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岂曰无衣
作者:彭家大虎      更新:2019-12-08 09:30      字数:10434
  皇甫嵩淡然一语,顿时惊起刘和内心一阵波澜。历史轨迹,终究还不是自己现在这等力量能有所撼动的。

  凉州已乱,皇甫嵩西去。那冀州……

  刘和虽然心里有所准备,但心中还是有些惶恐。沉默片刻后,说道:“使君西去,这冀州之地若叛乱再起?”

  皇甫嵩微笑着看向刘和,欣赏之情溢于言表。“你担心盘踞在太行山上的那群匪盗?冀州这边以由郭典先接任州牧之事,我也交代过了。”

  刘和一愣,看来皇甫嵩也早已注意到了太行山,于是点点头说道:“之前黄巾大军溃散四处,纵然杀了一批,降了一批,可以仍有数不尽的乱匪逃散。之前随家父去往东武城时,还有一群贼匪袭击城池,险些夺城。后来追击时,斥候发现其贼首逃进了太行山。”

  皇甫嵩点点头,面容渐渐严肃。“我之前让节信(麴义字)抓过一些那些山中贼寇,他们原本就是那张角给自己两个弟弟留的后路之一。现已聚集数十万人,这个冬天过后,他们难以为继,便极有可能下山冲击郡县。”

  刘和听罢,明白皇甫嵩早已知晓。虽然掌控冀州算不上时间长,但是兵家出身的皇甫嵩,对于冀州各地的风吹草动,都了然于胸。太行山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的聚集,焉能逃过皇甫嵩的耳目。于是便不再多言,静待皇甫嵩的吩咐。

  皇甫嵩看了眼旁边一直不语的麴义,淡淡的说道:“我原本是准备在自己西去之后,把冀州的事情交付于节信。不过玄泰你这些日子以来,在甘陵之地巡查剿匪有功。这重任便交于你,想来也不会有差错。这几日,我让节信再留下三千悍卒给你一起统御。后面整个冀州各地的匪盗巡剿,便交于玄泰你来负责。”

  刘和惊讶的看向皇甫嵩,又瞅了瞅旁边面无表情的麴义,急忙说道:“使君……”

  皇甫嵩摆摆手,打断了刘和,直言问道:“怎么?不敢担此重任?”

  刘和一时语迟,也不知如何答对。

  皇甫嵩温和的笑着说道:“若无玄泰你,我自然是要让节信来担当此任。不过现在你既然已升为校尉,这便成了你的差事。你虽然年纪尚轻,但也经历过战阵,再有子桐(徐荣字)在旁协助,以及你父亲在燕赵之地的名望,想来也定可应对。”

  “谢使君信任。”看来事情已定,刘和只得点点头。内心既有兴奋,也有忐忑。

  皇甫嵩继续说道:“你所担任之责,十分重大。行军之事,你可多向子桐询问。我原本想带他去凉州,若能西凉战场立些功劳,给他安排个位置,也算不辜负子干(卢植字)对于这些幽燕将士们的托付。现如今,这件事也一并托付给你了。”

  刘和朗声保证道:“子桐之才,我深信不疑。军阵战场之上,自当多听其言。”

  皇甫嵩似乎是颇为满意的点了点头,继而说道:“至于那太行山上的隐患,我亦有所安排。除了刚才说的节信留下的三千兵卒外,我特意安排了八百斥候营。这八百人乃是我精心训练的老卒,不仅战力悍勇,而且善于探查和潜伏。我之前本想带走四百人,想到你统御大军的次数毕竟有限,这营中的人多些,对你的帮助也大。具体的谋划安排,后面便让斥候营的军侯与你细说。至于我自己这边,回到凉州再重新安排吧。”

  刘和自然是知道皇甫嵩手下的斥候营,之前对阵黄巾军时,敌人的各项军情便是由这斥候营一手传达。组成这些斥候营的乃是皇甫嵩之前在西北的部曲老卒,而后加上了些北军中最精悍的战卒。没想到皇甫嵩对自己这么大方,竟然把这等力量给自己统御。

  “谢使君!巡剿冀州之任,定不负所托。”刘和激动的站起来,向皇甫嵩躬身施礼。

  皇甫嵩走到刘和身边,拍了拍刘和的肩膀,语重心长的嘱咐道:“你聪敏早慧,又有宗室势力为后盾。我很希望你将来能成为我大汉名将,能保家卫国,开疆拓土。”

  “谢使君……”

  皇甫嵩再次轻拍刘和臂膀,轻声说道:“刚开始我本以为你只是受父命而入军中,期初也没太过给你机会历练。这也希望你理解,毕竟当初太平道的黄巾军号称百万之众……”

  “使君!我绝无怨念……”

  皇甫嵩摆摆手,朗声说道:“后来你随军这些日子,我也感觉出你对军伍之事的热衷乃是发自于真心,所以也愿意你能有更多的机会历练。这片燕赵之地,既有匪寇叛乱之忧,也有边疆胡人袭扰之患。你要快些成长起来,将来平定内乱,驱除胡掳,振兴大汉。我在西北之地,定然为你高展笙旗,击鼓相合。”

  刘和大礼而拜,激昂不已。

  后面几天,刘和在麴义的引领之下,接受着其麾下三千余兵卒。期间麴义言语不多,看那些兵卒在校场操练之时,也只是应答刘和的偶尔询问。原本麴义麾下多为凉州人,这次也本想带着这些人回到凉州。麴义也算是豪族出身,再加上从小便入军伍中与羌人作战,脾气很冲。对于皇甫嵩的安排,起初还有异议,自己原本还想带这些战卒回西凉平叛立功,现如今送给别人统御,难免心有不忿。不过皇甫嵩毕竟名震西北,麴义再有脾气也只能听从。

  刘和也能感觉到麴义心中的不满,但是自己要平定冀州乱局,更需要这等经历数次战阵的悍卒。

  “刘校尉这几日也看到了,我麾下除了自家部曲以外,所有兵卒共三千一百二十五人,现在都归你刘校尉统领了。”麴义语气冷淡。

  刘和瞥了眼面无表情的麴义,也语调平淡的肃容道:“伤兵何在?”

  “伤兵?伤残者已无法参战,刘校尉要之何用?难道这三千余人还不够,刘校尉还要让伤残者再上阵?”

  “那就是我的事了。”

  麴义扭头看向面色淡然的刘和,脸色渐渐难看起来,然后冲校场内一名兵吏大声吼道:“去把伤残者召集起来,随刘校尉去杀敌!”

  刘和面色不愉的瞥了眼怒气冲冲的麴义,不再言语。

  不一会儿,约五百多伤残兵卒聚集到了校场之内。大家都看向一言不发的刘和,一部分人还在叫嚷着,抱怨着。

  刘和默默走进伤残的兵卒人群中,也先不管那些抱怨叫嚷的伤兵,而是走到一些看起来木讷老实的兵卒前,平静的向每个人问了一句是否领到了补偿的财帛。

  剩下那些抱怨叫嚷的,刘和也不管,只是站到所有人面前,沉默以对。而那些抱怨叫喊的人,自然也听到了刘和的询问。他们心里也自然而然的在思考刘和这样询问的原因。不知不觉中,叫喊声便逐步减弱,待到大部分叫嚷声减弱后。刘和大声问道:“你们这里有人克扣你们伤残的俸禄补偿么?”

  旁边的麴义顿时面露怒容,冲着刘和吼道:“你什么意思?想诬陷我贪腐军资?”

  刘和淡淡的看了麴义一眼,平静的说道:“现在这些人归我统御。”

  麴义冷哼一声。“我麴义虽比不上你刘校尉的家世,但也看不上袍泽兄弟的买命钱。”

  刘和扭过头,盯着麴义看了会儿,冷笑着说道:“看不上?还是有人不敢说?”

  麴义看着刘和怀疑的表情,恨不得一拳打烂刘和那张看起来充满不屑的脸。“乃公我要是克扣过一个袍泽兄弟的钱,今天就当场把脑袋摘下来给你!”

  刘和转过头,面对众人再次大声问道:“你们这里有人克扣你们伤残的俸禄补偿么?无论是谁,斩立决!”

  麴义气的脸色通红,冲着众人吼道:“别给乃公我当怂包,被人家看不起。哪个兄弟要是觉得我克扣了你的钱粮了就站直了说,乃公我不怕当面对质。”

  这时其中一屯长似的兵卒站出来说道:“刘校尉,咱这里都是袍泽,其中大部分人都是之前就相处了好几年的生死兄弟了,没人干这种事。麴司马脾气虽然臭,俺们常挨骂倒是有的,不过克扣自家袍泽兄弟的钱粮这种事,在俺们这里没有。”

  刘和听罢后,冲他点了点头。然后转过身又向麴义抱拳致歉,麴义一脸不屑。

  刘和也不在意,大声说道:“在这之前,你们都为大汉拼死而战。然而战阵之中,难免伤亡。现在,你们这些人因此而伤残。有的人断了手,有的人断了腿。今日既然由我开始统御大家,那就不能让众人没了归宿。我知道很多人可能要拿着补偿的财帛回家乡再谋生。有些人家世还算富裕,回了家乡总归是有口饭吃,不用劳作也能活的舒坦。但是我也知道很多人家世并不怎么样,那大家回去之后,拿这些财帛又能过几日?财帛花光了又该怎么办?已经伤残的人,依靠什么去勉强度日?”

  众人听到刘和的话语后,顿时间沉默不语。黔首庶民的日子本就如此,甚至有的人当初入军伍中只是为了不被饿死。这些人战阵伤残之后,又如何回到家乡。一个个断手断脚的残疾之人,即便回到家乡,又如何生活。

  “现在,只要你们愿意,全部编入辅兵营,依旧每月发俸。以后其他人皆以此例。”

  霎时间,一片低呼。

  刘和向前一步,举臂高呼。“你我今日既成生死袍泽,那今日开始便要生死相依。你们能在战阵上为袍泽死,那我就在战阵下为你求活。”

  听罢刘和的话,众人无不动容。之前还是满是怒容的麴义默默走到刘和面前,只是拱了拱手,未出一言。但神情早已不再是不满不屑,而是多了份认可。

  刘和大步走到军卒人群之中,一边走一边高唱。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