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驸马
作者:则美      更新:2023-07-28 08:10      字数:10915
  北静王太妃听了很久, 也没听到自己想听到消息。

  眼看她们越扯越没边儿,“都别说了……我只问你们他们两家今天来人了吗?”

  其他人听了之后, 回想了一下纷纷摇头。

  “听说两家的人都病了。”

  也有人说, “林家那个新娶的儿媳妇儿有了身孕,林家的贾夫人在家照顾儿媳妇呢。”

  说者无意听者留心, 北静太妃回家了之后打发家里面的人给林家再送一封信。

  “就跟他们家的夫人说, 我约他们家太太后天去上香, 求佛祖保佑。”

  贵妇之间交往的地点除了各家的婚丧嫁娶寿礼场合之外就是寺院。这位老太妃认识贾敏的婆婆, 当年林家的老太太在贾敏怀孕的时候拜完了京城周围所有的佛寺道观,态度之虔诚让不少寺院对她大开方便之门。

  想到这里, 太妃的思维稍微发散了一下, 会不会就是当年林家的老太太太虔诚了, 所以家里面才有这么大的福气,养了一个硬气的皇后……

  而且, 因为林家好几代都是一脉单传,林家要是儿媳妇有了身孕,婆婆去拜佛烧香是一种传统, 从儿媳妇怀孕那一刻起,一直拜到孩子生下那一刻止,就这种毅力让很多人家都大为惊叹。

  北静王府的人到了林家把帖子奉上, 贾敏听说了之后心想这荣国府还不死心, 还想着找人来劝。“就跟他们说我病着呢, 现在哪儿都去不了, 请他们太妃多担待, 等我病好了,再请他们家太妃一块儿出来坐坐。”

  都说再一再二不能再三,贾敏拒绝了两次了,北静王府的人就有些不高兴,在太妃跟前嚼舌头根子,“他们家如今抖起来了,驳了咱们家两回脸面了。”

  太妃还没说话呢,外边就有人呵斥了一声,“大胆的奴才,是不是因为你言语怠慢,所以林家才不接咱们家的帖子。”

  说着门外进来一位青年,长得俊俏斯文,穿着一身浅色蟒袍,正是北静王。

  太妃让屋子里面的人出去,拉儿子坐在自己的身边,“孽障啊,宫里面儿寿春公主年纪比林家的那个姑娘更大一点,叫我说寿春公主那是万般妥当,你怎么偏偏非要让我去林家探探口风。”

  “我早就听宝玉说过,说是林家姑娘是个绝色,而且诗词俱通,我要娶就娶这样一个姑娘。”

  太妃气得往儿子身上拍了两巴掌,“长得美有什么用,我还想多抱孙子呢,你不知道那姑娘长得单薄,我担心……”

  “您担心的都是多余的,林家的贾夫人生下三个孩子,宫里的皇后娘娘生下了三个孩子,没道理轮到他们家二姑娘就生不下来孩子了。您想的也太多了,我看中的是她那个人,我要找的是红颜知己,以后相伴一生……要按您这种说法,我去街上随便拉个姑娘回来就能成亲。”

  太妃一看儿子有些生气,语气赶快放缓一些,“我就是说几句罢了……我跟荣国府的老太太关系好,我觉得……要不然咱们再看看,我今天就见了好几家闺秀,长得是端端庄庄,你年纪也不小了,前几年就该说媳妇了,你偏偏不同意,你说你要再拖拖到什么时候……”

  “您先坐着,我让人打听打听林家的事儿。”

  说完之后人直接走了。

  等北静王走了之后,一个老嬷嬷从外边进来,“太妃,您不必多想,叫奴才说这事儿不只要看林家的意思,也要看宫里的意思,咱们王爷未必能如意,到时候不如意了您就挑一个可心的儿媳妇儿……”

  太妃气的拍了两下桌子,“你糊涂呀…我就这一个儿子,我要是给他娶进来一个他看不上的儿媳妇儿,那是难为我儿子呢。”

  “咱们家还有不少姬妾……”

  “能跟王妃相提并论吗?出去出去,别惹我心烦。”

  在宫里面,琳琳也觉得有些心烦。晚上吃饭的时候问皇帝,“寿春的事情你想得怎么样了?董妃现在一天三趟的跑过来问我,每次还不直接说,不是指东就是问西,我要是把她赶走吧又怕伤了咱们家孩子的脸面,不得不耐心陪着她说话。”

  “直接赶走就行了,给她那么大脸干什么。”

  说的什么混账话,琳琳想说我喂的是你的嫔妃吗?我为的是寿春公主。

  琳琳把筷子放下来,“你怎么想的?咱们家孩子现在提成亲的事儿有些早,但是你好歹给个章程啊。”

  琳琳一想到去年跟今年生下的皇子和公主,心里面就避免不了计算一下像这样的事情还要再经历几次,想到就有些烦躁。

  皇帝也把筷子放下来,“我倒是看上了一个人,姓颜,就是颜如玉的颜。江南来的,这一次来参加科举考了一个第9名,小伙子长得一表人才,没有婚配。”

  “咱们以前不是说要把女儿留到京城吗?你要是把她嫁到江南去,天高路远你不想我都想,董妃就得一个女儿,她到时候想女儿了能哭瞎眼。”

  “你听我跟你说完,我已经派人查清楚了,这个人上面有个哥哥,下面有个弟弟,他属于老二。早在几年前,他爹妈给他们兄弟三个分了家,这个人为了来科举把自己的院子卖了,单单留下了500亩地在老家托嫂子哥哥照顾,拿着所有的积蓄来到京城之后,先是买了一个两进的小宅子,然后潜心读书,果然这次榜上有名。最可喜的是这个人做事平稳老成,我是越看越喜欢,想着把咱们家孩子嫁给了他,也不算辱没了咱们家孩子。”

  “您的意思就是他往后不回江南了?”

  “对对对。”

  琳琳想了想,这男孩儿可能是家中有些田产比较殷实,要不然也不会一直读书,但是又算不上权贵人家。“是不是身份有些低?”

  “咱们家孩子的身份够高了,要真的挑出身和身份,京城里这些人家的孩子多多少少都带了些纨绔之气,而且跟父母住在一起,到时候咱们寿春要是做不好,人家父母那边心里面多想,妯娌里面儿也不好相处。

  不如嫁给这个人,父母跟着他大哥,妯娌远在千里之外,用不着咱们孩子奉养老人,又不用咱们孩子管着一大家的吃喝拉撒。你管宫里面的事,这其中怎么耗费心思你自己清楚。

  而且抛开身份不说,这孩子能比得上很多人家的孩子,又聪慧又上进,但是跟咱们家麒麟比起来还是差了那么一点儿,比起你兄弟来……别嫌我说话难听,他要是有一个探花爹,早就名扬天下了。”

  琳琳不相信有这么好的人,“真的?”

  “你要是不信……”皇帝一转头看见饭桌的角落里面放了一碟杏子,想到这个季节正是晚杏成熟的时候,指着那甜杏说,“你明天派人往你娘家送些东西去,让你的心腹奴才问一问你兄弟,看看颜裕的才华如何?”

  “他的名字真叫颜玉,是不是字如玉,称颜如玉。”

  “你想多了,是富裕的裕,土财主取名字你想要多好听啊。”

  琳琳想了一会,“那行吧,先打听打听这个人,把咱们寿春孩儿的婚事定下来了,就轮到麒麟了。”

  皇帝对麒麟的婚事特别上心,“我跟你说,这事儿你可不能一拍脑门儿自己决定,咱们两个商量着来,一定要给咱们孩子找一个省心的岳父,再有就是找一个跟他合得来的儿媳妇儿。”

  越说琳琳就越有一种老了的感觉。

  第2天白妞去林家的时候,贾敏带着林黛玉打点送到庙里面儿的僧服。

  就是北静王府太妃想的那样,贾敏从她婆婆林老太太那里终于接过了求神拜佛的担子。开始为着子孙奔忙了起来。

  “……当初我怀着你哥哥的时候,老太太就带着你姐姐把周围的寺院都求了一遍,所以才有了你哥哥。”

  林黛玉也只是听听,年轻人对于上了年纪的人唠唠叨叨都会抱有一些容忍的态度,心里面想着,“毕竟是上了年纪了。”

  就在这个时候白妞来了,白妞把甜杏放下之后,说是要见一下大爷。

  林皓最近一段时间不是在家陪媳妇儿,就是出去访友,再过一段时间他才会步入官场。

  被人家从外边儿叫了回来,白妞把琳琳的话学了一遍儿,林皓低下头想了一回。

  “麻烦姑娘回去跟娘娘说,颜裕是个妥当人,为人敦厚。”

  白妞答应了一声回去了,白妞走了之后林皓低着头回了自己院子。

  辛云正带着丫鬟做小孩子穿的衣服。看到他回来了,赶快把箩筐放下,“怎么今天这么早都回来了?”

  “娘娘跟前的大宫女来了,回来陪着说几句话。”

  辛云听了之后不免多想,“为什么太太不让人把我叫过去……反而叫了大爷回来……”

  “别多想,问的是外面的事儿,就是叫了你,你又答不上来。”

  这会儿心里不免有些可惜,本来还想着看颜裕是个妥当人,早晚跟父亲提一提,把他带到家里来,父亲要是也觉得妥当,说不定就成自个妹夫了。

  没想到皇上那边儿下手倒是挺快的。

  琳琳听了白妞的汇报,就跟皇帝商量这回事儿,“你要是觉得这个人好,不如跟母后还有董妃都说说,如果真的妥当了,咱们就把这事儿定下来。严家的人远在江南,他们家的人一来一往也需要时间,到时候定下来我再准备嫁妆,又要再耗费一年半年的功夫,成亲就到两三年之后了。”

  皇帝想了想,“你不用出面,我先去跟咱们母后提一提,到时候把董妃叫到跟前,再跟她说一说。”

  西太后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倒是没反对,只是提了一个小意见。

  “我喜欢寿春这孩子,再也说了,你当藩王的时候也只有这一个孩子,咱们母子两个都对这孩子看得重,到如今了,不如给她一个嫡出公主的身份仪仗,让她从宫里面儿嫁出去的时候更显得尊贵,也是咱们疼她了一场。”

  皇帝低头想了想,宫里面把庶出的公主当成嫡出的嫁出去比较常见,皇子们庶出的想成嫡出的难如登天。

  看皇帝有些犹豫,西太后又赶快加了一把火。“你媳妇儿现在只有儿子,我知道你们两口子想生一个公主,可是生孩子的事儿又不是咱们能做主的,你媳妇儿进门儿到现在,也就养了寿春这一个公主,她们娘儿俩有这么多年的缘分,叫我说,让寿春用嫡出公主的仪仗不算是出格。”

  “确实不出格……但是,这也只是糊弄糊弄那些百姓,该知道的都知道,咱们寿春是嫔妃所出并非是皇后所出这事说出去又不丢人,何必画蛇添足呢。”

  “怎么是画蛇添足?给咱们孩子一个体面怎么啦?”

  皇帝摇了摇头,“人这一辈子不能太圆满,别的公主我能这么做,寿春却不打算给她一个嫡出公主的名分。我就怕福气太大,咱们孩子撑不住。”

  西太后也不说了,他们母子两个自身的经历让他们多少有些不自信。

  福气这种东西是上天给的,皇帝想的特别多,自己已经有一个很好的儿子了,若是再贪得无厌下去……就害怕有什么不好的报应落在这些孩子们身上。

  寿春这个夫君,二十年后必是擎天玉柱架海金梁,说不定到老了能流芳百世,有这样一个夫君,再给她顶顶尊贵的身份,福气就太大了。

  他担心西太后多想,就劝“这天下福气都是有定数的,您看看皇后,她是一个有大福气的人,刚开始赐婚的时候,她是个王妃,哪想过成为皇后。这么一大份儿福气就掉在了她头上,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

  如果说做皇后难道就四角俱全吗?也不是,就像您说的,我们夫妻恩爱,孩子也处处都好,只是没一个女儿。皇后从怀上白泽的时候就想要一个女儿,到如今邹吾生下来了,这个公主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来咱们家。

  寿春这件事情,就不要加恩于她,让她的福气顺顺当当的绵延到她的子孙身上,到时候老了子孙绕膝,这才是真正的福气。”

  西太后也无话可说,点头同意了皇帝的意思。

  西太后这边好说,董妃那边儿的反应让皇帝看来就有几分不知好歹了。

  董妃想要找一个世家大族出身的公子。

  尽管在皇帝跟前有几分坐卧不安,但还是鼓起勇气说了,“……学问好有什么用,说起来家里也是泥腿子……乡下的土财主家的孩子就算是再有出息,能比得上那些从小喝金咽玉的孩子吗?”

  皇帝耐着性子跟她说话,“寿春是朕的长女,岂能找一个纨绔草包做她的驸马,那个男孩有宰相之相,你别觉得人家出身低,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董妃确实跟皇帝的思路不在一起,着急地跟皇帝说,“您抬举谁,谁将来的前途都不会浅了。往后其他公主出嫁了,驸马的身份一个比一个高,咱们寿春怎么能在诸位公主中间抬起头来。”

  听到这儿,皇帝冷哼了一声,“你们董家不一直看门第说话吗,看走眼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当年不也是觉得朕这个藩王没几斤几两,所以才把你塞到咱们王府的,觉得嫁一个嫡女给朕委屈你们家了是不是?”

  董妃吓得赶快跪下来,这一件事儿不能说,说了皇帝就能火冒三丈。实际上董家早就后悔的肠子都绿了,看林家跟看仇人一样,恨不得时光倒流把家中的嫡女立即抬王府里面去。

  但是又有什么用呢,前几年笑话董家的人多了去了,董家这么多年一再被打压,装孙子装了这么久,渴望着再回到当年那种巅峰。曾经董家人把希望都放在娶寿春公主这件事上,眼看着这件事儿没指望了,又想其他法子呢。

  但是其他法子也不凑效,除非坐在皇位上的这位不当家了,但是皇帝如今春秋鼎盛,身体又好,30年之内应该没什么变故……董家就有几分绝望。

  董妃想到娘家的处境,哭哭啼啼的,“并非是皇上说的这样,自古以来都是门当户对……”

  “那你说说天下谁家跟朕门当户对?”

  董妃更不敢说了。

  皇帝也没兴趣跟后宫嫔妃扯这么多闲话,前面御书房里面还堆了很多奏章等着他呢。

  董妃没办法,思来想去觉得皇后那边儿或许还能挡一挡。

  这回又哭哭啼啼地去找皇后。

  “娘娘,臣妾真的没法活了……”

  琳琳轻轻的拍了一下额头,让人把自己的东西收拾起来,端上茶水果盘儿,等着和董妃唠嗑儿。

  “你别想那么多,过几天让皇上把这孩子叫到书房去,我带着你咱们两个去看看,听皇上说长得一表人才。”

  “不是臣妾挑三拣四,长得一表人才有什么用,臣妾嫌弃他们家门第太低。要不您跟皇上说说,再重新给寿春找个婆家?”

  “这事儿你先别来我跟前哭,你去问问寿春,咱们孩子要是想换,不用你哭,皇上那边一口答应了,要是孩子觉得合适,你这边就是哭了一缸眼泪,咱们皇上也不会点头儿。”

  董妃一想确实这样,慌忙告辞去找寿春公主。

  宫里面儿琳琳为了这事儿头疼,宫外的贾敏也觉得头疼了。

  她在家里面儿窝了一个月,终于走出家门儿沿袭着前面几代人的脚步,开始到处求神拜佛。

  北京王府的太妃早就派人盯着她,没两天就和她在香木寺偶遇了。

  香木寺的香火不太旺盛,这边儿的和尚都非常老实,没什么庙产,全靠信众施舍过日子,因为老实又兢兢业业,来过这里的人对他们反而更相信一些。

  贾敏这次来除了跟这边儿的住持商量让他们日日在佛前祈祷孙子平安出世之外,还有就是为自己那未曾出世的孙子或者孙女预定一盏灯。

  老和尚拿来了一盏灯,指着底部跟贾敏说,“到时候施主要给个名字,不拘是大名小名,只要是个名字就行了,刻好了之后供奉在佛前。”

  贾敏想了想,这还要等到孩子出生之后再说。“灯你先收着,等我们家孩子出生了,我再派人来跟你说。”

  正说着呢,外面有和尚来禀报,有贵客来了。

  北静王府太妃进来,贾敏心里面就想着这八成是说客。还是笑盈盈的带着女儿起来和太妃见礼。

  和尚退出去之后,两家的人在这禅房坐下,一来一去说起话来。

  开头的时候,先是恭喜林皓得了探花。

  贾敏打定了主意不愿意跟她多说,也只是礼节性的客气了一回,态度不冷不热。

  太妃心下想着到底该怎么把话题点透,就看到林黛玉坐在贾敏身边,不住嘴的夸林黛玉。

  贾敏作为一个过来人,这个时候已经听出来点意思了。

  对方可能不是来做说客的,八成是想做媒。

  想到这里,贾敏心里面儿端高了姿态。

  当年自个儿的第一个孩子要开始议论婚嫁,夫妻俩急得恨不得把江南的好孩子扒拉个一遍儿。那个时候两口子的心态就是能把孩子嫁出去都谢天谢地了。

  等到第2个孩子了,自家的条件高了,能挑选的余地就多了,不少人来跟前说媒,贾敏已经开始挑三拣四了。

  还没等她挑出个结果,儿媳妇儿就在自己不知道的时候定下来了。

  所以现在对嫁小女儿这件事情,贾敏有一种自在必得的参与感。

  所以对方夸自己小女儿的时候,她有着一副谦虚的面容,实际上已经得意坏了。

  做了这么多年的贵妇,对于谦虚的分寸把握得非常好,既能显示出自己的谦逊,又能在谦逊的同时,把自己孩子的优点暴露出来。

  两个人你来我往说得火热,太妃夸了这么久,不带一句重复的,虽然是脸上带的笑,心里却在纳闷儿,“怎么不接下来问问我谁家的孩子上进懂礼……虽然我不好直说是我那孽障,但是也能留个话钩子勾住他们,回头好托媒人啊。”

  看着林黛玉已经出去,屋子里面全剩下已婚妇女,太妃只好直白地问,“贵府的这位姑娘,你们是怎么打算的?”

  贾敏想了想,“这话我却不敢说,要回去问问我们老爷呢。”

  “是应该问问,婚姻结两姓之好……你们家老爷学问好,说不定更喜欢那些读书好的孩子。”

  “这也不好说,而且我们家孩子还小呢,现在家里面儿也没人说这个。”

  “不小了,不小啦……我的意思是要早点说,像我们家那孽障……我们家王爷非要读书,如今耽误了,王爷前几天还跟我说呢,想要结交贵府的公子,我想着他们都是读书人,也有话说,就跟他说让他约了你们家的孩子一块儿出去吃酒。”

  贾敏又不愿意替儿子答应什么,嘴里只说,“哎呀,听说王爷诗词歌赋特别好,恰巧我们家那个在这上面没什么本事,要真是有缘分遇上了,还要向王爷请教呢。”

  贾敏在回去的时候还在想着北静王府的太妃到底是几个意思。回家了也没想明白,晚上免不了要跟林如海念叨念叨。

  林如海的关注点也比较偏,捏着胡子想了半天,“你要不说我还不觉得咱们家孩子现在长大了,昨天就跟一个小孩子一样,如今就要开始操心议婚了。”

  说完之后又长叹了一口气,“怎么不是个男孩子呢?要是个男孩子就可以留在家里了。”

  又想了一会儿,“要不然招一个上门女婿?”

  “谁家的好孩子愿意做一个上门女婿啊。咱们家里又不缺儿子,找什么上门女婿。”说完也跟着叹一口气,“咱们家孩子在家里娇生惯养,去了人家家里说不定就要伺候完老的伺候小的。”

  林如海要反过来安慰妻子,“慈和的婆婆多着呢,咱们要多打听打听。”

  “对对对,多打听打听,现在就开始打听,别到时候眉毛胡子一把抓,稀里糊涂的把孩子嫁出去了。”

  两口子重新找到了方向,信心十足地制定了目标,一改生活中慢腾腾的节奏,斗志昂扬了起来。

  这就导致贾敏这一段时间特别喜欢出去,而且有意无意的盯着那些家里面有男孩子的夫人聊天。

  贾敏的交际圈比较广,以前出去之后十次里面有一次两次才能碰到贾家的人。

  贾家的老太太因为年纪大了出门的时候少。一般是王夫人邢夫人出门儿。

  又因为邢夫人这个人和京城的贵妇圈子格格不入,所以渐渐的也不爱出门儿了。

  大部分时间是王夫人带着王熙凤出门。

  后来两家闹崩了,十分有默契地避免在同一场合出现。

  这就导致两家的矛盾拍板定案之后,人家发请柬的时候都斟酌着避开其中一家。

  日子不急不缓的又过了两个月。

  林家选女婿的事情毫无头绪,皇帝的女婿已经圈定了人选,而且已经跟人家通过了气。

  颜家的老两口诚惶诚恐地在大儿子的陪同下,正快马加鞭地往京城赶来。

  皇帝找了个时间,让林皓陪着颜裕到了御书房。

  刚说了几句话,钱升就在一边禀告,“皇后娘娘董妃娘娘一同来给皇上送莲子羹了。”

  颜裕赶快把头低下来,羞得手足无措起来。

  皇帝呵呵一笑,说了一句,“都是一家人,不必避开了,请皇后和董妃进来吧。”

  琳琳进来之后坐到了一张绣凳上面,又招呼董妃坐下。

  董妃一看这里面有两个年轻人,一个大大方方的,另外一个有些缩手缩脚。

  这大大方方的就应该是国舅爷,那缩手缩脚的八成就是寿春的驸马。

  心里面越看越不欢喜,但是寿春公主愿意。

  董妃想到这里只觉得心如刀割,心想自己做亲娘的难道能害自己的闺女吗?又明白自己根本拧不过皇上……脸上想要挤出几分笑,到底没挤出来,对着这个缩手缩脚的年轻人,从头打量到脚,再从脚打量到头,越看越觉得意难平。

  琳琳就负责活跃气氛,“今儿有一小锅好的莲子粥,臣妾尝了觉得味道好,送一碗过来给皇上尝尝。”

  皇帝点了点头,“皇后今日也来巧了,正好国舅在,你们可以说两句家常话,听说国舅在年底就能抱孩子了。”

  林皓微微弯腰,“算的是到年底,这种事儿微臣也不敢说到底是什么时候。”

  皇帝又说了几句让他勤俭持家忠心报国的话,好话坏话全让皇帝一个人说了,琳琳一句话也没说出来,全程就负责微笑。

  坐了一刻钟,琳琳觉得时间差不多了,就带着董妃回去了。

  回去的路上两个人也没坐轿子,一块步行。琳琳就问董妃,“是不是长得一表人才?我看着还行,眉清目秀的带着点书卷气。”

  董妃强撑出一个笑脸,事已至此多说无益。既然女儿嫁的是一个泥腿子,那只能在嫁妆上多下点功夫了。

  董妃心想挑女婿是皇上的事,挑嫁妆那就是皇后的事了。

  又赶快殷勤的跟上几步,挤开宫女扶着琳琳的胳膊,“事情到这个份上,臣妾再说其他的也没用了,只是不知道娘娘什么时候开始给咱们公主挑嫁妆?”

  “怎么也要等到颜家的老人来京城了,不过有些东西早在几年前我都已经给孩子攒好了。像是一些金银细软毛皮布料,这些都差不多攒够了。现在差的也就是一些大件的家具和田产。”

  董妃想问问金银细软都有些什么,又怕问得太直白了惹皇后生气。

  嘴里一叠声地感谢琳琳,面儿上做足了感恩戴德的样子。说了两车闲话才切入重点,“……金银细软这些臣妾也有,臣妾就这么一个孩子,也给她攒了不少,到时候送过来给娘娘过目,娘娘看着能用的就给她塞到嫁妆里去。”

  董妃是有嫁妆的,和这宫中其他嫔妃相比,她当年做的是王府侧妃,正儿八经是能带嫁妆进王府的。后来的这些嫔妃,进宫的时候能夹带一些银票,但是大件儿的都带不进来。

  董妃当年也管过王府后院的一些杂事,虽然油水不多,但是攒个几千两银子左右的私房钱还是简单的。

  她又没有花钱的地方,这些东西往后也是要留给寿春的。要是偷偷摸摸地给了不仅不好看,反而惹人非议。不如大大方方的塞到嫁妆里去,写在嫁妆单子里面也不算宫里赏赐的东西,到时候传给子孙也是可以的。

  琳琳不想跟她在这种小事上计较太多,“你派人写个单子,最好写详细了,多大尺寸要什么样的盒子装,一起写出来,本宫到时候只看单子不看你东西。你先操心这些,本宫这会儿要操心的是找哪个地方做咱们孩子的公主府合适。”

  公主府这事儿董妃真没想到,这时候不仅对皇后佩服得五体投地,心里面狗腿般的想着,“果然周到要不然怎么自己只能做嫔妃人家能做皇后呢。”

  民间的俗话说皇帝也有三门穷亲戚。目前皇帝的这些亲戚里面,颜家确实是最穷的。

  颜家老两口进了京城,带了不少土特产,有一种赶大车进京走亲戚的模样。

  颜裕一看,哭笑不得。他大哥就在一边解释,“我说带银票就够了,可是咱爹娘非要带这些土特产来。”

  同来的还有四五个得力的仆从,帮着把东西卸下车,里面还有几只活着的鸭子。

  颜裕也没什么办法,让人先把鸭子养起来。

  老两口没见过什么大世面,一进屋就先问,“皇上真的要把公主娘娘嫁给你了,戏文里面不是说只有状元才能娶公主吗?”

  颜裕的大哥叫颜富,曾经在扬州苏州出入过,多多少少比父母的见识要广一些。

  “您老人家别拿戏文上的事儿当真……我瞧着这京城的房子都好,可咱们家就算是卖光了家产也未必能置办下来一套像样的宅子,二弟,往后你怎么娶媳妇儿?娶了媳妇又怎么养?”

  一家人眼巴巴地看着颜裕,他们家的老太太就问,“皇上给你赐状元府了吗?”

  颜裕对着他们笑笑,“公主的嫁妆里有房子,家里也不用砸锅卖铁凑这个银子,到时候我跟着搬进去就行了。”

  老两口在儿子们跟前不说话了,没人的时候悄悄的说,“这不是让咱们儿子成上门女婿了吗?”

  颜老头儿叹了一口气,“回去管好家里面的其他人,别觉得娶了公主就成了大官了就能吃喝不愁了,别让家里人惹什么麻烦连累咱们老二,上门女婿岂是好做的。”

  这家的人在京城里住了四五天,圣旨就到了颜家,几天前宫里的太监就来教给他们面圣的礼仪。等到进宫谢恩的时候,老两口在皇宫门前下马车,一抬头只见宫殿巍峨壮观,顿时说不出话了。

  颜老头去见皇帝,颜老太太先去拜见西太后。

  西太后和这样的老人家倒是能说得出来话,只是颜家的老太太有些畏缩。

  西太后一个人说了几句之后,没什么其他可说的,只反复交代他们,“本宫的孙女儿是个好孩子,你们可要好好的对她。”

  颜家老太太赶快点头,心想住这样的房子,吃那么好的东西,到了自己家怎么养得起哟。

  又去见了皇后,皇后带着董妃。董妃看了亲家这个模样只想站起来走人。

  皇后说了几句场面话,就听见外边儿太监传旨。

  传的是太上皇的旨意。太上皇知道了皇帝把寿春公主就这么轻易的许配出去了,气得把皇帝骂了一通。

  “……必须让朕先看看这是什么样的孩子,要是不好,这婚事不算数。”

  琳琳先让人把严家的人送出宫,就听说皇上派人把颜驸马送到西园去了。

  “果然好事都是一波三折。”这边刚感叹完,那边又有太监来传信,“皇上说让咱们太子爷也去西园。”

  琳琳想着让麒麟去干吗?这个节骨眼上又不敢阻止。

  麒麟又换了衣服,快马加鞭的跟着到了西园。

  一直等到天都黑了,也没见到太子和驸马回来,琳琳心里面止不住的多想,“难不成是太上皇一看不同意,要让人把驸马轰出去,麒麟在那边求情?”

  董妃心里盼望着太上皇英明一回,虽然把这个驸马赶走了对寿春公主的名声有些妨碍,话又说回来了,皇帝的女儿可不愁嫁。就算名声差了,随便嫁一个也比现在这个强。

  各方人马的心情都不一样,终于等啊等啊,等到有人从西园传信回来。

  小太监跪在琳琳跟前汇报,“咱们太子爷让奴才回来跟皇上娘娘说今天晚上住在西园了,明天上午再回来。”

  “那我问你,驸马……如今怎么样了?”

  小太监用敬佩的语气,“奴才随太子爷去的时候,驸马已经进西园了,不知怎么回事和太上皇说说笑笑,奴才跟着咱们太子爷去听了一会儿,发现驸马说的是扬州那边的盐官……盐商拍盐官马屁的事儿。”

  本来还想说盐官受贿,但一想到国丈爷做过盐官儿,就赶快换了个词儿。

  “把太上皇说的眉开眼笑?”

  小太监赶快点了点头,“说的妙趣横生,太上皇听了又听,天色晚了,咱们太子爷说再不回宫就进不了城了,太上皇就说‘大不了先在西园住一晚上,明天再回去。’”

  琳琳摆了摆手,让这个小太监先退下,心里面想着这驸马有几分真人不可貌相。只不过不知道到底是好是坏……

  寿春公主虽然不是自己亲生的,但是好歹也养几年了,要是嫁了一个奸诈之人……

  正想着皇帝回来了,琳琳赶快上去问他,“我肉眼凡胎,看不出来这驸马爷是何方神圣,你怎么就一眼看出来他的不凡,让他做咱们家女婿了?”

  “等着瞧,他往后绝对是一代名臣。”

  说完之后背着手在宫殿里面迈着戏台子上王帽老生的步子,嘴里唱着,“一保官王恩师延龄丞相……六保官寇天官理政有方,七保官范尚书人人敬仰,八保官吕蒙正执掌朝纲,九保官吕夷简左班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