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我怎么就有罪了
作者:冷零契      更新:2019-12-05 21:44      字数:11690
  中平六年,秋。

  青州

  这趟充满诡异运粮之旅,终于开始。

  陈云望着浩浩荡荡的运粮长队,方知古时运输不易之处。

  这两万石粮草,足足用了五百辆板车拉着,除去武威与离岛提供的两百辆,尚有长乐车马行近期兼并得来的三百多人。

  加上随同的五百州兵在内,足有千人。

  虽然到达那寥城之前,行的是官道。不过这时候的官道,亦是夯土而成,无非是相对平整一些。这粮队行进缓慢,一天只能走个三五十里路。

  那青州刺史黄琬更是亲自押车前往,足见其对此事重视。只是没想到孔融亦是陪同前往,难怪前日在他府上,临别之时,他对陈云说再见之日不远,原来应在此处。

  “献之莫怪我未曾提前告知亦会参与此事,此次交易,毕竟有违国法,只能低调行事。”

  陈云看着孔融的一脸歉意,心想要说隐瞒的事,我这只会比你更多,我现在不怪你,你到时候也别怪我。

  “孔大人乃是一心为国,我又怎会怪罪。只是可惜大人拳拳爱国之心,却被朝内党争之事耽搁,无法尽情施展,反而要以身犯险,行此违禁之事。哎,真是国之不幸。”

  孔融闻言亦是一叹。

  “刺史大人常说,如今社稷多难,我辈儒家子弟自应设法自救。正所谓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以不息。孔融既为圣人子孙,又怎敢违背君子之道。”

  这孔融倒真是个谆谆君子,凡事皆都讲究礼法,虽然有些迂腐,但这等为人,算是陈云来到三国所见之人的翘楚了。

  只可惜按照自己记忆,孔融一生不得志,最终因为出言不慎,被曹操所杀。想来也与把持这君子之道有关,如此之人自是不愿对曹操妥协。

  想道此处,陈云望向孔融的目光不由带着些怜悯。

  “大人又是何必呢。当今天下,为个人私利者比比皆是。大人出身名门,身份显贵,若只求一生荣华,自是唾手可得。”

  “呵呵,出身?我衍圣公族内倒是不乏献之所说的醉生梦死之人。孔融虽是一介书生,又怎是这种苟且偷生之辈。”

  “何况,献之也莫要劝我。以你之才,若当个富家翁应是足矣。如今为了离岛生计,上下奔波。不也是为了心中之志吗?“

  陈云听他这般说辞,本欲说自己为生计所迫。可话到嘴边,却觉不妥。扪心自问,他如今作为,早已偏离初到三国时‘抱大腿,享富贵’的原路。其中有多少是被时势所迫,又有多少是因为见到诸多英雄豪杰,心生壮志?

  “人生一世,草木一春。若心中之志未能实现,便是富贵一生也不过是白活。”

  啪.......

  孔融听得此语,击掌叫好。

  “好一个人生一世,草木一春。短短八字,道尽这看长似短的生命之旅。以献之文采,若是来日写得文章,必会名传四海。只可惜子义还在离岛,整顿贼俘。若是他也在场,今夜定要与你二人一番畅饮。”

  陈云看着孔融那灼灼目光,心内微赧。哎,一不小心又剽窃后人了。不过以我这知识水平,若是不剽窃后人,甭说写文章,便是偶有妙语也做不到。所以诸位后人文豪,若是日后还有借用,还请海涵。

  孔融身兼督运粮草之事,自然不便久留,行礼道别之后,便自行远去。

  待得天色微岸,这粮队别择地扎营消息。

  在汉朝时,尚是一日两餐。不过陈云还是保持着一日三餐的习惯,中午早已偷开小灶,大快朵颐,此刻倒是不饿。

  ‘回头离岛也要改成一日三餐才好,起码对胃好些。’

  闲来无事,便让蒋钦喊文大过来。

  武威车马行一行两百余人,虎鲸营占了一百二,武威则有六十余人。还有一些,便是文大带领的幽州流民。

  如今除去文大这群人,其余皆是知晓这运粮之时会有事发生,一旦事发,便会向陈云靠拢,并且怀揣黄巾,以备不测。

  只是这文大,毕竟是临时招募而来。虽然前次粮店表现不错,可也不能全盘托出,一番思索下,还是决定对其暗示下。

  那文大听说陈云传唤,自是带着他那两兄弟一路小跑,赶来相见。

  “东.......东主。你喊文大啥事。”

  陈云看着文大这犹是喘个不停,倒对他这番积极的态度心生好感,有了几分招揽的意思。

  “文老大,这几日在这武威车马行内,过得如何?”

  文大听得此问,咧嘴笑了起来。

  “自加入武威之后,不但被东主赐了新衣,每日两餐都能吃饱,还偶有肉食。真是过得神仙日子。兄弟们都说东主乃是平生罕见的大善人,能跟随东主,真是祖坟冒了青烟,真是三生有幸,不对起码五生有....”

  陈云连忙挥手让他停下这拍马屁,心想这文大啥都好,就是马屁拍的有点太浮夸了。

  “既然你们过得不错,此次运量之后,不知可愿日后随我同去离岛安家。你们兄弟可以放心,到了离岛,人手一套房,组织还能帮你们牵线搭桥,让你们早日娶上媳妇。”

  文大听说让他们前往离岛,全身剧震,双眼一红,又落下泪来。“呜呜呜....愿意,自是愿意。东主你人可真是太好了。”

  陈云听得满意恢复,亦是面带笑容。

  “不过这运粮之时,恐怕陆上难免会有些心怀不轨的劫匪,届时...”

  不等陈云把话说完,那文大就撸起了袖子。

  “东主大可放心,要是真有不长眼的贼人赶来劫掠,我兄弟却也不是吃干饭的。便是百余悍匪,我等也会拼死护得东主周全。”

  “你等兄弟皆是身手强健之人,我自是知道。此路有州兵护送,又怎会有这等流匪不开眼呢?”

  “那东主您的意思是?”文大瞪眼看着陈云,一副莫不这头脑的样子。

  “我意思是,如果真有人来劫掠。怕是至少有几千,如此以来,州兵也无法护得周全。”

  文大听得此言,一脸悲壮道。

  “若真是有几千凶匪,我兄弟诸人定然拼死垫后,让东主先走。”

  陈云被他这跳脱思路气的一拍前额,这文大明明挺机灵的,怎么说起这事如此费劲。

  “什么殿后啥的,咱们只管跑就是,你整天瞎想什么。贼人要的是粮草军械,咱们跑了他还能追?”

  文大闻听此言,方才恍然大悟。

  “东主说的有道理。不过万一那匪徒要对东主不利,文大还是要垫后才是。”

  陈云见他如此冥顽不灵,双手握上他的肩膀,郑重说道:

  “今日你等兄弟既已加入离岛,我们便是一家人。真遇到祸事,只管听令行事,保命第一。不要自作主张,去玩什么拼死拦阻。”

  言罢对着蒋钦吩咐道。

  “中正,去把黄巾拿来发与文大。”这蒋钦原本无字,陈云便为其赐字中正。

  “我是说万一啊,万一遇到劫匪。你们可聚于我左右,若是贼势众大,便臂缠黄巾,与我等一起突围。这黄巾是为了让我们便于辨认。”

  文大这才听明陈云意思,重重点了点头。

  “文大明白了。我是说万一啊,万一遇到劫匪,万一贼势众大,万一东主有危险,文大还是要率领兄弟们为东主垫后。”

  陈云见他这般护主心切,倒是心内一赞。这汉朝之时,却是不乏忠义之士。心想反正话交代的这么明白了,到时候随机应变就是。

  便点头称是,成全他们这番忠心义胆。

  待得文大三人回到自家营地。

  习二一脸凝重神色:“看来这陈云亦是知道有人将要前来劫掠。”

  文大轻轻点头,拿起手中黄巾,端详起来。

  “臂缠黄巾,莫非此时劫掠那太平道竟是也参与其中。只是这陈云又怎么得知,难道说他与太平道竟是合谋?”

  言罢对着习二常三说道:“今次这青州之行,越来越有意思了。我们三兄弟还是要多做防备才是。”

  等到送别文大之后,这边确实王修到访,告知孔融今日邀他赴宴。

  陈云这边整理方才被文大那榆木脑袋气的仪容,便随他前往孔融营帐。

  却见这账内竟有四人,于禁也在其中。

  居中者身穿红色道袍,面容清癯,看面相好像四十上下,只是可能因为平日操劳,须发已见斑白。

  于禁与孔融分坐其两侧,那孔融下位还有一人,身穿黑色武士服,孔武有力,一脸络腮胡须。

  王修引陈云坐于于禁下座,自己则坐在那黑衣武士之侧。

  孔融见陈云坐定,便站起身来,为他介绍道。

  “献之你可算来了,这位便是青州刺史,黄琬黄大人。”

  言罢又指着自己身侧的黑衣武士说道:“这位乃是此次领军校尉,性武安,名国。”

  “文则与献之你早已相识,这边就不再介绍。”

  等到为陈云介绍完堂内诸人,方才回转身来,对着黄琬说道:“大人,这便是那计退泰山四寇,剿灭飞鲨岛贼人,又巧使妙计迫使公孙卢放粮的陈云陈献之。”

  黄琬身为一州刺史,说话间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陈云,你可知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