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欲临关塞抚羌酋
作者:果酱果酱      更新:2023-07-28 16:29      字数:3421
  十天后,王韶父子带着王忆, 加上两名亲卫, 一行五人向青唐城出发。

  秦州向西行不远,连绵的丘陵便映入眼帘,边地秋早, 山间草色失翠, 层林尽染, 金黄与棕色辉映、深绿与火红相间, 美的像画卷一般。王忆在中原从来没见过那么纤尘不染的天空,一行人骑马掠过清浅的河水,惊起一群南飞的大雁,王忆指点笑道:“塞外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谁说小令无排荡之势,范文正公这阙词苍凉壮阔,悲愤郁勃,比盛唐的边塞诗也不遑多让了。”

  经过几天的相处, 王厚与王忆已经很熟悉了, 他笑着摇头道:“这阙词格调虽高,未免太愁苦了些, 我还是更喜欢祖咏的诗: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这才是真元帅事。”

  王韶在秦州蹭蹬跌扑两年,备受各路人马排挤挫折,深知功业之难。他前段时间听到风声:蕃僧结吴叱腊劝说董裕前去武胜军立国, 和西夏谋姻,然后吞并诸羌,这事若是成了,对大宋可是大大不利。所以他一面抓紧时间先去招抚俞龙珂,一面写信给王安石,请大相国寺名僧智缘前来相助。

  他皱眉看了儿子一眼,王厚自幼有胆色不必说,但还是太年轻,把边事看得太容易,忍不住轻斥道:“范文正公也是你能妄自评论的?此去我也不敢十分保险,你们还是要慎重行事。”

  王厚对爹爹的训斥早就习以为常,点头笑道:“爹爹放心,我理会得。功名险中求,想当初霍去病带了几名亲兵直抵匈奴王帐,令五万人投降,以爹爹之大才,收服吐蕃人并非难事。”

  还未到青唐城外,就听到阵阵马蹄声,远远望见上百名吐蕃骑兵呼啸而来,王忆心中有些紧张,他的坐骑也被吐蕃骑兵的气势给吓到,忍不住要向后退去,他知道此时绝不能示弱,索性横下心来打马向前,装作镇定无事的模样。王韶和王厚在他前面,左手搭着弓袋中的战弓,右手反背身后,保持着戒备的姿势,随时准备放箭。

  为首吐蕃兵大声问:“来着何人?”

  王韶拍马上前,独立在众军中间,放声吼道:“本官是皇宋秦凤路经略司机宜文字、提举秦州西路缘边蕃部王韶。今见贵部俞族长有要事相商,尔等快快与本官带路。”

  那吐蕃兵不屑地笑了:“原来是个书生,不好好在中原带着,跑到我们青唐族地界作甚。难道你忘了你们韩相公好水川兵败的事了吗?”一言未毕,众兵士都哄笑起来。

  王厚忍不住要发怒,刚要说些什么,却被王韶止住,他搭弓向远处射去,吐蕃兵大惊,刚要放箭,却见王韶那只箭稳稳射中了百步外杨树叶的叶心。王韶索性又连射了几箭,居然发发皆中。他这才收了箭朗声道:“我皇宋虽然兵败,但汉人士气尚在,血性尚在,如今天子英明,正欲厉马秣兵,一雪前耻,尔等何敢轻视?”

  为首的吐蕃兵收了轻视之色,狠狠瞪了王韶一眼,转身回城去报信,大约半个时辰后,蕃将转回,用生硬的汉话说道:“族长有请。”

  一行人来到俞龙珂的营帐旁,王韶的随从全被拦住,吐蕃兵语气毫无商量:“只能让你一个人进去。”

  王韶无所谓的一笑,指着王忆道:“别人可以不进去,但他是我随身带的医官,手无缚鸡之力,总可以进去吧。”

  那吐蕃兵犹豫了一下,最终做了一个请的姿势,将王韶和王忆都放了进去。

  俞龙珂却不在帐内,一名酋长席地而坐,认真烤着一只羊腿,见到王韶并不起身,也不让座,笑问道:“不知机宜夤夜来访,有何要事?”

  王韶不屑一笑:“事关青唐部存亡,我只和你们俞族长商量,他不前来,莫非是怕了不成?”

  那酋长愣了一下,又笑道:“我们族长现有要事,机宜跟我说也是一样。”

  王韶冷笑道:“但愿俞族长不会后悔。”言罢转身就走。

  那酋长看王韶二人走得干脆无比,一点迟疑也没有,转眼已经出了营帐,忍不住起身拦道:“机宜何必这么着急,既然大老远来了,岂能说走就走,显得我们青唐部也太不懂待客之道了。这样,你们先安坐,我再去问一问族长如何?”

  王韶索性把戏演到底:“无妨,族长既然忙着,我去河州找族长的弟弟瞎药也可以。”言罢脚步不停向城门走去。

  那酋长这时才有些急了,忙出了营帐一把拉住道:“机宜这就是怪我了,快回帐中安坐,我这就去请族长。”一面又骂陪侍的奴隶:“你们是死人不成,有贵客远道而来,还不赶快上茶,在杀一只肥羊给机宜下酒。”

  等到那酋长去了,王韶与王忆相视一笑,王忆轻声道:“看来俞龙珂色厉内荏,只能耍这些手段了。”

  大约过了一盏茶功夫,俞龙珂慢慢走来,拱手笑道:“累机宜久等,犬子喉疾久治不愈,我不得不看顾一二。”又笑着拱手问:“南朝阿舅天子近来还好吗?”

  王韶见惯了吐蕃人的做派,倒也不以为忤,也起身拱手道:“圣躬安好。我只是为青唐族担忧,恐怕此后难免要多事了。”

  俞龙珂微微一笑,毫不介意的坐下:“机宜言重了吧。”

  王韶笑道:“现今西有党项人蠢蠢欲动,董毡独占河北之地,木征占据洮、河二州,这些年族长周旋其中,不觉得力不从心吗?”

  俞龙珂也笑了:“我青唐部是吐蕃大族,兵士二十万,盐井日获利可市马八匹,谁敢小看我。不瞒机宜说,前些日子夏国还派罔萌讹前来示好呢。”

  王韶冷笑道;“夏国反复无常,岂可信赖。族长莫非忘了元昊领兵攻打秏牛城的事了。我有听说夏国还派使者去董毡和木征处,便是族长的弟弟瞎药,也得了不少好处呢。”他见俞龙珂一时无语,索性继续道:“俗话说常在河边走,难免不湿鞋。族长的部落临近我宋土,一旦有危难,董毡和木征趁火打劫都来不及,族长以为夏国会发兵相救呢,还是袖手旁观呢?”

  俞龙珂冷冷道:“党项人固然狡猾,董毡和木征居心叵测,难道汉人就值得信赖吗?”

  王韶笑了:“我朝天子不满夏国屡次侵袭,君相一心变法图强。在吐蕃众族中,青唐族与我大宋国土相邻,关系最密切。天子意欲与族长联合抗夏,去岁已令秦州放令尊回归本族,充分体现了与族长和好的诚意。况且我汉人一向以孝义忠信立国,言出必行,行之必果,岂能与夏国那些反复无常的小人相提并论?族长可听说过唐朝名将阿史那杜尔的故事?”

  俞龙珂虽然汉话熟练,但对中原历史还是不大了解,不免有些好奇:“他是什么人?”

  王韶缓缓说道:“阿史那杜尔是唐初突厥王族,处罗可汗次子,趁西突厥内乱取其国土自称可汗,后来被薛延陀击败,率部投奔太宗皇帝。太宗皇帝对他十分器重,将衡阳长公主许配给他,还封他为左侥卫大将军。此后阿史那杜尔平定高昌、征讨高句丽、薛延陀,击败龟兹,屡建战功,升任右卫大将军,加镇军大将军,死后赠辅国大将军,陪葬昭陵,子孙后代世世荣耀,在中原安享富贵。我朝天子处处以前朝太宗皇帝为榜样,诚意招抚族长,断不会向党项人那样背信弃义。”

  俞龙坷有些心动,犹豫着问道:“宋人延州之战、好水川之战和定川寨之战三战连败,如今还有实力与西夏抗衡吗?”

  王韶朗声道:“三战宋人皆败,但夏国亦损失惨重,财用不给,百姓怨声载道,所以主动要求签订了和议。如今我西军经过范相公、韩相公几代经营,早已今非昔比,成长为大宋最精锐的军队,夏国如今主少国疑,妇人当政,何足道哉?”

  俞龙珂笑笑不答,他早就看出宋人有意招抚,但自己更看重实际利益,给宋人效力,最重要的是能有什么好处?

  王韶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一般笑道:“木征首尾两端,我大宋尚且诚心招抚,封其为河州刺史,如果族长肯归附,官职肯定不会低于木征。至于赏赐嘛,族长的盐井一年获利100万贯,但与我大宋诸路一年的收入的收入相比,不过九牛一毛罢了。很快要在古渭寨建市易司,进行茶马盐铁交易,那时候钱财就来得更容易了。”

  古渭寨与自己领地相连,获利是眼见的事,俞龙珂现在是真的动心了,忍不住笑道:“大人说的有理,我虽是吐蕃人,却自小爱听汉人忠义故事。今晚大人不要走了,就留宿我的营帐内,我们好好谈一谈。”

  王韶笑着答应,又看向王忆道:“听闻令郎喉疾久治不愈,我在秦州请来了最好的大夫为令郎诊治,定能药到病除。”

  俞龙珂看王忆年纪轻轻,不免有些犹豫,却见王韶给自己使了个眼色,王忆心中暗笑,忙照着提前对好的词说道:“我在兴庆府从医时,曾与承天寺净慧大师有些交情,他传授给我个方子,治疗喉疾很管用。”

  吐蕃族笃信佛教,俞龙珂听王忆这么一说就放下心来笑道:“久仰净慧大师大名,如此甚好,看来我和汉人的缘分很深,我儿子注定有救了。这位小兄弟今晚也留下,我定会好酒好肉款待。”

  作者有话要说: 王韶招抚俞龙珂,依照《长编》记载是在熙宁二年,但正式受封是在熙宁四年,这里时间错后了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