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佛门本是清净地,无可奈何惹尘埃
作者:光芒在我心      更新:2023-07-30 19:39      字数:3351
  雍和二年,荣国府完成省亲别墅的建造, 各处安排停当, 遂请旨迎元春回府省亲。元春游过大观园后,一边感念家中为她用心,一边觉得太过靡费铺张。回宫后, 想着大观园怕是要被封起来, 免得被人冲撞, 一时间又有些感伤, 偌大的园子和景致竟无人欣赏。这一世宝钗在八皇子府,迎春、探春均已出嫁,黛玉更是只在荣国府逗留过一夜,只剩宝玉、湘云二人,元春想要允了人进去居住,免得荒废景致,可思来想去能进去的居住的人不多,寥寥数人住在偌大的园子反而寂寥, 遂作罢, 只能任由大观园荒废。

  同年,一个天朗气清的早上, 一驾不起眼的马车从皇城内晃晃悠悠出城,往南边而去。马车里坐着的有太上皇,江映蓉以及黛玉,随侍的便是瑞安。太上皇以后便是“黄老爷”,几人对外扮做祖孙, 准备前往江南过冬。

  带着黛玉则是想着学医不能一直闭门造车,没有实践,此番去江南便准备开一个小小的诊所,专门收诊女子,不用在意盈亏,关键是训练医术。有江映蓉在一旁把个两三年关,想来便能真正出师,至于往后能走多远,到达什么地步全看黛玉自身悟性了。

  江映蓉倒是不介意多带黛玉在外边跑两年,可是京城里那两位等不及了啊,两三年已经是争取的极限了。为了堵住朝臣们的悠悠之口,免得他们一个劲儿的催太子成婚,对了,承望刚册封太子,这下是彻底让有些人歇了心思。虽没有放到明面上说,可几方基本已经达成共识,承望和黛玉是要凑做一堆儿的。因着黛玉要出京历练,为了拖过这几年,雍和帝甚至亲自借着为国祈福为由跑到护国寺,请里边避世不出的高僧给占了一卦,说太子幼年的一劫还未完全过去,需得过了二十成婚方能保一世无虞。

  为何不直接让江映蓉卜卦,实在是免得那些朝臣为了一己之私说什么江映蓉和皇帝同流合污,故意批了这样一卦,找个不相关的第三方才能彻底堵上他们的嘴。当然,皇帝为了让高僧配合,还答应了一些交换条件,不过对于雍和帝来说,这些条件都不是事儿。原来因着之前清理佛门的缘故,这些年剩下来的佛门弟子也都过得战战兢兢,生怕哪一天若是当政者不高兴,直接把佛门一锅端了,彻底没了他们的生存之地。高僧也是想得个在位者的承诺,给佛门保留一点苗子和火种,也是给天下百姓一个明示,朝廷并未彻底摒弃佛门,只要一心向佛诚心悟道者还是支持的,别弄得人人都唾弃佛门,不愿入佛门,最后使得佛门彻底失了传承。

  雍和帝本来就没有准备赶尽杀绝,需知物极必反,何况佛门也不全都是败类,所以这个条件答应的很是痛快。到护国寺为国祈福便是做给天下人看的,对于宣扬佛法、弘扬佛教朝廷还是支持的,大家不要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见着佛门就退避三舍。果然这番动作后,百姓们渐渐又开始到寺庙供奉香火,佛门才慢慢有了起色,不若之前几年一样几个月也不见有一个香客登门。其实百姓中大多还是对佛门有虔诚和敬意的,只是前些年的事儿闹得太过浩大,心有戚戚,担心花了钱献了诚心又被糟蹋了,现下看到皇帝带头做出表率,便又重拾信心,觉得可以继续供奉。仔细想想当年也是佛祖降下惩罚,才让大众认识到佛门败类的存在,使整个佛门为之一清,留下的都是虔诚向佛者,所以佛祖还是有灵的,可以继续供奉。

  有了高僧批命,朝臣们不敢再梗着脖子嚷嚷着让太子娶妻,娶了妻倘若真有个好歹,到时候责任算谁的。不就再等两三年吗,皇上老子都不急,他们急个啥。不过家中有适龄女子准备博个太子妃,侧妃,侍妾啥的,为着错失良机而跌足长叹,不得不赶紧为闺女相看起来。太子等两三年还是个香饽饽,他们闺女等两三年那可就成黄花菜,没得挑了。人家太子干嘛舍弃更加年轻貌美的姑娘,偏偏要选你家的老姑娘,又不是真爱咯。

  知道详情的林如海,只能暗地里腓腹,你们谁家有闺女最好快点与太子凑成堆儿,这样就不用他家闺女顶上了,他一点儿也不想闺女嫁入皇家,尤其还是太子妃这么累人的活。自从几边通了气,林如海心里就不得劲儿,后边知道江映蓉要带黛玉出京几年,恨不得双手双脚表示赞同,嫁入皇家已成定局,能晚几年是几年,正好让玉儿出京松快两年,往后就没得松快日子了。要不是黛玉要嫁入皇家,恐怕林如海还不舍得黛玉出京好几年呢!

  江南一个人口颇多、较为富庶的县城淮安县,主街的街尾处悄悄开了一间专门诊治妇人疾病的小药铺——妇安堂。药铺不大,只有三间屋子,一间候诊,一间看诊,一间抓药。堂内老少加起来也只有四人,两位老人家,一位年约十四五岁的姑娘,还有一个七八岁的女童。

  本以为年纪大的老人才是看诊的大夫,结果竟是那位十四五岁的姑娘,这姑娘看诊时并不露出真容,反而以面纱遮挡,大家就猜测或许是面容有损才会不愿以真面目示人。那两位老人反而干着抓药收钱的活计,只是其中一位看起来颇为贵气的老爷做事总是笨手笨脚,不是打翻了药杵,就是弄掉了秤砣,要么把药材撒了一地,再不就是收错了钱算错了账,总是添乱帮倒忙,幸而没有发生把药材弄混的事情,否则可是要出人命的。关键他还乐此不疲,药不让抓了,非要收钱,不让干脸就拉的老长,跟驴脸有的一拼,反正是闲不住,搞得另一位老人总是要忙着帮他收拾烂摊子。

  药铺若不忙时,靠这两位老人抓药也尽够了,可看诊的人多了,两人就捉襟见肘忙不过来,更别提其中一个捣乱居多,每每就要那位七八岁的女童出手才能稳住局面,小小的身影飞梭在药柜之间,一次能同时抓十几副不同的方剂,也从不见出错的。或者就坐在一边指导“第几个柜子装了什么药”之类的,从没有不对的时候。看的大家啧啧称奇,有些熟客便会忍不住开玩笑,说年纪一把的老人家还不如一个小小女童,真是羞煞人了,那老人听了竟也不生气,反而笑眯眯的说“我这小孙女从小天赋异禀,旁人比不上她。”感觉比夸了他还开心。

  这便是江映蓉一行,从京城出来后,慢悠悠一边赶路一边欣赏风景,趁着夜晚投宿民家时再看诊两个病例,一路上也算充实自在,有时路经一些偏僻看病不便的村子时也会停留几日,将前来看诊的村民治疗的差不多了,方才离去。要说为何沿路村民这么相信一个十几岁姑娘的医术,乃是因为本就是小地方的穷苦人家,请医沿药根本花费不起,有了病症大多能挺则挺,除非实在挺不过去了才去城内开上两副药喝上几天,熬得汁水都清澈见底了方才舍得倒掉药渣。有人愿意帮忙看病,还免费赠药,那便是求之不得,再者看人家一行老少穿戴气度着实不凡,定是杏林世家出来历练的,哪会诓骗普通小老百姓,自家也没有能诓骗的东西,可不就积极排队看诊。

  不过这样争抢着排队看病的景象在到了淮安县城之后便暂时消失了,需知常人看病定然优先选择熟悉的药铺、熟悉的大夫,尤其那医名远播的更是作为首选,谁会优先选择一个刚开业、名不见经传的药铺呢!更何况这个药铺还打着为主要诊治妇人病的旗号,那看病的更是少之又少。普通百姓家的妇人若是有妇科之症只要挨得过去,那是很少看大夫的,因为很多症状是羞于齿的;大户人家的女眷哪会抛头露面到堂内就诊请医,要么家中便养着大夫,要么便是有相熟的大夫上门看诊,所以初来乍到难免冷清凄惨了些。

  最关键的是,好不容易有人在外边观望,踌躇良久终于进门后,一看坐诊大夫是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当即就缩手不让诊脉了,等看见两位老人家,非要拉着他们看诊,口中言说只相信老大夫,不相信小女娃。你说可笑不可笑。

  最后为了打开局面,还是江映蓉提议先开三天义诊,诊费、药费都不收钱,又花钱雇了县城的小乞丐满大街跑着宣传:妇安堂女神医免费坐诊三日,专治妇科之症,诊费药费全免。就差再加一句“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云云。

  这样的宣传还是很有力度的,人们很快抓住了其中的关键字眼:“免费”,“女神医”,“妇科之症”,于是你告诉我,我传给你,一传十十传百,整个淮安的人差不多都知道了。既然有这等好事儿,干嘛不去试试了,还是女大夫,不用担心羞.耻问题,还不要钱,有便宜不占傻瓜蛋,吃几服药而已,有病治病没病防身。哈哈,当然最后一句是开玩笑的,陆陆续续便有人进堂看诊,这个时候妇人十有七八便多多少少有些妇科病症,只是有些不过轻微不舒服,不妨碍日常生活罢了,有些严重些而已,慢慢的看诊的人就多了起来。

  于是妇安堂由此打开局面,而且随着有人病愈,黛玉这个女神医的名头也慢慢打了出去,再加上每月定时三天义诊,更是让妇安堂的名声在淮安县前所未有的好,至此才算站稳了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