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西凉名士
作者:彭家大虎      更新:2019-12-23 06:20      字数:9744
  凉州,汉阳郡。

  一望无际的黄土高原连接天际,数万大军列队而行,在天地之间显得格外雄壮。

  汉阳郡原名天水,当年在世宗孝武皇帝时期,传说一天的夜晚中,忽然天空狂风呼啸,雷电交加,一道金光撕裂长空,地上冒出红光。顿时,大地连续震动,恍若地火喷发一般,在巨大的响声中,地面裂开一条大缝。而后,只见仿佛从天上而来的河水倾泻而下,注入裂开的大缝中,于是形成一湖,名曰天水湖。后来此湖的水位稳定,水质纯净,甘冽醇厚,当地人称其春不涸,夏不溢,四季滢然。乡野之间相传这湖与天河相通,又叫它天水井。传说被孝武皇帝听到后,就命令把要新设的郡建在上邽北城的湖旁,起名天水郡。

  后在永平十七年,孝明皇帝遣窦固、耿秉、刘章出敦煌昆仑塞,进西域,击车师国。西域再归大汉,驻军天水,于是将天水改名为汉阳。

  红日偏西之时,大军抵达汉阳郡内的治所美阳县。

  凉州刺史杨雍和新任汉阳太守盖勋在城外迎接。

  张温领着周慎、刘和等人上前一步。

  杨雍率先施礼道:“车骑将军终于到了,吾等盼望已久啊!”

  张温人如其名,温和的笑着说道:“让杨使君久候了,之前原定先驻扎长安,接到南容的信之后临时改变行程,有些耽搁了。”

  杨雍连连摆手,旁边的盖勋也上前施礼问候。

  张温微微转身,对着盖勋笑道:“临别之时南容(傅燮字)反复跟我提及元固(盖勋字)之才,使我万分倾慕,今日一见元固不复憾矣。”

  杨雍也附和着张温的话称赞了几句,盖勋拱手谦虚了几句。盖勋乃是凉州敦煌人,出身于官宦世家,年轻时曾被举为孝廉,因刚正不阿,秉公直柬而闻名西凉。

  在杨雍之前的凉州刺史左昌趁着征兵时截取军费数千万中饱私囊,盖勋直言劝阻,却被左昌公报私仇派往驻守阿阳县,那左昌本以为面对叛军锋芒,盖勋此战必败,到时候借口将盖勋处死。却没想到盖勋守住了阿阳,而左昌本人却被叛军围在冀县。无奈之下的左昌派人向盖勋求援,盖勋不计前嫌,领兵救援。

  当时围攻冀县的就是韩遂和边章,两军阵前,在盖勋痛斥之下,二人也得知冀县无法攻下,向盖勋痛哭拜别之后,便率军撤退。

  后来左昌因贪污获罪而免职,韩遂和边章等人继续攻打各郡县,当时护羌校尉夏育被羌人的叛军围困于右扶风。现任凉州刺史杨雍刚刚到任,听闻盖勋的名望,便请盖勋领兵救援。结果被叛军伏击,官军死伤惨重,盖勋也身负三处创伤,仍然岿然不动。

  当时的羌人首领滇吾素来敬仰盖勋的为人,他在前面用兵器拦住羌人士兵说盖长史是贤人,若杀了他会遭天谴!盖勋仰头大骂,呼喊着快来杀我!众人大惊失色,滇吾亲自下马让马给盖勋,盖勋拒绝,众人将其绑起来,不敢加害于他,派人将其送回汉阳郡。

  由此可见盖勋在西北之地的名声威望,不仅是韩遂、边章这种出身于汉朝的士人,就连当地的羌人都对其敬佩有加。而后杨雍向朝廷讲述了盖勋的事迹,奏请盖勋为汉阳郡太守。

  此时张温领军来此,对盖勋也十分尊重。而盖勋也并未因此张狂自傲,为人依然谦逊守礼,对张温恭敬的施礼后,询问道:“车骑将军率领大军未进长安,而是直接赶到汉阳,看来是同意信中之策了?”

  张温不置可否的笑了笑,然后扭过头介绍了身后的周慎跟刘和等人。

  凉州刺史杨雍逐一跟统兵奖励打招呼后,便领着一行人进入汉阳郡的治所冀县城内。

  路上张温低声向身旁的盖勋问道:“信中所言之策,虽还有细节让我为之担忧,但观之确实有可行之处。此计可是出自元固之手?”

  盖勋微笑着摆了摆手。“此乃另有高人献计,此人当前正在府衙门外恭候车骑将军。”

  张温笑着指了指盖勋,彼此不再交谈,而是与其他人谈笑着逐步前行。

  到了太守府衙大门外时,之间一众掾属站立于两侧,见到张温和杨雍、盖勋等人连忙上前施礼问候。

  张温看了看面前众人,走到其中一人面前,笑着说道:“敬德在此,看来给元固献策的所谓高人,必是敬德了。”

  刘和顺着张温的视角一看,原来是之前在冀州见过的阎忠。此人原本是皇甫嵩帐内的参军幕僚,去年随皇甫嵩平定太平道的叛乱后,又跟皇甫嵩的大军回到西凉平叛。后来皇甫嵩被弹劾去职,阎忠也就返回故乡汉阳。

  阎忠笑着说道:“区区献计只为车骑将军早日平定西凉,让百姓们能安稳度日罢了,哪里敢受车骑将军的高人之称。”

  众人说笑着进入府内,那些迎接和陪同的掾吏跟张温打过招呼后,都纷纷散去。除了凉州刺史杨雍、汉阳郡太守盖勋,以及阎忠外,就是刘和这些,被张温带过来的援军军官随同进入院内。前院厅堂之上,大家落座继续交谈。

  刺史杨雍对于凉州当前复杂的局势的分析,谈到了陇西和金城两处已经被叛军控制。而且凉州各地的豪族世家都跟韩遂和边章交情匪浅,正因如此才使得叛军能够急速扩张,拥兵十万,进而才有胆魄攻击三辅之地。

  张温右手捋须,面色渐渐严肃。

  盖勋又接着解释道:“韩遂和边章在凉州名气很大。此二人之前原名为韩约和边允,本就是跟敬德(阎忠字)一样的西凉名士。若只是那北宫伯玉进行叛乱,事情反而简单的很,他们纯粹只是为了劫掠才会叛乱。只要朝廷的平叛大军一到,各地豪族百姓都会纷纷支持官军,驱赶羌人。只是这次情况有变,那北宫伯玉也知道他自己身为羌人,在朝廷的征讨之下,最多只能做个流寇,于是便劫持了韩遂和边章二人。现在边章被推举为叛军大帅,形势就完全朝叛军有利的形势发展了。凉州各地的豪族不仅和韩遂、边章二人关系密切,就连刺史府的各级本地掾吏,也都跟此二人十分熟悉。从他们在这么短时间能控制金城和陇右两郡,就是最好的证明。我们若不能一战定胜负,后续的战事就可能会被拖延很久。”

  张温沉思许久,扭过头看向阎忠。“看来想要平定凉州,确实要如敬德所言了。只是此策有些冒险,我心下难免担忧啊。”

  阎忠点了点头,沉声说道:“刚才杨使君把其他掾吏从属都支开,就是为了避免我们的定计有所泄露。无论是刺史府,还是元固的这座太守府,都有不少官吏跟韩遂和边章相识,我们很难完全信任所有人。”

  张温的脸色越来越难看,想到之前傅燮一直坚持让自己再征调援兵来西凉,估计就是原本的凉州兵不足以信任的原因。

  “之前义真(皇甫嵩字)的处境,现在我也终于能体会了。现在凉州境内的其他军队,有哪些可以信任?有哪些可能背叛?”

  盖勋摇头说道:“背叛估计还不可能,毕竟身为朝廷官军,又有谁会冒着身死族灭的风险倒戈背叛,但是跟那些豪族互通消息还是难以避免。比如那原皇甫将军麾下的麴义,此人就是金城麴氏的族中子弟,与韩遂乃是同乡,我们根本就没办法完全信任他。还有陇西的那个督尉华雄,手下部卒的军官多为金城和陇右的豪族子弟,人员混杂,稍有风吹草动就会传到叛军那里。所以这些人都只可临阵而用,却不可使其先知战策。”

  张温面露愁容,接着问道:“那讨虏将军董卓呢?”

  阎忠和盖勋对视一眼,而后阎忠说道:“那讨虏将军董卓其人,原本就是临洮当地的豪强出身,家中祖辈世代与羌人都有交往,那羌人的叛军首领北宫伯玉就与其关系颇深。而且……”阎忠稍停顿片刻,似乎是在斟酌言辞,继续说道:“此人心性暴虐狡诈,实在难为腹心之助。而且听说他利用其故主之孙种劭的关系,已经依附于大将军何进。故而……”

  张温面色微变,摆了摆手,示意阎忠不必再说。

  “此刻方理解敬德先前心中所献之策的缘由了,若不冒险一试,我的结局当于义真(皇甫嵩字)一样了。”轻微叹了口气之后,张温有些无奈的继续说道:“也罢,我先给天子上疏,若能得天子体谅,前期之战还能坚持下来。”

  阎忠看着颇为感慨的张温,指了指一旁的盖勋说道:“元固亦可私下给天子一份奏疏。”

  张温听罢,微微一愣。

  盖勋笑了笑,说道:“就是敬德不说,我也会这么做的。”

  张温面露疑惑之色。“此言谓何?”

  阎忠笑着反问道:“车骑将军可知天子私下手诏外臣征询国策之事?”

  张温恍然大悟,阎忠继续说道:“元固之名,亦曾传到天子耳中。所以天子对其十分欣赏和信任,常常会有手诏私下向元固询问政事。此次车骑将军欲破叛军而行险策,难免会引起猜忌。若是有元固私下的奏疏,那天子对车骑将军也会多有信任,此策方可实施。”

  张温急忙站起,拉着盖勋的手说道:“那就拜托元固了,若天子不对我猜忌,此策实施起来胜算更大。凉州平叛之事,就看元固的奏疏能否说动天子了。”

  盖勋谦逊的施礼道:“车骑将军言重了,我自当向天子说明原委,以助将军击败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