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重提
作者:则美      更新:2023-07-28 08:11      字数:10974
  太上皇觉得, 这个孙子至今还没有开窍的最大原因在于林如海曾经在扬州做过官儿。

  太子到了扬州之后,扬州的臣民都积极努力的想跟他攀上关系, 哪怕是见一面也行。

  见了面也不能不说话, 想要不冷场,只能说些两方都熟悉的人或者事物。

  林如海就是一个很好的话题, 当官的能在太子跟前说“臣曾经和国丈共过事儿。”

  也有可能这个人当初不少给林如海下绊子。这一会儿林如海又不在这里, 大家可以随便说。

  同样道理也有盐商大言不惭的跟麒麟说当年受过林公照顾, 这么说的时候,极大可能是当年被林入海打击过,说不定这个盐商曾经躲在家里面诅咒过林如海吃饭噎死喝水呛死。

  有人天天在麒麟跟前提林如海,麒麟肯定不敢有其他心思。

  太上皇是怎么想的, 就琢磨着扬州虽好,这个地方不可久居,等过几天带着孙子去金陵, 林如海又没到过金陵,也没人提林家的事, 到时候没有人在孙子耳朵边念叨家中长辈的时候,孙子就会学会王孙公子该学会的东西。

  想到这里就为了身边的太监, “太子这一会儿睡了吗?”

  太监出去了一会儿回来报告, “有盐商讨咱们太子爷欢心, 把林公以前在扬州的诗词集合成册,印刷出来献给了太子。太子这会儿正挑灯夜读呢。”

  太上皇听了之后让太监去拿一本过来自己也看看。

  太上皇平生最爱才子佳人, 佳人见了无数, 才子相对来说见的就少一些了。他的眼光毒辣, 当然知道有许多人名不副实。

  当年林如海倒是能入他的眼睛,至今为止,太上皇对林如海的印象还是非常好的。一直觉得林如海还是一个温润如玉的读书人。

  要不然当年也不会同意林如海的女儿嫁给自个的儿子。可惜的是林家好竹出歹笋,养出皇后这么一个跟林家不一样的丫头来。

  太上皇捏着书册仔细想了想,要说皇后不孝顺,那真冤枉她了,让他拍着心口自己说,那真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这样的好儿媳妇儿。平时吃什么用什么都想着老人家不说,就算是有什么过分的要求,人家也答应了。

  唯一不好的就是对贵太妃有些桀骜不驯,太上皇回了一下林如海当年中毒的事儿,这事儿怪不了贵太妃也怪不了皇后。皇后没有对贵太妃下手也说明她明事理,见了面儿锵锵几句倒不是不能接受。

  皇后要是个面团似的脾气对谁都不好。

  说到这里太上皇叹了一口气,这儿媳妇儿哪里都好,光看看孙子这几个月的表现,就说明了崔家娶这媳妇儿那真是烧了高香。

  但是太上皇就是咽不下这口气,一来是皇帝这运气也太好了,有了个贤内助到晚年说不定能避免父子操戈。二来又觉得自己当年怎么不好好的看看,这样的儿媳妇儿说给老五也行啊。

  说什么都晚了,皇帝把书册翻了几页,交给一边的太监嘱咐他,先留着它等到今年了再看。

  麒麟发挥了自己刨根问底的精神,连着好几个晚上研究了一下外祖父做过的诗,到底没能学会怎么做诗,反而每次一拿起来都想睡觉。

  没事儿的时候他也琢磨过,八成是母后没能从外祖父那里传下这份儿灵气。到了自己家这边,从祖宗到自个儿亲爹,都没听说他们作过诗……

  麒麟一阵绝望,心想自己这辈子都可能作不出诗了。

  麒麟就带着这份绝望的心情,告别了3月份的扬州,跟着太上皇,一路慢悠悠地往金陵去。

  扬州古称广陵,从两晋衣冠南渡到现在,一直就是繁华昌盛之地。

  别看麒麟这一段时间除了应付太上皇时不时的抽风之外,还要跟扬州城的士绅官员交谈,从这一些空隙里面,他还派人了解了扬州此地生活水平。

  扬州的繁华是盐商的繁华,随着北方商队将北边儿的矿盐提纯之后送到关内,以扬州为代表的江南海盐将会受到一定的打击。

  比起盐商控制海盐的产量,北边商队是自家的产业,现在归母后和父皇调度,将来归自己调度。只要能维持商队的运转,里面的利益完全是可以让出来的,也就是说盐商的繁华将不会持久。

  海岛上的水稻旱稻都在育种,产量更巨大的红薯已经在北方推广开来,江南的鱼米之乡根本就不能再作为朝廷的指望,大灾之年千里迢迢地从这里调运粮食。

  江南这片土地在朝廷里面的重要地位将会一降再降,往后他们能依仗的也只是江南的文风鼎盛……麒麟把上半身从车窗口探出身去,回头看了看遥远的扬州,回想了一下最近几天见到的这些江南士子们。

  风骨不在的士子,怎么能成为朝廷的栋梁。

  朝廷的大臣只会要那些为民请命的人,埋头苦干的人……绝不是靠着经典治理天下的人。

  麒麟还清楚的记得自己第1天去进学,博士跟自己说半部论语活天下。当时自己回去跟母亲说了这句话,母后脸上的讥讽到现在还经常出现在脑海里……

  麒麟也记得当时跟着父皇去见那些掌柜们,把银子递给那些积年的老匠人,只因为他们改良了织机,接到银子的那些老匠人们感恩戴德。

  到了现在,麒麟觉得应该感恩戴德的是自己。

  北方的棉布已经销往江南,而江南的这些丝绸仍然觉得高高在上。

  他们还没发现这其中的危机已经弥漫到自个身边了。

  麒麟看着车窗外绵延不绝的桑树林,要真的是棉布打败了丝绸,这片桑树林会不会被砍掉种棉花?

  麒麟已经学会用皇帝的眼光去看待这份天下,用皇帝的思维去思考眼下正在发生的事情。

  太上皇还以为他对扬州恋恋不舍。

  派人把麒麟叫到自己的车马上,祖孙两个对坐着说话。

  “你喜欢扬州吗?”

  “自然是喜欢的。”

  “喜欢扬州的山水?其实江南的山水秀丽着呢,你随便走到一个镇子上,就能看到乌篷船在门前的小和尚飘飘荡荡……

  江南是个好地方,不只是山水,也不只是人,而是这个地方就是个好地方。”

  说完之后看这麒麟,“等咱们到了金陵,你在那里好好转转,金陵这个地方比扬州更好。你肯定会喜欢上金陵,这里是六朝繁华地,温柔富贵乡。”

  麒麟觉得自己不会喜欢上金陵。“孙儿喜欢扬州,那是因为母后曾经在扬州生活过,孙儿曾随着母后的脚步拜会过佛寺。至于金陵,哪怕处处都好,终究不是故乡。”

  太上皇不想跟他说这么多,只是问他,“你觉得咱们在金陵修行宫怎么样?”

  金陵想了想,回忆了一下这几十年来国库支出的银两。“甄家用国库的银子建了一座十分豪华的园林,本来就是为了接驾用的,如今他们家自己先搬进去了……这本就是以下犯上,用孙儿的话说,不必再另外建立行宫,只需要让他们家的人搬出去就行了。”

  太上皇忍不住替自己的狗腿子说话,“里面不住人时间久了阴气比较重,他们也是给咱们看园子的。”

  看到太子对甄家的敌意,心里面想着到底要想一个办法缓解一下才行。

  把这个话题先过去,不提就聊了一些其他的东西。

  “你说你去扬州拜过佛寺,都拜了什么?”

  说到这里麒麟就想笑,“我听黑妞说以前林家的老太太去世前几天带着母后去了一家佛寺,在那家佛寺抽了签儿,说是我母后这辈子没有女儿命。仔细想想母后一口气连生了我们三兄弟,现在我母后肚子里面还有一个小弟弟,至今为止确实没有女儿的缘分。”

  太上皇听了也只是一笑而过就问麒麟,“你去求了吗?”

  “ 孙儿没求,倒是跟着孙儿的那些侍卫们都去求了签儿。”

  祖孙两个一路说说笑笑,很快就到了金陵。

  金陵的官员们早就做好了接驾的准备,已经在城外搭棚子等了好多天。

  太上皇虽然现在退位了,但是皇帝的仪仗还在。

  可以说自从扬州出发之后,一路都是招摇到了金陵,路上还有太子的仪仗,队伍绵延了数十里地。

  而且这一次负责安保的队伍是太子六卫,这些人马出动之后,光是马蹄扬起的灰尘那真的是遮天蔽日。

  幸好这些人的吃穿用度都使用的是国库存银存粮,要是让地方上提供,那真的是劳民伤财,不少地方官员在暗地里面松了一口气,擦了一把额头上的虚汗,到时候只要老老实实接驾就行了,又不用自己出什么东西,这一次才算是正儿八经没有搅扰地方。

  太上皇的队伍在金陵城外停了下来,祖孙两个站在马车上,远远的看向金陵城。

  太上皇的心情特别好,颇有积分指点江山的意气,指着城墙以及城楼跟孙子说当初祖宗攻下金陵的时候在某个某个地方受伤。

  又说了在某段城墙上至今还残留着攻城器械对城墙的损伤。

  最后骄傲的对孙子说,“金陵城乃是江南各地之首,其繁华昌盛之处,不是咱们在路上见到的其他地方可以比拟的。这里也是江南文风的中心,不管是姑苏也好,扬州会稽也罢,都不敢跟这个地方相提并论。”

  说了这么多,麒麟对这座城市早就好奇了起来。

  “不如咱们这个时候进城吧,让孙儿看一下金陵的风物究竟比其他地方高出多少。”

  说完之后太上皇一声令下,仪仗奏乐,两旁的文武官员带着本地的士绅跪倒在两边,麒麟下车换马,被侍卫们众星捧月的拱卫在中间。

  上午的时候到达金陵,光是这入城的仪式,就花了两个多小时。

  进城的时候,麒麟的马匹走在前面,两边全是百姓跪拜。

  麒麟在马上挥手致意,处处彰显着储君的风采。

  年轻人倒是不觉得有什么不对的,那些上年纪的人见识过当年义忠亲王的模样,都纷纷叹息一声。

  现在看着好有什么用,只怕将来越长越歪。

  只要不长歪,比什么都强。

  太上皇带着人马下榻的地方就是在甄家的园子里面。

  麒麟倒是不愿意看着甄家的这些人在一块儿又哭又笑的做出久别重逢的团圆姿态。

  所以到了园子里面之后,就带着人到了自己的地方,看着侍卫,宫女们安插器皿,铺床叠被。

  甄家的人以前不知道贵太妃眼睛已经看不见了,这个时候突然知道了个个痛哭不已。

  这家的男人想的就比较多,要是宫里面这棵大树靠不住了,他们就要另谋出路了,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总没有自家人来的放心。

  甄应嘉回想了一下刚才进城的时候太子盼顾神飞,心里面不仅有些心动。

  等到太上皇换完衣服,坐在厅堂里面喝茶的时候,甄应嘉就过去打探消息。

  “老臣看着太子爷颇有主子爷年轻时候的模样,就是老臣久在江南,不知道他喜欢什么,准备的东西拿出来怕是讨不了他的欢心。”

  这话说得让太上皇觉得有几分不舒服,自己现在还活得好好的,自己的奴才已经开始对着其他人摇尾乞怜了。

  根本没有掩饰自己脸上的怒气,甄应嘉一看立即知道刚才的话说错了。

  就当做没看见太上皇脸上的怒气,赶快在一遍儿挽救。“不知道是为什么…太子爷看臣有些不对劲儿……所以来求求主子给指点指点迷津。”

  太上皇听了他这么说,心里面的火气也降下去了一点儿,不管是太子还是皇帝,对于江南的这些人都看不上眼儿。

  “他年纪轻轻的,你估摸着年轻人喜欢什么,给他送点就行了。”

  敷衍了几句之后,就听说贵太妃请太上皇一块吃午饭,答应了一声就去跟贵太妃吃饭了。

  贵太妃这一路上过得并不好。在这位养尊处优的老太太看来,这一路上真的是颠沛流离,要什么没什么,所以一路上都在忍气吞声,终于到了娘家,能敞开心扉,痛痛快快的过几天安稳日子了,自然也就不再藏着掖着。

  见了太上皇的面,把老头子的手握着,“我娘家嫂子也是老糊涂了,她刚才把家中的女孩叫到我跟前,跟我说我大侄儿家的小女孩儿是个有福气的,还请我想办法把这小女孩儿弄进东宫。”

  说完之后有几分不痛快,“他们也不打听打听宫里面皇后是个什么脾气,有那么一个厉害的婆婆在,这些女孩能有什么好日子过。两只富贵眼只看到了将来的富贵,也不看看家里的孩子有没有这份福气。”

  说完之后拉着太上皇的手,“没回娘家的时候总盼着回来,回来了又觉得处处不顺心,叫我说还不如西园呢,西园又大又空,景致虽然不如江南秀丽,到底在北方难得一见,而且在那边要什么有什么,哪像在这里。”

  太上皇刚才的火气因为贵太妃这一通抱怨撒娇倒是消失的无影无踪。

  “咱们老了,不承认不行,你娘家还想过富贵日子,就少不了要往皇帝和太子身边打主意。太子现在在他们跟前,有这样好的一个机会他们当然不肯放过,人之常情罢了,不要想太多,到最后还是咱们两个老废物凑在一起过日子。”

  贵太妃确实有几分伤心,午饭都没吃多少。

  两个老人家在庭院里面搀扶着走了一段路,就听说外边有甄家的女孩子来给贵太妃请安。

  等这几个女孩子走了之后,太上皇想了想太子如今虽然年轻,也是时候提太子妃的事儿了。

  到晚上吃晚饭前就跟贵太妃说,“我瞧着你们家的女孩儿都挺不错的,这样吧,你跟你嫂子说说,太子妃估计他们抢不着,侧妃还是能打算打算的。”

  贵太妃的嫂子得了这样的消息,欢天喜地的把家里面的儿媳妇儿集中在一起,商量着这事儿。

  消息到这些女孩的耳朵里面大部分人都带着几分不痛快。

  “赵家以前是咱们家的奴才,太子爷虽然身份尊贵,但到底是赵家的外孙。如今让咱们做主子的嫁给奴才家的外孙,到底是折辱了咱们。”

  这话还没说完,贵太妃的嫂子一巴掌打到说话人脸上,这些孙女们吓得没一个敢吭声的。个个战战兢兢的不知道老太太这是为什么生气了。

  “别说你们嫁给谁,要真的是进了东宫,你们不是太子妃也用不到嫁这个字儿。罢了罢了,如今一个个眼高手低的,既然你们不想要这份前程,就别再乱说。

  董家的例子还在前面呢,再看看董家现在是个什么样子,你们要是以后想让咱们家落的跟董家似的,我现在就叫人随便儿把你们嫁出去,也省得带累了家人。”

  这些儿媳妇也都是做娘的,都心疼女儿,看见老太太气成这个样子,赶快把这些女孩推了出去,拿其他的事情转移老太太的注意力。

  “你老人家别跟这些女孩一般见识,厨房那边准备了几天了,这眼看着晚上就要排宴了,这可是大事儿。”

  所以这件事儿也只能往后推一推,全家上下全部动了起来。

  麒麟在中午的时候匆匆忙忙的吃了些午饭,在下午又看了一会儿书,眼看着天就要黑了,太上皇那里派人传话,说是晚上吃一顿好的。

  麒麟换好了衣服带着人到了太上皇的院子里面,见这个地方已经开始上灯,处处金碧辉煌,厅堂里面摆了几个大桌子拼在一处,太上皇坐在正位上,看见孙子来了,拍了拍旁边的座位让他过来坐。

  祖孙两个都坐下来之后,甄家的老老小小过来请安。

  其中有一个叫做宝玉的,长的模样是真的好。最要紧的是人家的才学也比较好,跟太上皇聊天的时候言之有物,吟诗作对张口就来。

  太上皇越看越觉得这个小伙子不错,就跟麒麟说,“让他陪着你读书如何?”

  麒麟可不想让这家的人陪着自己读书,哪怕人家的诗词做得好。

  “祖父您忘了孙儿在这里是不读书的,江南的事情零零散散的都要过问一遍也没时间读书,让他陪着我东跑西奔,倒是有些难为他,我看他身子骨弱了,到时候要是再跑出点毛病来跟贵太妃那边没法交代。”

  甄应嘉一听,这话虽然说的客气,但是拒绝的意思已经特别明显了,不仅有些头皮发麻,再加上最近一段时间听说有人在查自家的事情……大晚上的只觉得浑身出了一身冷汗。

  而且这个时候只好硬着头皮应付眼下的事情。

  “太上皇,不如开宴吧。”

  这边开宴,十几个妙龄少女端着盘子上了厅堂。

  在桌子上放下盘子,麒麟一看里面全部是一些水果。

  随后这一些少女退在一边,桌子上就孤零零的摆了几盘子洗好没有切开的水果。

  麒麟的眼珠子转了一下,心里面飞快地回想江南地方的风俗。还没想起个所以然呢,这些少女上前把盘子撤了下来,又上来了十几个人端着盘子,盘子里面这次是切开的水果,又放在了桌子上,退了下去。

  不管怎么样,麒麟知道这不是让吃的,所以也淡定了不少。

  屋子里面安安静静,第2轮果盘撤下去之后第3轮的端了上来。

  这次全部是大盘子,里面全部是一些水果雕刻成的拼盘,摆在一处显得美轮美奂,空气当中的果调清香弥漫在屋子里面各个角落。麒麟只认识一些柑橘类的东西,其他的没有见识过,只觉得味道十分柔和,特别是一些酸酸的东西闻到之后居然有几分觉得开胃?

  这个时候就有人在听堂外边喊了一声,“看菜三献,上签儿~”

  麒麟还在想签儿是什么东西,就见到又是十几位少女,端着托盘上来,在他们祖孙跟前放下各种小碟子。

  有酱料咸菜蜜果,鲜的甜的咸的都有。随后又有两个少女端着托盘,放了两碗汤在他们祖孙跟前。

  麒麟这个时候已经敢大大方方的承认自己是个土包子了。

  幸好他是做孙子的,吃饭的时候要让祖父先动手,所以看到太上皇身后有一个少女上前端起其中的蜜果,盛了一些汤,倒入其中,搅拌了两下,喂给太上皇。

  小碟子也非常小,里面盛的东西也非常少,太上皇只吃了两三碟子,就不再动了。

  麒麟示意了一下身后站着的少女,也把甜口的尝了一遍。居然觉得不腻,味道还不错。

  吃完之后东西撤了下去,又有人喊,“头签儿已献,上凉菜~”

  这个时候上了十八盘凉菜,麒麟注意到全是素菜,想着等一会儿,说不定还要再上点儿荤菜。

  果不其然,太上皇摇了摇头,“朕是不爱吃这些绿叶子,看看太子喜欢吃什么,捡一两样尝尝就行了。”

  麒麟抬下巴让后面的少女给自己夹了一筷子没见过的绿叶子菜,尝了一下,只觉得和嚼木耳是一个口感,在口腔里面咯吱咯吱十分脆甜。

  这些素菜下去之后,又上了十八道荤凉菜。

  里面除了羊肉,牛肉,驴肉鹿肉外没有一盘是猪肉。

  又吃了几口牛肉,这几盘子菜撤下去之后,外边喊着上粥。

  粥有24碗,除了常见的甜味八宝粥小米粥南瓜粥,咸味儿的皮蛋瘦肉粥之外,海鲜粥的种类占了绝大数。

  麒麟喝了几勺子白粥,只觉得这些粥的味道还挺不错的,光是这种白粥就能喝出其中的不同来。

  配着旁边放着的一些酱菜蜜果,一个人干掉了大半碗白粥。

  太上皇看麒麟在一边吃的香甜,就对甄应嘉说,“他小孩子家胃口好,看着他吃饭,朕也能多吃几口。”

  粥撤了下去,这个时候开始献酒。

  甄应嘉在太上皇跟前开始显摆,甄家自己家酿制的家酒有24种,其中黄酒8种,白酒8种,红酒8种。

  各样的酒要配不同的酒杯,说完之后上来了24个少女端了24种酒,每种酒旁边配了八对酒杯。

  红酒是葡萄做成的,光是杯子就有水晶杯,琉璃杯,白玉杯等八种。

  太上皇每种酒喝了一小口,每种都赞不绝口,示意麒麟也尝尝,麒麟不喝酒,摇头谢绝了太上皇的好意。

  打量那些白酒配的杯子,其中有好几款都是古董,除了青铜的酒爵之外,还有不少传世名品。

  太上皇喜欢的酒类留了下来,那些没有被选上的酒全部撤了下去,接着开始上热菜。

  热菜每次18盘,总共上了4轮。

  吃饭的时候还在说这些热菜,每一道热菜如何做,用了什么材料,耗了多少功夫,甄家的人说的头头是道。

  单说里面一个冬瓜盅,除了选冬瓜雕刻之外,里面用到的老鸡老鸭一定要选上了三年的老鸡和老鸭,然后熬成汤之后三碗汤熬成一碗。熬成汤的过程中里面要放干贝瑶柱等,耗时三天三夜……

  而且不知道太上皇什么时候能走过来,也就是说这道菜每天都做,其中浪费的更是不计其数。

  麒麟就在一边静静的听他们讲,心里面止不住的在盘算这一顿酒席到底花了多少两银子。

  接下来的时候开始上羹,羹之后是汤。在麒麟看来刚才的签儿,这会儿的羹和汤都是没什么区别的。

  都是一大碗水泡着乱七八糟的东西。

  到最后这顿饭吃完,这种水泡的乱七八糟的羹汤签总共上了24碗。

  这顿饭一直吃到了月亮东上,走马灯一样的吃了很多东西,到最后还算是混了一个肚圆。

  麒麟被这一顿饭折腾的□□,跑到自己的房间之后,催着黑妞跟冬宝赶快替他加些蜡烛铺开白纸,他要给父母写信。

  这顿饭排场之大,耗费之巨是麒麟这十几年的生活当中绝对没有碰到过的。跟人家一比,自己家这种皇家日子过得真的跟田地里的小农一样。

  他趴在灯下,洋洋洒洒的写了几页纸,最后困得揉了揉眼睛,让黑妞把信收起来装进信封里面,明天送走。

  看着黑妞把信装好之后,随后踢了鞋子,自己往床上一倒拉被子裹着睡着了。

  远在京城的琳琳这个时候到了关键的时刻,她肚子里面的这个小坏蛋一直到现在也不肯出来,琳琳在产房里面已经待了一天了,早上的时候还能做到心平气和,到了晚上的时候就有些暴躁了。

  贾敏替他把头上的汗擦了,“再使点劲儿,再使点劲儿,一会儿就出来了。”

  琳琳这个时候暴躁的想要坐起来,“不生了,不生了,我难受死了。”

  “生孩子都是这样,你都已经生三个了,这个时候说这话才是赌气呢,老老实实的把参汤喝下去,再用点劲儿,孩子已经能看到头了,等一会儿就能生下来了。”

  白妞把参汤端了过来,“您赶快喝了,咱们五殿下在外边闹着要母后呢。这个时候非要进来,谁拦都拦不住,太后娘娘已经被闹得筋疲力尽了,皇上都往他屁股上打了两巴掌,照样在那边闹腾的。”

  琳琳觉得心累。

  心里面想着老娘以后真的不生了,这是最后一个了。

  只好把参汤端过来,一口气闷了下去,嘴里咬着一截软木,躺下去接着生孩子。

  到了半夜,这孩子总算生了下来,又是一个邹巴巴又压手的臭小子。

  贾敏赶快让人把这位小殿下洗干净,用襁褓包了起来,抱出去给皇帝看看。

  皇帝先是看了小儿子,又问贾敏,“夫人看着皇后这个时候还有精神吗?”

  “看着还好,刚才还有余力看了看咱们小殿下。”

  “那就好,那就好,这几天先辛苦夫人时常进宫来探望一下皇后。”

  贾敏赶快恭恭敬敬的领了旨意,又把小外孙重新抱回去,琳琳身边的人已经把产房收拾好,这个时候已经变成了月子房。

  琳琳确实是非常累想睡觉,但是又睡不着,精神有些亢奋,看着贾敏问,“您抱着这个小子,觉得他有多重?”

  “反正比他哥哥们都重一些。”贾敏喜气洋洋,“娘娘想吃什么?这个时候吩咐赶快做一些来吃,早点睡觉。”

  吃什么都是月子餐,没滋没味儿的。

  琳琳把儿子接过来,抱在怀里跟贾敏说,“您明天别来了,我弟媳妇儿那边儿也刚生产,您留在家里面照顾那个就行了,我这边生过好几回孩子了,身边又有这么多人在,不会委屈了自己。”

  “刚才皇上也说了,让明天后天都来看看您。”

  琳琳想了想看是可以,看完就让她走,反正坐着轿子从家来到宫里,再从宫里回到家,顶多就花一上午的时间。

  “这样也行,到时候您把我妹妹带过来,一来是让她来见见她的小外甥,再有一件事儿就是寿春公主要出嫁了,让她跟寿春公主多说说话。”

  贾敏答应了一声,看着琳琳睡下去之后等到天亮,自己才坐着轿子回到了家。

  林如海在家里面已经等了一晚上了。

  夫妻两个见面儿,贾敏看到林如海穿了一身官服,像是要出去上朝的样子。

  “老爷的眼睛看着一片淤黑,是不是昨天晚上一晚上没睡着?”

  “是一晚上没睡着,你不回来我怎么睡得着啊。我这会儿急着出去呢,你跟我说说宫里是个什么情形?”

  “生了个大胖小子,母子均安,回来的时候,娘俩头对头正呼呼睡觉呢。”

  林如海才算是把心放了下来,跟贾敏挥了挥手,赶快提及官服的下摆,匆匆地跑了出去。

  这么一放心下来,在轿子里面哈欠连天。等到下轿的时候,长随扶着他,林如海就觉得头重脚轻。

  摸了摸额头,有点儿发热,让人把自己的随身带的丸药儿拿过来一丸,吞了之后赶快跟其他人会合。

  等到下朝的时候,林如海就有几分不好,眼前只觉得一直冒着金星,看什么东西都觉得带重影。

  跟自家的下人们碰面之后,让他们给自己请假。“跟尚书老大人说一声,就说我这身子骨不争气,今天病了就不去衙门了。”

  说完之后下人扶着他赶快往轿子里面去,就听见后面有人招呼了一声,“林老大人~”

  林如海听这个声音就知道是北静王,只觉得麻烦来了。眼睛一闭一下子晕了过去。

  林如海早上出门的时候好好的,等到上午回来的时候眼睛紧闭,牙关紧咬。还在补觉得前面听了之后赶快起床,跑到林如海床前一看,当时就哭了出来。

  北王觉得这事儿怎么这么倒霉的让自己给摊上了,本来还是想找这位林老大人说说话,让他对自己有个好感。这下好了,人在自己跟前晕过去了,太医捏着山羊胡云里雾里的胡扯了一通,把人送过来之后,林家上上下下哭声一片,不知道的还以为这老大人活不成了。

  辛云还在坐月子,林皓去了衙门,林皎去了东宫。就剩下贾敏和林黛玉母女俩能在家里面支应。

  贾敏哭哭啼啼的,林黛玉就在屏风后面劝他。“母亲先不必哭,先谢谢王爷。”

  北静王站在门口还没走,一听见这个声音,顿时觉得全身酥麻酥麻的。

  贾敏一听见女儿的话就觉得坏了,北王就是大尾巴狼一直对女儿虎视眈眈,这个时候女儿出来了,虽然没见面,但是让北静王知道孩子在屏风后面岂不等于羊入虎口。

  “怎么这么不懂规矩?家里面还有男客呢?你怎么就跑了出来。回你房子里面呆着去。”

  林黛玉被说教了一通,用扇子挡着脸,从屏风后面直接走了。

  北静王只听了一个声音,连人都没有见到,只觉得全身轻飘飘的。

  贾敏刚才光顾着哭了,这个时候擦了擦眼泪,让人送北静王到外边儿奉茶。又赶快回头看了看林如海,林如海这次比较严重,整个人的脸色就几分不对劲,要不然贾敏也不会哭得这么厉害。

  正哭着林皓回来了,带着太医摸了一回脉。太医说得很明白,“有些年岁了,不可心忧,不可熬夜,不可饮酒……务必保养为上,这是连日担忧之下引发了旧疾,先休息半个月,吃半个月的汤药看看如何。过十天老朽再来一趟,看着林公的身体,再改一改药方。”

  林皓赶快把太医送走,贾敏想着半个月前儿媳妇儿生产,老爷熬了一宿一天不说,知道生下了一对儿龙凤胎高兴地连着喝了两天的酒。当时可能都已经不好了,这次为了娘娘又熬了一晚上,大早上又强撑着出去上朝,几次连番这么熬下去,才有了今天这样的祸事。

  林皓回了家,大管家跟他说北静王还没走死赖在客厅里面儿,已经献了两回茶了。

  别人不知道,大管家知道这位北静王心思有些不好。刚才就想把人赶出去呢,无奈人家的脸皮比较厚,不管说什么都坐着说是要帮忙。

  等你当了我们林家的女婿再帮忙也来得及,可你现在连个名分都没有,帮什么忙啊!

  林皓一听只觉得头皮发麻,只好到前院去和北静王应付一下。

  北静王这一下比较好说话儿,见了林皓之后说自己家有药材若干,正好对应林公的病情,又说自家平时用的太医技术比较高超,林林总总说了一大堆,人家处处为了自家父亲的病情着想,林皓忍着一口气,出不来咽不下去。

  最后直接说家里面现在有病人不便招待外客,请王爷恕罪。

  北静王爽快地站起来告辞离开。

  林皓带着大管家主仆两个把人送走之后,只觉得眼皮子一直在跳。

  到底是为什么自己也弄不清楚,刚回到府邸里之后,就看见大管家气急败坏的跑了过来。

  “大爷了不得了,北王府又用了这一招儿,往咱们家送了可多东西。路上都不带掩饰的,除了给咱们家老爷用的药材之外许许多多都是女孩家才用的东西,您去看看吧。”

  林皓想着就该直接把东西给他扔出去,然而社会地位到底还是有些区别的。

  “药材留下,把那些没用的东西给他送回去,就说药材收下了,其他的家中没用,让他们家留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