个才能,让你们管着我的产业这也是说得过去的。

  可偏偏咱们现在生意做的太大,把姑爷给惊动了,他不仅是姑爷还是皇帝,他往里面埋了几个眼线,你知我知大家心知肚明也就够了,到时候你们就不要画蛇添足。”

  白妞的娘一咬牙根站了出来,“不是奴才们故意要坏娘娘的事,按照时下的规矩,娘娘的这些产业将来是三位小主子的,若是姑爷的人在里面插了一手也就算了,奴才们怕的是将来姑爷的儿子们都在里面插一手。

  虽然现在姑爷年轻,保不住将来老了精力不济,现在他的这些人手将来变成了他人的人手……到时候这些人手扎下根来,娘娘,咱们悔之莫及呀。”

  琳琳想了想,“你们说的不是没有道理,你们的这份心我也看到了。一家独大到底不是好事儿,虽然现在云升是做布匹行业的龙头,但是总有一些人还在开着布行。别看这些人零零散散的,到时候拧起来又是另外一股势力。

  云升如今变成了一个庞然大物,我早就有这个想法给云升分家。到时候我也想办法,这份家业还是要抓在我手里及时传给我儿子的。你们的心我都知道了,跟着我不会亏待你们,但是你们要是生了贪念或者是背主之心,别怪我不客气了。”

  垄断从来不是一个好的现象,琳琳觉得这个时候自己掌握着这艘大船的航向,还能驶向一个正确的航岸,若是以后把这艘大船交给了其他人,未来未必是福气。

  也该给云升扶植一个对手了。这个对手也要是自己的人才是。

  琳琳也仅仅是有一个想法想要实施,还要再等一段时间。深呼吸了一口气,让自己的几个大宫女跟家里面的人团聚,自己在堂上想一些其他的事儿。

  就在琳琳苦思冥想的时候,白泽带着一群小男孩儿们回来了。

  刚才白泽离开的时候浑身光鲜,这个时候回来浑身上下全是土,衣服也挂破了,但是人却非常高兴。

  他像猴子一样的蹦跶着跑过来,趴在琳琳的膝盖上,“母后,儿子刚才去爬树了,还拿了两个鸟蛋,等一会儿做成蛋饼孝敬母后。”

  琳琳拍了拍他衣服上的土,“你有这个心就行了,你这个蛋饼可真值钱,你这一身衣服算是废了。”

  白泽才不会把一件衣服放在心上呢,他只是觉得今天特别高兴,虽然大豆虫把他吓哭了,但是他却知道了大豆虫的克星是谁。

  让人烧了水给白泽洗了洗,皇帝就带着麒麟父子两个一块回来了。

  正巧这个时候也中午了,到了吃饭的时候,一家人进了灶房,灶房里面果然干干净净的,最中间是一个大灶台,里面镶嵌着一口大铁锅。

  麒麟和白泽他们兄弟两个没见过,十分好奇,何家的人来点着了火。

  何功端了一大盆腌制好的肉块,在锅里面倒了些油,又放了一些葱姜蒜翻炒一下,接着又把肉块倒进去翻炒。

  翻炒完毕之后又倒进去了半盆水。用一个木头做的锅盖盖上去。

  “姑爷,姑娘,先等一会儿,奴才这一会儿去看看面条擀好了没?”

  等人出去之后,麒麟兄弟两个立即趴上锅台,偷偷的掀开了一点缝,被锅里的热蒸汽熏的又倒退了回来。

  “母后母后这是什么?”

  “锅呀,平时做饭的锅你们没见过吗?”

  兄弟俩一块摇了摇头。

  皇帝看两个儿子围着媳妇儿问东问西,心里面不免有些妒忌,故意在一边拆琳琳的台。

  “你们母后也只是嘴上说说罢了,她根本没下过厨,连缝个衣服都不会,你们问她呀算是问错了人。”

  琳琳心想你下过厨还是你会缝衣服?

  倒是这俩小东西还知道维护母亲。

  白泽就在一边替母亲辩解,“母后又不需要学这个东西,要是让我母后下厨,要那些奴才干什么?”

  “就是就是,”麒麟的嘴也跟抹了蜜一样,“母后只要坐在大殿上美美的就行了,这些粗活有的是人做。”

  琳琳赶快把两个儿子捞到自己身边,挨个在他们头上亲了一下。“辛辛苦苦养儿子总算没白费,就冲着你们这两句话,母后今天也多吃两碗饭。”

  皇帝酸溜溜的在旁边接了一句,“这会儿不嫌弃他们两个是小子了,不是叫着喊着要生一个贴心小棉袄吗?”

  白责嘟着嘴问,“什么是小棉袄?”

  皇帝高兴儿子快倒戈了,“就是你们母后嫌弃你们不是公主,她说只有公主才能跟她贴心,所以说是贴心的小棉袄。”

  白泽很大方地拍了拍琳琳的胳膊,“没事,以后有了妹妹让妹妹做母后的小棉袄,我们做母后的小棉裤。”

  琳琳这一下真是得意极了,又把两个儿子挨个亲了一遍。

  果然还是亲生的好啊,这个时候有些后悔没有把邹吾抱来。

  摸着两个儿子的头发,“等有机会了,咱们带着你们兄弟也一块儿出来。”

  两个儿子在一边傻乎乎的点了点头,母子三个笑着一团。

  一家四口晚上回到宫里,先去西太后那里把小儿子接回来。

  去的时候祖孙两个正在吃饭。碰上了大家就一块儿坐下来吃。

  让琳琳自己说在西太后这里吃饭绝对不爽快。西太后不能看见自己对他儿子孙子有一点不恭敬。

  所以琳琳先盛了一碗粥,递给皇帝,又给两个儿子盛好了放在他们跟前。

  吃饭的时候不能先顾着自己,一定要让他爷仨吃好吃痛快了。

  像这样的聚餐一年也没几次,琳琳就全当是演戏了。

  麒麟和白泽在吃饭的时候,免不了要跟西太后说一下今天的遭遇。两个小子眉飞色舞的说了可多东西,像是地里面的庄稼,路边遇到的牛羊,树上的鸟窝,田里面的虫子………两个人说的眉飞色舞,西太后听得心驰神往。

  听完两个孙子讲述之后,西太后还有些意犹未尽,“本宫还没看过呢。”

  俩傻小子赶快接了一句,“以后我们看了还来给祖母讲。”

  琳琳再看了一眼皇帝,这家伙只顾埋头刨饭,对他老娘的渴望一点都没看见。

  晚上两个人换了衣服入寝了,琳琳就不免把这件事儿拿出来跟他念叨念叨。

  “我看着母后在宫里面住的时间长了,想去外边看看其他的东西呢。”

  “那朕明天去问问,看她想不想去西园。”

  琳琳听完之后,忍不住用胳膊肘捣了他一下,“去西园干什么?在这宫里面就咱们带着孩子和母后一块过日子,想怎么痛快就怎么痛快,母后要是到了西园,上面有太上皇和东太后,旁边还有一个贵太妃,日子能好过吗?”

  “你有什么主意吗?”

  “我倒是有一个,你听听行不行。我看着母后有些自卑,不如让她去一个没人认识他的地方,她说不定还能放开心胸跟人家高高兴兴的说几句话。

  前些日子我手下一个管事儿拿咱们商号里面的银子买了一块地,就是一个小庄子,大小才有1200亩。我想着把这个小庄子孝敬给母后,她没事了带着宫女们去住上个三五天。到时候外松内紧,你再派些内卫跟过去,能保证咱母后的安全就行了。”

  “你说的也行……我明天去问问母后。”

  皇帝第二天下朝了之后去到西太后跟前。母子两个说会儿一会儿话,皇帝就把这个建议提了出来。

  “……那个庄子离京城特别近,出了城坐着马车走大半个时辰就到了。而且周围都是一些良善人家,还有两处比较大的寺院,您回头要是想去拜拜也行。”

  西太后有些意动,只是还有些顾虑,“你父皇还在西园呢,我要是到处乱跑,到时候惹他生气,算了算了,还是别乱走动了。”

  说起太上皇,皇帝心里面就有点窝火。脸上也没表现出来,只是劝西太后,“您就是想的太多了,我父王现在在西园里面乐不思蜀,要是没人在他耳边说些闲话,他也想不起您来。”

  这话不说还好,一说西太后更伤心。

  “算了算了,你回去吧,这事就这么定了,我今日吃斋呢也不留你了。你这会儿回去还能赶上跟你媳妇儿一块吃饭。”

  皇帝有点儿诧异,明明说了好好的,怎么就赶自己走了呢。

  他回去把自己的话跟琳琳学了一遍,琳琳也没办法。

  “……你就不该这么说,父皇再有许多不好,那也是母后的丈夫,你说这些……让母后心里面怎么想。”

  “我不是冷不防的说出来了吗?本来是有口无心。那你说接下来怎么办?”

  “这事儿还得我出马,我替你劝劝。”

  琳琳就抱着邹吾去找西太后,“咱们家邹吾晚上总是惊醒啼哭,宫里那些上了年纪的说这是小儿魂魄不稳,我想着要不给他到处求神拜佛,可是您也知道,天子不拜鬼神,只拜天地。儿媳也是顾及这个……所以来求母后。”

  西太后把小孙儿抱在怀里,邹吾是个夜哭郎的事儿大家都知道。想了一会儿点头答应了。就以出宫礼佛的名义到了那处小庄子上。

  为了害怕西太后孤单,皇帝还让寿春公主陪着,祖孙两个一块出宫了。

  寿春公主没出过几次宫外边看,什么都新鲜。除了刚去那两天,陪着西太后到寺院进过一次香之外,平时就在庄子里面进进出出。

  这个庄子里面现在住着的都是一些侍卫和宫女。而1200亩地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寿春公主玩了几天之后就觉得没意思了。忍不住想去旁边的庄子里面耍一耍。

  西太后却不同意她乱跑,没办法,寿春公主只好跑到河边儿,拿着一个丝绸做的捕鱼网,天天蹲在河岸上,两眼盯着水下的野鱼,看到了就逮上来,要是逮上来了就高兴得蹦蹦跳跳,要是逮不上来,自己难受半天。

  这一天又举着网子,冷不丁的看到有一件儿衣服从河面上飘了过来。

  侍卫们折了一个树枝把衣服捞上来搭在一边的野草上。想着过一会儿肯定有人来找了。

  没等多大一会儿,就有一个和寿春公主年岁差不多的女孩儿,沿着河堤急急忙忙地跑了过来。

  这女孩一看到河堤边站了这么多人,就有几分胆怯。

  好不容易见个外人,寿春公主就有些高兴,主动问她,“你是不是找衣服的?我们刚刚从河里捞上来一件衣服就挂在那里,你看是不是?”

  这姑娘一看顿时喜上眉梢,“是的是的,多谢小姐了。”

  “不客气,我们也只是顺手捞上来罢了,对了,你们家住在哪儿啊?你几岁了?读过书没有?”

  这女孩儿赶快把衣服收起来,蹲在河边拧了拧衣服上的水。“我们家就住在那边儿庄子上,离这边特别近,我没读过书。”

  “那你叫什么呀?”

  这个女孩儿一听又看了看寿春公主身后站着的七八个小伙子,脸上羞红了。

  寿春公主一看,把这些侍卫往一边儿轰,“去去去,别跟着我了。”

  这些侍卫们走开了之后,寿春公主来到这个女孩跟前,“没事儿你说吧,他们都是我们家的护院,现在把他们赶走了,有什么话你就大大方方的说。”

  “我叫青儿,你叫什么呀?”

  “我□□儿,你姓什么呀?”

  “我姓王,你姓什么呀?”

  “我姓崔。你怎么不读书呀?”

  “哪有女孩子家读书的?再说了,读书也是要钱的。你读过书吗?”

  “我读过,我们家有可多书了,你想不想读,我这一次来的时候拿了几本儿,我可以送给你。”

  “你随随便便把书给我了,你们家大人不骂你了?”

  寿春公主有点儿惊诧,“为什么要骂我?书本我们家多的是,再说了,只要学会了书本上的东西,有没有这本书又有什么区别呢。你等着,我现在让我的丫鬟回去拿。”

  拉着这姑娘的手对自己的大宫女说,“你把咱们家的书捡一本最浅显的拿来,我要教这姑娘读书。”

  大宫女对寿春公主想一出是一出的事儿有些麻爪,“姑娘啊,您教她没事,可是这姑娘还要回去洗衣服的,她要是衣服洗不完了,回去会被家里面的人责骂。”

  这么一说,青儿的眼泪都快出来了。“我要回去了,我还有一大盆衣裳没洗呢。”

  手里面提着那件湿衣服走了几步,回头看了寿春公主几眼,扭头跑了。

  寿春公主跺了跺脚,“读书不比洗衣服好吗,怎么宁愿洗衣服也不愿意读书呢。”

  大宫女就在一边劝她,“公主,他们家没人洗衣服,才让她出来干活呢,咱们家有的是人洗衣服。您就别想那么多了,咱们回去吧。”

  “咱们明天还来,我看着青儿想读书呢,我明天就带着书来在这边等她。”

  大宫女倒是觉得明天那姑娘不一定来,但是也不好劝这个小主子。可偏偏第二天,寿春公主来了,那姑娘已经在河边儿等着了。

  寿春公主很高兴,“青儿,你来啦?”

  “我昨天回去跟我姥姥说了,我姥姥说能跟着姑娘识字才是我的福气呢。我姥姥今天还说要亲自去你们家谢谢你呢。”

  寿春公主生出几分好为人师的念头。“你放心,我会什么我就交给你什么。”

  青儿摇了摇头,“只要认得几个字就行了,我们作坊里面认字的那些大娘们拿的工钱就比其他人高呢。”

  寿春公主虽然嫌弃她目标太低,但是好歹自己也算是收了一个学生。高高兴兴地让自己的宫女去折了两根树枝过来,两个人蹲在河堤上,一个教一个学。

  等到寿春公主回家之后,发现有一个村妇坐在自家的堂屋跟祖母在那里谈笑。

  看到寿春公主回来了,西太后高兴遭了招手把孙女儿叫到跟前。

  “这就是我那大孙女。”

  村妇赶快站起来,欢天喜地的就要拜下去,西太后赶快让人拦着,“老姐姐只管坐着,您年纪大,她年纪小,让她受了您的礼不合适。”

  “有什么合适不合适的,怎么说也是我们青儿的先生啊。”

  西太后就低头跟寿春解释,“这是青儿的姥姥,你叫他刘姥姥就行了。”

  “姥姥好,姥姥只管坐着。”又悄悄的跟西太后说,“孙女的腿有些酸,想去后面坐一会儿。”

  “去吧去吧,留我们两个老人家自在的说会儿话。”

  等公主走了之后,刘姥姥就在一边夸奖,“您孙女长得标志着呢,往后不愁找婆家。”

  “给她找婆家的事我老婆子又做不了主,还是她爹娘操心。”

  “要不我就说太太你有福气呢,您儿子孙子我都见过的,那是顶顶讲理的好人,特别是您那个大孙子,我看着特别有福气,您就不知道那小脸蛋圆圆的……”

  听到刘姥姥夸奖自己儿子孙子,西太后满脸红光。

  “过奖啦,过奖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