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黛玉的七个小哥哥
作者:光芒在我心      更新:2023-07-30 19:30      字数:3355
  京城,沉寂已久的林府又重新热闹起来, 盖因一家之主林如海的回归。辅一进京, 连凳子都没坐热,林如海就被召进宫中,让一群准备在后边看好戏的小人失望不已。

  三年时间, 朝堂风起云涌, 权位更替, 新鲜血液注入, 旧疾沉疴拔除,不知多少老牌世家、盘根错节的关系被分裂开来。当今丝毫没有一个年过五十的帝王该有的迟暮之气,反而竟是一副正当年的姿态,行事大刀阔斧,一派进发之姿。

  除了稳坐钓鱼台的太子一脉,其余凡是上蹦下跳不听话的皇子,皇帝竟一点也不顾念父子之情,手段强硬的把他们收拾的服服帖帖。连亲儿子都能下的去手, 别说其他贵族世家, 发现没有力反抗之后一个个连个屁都不敢放。

  京城朝堂的变换,让大家以为丁忧三年的林如海此番回归最多有些尊荣, 再也不负之前大权在握的强盛。毕竟这吏部的代尚书这几年干的不错,眼见着也越来越受皇帝的重用,这挂着尚书名头的林如海少不得要退位让贤。

  结果没让他们失望,林如海确实退出吏部,可是却也不想大家所想的那般失宠。林如海进宫两个时辰, 前脚刚进府,后脚戴荃便亲自赶到林府宣旨。

  一番冗长的赞扬之后,便是加封林如海为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师,入内阁,总揽内阁事物。同时加封江映蓉为超一品国夫人,共享尊荣。

  这里就要解释一下:文华殿大学士正一品,文官最高级别,协助皇帝管理政务,统辖百官。但因大齐为避免权利过于集中,采用六部各司其职、分而治之的办法,实权分别集中在各部尚书手中。

  是以文华殿大学士更多的是议政权,说白了就是帮皇帝出谋划策。名头好听,行政实权反而不大,主要给资望特重者施恩。

  太子太师,并不是单纯字面意思上做太子的老师,更多的是一种隆恩的体现。何况太子已经三十又五,早过了上学的年纪,更不可能让林如海去重新教导他。

  皇帝此举一则是给林如海加恩,二则是要告诉大家一个态度。太子之位稳得很,心腹重臣都被加封太子太师,旁人就别生什么不好的心思。毕竟太子太师这个名头多少跟太子一脉要扯上些关系,这也是明晃晃支持太子的手段。

  至于内阁,在大齐也并没有其他朝代权利那般大。古有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就是几个年纪大了的前前前状元榜眼探花之类的科举能人组成的。还是帮皇帝出谋划策,参政议政而不行政。

  反正以上官职都是荣耀加身,但实则实权并没有想象的那般大。林如海一次性加了这么多殊荣,皇帝就是想告诉大家,这就是做纯臣的好处。哪怕你年纪大了照样恩宠不减,是朕的信赖倚重之人。

  当然这些本来就是皇帝打算好的,更别提林如海一进京就给他送了这么大一个惊喜。看看这臣子做的,丁忧期间还不忘钻研学问,竟然研究出如此实用有效的启蒙之法。

  还提议要编纂字典,雏形大纲都有了,只剩下派人合力完成。皇帝已经可以预见字典一出,将会如何造福天下读书人。不,不光是读书人,将会有更多的百姓有机会迈入读书识字的行列。不求有科举之才,但求有通达明理之能。

  这是要让大齐军事文化教育齐头并进,全面发展,这每一步路都在为将来的盛世繁华奠基。皇帝恨不得每个人都像林如海这般文能治世,才能通儒。既有实政之能,又有教化之功,关键还忠心不已。

  这样的人才可真是可遇而不可求,皇帝自然倍加珍惜倚重。

  得知林家夫人还有之前认下的月公主都参与其中,出了不少力。这不江映蓉就从一品夫人变成了超一品国夫人,皇帝觉得就冲林夫人这高品质的产出就够资格封个国夫人。

  不过总不能以会生儿子为理由就加封这样的超品夫人,虽然事实确实如此,可这理由总觉得有些雷人。这次知道拼音的提出全赖江映蓉的灵光一闪,皇帝大笔一挥这超一品国夫人就赐了下去。

  江映蓉有幸获得大齐第一个拥有此等殊荣、品级最高的命妇称号,比贾母的一品国公夫人还上档次。而且单就品级而言,比林如海还高半级。

  还有黛玉,林如海直接跟皇帝提了黛玉熟练掌握拼音之法和字典编纂大纲,话里话外表明自家闺女的才情不输男儿。

  其中的未尽之言皇帝很快明白过来,反正拼音推广和字典编纂都交给林如海全权负责,要用什么人,如何用就由他这个负责人决定。这有一个现成的人,总比另教其他人效率高些。

  且单从林如海举的几个例子来说,明显不是大家一时半刻就能学会的,正是缺人的时候,还纠结什么女儿身不女儿身的。

  再说,这金口玉言亲封的月公主生来就是个不凡的,做些不凡的事情也正常。将来到了婚嫁年龄,赐上一座公主府,赏了食邑,赐些封地,看还有哪个人敢嫌弃皇家的金枝玉叶。要是驸马不识相,干脆杀了再选一个合心意的。

  皇帝,你这么专政合适吗?未来的驸马身上又多了皇帝这座大山,还是动不动就要杀头的那种,可喜可贺!

  于是,这下不光前朝大臣眼红林如海的隆恩,后宅妇人也是酸话连天。自家老爷连个“夫人”(命妇称作夫人一般是二品及以上)都没给自己挣回来,真是人比人气死人,还给不给大家留条活路了。京城一连多日药铺的生意暴涨,抓的都是去火理气的药材,可见大家的怨气有多重。

  等林如海开始筹备拼音推广和字典编纂时,之前沸反满天的酸话才逐渐平息。算了,比不上人家,服了服了。丁忧三年一朝回来直接从治世能吏摇身一变往大儒名家的方向发展,看样子还是要名留青史的节奏。自家官还没当利索呢,就不去眼红人家要做名儒大师了。

  林家本就置于京城言论的中心,莫名其妙又出了个林家八子——林子钰。虽然对外宣称和黛玉是凤胎,但因生来体弱,大师批命十五之前不可示于人前,故一直没有对外公布。

  可大家还是撇撇嘴不相信,别不是林如海偷偷弄出来的妾生子吧,说不得外室子都有可能,否则怎么可能藏着掖着这么些年。肯定是怕家里的母老虎,才出此下策,现在捂不住了就谎称和嫡女是一胎而生。

  说这些话的多是后宅妇人,她们早就看不惯江映蓉专宠多年,现在又成了超一品夫人,更是气不顺。有了林家八郎,可不是就恶意揣测,颇有一种你过得也不是那么好的意味在,仿佛这样大家就过得差不多,心气儿能顺一些似的。

  林家没功夫理会这些酸言酸语,林如海正带着男装打扮的黛玉忙着教人使用拼音的规则呢,毕竟先学会了拼音后边才好编字典啊。

  老大首当其冲成了黛玉的第一个学生,白天在翰林院和大家一起学习,晚上在家开小灶。再加上他天资聪颖,自然学的快。在翰林院的同僚刚入门的时候,老大已经学完,并帮着黛玉一起教学。

  年轻的还好,接受能力强,那些年纪大的学士基本接受无能。一则看不上林子钰这个毛头小子,乳臭未干就敢教授三品学士,也不知道哪里来的胆子。还不是仗着有个好爹,连个秀才身份都没混上都敢出来买弄了,真是无知者无畏。

  二则受了传统科举教育,哪一个小孩儿启蒙不是一遍又一遍诵读才掌握文字,通会意思,是以并不看好这所谓的拼音启蒙。觉得跟过家家没什么区别,他们就不信有了这个拼音就能加快学文识字的进度?

  不过林如海一开始也没准备把翰林院上上下下都教会喽,只是想选出参与词典编纂的人员。那些品阶高一点或者不愿意学的都不强求,剩下的尽够用了。

  后边就组成了以林皓钰为首的编纂队伍,现在皓钰已经是正四品的翰林院侍讲,是翰林院除了三品学士(翰林院最高是正三品掌院学士,类似现代的院长级别)外最高品阶的职位,绝对有资格有实力带领大家。

  再说整篇内容都是人林家提出来的,还不许人家为大儿子铺路啊,天下没有这样的道理。

  黛玉教会了翰林院一干人等,也从旁协助共同编纂词典。不过她现在的主要职责是教授年幼的皇子皇孙学习拼音,还包括每年从北藩(北牧)送至京城的质子和京城愿意一起参与学习的各家小公子。一共分成三个班,每日教授一个时辰。

  前两个班没啥,人员都是限定好的,京城小公子班则是各家主动送过来的。有些是从小好动,耐不住性子一遍又一遍重复诵读的,打着试试看的态度;有些是为了巴结林如海帮着凑人气儿的,反正每天就一个时辰,就当玩乐了,回家还能由先生继续开小灶,不耽误什么。

  真心实意认可这种启蒙方法的目前为止也就贾赦一家,贾赦算看出来,抱紧妹妹妹夫的大腿儿准没错。这些年靠着妹妹一家,贾家虽没有更上一层楼,可琏儿琰儿的差事可是顺畅许多。是以听说亲外甥儿要开班授课,第一时间把家里两个正要启蒙的小孙子送过来,生怕人满了没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