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早睡早起啥都好
作者:冷零契      更新:2019-12-08 07:08      字数:8738
  等到翌日天色微明,陈云便起身前去寻找于禁。

  行到于禁账外,心想昨日你闯我营帐,今日我也不让你好过。

  口中高呼:“义兄,大事不妙,大事不妙。”

  便径直走入账内,那于三虽是在账外守候,可听说有事态紧急,何况陈云还是家主的正牌义弟,哪敢阻拦,只能目送他闯入账内。

  这于禁睡意正浓,却被陈云一把拽起,惊醒美梦。

  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本欲发怒,可看见眼前之人竟是陈云,并且他还说什么大事不妙。只能按捺心中怒火,开口问道。

  “贤弟何出此言?”

  陈云一脸慌乱神色,从怀中掏出一物,竟是一条黄巾。

  “义兄你也知道,前些时日我曾在沿路送粮与灾民。今日一早,竟有灾民前来密报,说那太平道中人,竟是也朝着凤鸣山来了。”

  “什么?”听到太平道也介入此事,于禁吓得浑身一颤,挺身下榻,困意顿消。

  “此话当真,那太平道目前所在何处?来了多少人马?”

  陈云一脸惊魂未定道:“那乡民哪里知道来了多少人马,只说漫无边际,怕是有上万之多。从方位判断,太平道中人应是朝着大鸣山方向前进。”

  于禁听闻竟有万人之多,双腿一软,坐于榻上,目中无神,喃喃自语道:“不,不可能,太平道哪会有万人。”

  想到此处,眼中神光一聚,心内暗道:必是那乡民慌乱中,未能查清。这太平道教众号称十万,但可战之力不过三五千人,今次怎会倾巢而出。何况那三五千人里,兵备亦是不足。此番我方人数虽少,但可都是百战精锐,倒也未必怕他。

  待得想明此事,心内倒是安定下来。反倒有些担心,这陈云如此慌乱,不会被贼众吓破胆,提议撤军把。

  果然,陈云犹豫片刻,开口道:“要不,咱们撤吧。”

  于禁怒声呵斥道:“贤弟糊涂,那太平道妖人纵是人数众多,可武备不足,缺乏训练,战力稀松平常。此次之事,乃是我等平步青云的难得良机,怎能如此轻易放弃。”

  陈云听得此言,亦是心内不忍。

  “虽是难得良机,可如今贼势众大,何况还有那四大寇在侧,届时万一二贼联手,我等又怎是敌手。”

  于禁听闻此言,亦是沉默下来。这四大寇虽说是流寇,与那太平道贼人并非一类。但在战场之上,却是无法排除联手可能。

  “贤弟之言却是有理。”

  陈云见他神情,心知是自己献策良机,先扮做思虑片刻,方才一拍额头道:“有了。“

  于禁知他多智,连忙身体前倾,开口问道:“贤弟可是想到制敌之法?”

  陈云好似这时才回复了自信,开口笑道:“义兄昨日也是见过,我已探明这凤鸣山内地形,这凤鸣山共有三道。等到四大寇到来之时,我等可趁着人群慌乱,将车队赶至凤尾山道口。那凤尾山道路崎岖,不能行车。即便贼人劫到车队,也只能向东前往少鸣山,或者向西前往大鸣山。届时我军杀出,将这四大寇堵在大鸣山与少鸣山之间。这大鸣山外,既有太平道妖人,那四大寇且不是挡在道中?”

  “义弟所言甚是,只是仍然难以避免这两波贼人结盟可能。”于禁听得此语,倒是有些糊涂。

  陈云哈哈一笑道:“若是那四大寇发现,竟是被两股太平道妖人夹击呢?”

  于禁这才恍然大悟,面现诡异道:“贤弟说的可是我等届时假扮这太平道妖人?”

  陈云也一脸诡异笑道:“正是如此。那四大寇哪里分得清谁真谁假,只会觉得落入太平道妖人的圈套。”

  于禁看着眼前陈云,一脸叹服道:“贤弟之才,真是可比当年献候,那太平道妖人,不过是头缠黄巾,假冒却是不难。我这便派人去向曹仁汇报,让他们收集黄布,届时假冒太平道妖人,前去劫掠。”

  陈云连忙摆手道:“义兄谬赞。小弟初听那太平道亦会前来,甚是慌乱。万幸义兄临危不惧,方才静心思考,得此良策。我这点急智怎可比得了先祖献候,不过义兄这大将之风,却是可比那戡乱天下的周勃。”

  于禁听得此话,亦是心内得意。方才陈云那慌乱畏惧,他可是瞧在眼里。若是不自己,恐怕他却是一心逃跑。

  待得放松下来,双腿却是一颤。

  望着眼前陈云,一脸羞意道:“此刻尚早,贤弟何不先去吃个早饭?”

  “义兄不一起吗?”

  “贤弟自己去吧.......为兄,有点内急.......”

  陈云走出账外,望着账内忙着清理五脏庙的于禁,心中笑道:“即便你狡诈多智,今日却也要被我套路。”

  或许是此次胜过于禁,便是步子也轻快了起来。

  陈云特地选在一早前来拜会于禁,便是因为他深知于禁此人多疑,若是清醒之时,难以对付。

  作为现代之人,哪会不晓得人在初醒之时,大脑尚是处于停顿状态。

  今日这一番诱导,能够成功,固然有自己这番说辞浑然天成,破绽难觅。

  但与这于禁在睡梦中惊醒,心思还未展开亦是莫大干系。

  今次运粮之事,夹杂势力甚多,离岛在其中,只能居于末尾。

  若不是机缘巧合,自己知道了各路消息,又趁势展开,恐怕此行难有收获。

  直到今日,与这于禁一会,这运粮之事,方见曙光。

  此刻这青州大地上的骄阳,也是缓缓升起,闪出阵阵红光,甚是应景。

  陈云看向这初生之日,心内难免生出淡淡雄心。

  “献之年少,竟然也起得这么早。”

  黄琬的声音从陈云身后响了起来。此刻他一身便服,甚是朴素,除了身后有两名兵士跟随,哪里看得出他竟是一州刺史。

  陈云连忙行礼道:“交易之事日近,云心内甚是不安,便早起查看车辆情况。”

  “原以为只有我这样糟老头子,才知时光宝贵,贪恋这初生骄阳。似你这般还愿早起的年轻人,如今却是不多了。”

  黄琬通过与陈云连日来的交往,对他印象极佳。今日见他早起查探车辆,心内更是生出惜才之念。

  “刺史大人正当盛年,若是还算糟老头子,那陈云却也不敢自称年少。”

  黄琬听他此言,脸现笑意,轻轻拍了拍他肩膀,笑道:

  “你这小子,又来逗我发笑。”言罢却是叹了一口气。

  他今年已是四十有二,在这东汉之时,能活过五十已是不易。说是老朽,却也并非妄语。

  何况夫人幼子早夭,故而才喜欢听些乡间趣闻,自找欢乐,填补心内寂寥。

  来年前往洛阳,为这党争之事,早已抱定玉石俱焚的念头。

  不想竟在入京之前,遇到陈云。此子聪慧多智,又能说些趣闻逗得自己开怀。

  难得的是既然得到自己赏识,却并未生出半分自满,一早便巡视粮队,足见平日做事态度。

  “献之,可愿拜我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