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红楼 清穿乱炖
作者:光芒在我心      更新:2023-07-30 19:53      字数:3321
  帝王的脆弱只是一瞬间而已,很快便恢复一个合格帝王该有的杀伐果决。四十八年正月还未过完, 康熙已经忍不住旧事重提, 查问众臣一致举荐胤禩为皇太子之事,重责为首的佟国维、马齐等人。康熙拒绝了康亲王椿泰等人对马齐所定的斩刑,反而将其交由胤禩拘禁, 目的自然是为了从内部破坏胤禩一派, 逼着胤禩亲手削弱属于自己的势力, 也是给其他明里暗里支持胤禩的人明晃晃的警告, 若是再一意孤行,佟国维等人的今日就是尔等的明日,如果想尝一尝某一天被支持对象拘押甚至亲手斩杀的滋味,大可以放大胆子继续。一时间炙手可热的八爷门前立即门庭冷落起来。

  到了三月初九日,一切铺垫终于停当,胤礽顺理成章的被重立为太子,太子妃也重新加授宝印。尔后,康熙为安抚前朝及众皇子, 开始加封诸子, 三子胤祉被封为和硕诚亲王,四子胤禛被加封和硕雍亲王, 五子胤祺为和硕恒亲王,七子胤祐为多罗淳郡王,九子胤禟受封固山贝子,十子胤?为敦郡王,十二子胤裪为固山贝子, 十四胤祯为固山贝子。胤禩此前已复封为贝勒,再加上康熙疑心又起,此次加封似是将胤禩忘了似的只口不提。

  胤祥因为被宗人府拘押,此次加封并未轮上,不过好歹从养蜂夹道出来,不用继续遭受拘禁之苦。这一次有江映蓉在出手护着,胤祥拘禁期间并未受太多磋磨,至少现下还未发现罹患腿疾的迹象。不过胤祥出来之后,江映蓉还是派了太医命其好好帮胤祥调养一番,防患于未然,林玉也在一旁悄悄帮忙,写了十几道有助于驱寒保养的药膳方子交于十三福晋,让她每日监督胤祥服用,只希望胤祥日后不用再受鹤膝风之苦。

  经太子废而复立,前朝局势为之一变,诸位阿哥的势力逐渐加强,太子则显气弱,对峙之势较早先愈发毕露,夺嫡之心纷起。诸皇子并未因为太子复立就放下谋求储位的野心,一废太子给了诸皇子鼓舞,凡事有一就有二,能废一次就能废第二次,于是继续各结私党,积攒实力。其中最为积极者仍为胤禩一派,继而是诚亲王胤祉,胤禛则开始韬光养晦蜗居雍亲王府,对外准备做一个诚孝长辈、友爱兄弟的闲人。

  胤禛从朝堂抽身,空闲日子一多,总要找点儿事情做,除了教养儿子,便开始研究释教道学,甚至有越发沉迷的趋势。时间一长,包括康熙在内都被胤禛的表现迷惑,认为胤禛甘于闲适,没有争夺之心。但胤禛并非完全闲下来,只不过是内紧外松而已,私下密切与年羹尧、隆科多等人联系,甚至为了表现他甘于平淡、向往闲云野鹤的决心,开始萌生种田的念头。这念头一出,倒是得了林玉的支持。

  林玉通过系统了解到现如今玉米、土豆、红薯这三大高产食物早在明朝时期已经经过各种渠道传入中国,但到目前为止还未真正在民间广泛推广种植。可能是因为古代闭塞落后的缘故,信息流通尤为缓慢,这三种高产作物只是以传入地为中心缓慢往外扩散,还集中于最底层的穷苦人家,但凡稍微有点儿家底儿的宁可保守的种植水稻、小麦等硬通粮食,也不会选择种植这种从海外流传进来的新品种,即便已经有不少人亲眼见识过这些舶来品貌似不挑土地,不挑天气,产量颇高。

  其实也不能怪当地百姓空有宝物却不懂得利用,明明都传进来一百年了还只是小范围种植。先不说古代出行极为不便利,许多人一辈子都是待在自个的一亩三分地上打转,最远的地方或许就是县里的集市,想要把这等舶来品传出去脚指头想想都不容易。再者说国人骨子里本就相对保守,更别提十个里边九个半文盲的古人,接受并尝试新鲜事物的胆量和勇气不是人人都有的,敢于第一个吃螃蟹尝试种植的基本就是那些被逼的没办法的人,大都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这样的人让他萌生造福大众的想法基本上是难于上青天。

  你说当地的官员为何没有看到其中潜在的价值,不知道早早上报。古时选拔官吏的一大途径是科举,科举而来的读书人你指望有几个真正懂一点农耕知识,即便有少许懂得也不一定正好派到那几个地方,即便赶巧又有几个愿意下到田间地头时不时看一看百姓的收成。再加上古时的百姓天然的惧怕官吏衙门,基本宁肯绕道而行也不愿意正面迎上,所以别指望受惠且知晓产量的百姓冲到衙门里跟当官的说:嘿,草民这里发现一种不挑地不挑天的高产作物,比小麦稻谷都好种哟,大人要不要试试,能增加政绩的那种哟!最多也就私下里在邻近的村子里相互传一传,然后再往外围辐射,想通过官方渠道传播推广,可拉倒吧!

  消息的不对称让这些高产作物的价值至今还没有被在位者看到并进而引起重视。虽说有不少地方底层的官员发现了作物的价值,鼓励百姓多种植,慢慢的往外流传的范围更广一些,甚至也有人一层一层往上上奏,可大多都石沉大海没了下文。而且这三样洋玩意儿毕竟还没有成为可以作为税赋缴纳的硬通货,百姓们为了每年的缴税必须得种水稻或小麦,什么玉米啊、土豆啊、红薯啊只能作为填肚子的附加品,种多了也几乎卖不出去,有多余的地还不如种点值钱的粮食呢,侥幸吃不完还能拿出去换钱不是。

  总而言之,各种各样的原因,目前的大清还没有真正开始重视在后世人人熟知的高产作物,即便不少人已经知道有这三样粮食的存在,但终究只是知道而已。于是林玉的想法便是如何让上位者尽早看到这三种作物的真正价值,最好有一天能从上到下开始推行,在如今皇帝一言堂的封建时代,想要在百姓间推广一件东西,还有什么方法能比的上一道圣旨来的有效果呢!

  幸而林玉本就喜欢琢磨吃的,又爱看一些杂记,她找出这三样作物的相关记录也算有了铺垫,并不显得突兀。

  “你想种这三样东西?”胤禛看着林玉满眼期待的样子,又看了看桌上几本记载了这些作物的书本,大都寥寥几句并不详尽,但是言语间确实提到了产量较高的字眼。胤禛大概也听过其中一两种,但印象里似乎就是一种吃食,类似于山药、芋头之物,从没想过能作为主要粮食,更是没见过长什么样子。

  林玉点点头:“妾听说这三样东西不仅易于种植,而且口感很好,只是从来没见过。爷不是想要体验一下农耕之乐吗,妾就想凑个热闹,求爷派人去寻一寻,要是能找到种子便也弄上一块地种一点儿尝尝鲜!”林玉面上一副贪吃的样子,仿佛真的只是为了寻找新奇的吃食。

  胤禛并未多加思索,很痛快的应道:“这个不难,这三样东西好似产自东南之地,爷派人问问,从当地带一些过来。”

  “那就提前谢过爷,爷准备种什么,到时候妾要跟爷比一比,看谁种的好!”林玉很不要脸的发下挑战,面上带了一抹狡黠。

  原以为是一时兴起,没想到林玉竟也要亲自耕种,胤禛来了兴致,配合的应下:“可是有彩头?”有人愿意陪着,哪怕是玩乐,也比自己一个人有趣不是!

  “自然,等爷将东西找到了,再定彩头。”自觉赢定了的林玉表示彩头什么的都不是事,她要趁机好好想想要什么,最好要一个胤禛舍不得的宝贝。

  “一言为定!”

  有了这个小小的赌约,胤禛对于找种子的事情便多了两分关注,传到下头后,自有想讨好巴结的人第一时间送到京城,还都是捡品相最好的送了好几大筐。尽管不知道四王爷为何一时兴起竟要这些穷苦百姓的果腹之物,但不妨碍他们借用此机会与雍王府攀关系。也有一些政治嗅觉敏感且大概知道产量的官员自觉隐隐猜到了胤禛此举的用意,便随行附上一份种植的方法,或许往后这东西有大用也不一定,压根不知道现在的雍亲王兴师动众的举动只是为了哄府里的侧福晋。

  反正没多久林玉就收到了种子,看到一筐筐土豆、红薯和玉米,炸薯条,烤红薯,酸辣土豆丝,土豆烧肉,煮玉米,玉米糁……林玉的口水已经开始忍不住泛滥起来,告诫自己一定要忍住,不能露出异常。然后接下来几天,胤禛的餐桌上就出现了各种各样做法的食物,先是最基本的蒸煮,再是做菜,然后是煎炸,总归是花样百出。除了一开始的蒸煮味道有些寡淡外,后来的炒制的土豆丝,炸的土豆条和红薯条,尤其裹了鸭蛋黄炸出来的土豆条味道更是独特,胤禛便觉得还算有几分意思,反正看着林玉兴冲冲的忙活,他跟着吃现成的也不错。

  当然林玉只是先提前装模作样的研究展示了一番吃法,将一个吃货的属性演绎的淋漓尽致,毕竟只有好吃了,她后头表现的积极一点也不突兀不是。最后还是想着还得留下足够的种子,才勉强抑制住吃光光的冲动。此时的胤禛还不知道一季过后,这三样东西能带给自个怎样的惊喜,不知道这场赌约在一开始自个就输了,不过却是输得心甘情愿,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