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44 章
作者:木木春      更新:2020-03-13 00:00      字数:6238
  ,朕原想装病不出,躲在这深宫里面,好好的瞧瞧那三个逆子接下来还能做些什么,难不成当真要bī宫篡位……可惜,有你这位神医在身边,殿上那么多因中毒而七窍流血太医都束手无策的考生都被你救活了,朕这病便装不成了……”

  秦妙心头一惊,忙请罪:“民女有罪,还请皇上降罪。”

  君心难测,医术太好,挡了皇帝的算计,便是有罪。这时代,有的事情真的是好没道理,天下大事多半是凭着皇帝一人做主,莫说人人平等了,就是世间最基本的公平公正都不可能存在。难怪了唐渊会将她那人任平等的言论当成个笑话来听。

  皇帝叹了口气:“你治好了朕的病,居功甚伟,朕如何会治你的罪?”

  “可是……”可是你不能装病试探出皇子们的野心了啊。秦妙想说,却不敢说。

  皇帝在龙椅的扶手上撑了一把,站起身来,在殿上缓缓踱了几步,这才开口说:“既然不能以退为进,那就直接直接往前进。”

  秦妙暗道,您老人家心里早有定夺了,还这样说话,把她吓得一惊一乍的,这不是把她当猫耍嘛。

  这时皇帝又说话了:“你附耳过来,朕有事要让你办……”

  秦妙哪敢不从,附耳过去,听了皇帝的话后,点头答应了:“是,民女谨遵圣谕。”

  之后皇帝便命赵公公前去太子,三王恭王,四王洌王的府上传旨,命他们即刻进宫来见皇上。

  赵公公自然不会亲自跑腿,派了三个稳妥的小太监去传话后又回到皇帝身边伺候了。

  传话需要时间,三位皇子接到了口谕即刻进宫也没有那么快。等待三位皇子进宫的空档里,秦妙给皇帝施了针,又挑选几瓶药丸出来让他服用了,当然还有混合了吊命药材的灵水。待皇帝服了药之后又在他太阳xué的位置推拿了少倾。

  药效渐渐的发挥出来,皇帝的疲惫得到了缓和,于是便有了心情和秦妙开玩笑:“趁着那三个逆子没来,朕没被他们气着,想要什么赏赐你尽管说,朕都尽可能满足。”

  秦妙推辞:“医者父母心,只要病人康复了,便是医者最开心的事情,不敢要任何赏赐。”

  “赏赐不能免。不然下回那个神医还愿替朕治病?”皇帝玩笑说。

  说罢略略思考了一下,道:“听闻你小小年纪不仅一手医术极为高明,而且还很会做生意,家里开了不少的铺子,想必是不缺银钱的。且你又不是男子,不能封赏官职,不若朕赐给你一个封号吧。”

  长者赐,不敢辞,何况皇帝并非长者,乃是高高在上的君主。皇帝说出口的话,看似用得商量的口吻,实则是不容拒绝的。于是秦妙只能磕头谢恩。

  “自朕登上这皇位以来,就没有一刻是安宁的,天下大事,事事烦心。朕便赐你‘永宁县主’的封号,愿这天下从此长久安宁。”皇帝说。

  秦妙叩谢:“谢主隆恩!”

  皇帝又道:“朕瞧着你不是贪图权势的,永宁县主正四品,食邑三百户,品级不算拔尖,可必要的时候却有用,你可满意?”

  “民女甚为满意。”

  “嗯?还自称民女?朕不是刚封的县主吗?”

  两人说着话的时候,赵公公回禀说:“皇上,皇子们都来了。”

  皇帝脸上的笑容顿时敛起,对赵公公说:“走吧,去外殿。”

  之前施针的时候移步到内室,这会儿要见皇子们,皇帝自然要去外殿。

  外殿上太子,三皇子,四皇子都已经到了,见着皇帝之后一起跪下来行礼,今天金銮殿上的事情他们都知晓了,甭管今天这是暗地里是不是他们中间的谁做的,这会儿三人全都恭敬谨慎的很,一个比一个诚惶诚恐。

  皇帝走到主位上坐了下来,落座的瞬间冷哼一声。殿上原本就压抑的气氛随着这一声冷哼更是压抑到极点。

  偏这个时候皇帝直言不讳的说:“朕还没病入膏肓呢,你们三兄弟这就等不及了?”

  一句话之后,殿上的气氛降到冰点,皇子们纷纷磕头。

  太子辩解着:“儿臣对父皇忠心耿耿,天地日月可鉴,今日殿上血案实非儿臣所谓,还请父皇明鉴!”

  三皇子辩解:“自去年底,儿臣一直忙着和翰林们修史书,真的不知道今天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呀!”

  第399章 戏演全套

  四皇子亦辩解:“儿子为了今年殿试从han门选拔人才的的事情忙碌许久,就盼着能选拔出优秀的han门子弟来和世族大家们制衡,今日之事,儿子亦甚感惋惜。”

  太子说今天的事不是他做得,三皇子说我忙着修史呢,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天天和翰林院的文官们泡在一起,如何能做出这样骇人的大事?

  四皇子说这殿试就是我帮着一手cào办的,总不能自己搬石头砸自己的锅吧?

  三人都在辩解,可是四皇子辩解的巧妙,看似不经意的将世族大家给扯了出来。

  当年跟随皇帝一举从北边打入关内,辅佐着皇帝入主皇宫功的功臣们,在开国之初都受到了大大的封赏。这些立了大功的功臣们,经过好几年的发展,便演变成了今日朝堂的世族大家。

  而朝中不少的官位都被这些世族大家占据着,起初给世族大家们的子孙封赏官职是为了犒赏他们当年的一起打天下的功劳,而好几年过去了,便形成这样一个局面,世家大族的子孙大部分都能出仕,而对于朝廷来说,官员质量太差,都是些富家子,全新的朝代刚建立不久各种的执政弊端就显露出来。

  这对一个王朝的寿命是很不利的。

  偏偏这个时候不知道哪里蹦出来的一个臭道士特地拿了传国玉玺说话,说当今皇帝虽然登上了龙椅,可是手里没有传国玉玺,因而大熙朝注定了是个短命的朝代。

  一样样的事情,摆在一处,如何不让皇帝忧心?过度忧心加上勤于政事产生的辛劳便产生了疾病。太医们虽然每日来问诊,可是给皇帝治病谁敢乱开方子,全都采用的是稳妥的法子,治不治得好先不管,只要不出差错就好。

  皇帝的病兴许刚开始只是个小毛病,可是时间久了便拖成了大毛病。于是便有了秦妙进宫。

  皇帝之前以为自己年纪大了,身体越来越差,病来如山倒,也不知道这病还好不好得了,不忍心看着自己一手打下来的江山就这么一点点的乱起来。从han门子弟中挑选有才干的栋梁之才势在必行,皇帝不惜拖着病体,加快这一年的科考进度,本该在春天举行的会试提前到前一年的秋天。

  且去年底已经将那些尸位素餐的世族子弟罢官的罢官,贬职的贬职,就等着今年开春的时候殿试一过,马上就给朝廷来个大换血,让han门出身的栋梁之才辅助治国,同时推进行政,务必要将大熙朝给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