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4 章
作者:木木春      更新:2020-03-12 23:48      字数:6202
  的库房往前面的铺子里搬粮袋。

  冯三娘见秦妙几个提着包子和豆汁,顿时一喜:“你们想的真周道,翠花包子铺的包子可比我们自己造的饭好吃多了。”

  秦妙一面朝后院的小厨房走,一面说:“三大娘,铺子里面的事情先放一放,快洗了手来吃包子。李大哥你也快些过来,包子冷了就不好吃了。”

  冯三娘笑着说:“那我可就不客气了。”说着去后院洗了手,自包着包子的油纸包里面拿了个包子尝了一口,顿时赞不绝口,“真不错,是我喜欢的馅儿。”

  秦妙给她倒了碗豆汁:“三大娘,喝碗豆汁。”

  秦妙招呼着冯三娘的时候,秦家兄弟和秦妙媛也开始吃包子了。李柏将粮袋在铺子里面堆放整齐之后才洗了手来吃包子。

  这是一顿简餐,很快地大家就吃好了。秦少廉去包子铺还陶罐,冯三娘去了铺子招待顾客,秦少贤让李柏在后院里歇一歇,没搬完的粮袋由秦少贤接着搬。秦妙媛做不来铺子里面活,也搬不动粮袋,便在小厨房里面洗锅擦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

  大家都去干活了,一时间秦妙反倒成了最闲的人。

  她闲逛到后院的库房,看到里面的库存已经所剩无几,待最后的一小堆粮袋都搬进铺子之后,这个库房就算是空了。

  李柏跟在秦妙身后三步之遥的位置,欲言又止。

  秦少贤自库房里面扛了个粮袋朝前面的铺面走去。待他走远了,秦妙才开口对李李柏说:“李大哥,还是那句话,若是店里的存粮不够,就去那个宅子里面搬粮。”

  李柏想起来,上次去那个宅子搬粮食,是十天之前的事情了,那次搬了粮之后宅子里面的存粮也所剩无多了。眼下见秦妙说的底气十足,难道说,这十天的时间里面她已经将宅子里面的库存补足了?

  仔细一想,又觉得不太可能,秦妙昨天才来的镇上,之前的好些天都没来。难不成她认识什么神秘人士,有着独特的运粮队伍,这才会如此快速而毫无动静的将存粮补足?

  李柏的心里一时间生出不少的疑问,可是想起来当初答应过秦妙,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说的不说,所以那些疑问在心里闪现了一下后就被他压了下去。

  秦妙和李柏说了去宅子里搬粮补充库存的事情后,就从仓库里面出来,上了店铺上面的二楼。当初冯三娘在二楼给她收拾了一个小卧房,她打算去那个房间里面坐一会儿。

  原以为这个下午会过得有些无聊,没想到才刚走到楼梯口就听到冯三娘的声音好奇地道:“咦?哪里来的小娃子?”

  第141章 冯秋

  “你……你这是做什么……使不得,使不得!”冯三娘的声音很是讶异。

  秦妙好奇地朝着冯三娘那里看了一眼,只见一个五六岁的,衣着破烂,面黄肌瘦的小男孩儿,正跪在冯三娘的面前,一个劲的磕头。只磕头,不说话,难怪冯三娘会那样的讶异。

  小男孩儿跪着的位置正对着铺子大门,很快地铺门外路走过的路人就因为好奇而围观了过来。

  如此,小男孩儿磕头事件已经影响了铺子的正常营业,秦妙不得不走上前去一看究竟。这一看不打紧,只感觉这孩子怎么有些面熟,哪里见过似的。

  冯三娘见着孩子不说话,只是一个劲的磕头,早拦了下来,关切的问:“孩子,你来这里做什么?倒是说句话啊。”

  那孩子的前额已经磕得青紫一片,更显得那张小脸病弱可怜。衬着身上灰扑扑满是破口的衣衫,以及衣衫下瘦弱不已的身体,让人怎么看怎么觉得心酸。这样小小的年纪,如何承受的住那许多的穷苦和磨难?

  偏那小孩儿自己并不觉得自己令人可怜,他一言不发却又不卑不亢的磕完了头,听了冯三娘的问话,这才开口回答:“我爷爷说这个铺子里面的东家是个好人,我爷爷现在病重,还请东家发发慈悲,舍我几两银子好给他请大夫。”

  听这个孩子提起他爷爷,秦妙顿时想起来了,这个孩子不就是去年除夕前一天的晚上拿了几个铜板来粮店买粮的爷孙俩中的孙子?那个时候他的爷爷就已经显出病容,不想捱到现在竟是快要不行了。

  那天晚上冯三娘还开玩笑说,那对爷孙错把她这个年纪最大的人当成了东家,殊不知年纪最小的秦妙才是这粮店的东家。

  也许正是那天晚上错把冯三娘当成了粮店的东家,所以今天这个孩子进了粮店之后便跪在了冯三娘的面前磕头。

  冯三娘这会儿大约也想起来这孩子是谁了。舍给他几两银子不是不可以,只是病重的人,当真几两银子就能救回来?冯三娘有些犯难的看向秦妙,这丫头可是神医,兴许她能有办法。

  店外围观的人里面已经有人认出了秦妙,对那小孩儿说:“眼前就有一位小神医,你还求什么银子,直接求了小神医去给你爷爷治病就是了。”

  那小孩儿一听,朝着秦妙看过来,见这位姐姐双目秀丽灵动,不是凡俗之辈,定是众人口中称赞的小神医了,忙膝行过来,口头说:“恳请神医姐姐救我爷爷一命。”

  秦妙点头应了:“你快起来,不要再磕头了,我这就随你一起去看一看你爷爷的病。”

  小孩儿一听,顿时面露喜sè:“神医姐姐请跟我来。”

  秦妙跟着那小孩儿出了粮店,心里想着,看来这个下午不会无聊了。

  再次来到镇上的这片贫民区的时候,秦妙的心里很有些感慨,所谓han门出贵子,富贵乡里面的孩子体会不到人家疾苦,只有这贫han艰苦的环境中的孩子,才能早早的看尽世间百态,尝遍人情冷暖,锻炼出顽qiáng的意志和坚实的脊梁。

  “小弟,你叫什么名字?”秦妙一边跟着那小孩儿往贫民区深处走,一边询问那小孩儿的名字。

  小孩儿不卑不亢的答:“我叫秋儿。”

  “那你姓是什么?”秦妙又问。

  “我姓冯。”小男孩儿回答说。

  秦妙走的好好的脚步突然顿住,姓冯?冯三娘也行冯。同一个姓就罢了,这孩子两次进粮店两次错把冯三娘当成粮店东家,可见和冯三娘极有缘分。

  心里突然就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冒出来,秦妙想着,等会儿见了冯秋的爷爷,问问看,能不能让冯秋认了冯三娘做干娘,如此秋儿有了依靠,冯三娘也有了亲人。

  见秦妙顿然停了脚步,冯秋有些焦急的看了过来,他很担心爷爷的病,这位神医姐姐走快点就好了,他怕迟了可能要出事。

  秦妙读懂冯秋眼睛里面的焦急,忙加快了脚步,按下认干娘一事,现在给冯秋的爷爷治病才是要紧事。

  一路进了一个许多穷苦人混居的大杂院子,大杂院子里面突然来了秦妙这个衣着光鲜的小姑娘,人们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