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
作者:游园梦      更新:2020-05-04 17:41      字数:7386
  “太傅,”一名中书省的官员在朝会等待期间,找到了于青,“今天确定要下旨了。”

  “好,我知道了,辛苦你了。”于青点头回应了一下。

  “廷益,”看见于青在说些什么,朱骥走了过来,“昨天听说你在政事堂大发雷霆,和崔尚书他们吵起来了,发生了什么?”

  “朱兄,待会你就知道了。”于青一脸平淡的说道。

  “上朝!”一声尖锐的嗓音从大殿传了出来,朝臣们陆陆续续的开始排队整列,依次进殿。

  “诸卿,朕,朕有一道旨意要下。”座上的皇帝,看着有些害怕,还有一些委屈。

  “宣旨吧,陛下。”摄政王笑着看着自己的皇帝侄子。

  “宣旨。”

  .........

  朝会已经结束,于青有些惆怅地走在路上,想着今天早会宣布的旨意。

  “廷益”朱骥从后边追了上来,“你走慢一点,我年纪大了,走不动。”

  “朱兄,你怎么看,这次的决议。”于青问道。

  “摄政王有些着急,太显眼了,”朱骥慢腾腾的说道,“这么快就开始排除异己,安插亲信,摆明了是冲着我们这批人来的。”

  “我们还算好的了,”于青笑了笑,“你看刘将军,带兵平叛,忠军卫国的大将军,只赏了一件蟒袍,然后加封六百石,就夺了兵权,咱们好多了。”

  “摄政王手段果决,接下来不知道又是怎么样的风暴啊。”朱骥也敢感慨道。

  “走一步看一步吧。”于青微微叹了一口气。

  ........

  都察院

  “诸位,这次中都大乱,都是因为勋贵跋扈,武臣骄横,本朝开国,是马上取天下,立国之后又战事不断,故武臣勋贵的地位一直很高,近百年来,自英宗始,开始提高文臣的地位,压制武臣勋贵,已经有了成效,已成文武并重的局面。眼下大唐兵事再起,武臣勋贵又隐隐有抬头的迹象,若是又大胜归来,我们文臣一脉又要被死死地压着抬不起头来。天子应仁厚载德,以仁孝治天下,穷兵黩武只会把大唐带向末路,本部身为言官部首,肩负上谏督导之职,诸位同僚可愿祝我一臂之力!”

  说话的是大唐都察院左都御史,陈瑛,是有名的清流领袖,出身寒门,为人刚直不阿,是个倔脾气,三朝元老,是个谁见了都头疼的角色。陈瑛因为早年家境贫寒,是靠同村的友邻接济才能读书科考,所以其人没有官架子,是个为民做主的清官。可是早年因为兵灾,接济自己的友邻和亲友都命丧战事,也使他厌恶武臣勋贵,也讨厌战事,曾经有指派给他做随军监军的差事,可被推辞了,原因是受不了和军中匹夫一起共事,如今,中都大乱,狼烟四起,陈瑛更痛恨这些手握重兵的武将勋贵,恰逢摄政王上任,大有一整朝政的意思,陈瑛当下便召集了都察院的属官御史,准备带着他们集体去大明宫上谏新帝,肃清朝政。

  “学生愿追随老师!”

  “愿追随老师!”

  “职责所在!愿随左右!”

  .......

  如果说人到了官场都会变成老油条,那么这些言官御史,就是官场里最后的愤青,在陈瑛这个老愤青的带领下,一群言官御史,气势汹汹地往大明宫去。

  .......

  政事堂

  “大学士,太傅,”一名中书省官员来到办公房,“左都御史陈瑛陈大人,现在带着都察院和六部的科道言官,往大明宫来!说是要治所有武臣勋贵的罪!”

  “什么?!”朱骥有些吃惊,“这个陈瑛!都什么时候了,还要斗自己人!”

  “朱兄勿气,”于青安抚了一下,“他们现在在哪?”

  “大明宫大明门。”这个官员回到。

  “你去看着,有情况就来和我们说。”

  “诺。”

  .........

  “陛下!不好啦!左都御史陈瑛带人来逼宫啦!”一个内宦慌慌张张地跑进御书房,“左都御史陈瑛带着六部三司及都察院的科道言官来逼宫啦!”

  “什...什么!”新皇有些吓着了,“他们想干什么!”

  “他们说要严惩中都大乱里叛乱的将领和士兵,还要陛下你下令,以后只能文人掌兵权,武臣勋贵领兵打仗,练兵守土,都要有文官监管!”内宦说的极快,差点一口气没咽上来。

  “快.....快去请摄政王叔!”小皇帝何时见过如此场面,赶紧让人去请摄政王。

  .......

  听风阁,玄武堂

  “阁领,陈瑛带着一群言官跑去逼宫了。”一名听风阁的密探正在把大明宫门外的事报告给袁朗。

  袁朗摸着自己的假手,若有所思。

  上次的大乱中,袁朗替摄政王去越王府铲除一帮江湖上的游侠死士,这帮人本身就是亡命徒,在混战中,袁朗被砍去了一只手,之后他便找工匠做了一只假手,如果平时不认真看,还真看不出来。

  袁朗看着窗外微微一笑,他喜欢待在阴暗的地方,平日里出门尽量都是夜行,或者阴天,碰上阳光明媚的日子,也要打一把黑伞,就像他的职位一样,他就是大唐阴影里的一只蝙蝠,即使断了一只翅膀,也是吸血的蝙蝠。

  “陈瑛这老头子果然容易冲动,这么大年纪了,血气还是这么旺,怪不得前几日还新取了一个小妾,真当是老当益壮,吾辈楷模。”袁朗慢悠悠的调子调侃着陈瑛,这次的躁动,就是他在暗处布置,为的就是给摄政王一个整顿朝堂的借口。

  “统领,”一个密探小声说道,“刚收到消息,北境大捷,于太傅的四子于烈,歼敌数千,还斩首了2000人在蓟州官道做了京观!这会捷报应该已经到宫里了。”

  “嗯?大捷?想不到于烈这小子有两下子,不愧名门之后,”袁朗笑了笑,他也见过这个在中都大名鼎鼎的于家四公子,没想到真人不露相,有两把刷子,“立下大功又要升官了,于老头这会肯定高兴坏了。”

  “哈哈哈,挺益!快来,我有好消息告诉你!”朱骥兴冲冲地跑进政事堂找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