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古玩市场
作者:奇怪的鲸鱼      更新:2019-09-28 08:57      字数:6770
  福安古街,福安唯一一条古玩街。

  像福安这种小地方,古玩市场自然谈不上有多大。但当全市的古玩店以及古董摊位几乎全部聚集在这条街上的时候,数量还是相当可观的。

  程浩在街上随意走动着,不时蹲下身来,在某个摊位上挑挑拣拣。

  今天自然不是放假的时候,只不过对于停课中的程浩来说,想去哪里不行?

  这招是他早就想好的,只不过一个不注意,倒是差点把自己搭了进去。不过还好最终得偿所愿,争取到了宝贵的三天时间。

  原本程浩打算借着这三天的时间好好修炼,然而灵器酒杯的出现,倒是让他有了新的想法。

  会不会还有一些灵器,以文物或者古董的方式,流传在世?

  程浩思忖了片刻,答案是:很有可能!

  对于小九所言所言是真是假,程浩自有定论。九百多年的经验摆在这,若连这点都看不出来,这辈子也不用活了。正好家中剩下的十瓶酒,被他全部吸收炼化,化为灵气储存于丹田之中。给送酒的司机打了电话之后,程浩便趁着这个空当,来这里转一下。

  十月二号,华夏法定假期的第二天。

  除了学生以及一些特殊职业之外,大部分人基本都在放假。因此古玩街上还是比较热闹的,人头攒动,十分喧闹。街道两旁的店铺不时有人进出着,但更多人却是在路边的摊位上挑挑拣拣,每个摊位旁都有一群人在围观,只不过最终买下的却是极少。

  街角的一处摊位,一个瘦高的中年摊主半躺在躺椅上,不停扇着扇子。由于位置比较偏僻,很少会有人来到他这个摊子,倒是乐得清闲,与旁遍一个年龄与他相仿的摊主随意闲聊着:

  “王五那儿的生意怎么这么好?他这家文古斋,刚刚开业半个月不到,就至少谈成了四次买卖吧?”

  “五次。昨天又刚谈成一笔交易。只是听口音,买家像是两广那一带的,而且说话神神秘秘的,好像是地下接头的一般。进去的时候带着两个公文包,出来就只剩一个袋子了,显然价格不低。”

  “据说,他手上的这批物件都是刚出土不久的,连一个月都不到...哎,你说,会不会跟前一段邻省发生的那个盗墓案有关?”

  “谁知道呢,这种传言总没个准儿。”

  “他到底什么来头,好像连这条街的傅老大都有些怕他。那天我见到两人在说话,平时眼高过明这个物件不是灵器。

  如果此时程浩的修为能达到筑基期,辨别起来就简单许多。只需神识一扫,便可感知到范围之内的所有灵器。只是现在他并没有这个能力,搜寻起来,难度就会大上许多。除了依靠肉眼判断之外,就只能用注入灵气的方法来感应。

  但古玩市场那么大,每个摊点上都有至少不下几十件器物,大一点的摊子,拥有上百件器物的也不在少数。这要一件一件摸过去,还不得把手磨秃噜皮了?

  因此程浩只能有选择性的,将看上去有可能是灵器的物件找出来,然后再用渡入灵气的办法去尝试。

  只是他来这边逛了快一个小时了,过手的物件也不下四五十个,却还没发现一件灵器。

  中年摊主的这个摊位同样如此,程浩试过几个之后,便果断放弃。

  “谢谢啊。”程浩笑着冲中年摊主点了点头,起身离开。

  虽然没有找到灵器,但程浩却并未特别沮丧。他这个一个小时下来,也不是一无所获。至少,他从中年摊主嘴里,获得了两个极为关键的信息:

  王五、文古斋。

  作别了中年摊主,程浩继续在古玩街上闲逛着。古玩街并不长,一眼就能望到另一头。但走走停停的,速度自然就慢了下来。

  这里也是分地段的。越往中间的地方,人就越多,摊位也就越大。能在这里摆摊或者在后面开店的,自然是最有资本和实力的。

  而文古斋,就开在古玩街的最中间。

  程浩抬起头来,看着牌匾上三个篆书刻成的大字,嘴角勾起一个莫名的弧度。

  “你这人怎么回事啊?明明是你自己没拿好,凭什么要我们赔钱?”

  “姑娘,你这话说的就不对了。是你说要看这个挂坠,我才拿给你的。刚才就提醒你了要小心点,这挂坠都放你手上了,你自己接不住,怪谁呢?”

  就在这时,程浩附近的一处摊点忽然传来一阵争吵,将周围人的注意力全部吸引过去。

  摊点前站着一个一身休闲打扮的女青年,头戴一顶草帽,脖子上挂着相机,显然是来这边采风拍照的。此时正一脸怒容,大声质疑道:

  “那你也要等我的手张开吧?你松手那么快,我怎么接得住?”

  “我哪知道你的手张没张开,你又没告诉我?”

  见到这一幕,围观的群众纷纷摇头:这个女青年,明显是被套路了。

  在古玩行当有个规矩,叫“玉不过手”,意思是玉器、瓷器等易碎的物品不要从别人手里拿过来。否则一旦发生意外,很难确定双方责任。

  一般这种情况下,如果需要交递的话,则由一方放到桌子上,确定物品放好之后,双手离开,下一个人再去拿。过程中两个人之间不会产生直接接触,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然而这个规矩,外行人基本无从知晓。因此一些比较奸诈的摊主,用这种方式专门制造事故,以此获得不菲的赔偿。

  现在看来,这个女青年明显是不知道这个规矩的,因此才会中了摊主的圈套。

  “也怪我不小心,这样吧,这个责任我担一半,你只需要赔一半的钱,这样行了吧?”摊主骨瘦如柴、尖脸猴腮,眼角上挑,看起来就不像什么好人。自己物件摔坏了,却似乎并不怎么着急。

  “那...好吧。”女青年无奈。此时她还不知道自己已经上当受骗的事。而围观的群众虽然知道,却也没有人上前提醒。

  这种事情,他们见的不是一次两次了,却从来不会有人“助人为乐”。这也是古玩行当里的一个规矩,无论对方有千般不是,都不能当面指出来,只能在暗地里或者事后提醒,否则就会遭到所有卖家的抵制,休想在这条街上再买到任何东西。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在这个圈子里,这种情况被尤为看中。

  “说吧,赔多少?”

  “原价三千二,按理说你该赔我一千六的。算啦,这次我就吃点亏,赔我一千五就行了。”

  “什么?”女青年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千五?你怎么不去抢?

  在她看来,一个小小的吊坠,最多也不过三五百块钱,谁想到对方居然这么黑,张嘴就是一千五,简直狮子大开口。

  “别废话,你弄坏了我的东西就要赔钱,磨磨唧唧的。”瘦猴摊主渐渐不耐烦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