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惊雷阵阵真龙现
作者:冷零契      更新:2019-12-05 21:43      字数:5320
  “倒是听过一二,太平道平日在乡间颇为活跃,经常救死扶伤,帮助老幼。据说教中有得道仙人,可制神水包治百病,能撒黄豆化为力士。乡间信众甚多。”太史慈点头答道。

  孔融长叹道:“那太平道乃是巨鹿人张角所创,最初却会做些帮扶老幼之事,用以笼络人心。待得信众多了,那张角方才图穷匕见,写出一本《太平清领道》的妖书。书中除却一些蛊惑人心的仙法,更是对当今朝廷种种政令,大加批判。更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纲领,想要在大汉之上,再造神国。”

  “如今这群妖人羽翼渐丰,便要图谋叛乱。融今日下乡征粮,正是因为刺史大人察觉祸事已近,为应对这场乱象所做准备。不瞒诸位,青州武备松弛,粮马军械皆有亏空,这铁自供尚且不足,怕是对贵岛之事,无能为力。”

  太史慈好奇问道:“州兵疲软由来已久,便是如今整顿,恐怕也是收效甚微。刺史大人为何不向朝廷求救?”

  太史慈若问其它人,或许还答不出。孔融家世显赫,在京中为官者众多,自是了解内情,脸带一丝愤慨的说道:“朝廷的大人们,又怎会不知这黄巾祸事,只是他们各有打算,置若罔闻罢了。”

  众人见他不愿详谈,便也不好发问,待得送别孔融,离岛众人皆是忧心忡忡。

  耿大见机,连忙提议接下于禁差事。前番争斗武威车马行伤了不少,如今正是人手大缺,离岛众人武勇过人,自是最佳助力。若能成功,所获甚丰,当可缓解缺粮危机。

  离岛之人虽知这些收益对于数千百姓,怕也是杯水车薪,但如今形势所迫,却也聊胜于无,便点头同意。耿大见诸人同意,连忙前往长乐拜见于禁,沟通合作之事。

  陈云见太史慈在耿大离去后,呆坐堂中一脸忧色,知他为乡民担忧,便上前宽慰道:“大哥不必忧虑,如今二岛同心协力,虽然难免吃紧,倒也可坚持。车到山前必有路,活人还能被尿憋死不成。”

  太史慈见陈云语出粗鄙,倒是展颜一笑道:“献之所言甚是。只是愚兄比之眼前之事,更惧文举方才所提的妖人祸事。”太史慈从军之时,也曾随军镇压过民变。知道这大汉天下,早是千疮百孔,太平道气候已成,若是举事,怕是会掀起这燎原之火。皆时天下战事一起,覆巢之下且有完卵?

  陈云心想这黄巾之乱可没听说蔓延海上,只要集长岛离岛之力,又有太史慈周泰蒋钦之勇,自保应该问题不大。待得乱事逐渐平息,便去投靠曹操,未来又有何惧。

  不过自己这大哥可不知道未来走向,却也无法直言心中打算,心生一计,便说道:“大哥,小弟先祖出身显赫,曾经权倾朝野。却不料三代之后,便遭了祸事,丢爵丢官,只能避居海外。从此留下家训:人生在世,唯我独尊。”

  太史慈不由好奇道:“这家训好生霸气,不知作何解释。”

  陈云笑道:“此语乃是传自西域宗教,内中含义不过是自强方能自救。”

  太史慈眉间一展,倒是有了一些明悟。

  陈云便继续说道:“如今既知天下必乱,我等应当操练乡勇,整顿军事。进可助朝廷平叛,退可避居离岛。若是乱事消弭,我等自有卫国之功。若是这天下真就太平不了…”

  太史慈听到此时,已是正襟挺胸,目现精光道:“若是太平不了,又如何?”

  陈云沉声答道:“若是天下从此不平,你我兄弟,也要把命运牢牢掌握在手中才是。”

  太史慈双目微热,情急之下上前抓住陈云之手道:“献之之言甚是。大丈夫行于世间,命运又怎可交之它手。太史慈能有献之这样的兄弟,真是人生幸事。”

  陈云被他双手抓的疼痛,目含热泪道:“小弟身遭不幸,能遇大哥和义母待吾如血亲,才是真的三生有幸。”他倒不嫌幸运泛滥,直接升了三倍。

  二人一番商议,订下其中细节。

  陈云便又唤来周泰蒋钦铁邯靳车司马廉等人,与众人说出心中打算。在场诸人要么是江湖豪士,要么是血性少年。自是对这‘唯我独尊’的乱世存活之法心内赞同,点头称是,一扫方才被孔融言语带来的低迷之气。

  陈云看着身旁群情激愤的同伴,心内不由暗道:我自穿越以来,活的是如履薄冰。直到此时有了这群兄弟相助,方才对在三国乱世存活有了几分把握。今日面对这群兄弟,虽然不能道出自己全部想法。但我陈云对天发誓,定要带这群兄弟,闯出一番天地。

  陈云这连番做法算计,皆是建立在他对历史的了解上,知道投靠曹操才是三国万千道路的最佳之选。所以对把这群人绑上自己这条小船,也毫无心理负担。

  此时天上突起惊雷,却是这临淄城中突降大雨。

  距离众人不远的一所官家宅邸之中,陈云白日所见的道袍老者举头望天,喃喃自语道:“此乃蛟龙出海之相,莫非又有星辰显世”?老者思索之时,心中骤然想道白日所见的陈云,沉声对外喝吩咐道:“管亥,速去打探武威车马行所在,明日我便要前往拜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