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被流放三世的贾赦
作者:光芒在我心      更新:2023-07-30 19:43      字数:3382
  嘉和郡主是初封的封号,乃是贾赦唯一的嫡亲血脉——巧姐儿。贾赦在第一年末呈上那份惊喜后, 皇帝派出寻找巧姐的人马正好寻到刘姥姥一家的踪迹, 皇帝索性趁势将巧姐接入宫中放在太后身边教养,如此既能彰显对贾赦的恩泽,又能缓解太后深宫寂寥, 一举两得。

  刘姥姥当初为了救巧姐于水火中, 将这些年好不容易置办的家当卖的卖, 当的当, 除了那座后建的簇新宅子,剩下的可是捣腾了个精光才勉强凑够了银两。这一家人也是淳朴性子,即便一朝回到解放前,除了空荡荡的宅子,原先的几亩薄田,可真真是身无长物,连半个铜板都拿不出来,却也并不后悔, 毕竟当时若是没有荣国府接济这几年也置办不了这么些东西, 好歹是享受过了,往后从头来过就是, 都是庄稼把式,不怕种田吃苦。

  巧姐虽然失去了公侯小姐的身份,粗茶淡饭在刘姥姥家过得也算是安乐,只是每每想起去了的父亲、母亲总是不能释怀。但过了一年多,竟然有体面的婆子, 随行还带着官兵,只说他家主人乃是贾赦旧友,受贾赦所托来接小姐回京。一行人车马簇簇,穿的体面,气度也不似寻常人家,还捧着大小箱子,匣子十几个,一部分是给巧姐准备的行头,另一部分则是赏给刘姥姥家,算是感谢她危难之际伸出援手。

  仅仅只是一年相处,巧姐与刘姥姥一家也是处出了感情,小小的姑娘家,颇有些看头人世冷暖的意思,荣华富贵也看的极淡,按她真实的想法,往后不如就在这里度过余生。只是看来人的模样,不把人接走是不肯罢休的,巧姐担心给姥姥家带来麻烦,不敢由着性子来,本就是救命恩人,若是再惹麻烦,可真真是恩将仇报。

  刘姥姥到底也见识过几次荣国府的繁华,面对一行人也不太发憷,关键还是要看巧姐的意思,若是巧姐愿意跟着去,那她就不拦着;若是巧姐不愿意,刘姥姥定是要想法子把人留下的。这一年多刘姥姥可真真是将巧姐当亲孙女疼的,哪舍得小姑娘伤心难过。

  至于为何不怀疑一行人是否假借名目有其他不可告人的打算,实在是谁会为了一个几乎成了孤女的人耗费这么大的阵仗,着实没有这个必要。

  接人的婆子哪能看不出刘姥姥和巧姐的不舍,还有巧姐对于富贵生活并没有太多的渴求,为了完成主子交代的任务,少不得好言相劝,还言说往后要是想这里了,随时可以回来看看,一大箩筐好话,半劝办逼把人给接走了。

  巧姐走了,刘姥姥守着一屋子大大小小的箱子,连打开的欲望都没有,不用看,这些东西不光能抵了之前变卖的家当,恐怕还能额外剩下不少。可一想到这是用巧姐换来的,刘姥姥就觉得难受,不准板儿他爹娘乱动,说是要先封起来,若是巧姐哪一天过得不开心,想要回来,这些东西再给人家还回去,否则巧姐就是真的回不来了。

  板儿他爹娘虽心动这些东西,到底碍于老太太的威严,不敢轻举妄动,只得过过眼瘾,就全部锁到巧姐之前住的屋子。自从刘姥姥舍了脸面第一次从荣国府讨了接济,板儿他爹娘自此就把老太太的话奉若圭臬,一直延续到如今。

  只是第二日板儿却拿着一封书信,说是巧姐交代他读给刘姥姥听的,因着之前家中颇有富余,板儿还上了几年学堂,读个简单的书信不成问题,否则可就是阖家大字不识一箩筐了。

  巧姐知道此去恐怕再难回来,除了感激的话语,还让刘姥姥安心用那些东西,家里的日子总得过下去,还有板儿往后也能继续读书云云。刘姥姥尽管不认识一个字,却把薄薄的一张纸当做宝贝一样摩挲了一遍又一遍遍,良久叹了一口气,让板儿他爹娘开了房门。

  再说巧姐坐上马车,等下来时才发现竟然是到了宫里,还是慈宁宫,幸而太后面目慈和,见了巧姐直夸长得齐整俊俏,拉在手里就不丢手。巧姐哪怕心有惴惴,不明白祖父的故人为何在宫里,看着太后的笑颜,只得勉力安慰自己不要害怕,就当做跟姥姥一样相处。这一住便彻底住下了,巧姐本就聪慧,又有底子在,平日里学个东西又快又好,再加上性子和顺,还真心将太后当奶奶孝敬体贴,不过两年功夫,慈宁宫里没一个不夸的,太后每天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找巧姐,俨然成了太后身边第一大红人。

  不愧是王熙凤的亲闺女,继承了母亲的聪慧和八面玲珑,却没有母亲的招摇泼辣,反而谦恭和顺,也不恃宠而骄,能把太后这个宫斗第一高手哄开心,可想而知得有多么一颗剔透玲珑的心思。连偶尔见过两次的皇帝,都不得不赞一声。

  从住到慈宁宫开始,巧姐便陆陆续续听到了一些关于祖父贾赦的话,一开始还不多,后来随着一场又一场胜仗的消息传回来,巧姐才对贾赦有了一个稍微清晰的认知。不过这些也都是从旁人耳朵里听到的,比如祖父是如何用兵如神,如何百战百胜,兵法谋略每每出人意料,完全不拘古法云云。简言之就是祖孙两个犹如从没见过面一般不熟,所有的感知感受基本都是从他人之口说出来的。

  其实也不能怪巧姐连祖父是何模样,是个什么人都不知道。本来贾琏王熙凤就住在二房倒座,距离大房颇有些距离。再加上原本贾赦的那副德行,根本想不起来嫡孙女这个人,祖孙两个见面的机会少之又少,巧姐年幼时次数还多一些,但是小时候的记忆到现在基本都模糊了,别指望还记得住。等长大一些,王熙凤巴不得闺女离那个不着调的祖父远一些,一年到头都碰不上面,再加上又有好几年没见了,巧姐的记忆力除了有祖父这个概念,压根想不起人长什么样。

  不过幸而原来的贾赦再荒唐,再不着调,王熙凤也不可能将这些腌攒的话讲给闺女听,巧姐根本不知道以往的贾赦究竟是个什么样,现下有的都是从旁人耳朵中听到的好话和英雄事迹,即便有些人说了些不好听的话出来,巧姐自动将这些归结于旁人是因为嫉恨才说的酸化。所以贾赦的形象在巧姐心中非常高大,甚至对这个好久不见的祖父崇拜有加。

  至于这嘉和郡主则是最近册封,贾赦带兵打下了西北,他本人被加封武烈将军外,为显隆恩,唯一的的血脉巧姐正好是个合适的人选,为此皇帝还特意在宫外给巧姐赐了一座郡主府邸,甚至还赏了食邑,只是成亲前人还是住在宫中罢了。

  对巧姐这么大方,完全是因为贾赦除了将军封号,其余一概赏赐都不要,不要金银,不要府邸,不要土地,孑然一身,这么一来对比贾赦的功劳,区区一个武烈将军在外人看来皇帝就太过抠门,只能从其他地方找补回来。

  这武烈将军也是皇帝另行增设的,目前整个西北军中除袁成和外最大的官职,可以调动西北除中军外的一切人马,基本是给了贾赦最高用兵权限和自由,其实要不是为了领军方便,说不定贾赦连这武烈将军都不要。在袁成和身体治好之后,贾赦就明说了,他只负责带兵打仗,训练士兵,其余一概不管,他是懒人一个,不想军务加身,诸事繁多,而且等西北安稳后,东北也定下来之后,贾赦要回京干一件大事,这件事足够他干到老死,所以西北军还是要袁成和自己管。

  再说到了次日,皇帝的銮驾一早出宫直奔城外,还带着诸位大臣,迎接驻扎的贾赦一行。此次贾赦进京只带了三千人马,都是特种军里挑出来的,也是让皇帝看看特种军的英姿。

  “拜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以贾赦为首的三千号人身着铠甲,动作整齐划一,声音洪亮,响彻天地。

  “爱卿快快请起。”皇帝走下銮驾,亲自扶了贾赦起来,看着眼前孔武有力的大汉,一时有些不敢认,尤其厚重的铠甲加身,更显得高大威猛,原来将星长这样啊,一点也不像快六十的人,不知道还以为是三四十的壮汉呢,保养的真好。

  “将士们一路辛苦了,都起来吧。”皇帝面向三千壮汉,招呼大家免礼。

  “多谢皇上。”伴随着整齐有序的节奏三千人同时起身,这气势着实震撼了皇帝,果然是战场上拼杀出来的,和京城里的守备就是不一样,看的皇帝胸中发烫,由衷赞叹,这就是大齐的好儿郎们。两侧迎候的大臣们胸中也油然而生出一股自豪感,不由得挺直了胸膛。

  “爱卿,你看朕把谁给带来了?”

  皇帝话音一落,就有太监扶着巧姐上前,本来是准备有纬帽,巧姐却不要佩戴,迎候亲祖父带着纬帽算什么,又有谁敢说她在这种情况下失了礼数。

  “拜见祖父。”巧姐抬头望了一眼高大英武的贾赦,心中有一股血脉牵连在涌动,鼻头一酸,眼眶一红,泪珠顺着脸颊滚落,跪在地上深深一拜,心里想的却是祖父果然比自个想象的形象高大数倍。

  “快起来。”贾赦的大手想要把人扶起来,可仿佛担心力气没用对弄疼了眼前的小人儿,只是尴尬的停在半空中。等巧姐起身后,笨拙克制的摸了摸她的脑袋:“好,长成大姑娘了。”然后巧姐一大早由宫女精心梳理的发式就被弄乱了,差点成个鸡窝头,还一路顶着回了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