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廮陶之围
作者:彭家大虎      更新:2019-12-17 19:21      字数:10952
  廮陶城外,十万黄巾大军将城池彻底围住。

  张牛角剑指城楼,轻风吹过,衣袍随风飘荡。“杀!”

  城楼上冀州刺史郭典向前一步,看着阵前的张牛角,轻蔑一笑。“擂鼓!”

  黄巾军完全没有试探性攻击,第一批攻城就派出八千人直扑城墙。官军的弓箭手一轮又一轮的箭矢倾泻而下,近千黄巾士卒倒在冲击的路上。

  张牛角亲自督战,看着倒下的士卒,面无表情。靠近前沿的褚燕拼命的呼喊着指挥。“先把土袋扔进护城河,先填了护城河!”

  黄巾军人数实在太多,不一会儿便在护城河上填出两条通道。褚燕大喜,连忙挥手命令道:“快!盾手先行,快!把云梯架过去,快!弓箭手!弓箭手全部上前,射击压制。”

  城楼上,刘和恭敬的对郭典说道:“郭使君可先下城墙暂避。”

  郭典摇了摇头,坚决的说道:“去年我曾随义真(皇甫嵩字)击败黄巾叛贼张宝,也亲手斩杀不少贼寇。今日岂能临阵退缩?刘校尉虽年轻勇武,但老夫也不遑多让。今日我们就看看谁砍下的头颅多。”

  一枝羽箭从阳光中飞出,直奔城楼,还未到刘和面前十步距离,颜良突然出手,横起一刀,羽箭在半空中断为两截。

  郭典颇显豪迈的笑着点头赞扬。“好!不愧是燕赵勇士”然后紧接着说道:“叛匪箭矢一直有限,能如此大量投入,说明他们的先登士卒就要上来了。刘校尉,下楼一战?”

  刘和拱拱手,不再劝诫,只是命令颜良守卫在郭典身旁。

  经过半个多时辰的射击和攀爬后,终于有黄巾军士卒爬上城墙,刚刚露头便被守城官军一刀砍掉半个脑袋,整个人都来不及反应便从云梯重重摔下去。

  后面的黄巾士卒似乎已经忘记恐惧,瞬间再次窜出,被下面的人一顶,越过女墙,只是双脚还没有落地,便被另一名官兵一刀枭首。

  紧接着各处零散的黄巾军士卒终于还是站在了城墙之上,陆陆续续的逐渐有近百名黄巾士卒攻上了城墙。这些先登的士卒都是黄巾军中的精锐悍卒,挥舞着长刀,拼命砍杀,为后续的攀登士卒争取时间和空间。

  刘和一剑刺穿对面一名黄巾士卒的咽喉,狂吼道:“杀!兄弟们,把叛匪杀下城墙。”

  城外的张牛角冷眼看着面前激烈的厮杀,嘴角微微抽搐,再次单手举剑,缓缓指向城墙。“让苦蝤领着第二批人,冲上去!”

  城下蓄势待发的一万黄巾精锐再次咆哮着奔向城墙。

  张牛角脸颊似有泪痕,举剑高呼:“苍天已死……”

  战阵前沿的褚燕听到张牛角的呼声,仰天狂呼:“苍天已死……”

  奔跑中的黄巾军沸腾了,去年的失败,大贤良师的死亡,带给了他们无尽的悲伤和无助。太行山上冷酷的寒冬,以及那些硬邦邦的人肉,几乎摧毁了他们的意志。大家似乎已经忘记之前为什么而战,为谁而战。

  现在所有人都想起了大贤良师当年的嘱托,回忆起了太平道所描绘的那个世界。大贤良师虽然死去,但是他的遗志还是有人继承了下来,千千万万的百姓不会忘记大贤良师的遗志。

  苍天……已死!

  黄天当立!

  一万人在奔跑,十万人在咆哮。

  声势动天。

  城墙上的郭典眯着眼向前走了两步,看着远处举剑狂呼的张牛角,面露不屑之色。身旁的颜良先是一刀挡开飞来的箭矢,然后又一刀砍死一名冲上来的黄巾士卒。

  角楼上的鼓声越来越密集,郭典长剑一劈,斩杀一名黄巾士卒后,仰天长啸。“大汉!为我大汉!杀……杀死叛贼!”

  城墙上的战斗越来越激烈,黄巾士卒在张牛角那声呼喊之下,忘记了生死,眼里只有敌人。一批批的先登悍卒顺着云梯越来越多的涌上城墙,顿时间官军压力骤增。

  刘和彻底融入了整个战场,剑起剑落,连劈带砍斩杀了六七人。此时的刘和才完全把之前王越指点的剑术融会贯通。

  千般武技,唯快不破。

  分寸之间,蓄力释力,越来越流畅。

  再杀三人后,刘和体力略有下降。身边的亲卫赶紧把刘和围到中间,郑志手持大刀站在刘和正前方,阻挡着奔杀而来的敌人。

  刘和大口的喘着气,一边恢复体力,一边扫视着城墙上的战况。

  虽然登上城墙黄巾士卒越来越多,但是强悍的官军显然战力更胜一筹。官军在顶住了黄巾军第二批的疯狂进攻后,逐步稳住阵地,通过小队之间配合,犹如绞肉机一般收割着黄巾士卒的生命。

  渐渐的,从城墙掉落下去的士卒越来越多,死在墙内的人更是不计其数。残肢断臂已经铺满了整个城墙,所有人都浑身浴血,包括刺史郭典在内。颜良在郭典身边挥舞着大刀拼命砍杀,刀下的黄巾士卒几乎无一合之敌。

  一个黄巾士卒似乎认出了郭典,呼喊的招呼着身边的几人向郭典冲去。郭典面无惧色,带着亲卫持剑迎战。

  其他的黄巾士卒顿时全部向郭典攻杀过去,一时间城墙上的战斗再掀高峰。

  “杀了朝廷的狗官……”

  冲在最前的一名黄巾士卒举刀高呼,刚刚冲到郭典面前时,被颜良一刀劈死。可是后面的其他黄巾士卒依然前扑后拥的疯狂杀来。

  颜良手持大刀,站在郭典身前,狂吼一声。“杀——”

  强悍无比的颜良手起刀落,三四名冲在最前的黄巾士卒被一刀毙命。后面的几名黄巾士卒想趁着间隙偷袭,被颜良一脚踹飞一个,然后躲开一刀时,被另一人砍中肩胛。剧烈的疼痛激发了颜良的凶性,挥起大刀,一刀斩两头。

  紧接着,郭典带着亲卫从颜良身侧杀出。凶悍的颜良也激起这些亲卫的士气,一时间刀剑乱舞,将冲过来的几十名黄巾士卒斩杀一空。

  激战整整持续了三个多时辰,黄巾军损失超过了八千人,却依旧力战不退,可见他们夺取廮陶的决心。

  天色渐渐昏暗,黄巾军的第三批攻城士卒也已经爬上了城墙。张牛角紧紧盯着城墙上的战场,冷峻的面色毫无表情。

  褚燕心痛的看着城墙上被砍杀的士卒,来到张牛角身边,忍不住劝说道:“大帅……让兄弟们撤下来吧,这样打下去损失太大了。”

  张牛角咬着牙恨声说道:“不能停,既然已经如此,我们索性一战破城。我们人多,官军人少。只要我们持续不断的攻击,官军的体力很快就会下降,等他们支撑不住的时候,就是城破之时。只要攻破廮陶,那城里的钱粮足够我们坚持半年。那些豪族富户既然都躲到廮陶城内,我就让他们索性彻底死在这里。”

  褚燕还是有些不忍。“可是……”

  “没有可是!我们大军急速而来,官军准备不足。他们以为我们只有五六万人,根本没想到我们宁可放弃攻占其他县城也要调集十万大军打他们。现在廮陶城中只有五六千官军,我们只要持续不断的攻城,明天清晨或许就能攻破廮陶。”

  “这……”褚燕没想到张牛角对于廮陶城内的情况了解的如此清楚,一时间也不知说什么合适,只是觉得莫名的有些不安。

  张牛角再次举剑,又一批士卒冲向城下。

  褚燕看着如同蚂蚁一般攀爬在城墙上的士卒,眼角不由自主的流下一行清泪。

  张牛角低头看了看褚燕,面露温情之色,低声道:“你继承了大贤良师的仁慈和善良,以后太平道能否继续传承就要看你的了。可是仅仅有仁慈和善良还不够,正所谓慈不掌兵。如果我死了,你就是大帅,所以你还要能狠下心来。”

  褚燕抬起头,看着张牛角脸上沧桑的沟壑,深邃的眼眸。

  “阿爹……”

  张牛角似乎有些满足的笑了笑,扭过头再次看向那片厮杀中的战场。这些年来,飞燕一直跟在自己身边,张牛角自己没有子嗣,所以就把褚燕当做自己儿子一样对待。黄巾军里大大小小的渠帅们都心知肚明,此番张牛角再次聚集黄巾大军,就把最精锐的部队分给了褚燕。

  这一次大规模的下山,张牛角就是为了给太行山上的黄巾军找一条出路,因为山上生存环境恶劣,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根本坚持不住。

  天色彻底暗了下来,城下点起了一堆堆的篝火,火光映照在每个人的脸上,忽明忽暗。

  城墙上的刘和体力几乎已经到了极限,只能暂时撤到城楼里。

  “点燃火把,把所有火把都点亮。”气喘吁吁的郭典吩咐着冲上来的预备兵卒。“快!城墙上太黑不利于我军阻敌。快,点燃火把!”

  刘和将发完命令的郭典搀扶下来。“郭使君,看来这张牛角是准备跟我们夜战了。”

  郭典看着城墙上依旧在拼死鏖战的将士们,脸色凝重。“叛匪有十万大军,他想拿人数耗死我们。等我们的士卒都没有体力时,他们就能破城了。”

  刘和同样看着战场,冷笑一声,面露嘲讽之色。“张牛角算计的不错,十万大军攻打廮陶,日夜不断确实可以耗死我们。可惜他忘记了,他们从中山国连日奔袭行军,自己的体力能坚持到什么时候?”

  “他们人多,轮批进攻,也总有休息的时候。而且我担心的是那些由豪族门客组成的军队能否在轮换之时顶得住。”

  “郭使君放心,就此一夜之间,事关生死,他们会尽全力的。”

  夜渐深,城上城下灯火通明。阴云遮月,夜风凉。战场的厮杀一直持续,无论是黄巾士卒还是官军兵卒,仿佛都已经忘却时间,有的只是拼死搏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