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会考之变
作者:相距32天      更新:2019-12-05 21:34      字数:7154
  姜安进入考会试的场所贡院后,被士兵检查一番后,来到了抽签的考官前,在得到考官的题后,姜安依照提示,从木箱中抽那个贴在木箱左壁的号签。

  木签上写着数字九五二七。

  姜安将号签递给了,其中一名考官,考官接过签后,开口说道:“第一考场,第十八考位。”随后将号签还给了姜安。

  姜安接过号签后道了声“谢谢”。便进入那两考官身后的门。

  门后的士兵查看过姜安的号签后,将姜安带到了他的考位。

  “安静的坐在这里,等待着考官来,将号签放在桌子的左上角。”说完,士兵关上了考位的门,便转身离开了这里。

  姜安坐到考桌中,查看着周围环境,这巨大方形的院子中,北面有一个进口,南面有一个出口,其余都是一个挨着一个的考位。姜安所在的考位正好在一个角里,还算比较隐蔽一些。

  考位如同一个小房间,琉璃瓦的顶,三面青砖围墙,桌子前是一半截的木门,外面的考官可以将考位里的姜安一举一动,都尽收眼底。

  院子中间,一个圆形建筑,应该是考官的座位。

  姜安看着一名名身着锦衣华服的学子们,陆续进入到各自的考位,其中一名考生引起了姜安的注意。

  此人,身高约六尺多,比姜安高了一头有余,带着兽皮棉帽子,身上穿的也是兽皮棉袄。双手互相插入袖中,看着其他学子露出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而他正坐在姜安的对面,两人相距十余米远。

  那人坐到考位中后,看到姜安正在看他,也没有理会姜安,喃喃自语:“这天真他娘的冷啊,你们这帮人,穿那么少,是真抗冻啊。”

  姜安虽然听不见他说的是什么,但是从他的口型看出了这句话。

  很快随着考生们陆续进场,第一场的所有考位都座无虚席了,而魏宇正在座姜安旁边的位置。

  随着数十名考官的到来,姜安知道会考要正式开始了。

  “各位考生静一静,会考马上就要开始了。”一名考官在院中喊道。随着考官语毕,考场内便安静了下来,考官再次说道:“本次会试由,本官礼部右侍郎程敏政和大学士李东阳共同主持会考,其他副监考官出自朝中百官当中,共有10人,以及御林军20人!”

  御林军?考场内的所有考生都大为吃惊,这是绝无仅有的事,王朝这么多年来,都是由礼部和大学士来监考,怎么会出现御林军呢?

  姜安也同样感到吃惊,还有一些因为周志行并没有提到御林军会出现在考场当中。

  程敏政清了清嗓子,开口问道:“还有人还不了解会考的规则吗?”

  “程考官,在下有一事不明,自王朝开科以来,从未有过用御林军来监考,此次为何会有御林军参与监考。”一名考生开口问道。

  “你想知道原因么?”程敏政考官的语气中略带威胁和讥笑。

  那名考生被程敏政的话,吓得不敢继续发问,静悄悄的坐回了座位。

  突然另一名考生开口说道:“胆小鬼,居然被一句话吓住了,程考官我想知道原因,你能简单说说么?并且我也有知道原因的身份,因为我是考生!”

  “嗯~出去之后你就知道原因了,来人将他逐出考场。”程敏政笑着说道。

  “你凭什么这样做,我只是问了我能问的问题,你凭什么将我逐出考场,我是杨家的人,程敏政,我一定不会放过你的……”伴随着那名考生的不甘和怒吼,他便被身体强壮的御林军,如同拎小鸡仔一般,拎出了考场。

  这个突发情况,让在场的每一名考生和那十名名副监考官,都一脸迷惑,姜安也是如此。

  “还有谁有问题?”程敏政再次问道,经历刚刚的一幕,所有考生都安静了下来。御林军抬过来一个带着锁的铁箱子,程敏政和李东阳,一人拿出一把钥匙,共同开启了铁箱子。

  “副考官们,你们过来,将这些考卷发给考生们。”程敏政对着副监考官们吩咐道。

  考卷?这是什么东西?以往会试都是分发白纸,在由主考官出题,考生们在白纸上作答,这也正是杨大人和姜安等人定好的计划。

  姜安在内心里分析着,今天的一切事端,先是御林军参与监考,又有卷子这东西,这次科举绝对不简单。

  并且有这么多副监考官,还有数十名御林军在,想要在他们眼底下换考卷,几乎不可能实施,不知道杨大人具体怎么安排的,虽然和原计划有差别,但此时姜安也不好下定论。

  不过看着副考官分发的考卷,是一人一份。那就是相当于杨大人安排好的那名考官,需要将魏宇的空白卷子给自己,再自己将写好的考卷给他。

  这可是一来一回传递考卷,比最开始制定的计划难上了数倍。

  这时一名副监考官将考卷递给了姜安,姜安接过考卷,也不再想其他的事了,此时只能安心先将考卷答完,随后观其变,再行事。

  姜安查看考卷,居然一张白纸上有三道考题。

  第一题,史论,题为“秦川王朝二次变法。”

  第二题,《四书》《五经》义,题为“致天下之民,聚天下自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义。”

  第三题,策问,题为“学者于前贤之所造诣,非问之审,辩之命,则无所据以得师而归宿之地矣。其造道之地乃不一如此,后学亦徒因古人之成说,谓其尔然。真知其似伯夷、似展季、疑于禅、疑于老者,果何在耶?请极论之,以观平日之所当究心者。”

  看完题目姜安惊出一身冷汗,这本应是三场所考,每道考题都是一个时辰作答,而现在确在一场所考。

  但此时想这些已经没有用了,只能全神贯注作答,想到这里姜安便全心投入到答卷当中,姜安思考一番后,手中毛笔,行云流水,下笔如有神,快速的在考卷上书写着。

  不知道时间过了多久,姜安手中毛笔并未停下过,而他的额头上,即便此时是寒冷的六九天,也已经布满了汗珠。

  “当,当。”,“当,当,当。”手指轻轻敲打桌面的声音,传进了正在全神贯注答卷的姜安耳中。

  这是信号,交换答卷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