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作者:阿nyaa      更新:2023-07-29 05:19      字数:3473
  景书书在生活中处处留心, 却再也没有那个背后告人的任何消息, 也是, 要不怎么叫高人呢,虽然这是景书书自己给他起的名字, 但景书书还是默默感叹,高人,说隐就隐了。

  又过了两个月,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

  知青点的建设也逐步的进入尾声,养猪场的建设进度落下一大截,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猪圈里的猪长得还不错, 算是慰劳几个养猪场元老了。六只大猪都长得很好,小猪崽经过这段时间的悉心照料, 也涨势喜人。

  吃过腊八粥,差不多就到了交公猪和牲口的时候了,之前交公粮的时候,景书书没去过,没见过那场面,听说交公粮的时候村民们都自己扛着粮食,排着队在公社门口等,队伍能排几十里路。交牲口的时候就要好很多了,毕竟基本上一些生产队都是交几头猪完成任务, 不用所有的社员都来, 自发来的都是交牲口家禽的。

  戚家村第一生产大队有六头已经养肥的猪, 现在根据上级的要求, 三只公猪可以交给公社作为今年的公猪,公社收猪是按一百斤一收,也就是说如果猪的重量超过100斤,就达标了,戚家村基本上每头猪都可以达到200斤的重量,三头公猪上秤一称,足足600斤,个个都达标。

  于是三头母猪算是顺理成章的留了下来了,办养猪场的事情大队同意了,公社也没反对,但一切的前提是不影响年底交公。这下戚小白终于可以松口气,等过完这个年,到了春天母猪下崽,顺利的话,养猪场就可以进入良性循环了。

  戚小白这一趟除了交公猪以外还忙着私下交流,打听看看哪个生产队有小的猪崽,他可以进行等价交换。

  不过打听了一圈下来,各个生产队都表示小猪崽还是按老规矩全部抓阄分到具体的农民家了,那跟他们以前的操作差不多,农民收了猪崽回家都会好好的养着,巴不得到年底的时候养出个膘肥体重的,如果再能生一窝猪崽,那更是赚大了,戚小白彻底断了去人家家收小猪崽的念头,只盼着自己猪场的这几头母猪给点力。

  基础建设做得再好,不下猪崽一切都是白费,更没办法跟其他人交代。

  往年交了公猪以后剩下的猪,由生产大队统一抓去大晒场上宰杀,然后各家分些猪肉,今年这项福利没了,各家都有点不乐意。要买猪肉,还要去跟隔壁村或者镇上的熟人买,价钱贵不说部位也不好,最重要的是买猪肉还得看别人脸色,有一些家外面关系不好,自己存的钱粮又不多的,就干脆就放弃了买猪肉这些事儿。

  除了交公猪的,还有交公鸡公鸭的,全都是村民各家去公社交,这东西不属于生产队的硬性指标,只要是交了的重量够,都可以换得相应的钱或者票。

  不管是钱和票对于在平日里啥都缺的农民来说都是非常有必要的东西,因此长长的队伍里除了看到板车拉的一只只肥硕的猪,还能看到农民们或背着箩筐或用绳子绑着直接拎在手里的鸡鸭,一条队伍一半儿是人,一半儿是动物,好不热闹!景书书觉得太有意思了。

  景书书也记不清,这是她第几次来公社了,跟第一次不同,这次公社里她有好多认识的人。

  景书书提议给戚小白,不如去看看李宏光。

  戚小白说:“李宏光去参加征兵了,现下复原的多,入伍的机会不大,可是他硬生生是争取到了,所以他现在不在户籍科,改到部队去了,以后咱们恐怕是见不着了。”

  “原来如此。”景书书回忆起李宏光的家国梦总算是要圆了,将来不管还是奔赴战场,还是在军队里面执勤,都是保家卫国,命运会怎样安排他,他都实现了自己的夙愿。为他高兴。

  景书书和戚小白都没想到的是,他们竟然在公社遇到了文瑞豪。

  文瑞豪显然并不意外,还很开心的和景书书戚小白打招呼,他原来就是公社的工作人员,在公社委员会穿行无阻。

  “快年底了,我来做述职报告,晚上一起吃饭?”

  文瑞豪对戚小白和景书书说,显然,他在同时邀请两个人,但戚小白不用回答也知道,他只听景书书的。

  文瑞豪已经习惯了这两个人旁若无人的态度,他就更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了:“你们两个别拒绝,正好有很多公社的领导在,不如谈谈你们对养猪场的发展计划。”

  景书书原本打算直接拒绝,吃什么饭?戚家村没粮还是没肉啊!交完公粮每家还分了几桶油,三十斤一桶的那种,她爹景大壮行动不便,还是她拉个板车搬回去的,要吃饭,何必要来公社,给人看见了,还会说戚家村生产队队长腐败。

  不过,文瑞豪的话还有别的意思,这饭似乎还挺有吃的意义的。

  不管在什么时代,要经商,要办厂,要发展,必须紧紧跟上政策,还要跟做决定的人维护关系,即使不是去讨好,不是去贿赂,通过这顿饭认识一下,了解一下发展趋势也是挺好的,尤其是对于戚小白。

  他一个十八岁的半大小子,要树立威信并不简单,要是能和公社领导吃顿饭……

  思来想去,景书书都觉得不应该拒绝。

  文瑞豪又说:“你们两个别多想,咱们就在国营饭店吃,绝对是明正廉洁的饭,我也是想让公社听听咱们生产大队年轻人的声音。”

  现在国家提倡发展,走出自己的路子,已经有先进的代表村以各种形式走在前面了,各个支部和公社都在讨论如何在人民公社这个大背景下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文瑞豪的意思很明白:“你们来,咱们不说自己的事,都是为了戚家村和养猪场的发展。”

  景书书看了看戚小白,戚小白的性子也许不一定会答应,但景书书觉得应该去,戚小白果然露出一副:你决定我听你的的样子。

  景书书于是说:“行。”

  这一顿饭果然吃的很朴素,不过来的人却都很大牌,公社主任和支书都在,用餐环境令景书书意外,就在那个她平时自己也可以去吃饭的国营商店。

  店员见到她,和她打招呼,景书书笑着回答,她看到店员手指上戴了一枚银子的戒指,这个人最后结婚了?

  她甚至不知道她姓谁名谁,当年也只是因为想换点布票买东西,那时候的这位店员有点高傲无礼,但对景书书的指点非常重视,这次看到她,神采飞扬,跟之前的印象全然不同。

  “大师!”景书书听到这个称呼,慌忙把食指放在嘴上让她禁声。

  文瑞豪发现景书书走了出来,过来问怎么了?景书书马上回答:“没事没事,遇到熟人而已,你们先进去,我马上到。”

  戚小白也站在门口,其实他很不习惯这种场合,但是令他意外的是,饭局上的每一个人居然都在认真地听他的计划,并且很有兴趣。

  一个公社有两千多户人,公社的发展确实是这帮领导班子要干的大事,现在上面一边要求发展,一边又强调不能走资本主义路子,所以他们听说戚家村在办厂,非常重视。听戚小白解释,慢慢理解这个盘子铺的不大,最后所有收益,除去开支和工资,全部会上交给生产队,还是集体财产,他们那就放心了,这说明,戚家村这项改革很好,不违反政策,又能调动一部分人的积极性。

  景书书说没事,让他先进去继续讲,她和这个小姐妹叙叙旧。其实景书书不太喜欢这种场合,即使这帮领导和她认为的大腹便便的领导不太一样。

  景书书还是无法习惯,她可是仙女,坐在一堆男人中间,都要被熏臭了。

  文瑞豪和戚小白先后回去了,景书书终于松了口气。

  “我说大妹子,你私底下可以这么想,嘴上可千万不能这么叫啊,要是被人听见了影响多不好!”景书书口里这样说,心里确实挺得意,看来这个姑娘听了她的话,生活变好了。

  “那我叫你姐?”景书书不想再去理论她俩到底谁的年纪大一点了,就认了当姐吧,她点了点头。

  “姐,我听了你的话,托人挖了老山参,还按你说的给我母亲治,没想到,我妈的病还真好了!”

  景书书大概记得当时见到这个姑娘的时候她妈生了病,未婚夫那边也出了点状况,但具体怎么治病的,景书书当时可能也就根据面向随便说说,现在全然不记得了。

  景书书:“嗯,听我的话当然没错。”

  “哦对了,姐,你看!”店员晃了晃手里的戒指:“你别看是银的,但是传家宝呢!”

  这年代,有个银戒指不错了。

  “哦?结婚了,是那个你喜欢的男人?恭喜。”

  “不止呢!”店员摸摸自己的肚子:“我还有宝宝了。”

  “三喜临门。”景书书也替她高兴,肯听话,过得真好,以前她也给不少人指点迷津过,不仅不捞好,当那些人达不到心愿的时候,还会反过来指责和抱怨,所以,景书书由衷的为眼前的女孩高兴。

  “我就说,你是我的贵人,遇上你,我的人生就变了好了起来。哦对了,我为你准备了一副手镯,一直想当面交给你,可惜我都不知道你是谁,住哪里,走,你跟我回家去取。”

  景书书:“回礼就不必了。我也算行善事,如果求了回报,就不能积攒功德了。”

  店员惊讶:“还有这种说法,那我真是失礼了,不过,对了姐姐,我有个认识的人很想见见你,你要不再积攒个功德,见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