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5 章
作者:黄花菜      更新:2020-03-13 13:43      字数:6136
  了准备,对马向南道,“向南叔,我先前买了一些专门用来抓鱼的东西,你带着人去找杨管事领一下。”

  “哎,好咧。”

  马向南不疑有他,忙招呼了几个长工往院子那边走去。

  马向南等人回来的时候,没人的手里都抱了不少的东西,连体防水鞋,渔网和鱼兜全都有。

  后面的渔网和鱼兜还好说,都是古秀云让人从渔夫那里买来的。

  而防水裤,却是古秀云在淘宝上买来的,当然了,为了掩人耳目,古秀云还装模作样的,让杨管事想法子去弄了一匹这个时代放水效果最好的料子回来,让人缝制了高筒靴子。

  而自己又拿了一部分材料回屋,美其名曰研究研究,实则是淘宝上买的,与之材质相似的防水鞋。

  为了这个防水鞋,古秀云也算是煞费苦心了,前世的雨鞋五花八门,什么样的都有,可却偏偏没有她手上要的这种,最后就只能是选择看起来差不多的。

  好在,当古秀云拿出第一双买来的防水鞋的时候,包括杨管事儿在内的所有人,都没有怀疑什么,只是说她手巧,同样的材料,在她手里做出来的就是不一样。

  为了保险起见,古秀云只买了四双这样的鞋子,而且是每天只拿出来一双,并且让杨管事当宝贝收进了自家的库房里,再加上原本做的那些,倒也够用了。

  有了过膝的防水长筒靴,和大鱼网,这次的出鱼就显得轻松了不少。

  古秀云家的池塘,当初挖的时候,古秀云特意要求挖了细长一些的,为的就是要方便抓鱼,这会儿有了几副渔网,倒还真是方便了不少。

  因为有了装备,再加上池塘里的水也放的差不多了,众人也就没耽搁,马向东率先穿上了长筒靴,与另一个比较壮实的长工,一人一边的下了池塘,其余的几个有鞋子的,也毫不犹豫的下了水。

  池塘下面当初是有垫了底的,踩下去泥巴并不是很深,还为没过膝盖。

  知道古秀云家的池塘要出鱼,村里没有出去修路的人,陆陆续续来了不少看热闹的。

  众人齐心协力的往一个方向拉,一网下来,看里面鱼儿的蹦程度,就知道网了不少的鱼,渔网越到后面,就越是难拉,而中间的部分,也因两边的鱼都往中间挤,而越来越沉,哪怕每一边都有两三个人在拉,还是觉得无比的吃力。

  这时候,同样穿着长筒靴的马向南便成了场中的支援,哪里需要就往哪里跑,他见渔网中央实在不好拉了,便干脆走到了最中央位置,抄着渔网用力的往岸边拉。

  好在,这时候的渔网都比较粗,又是新买的,倒还算结实,在七八个汉子的齐力拉扯下,到了池塘靠岸的浅滩上,这里,水已经差不多放干了,只留下了厚厚的淤泥。

  “行了行了,不用托了,先抓一部分再说。”

  古秀云在岸上指挥着人两边的人再往上走了一段,直到彻底没水的位置,才让他们将网给放下,让岸上的人递了网兜子过去开始抓鱼。

  七八个汉子,在渔网的范围之内开始用网兜捞鱼,此时,渔网中鱼的密度非常的高,时不时的还能看到渔网圈子内的鱼一蹦老高的往上跳,有运气好的,还真就跳到了网圈外围。

  众人看得啧啧赞叹,原本还说古秀云家挖个池塘,鱼不一定能养得起来,却没想到第一年就养了这么多鱼,而且看这个头还不小。

  终于,在众人的瞩目下,第一网兜的鱼背送上了岸,虽只有两条,却都是有两三斤一条的大鲤鱼。

  随即,接二连三的鱼被长工们捞起,那些没有长筒靴的长工也按捺不住,直接脱了鞋袜就跟着下了水,在双脚接触到水的那一刻,一个个惊呼出声,却也没有阻拦住众人的热情。

  岸上看热闹的村民一个个也很是兴奋,恨不得自己下水去抓鱼,不过,这毕竟是私家鱼塘,他们倒也没有真的下去,只是在岸边津津有味的看着古家的长工与池塘里的鱼儿们斗智斗勇。

  古秀云看着被抓上来的鱼,最大的一个草鱼,竟然有四斤多重,中等的也有三斤,可以说真的是一次大丰收了。

  这批鱼当中,收获最多的,是草鱼和鲤鱼,其他品种的鱼虽然也有,却没有这么大的,数量也不及这两种鱼。

  一生一世一双人 第285章 年前忙碌

  长工们一个个都高兴不已,做起事情来也更加的卖力,就连水中冰凉的温度,似乎都感觉不到了。

  最高兴的,莫过于一直伺候着这一池子鱼的张老伯,他虽然没下水,却也一直都在岸边接鱼,将一条条大鱼分个头的放进岸边装了水的大桶里。

  这个时候的鱼,能卖到三十文一斤,一条三斤的大鱼,能卖上九十到一百文钱,这一渔网拖上来的鱼,少说也有二三百条,这对于庄户人家来说,可是一笔非常不错的收入。

  往年也不是没人养过鱼,只是很少能有这么成功的,看得在场的众人,都羡慕不已,心想着古秀云家里养鱼看着挺简单的,等到开年之后,自家也要挖上一个池塘来养鱼。

  古秀云这会儿自然不知道村民们的想法,就算是知道了,她也不会在意,此时她关注的,却是池塘里自己放的那些龙虾。

  只可惜,这时候的龙虾都钻了泥巴了,虽也有部分跟着网出来的,却并没有多少,古秀云却异常兴奋的拎着一个小桶,让同样下了水的李竹根,帮忙抓了出来,放到了她面前的桶里。

  抓鱼的活动,一直持续到了晌午吃饭的时候,虽然只是拉了两网,却足足收获了五百尾大鱼,至于小鱼,谁也没有去计数,鲫鱼什么的,都装了起来,放到了一旁,其余的品种,有个一两斤以上的,就都留了下来,小一点儿的,则是又扔回了池子里,当作明年的鱼苗。

  至于那些鲫鱼,是不能再放进去的,因为这种鱼的繁殖能力太qiáng,这么多的鲫鱼往里面一扔,这两亩的池塘,明年怕就要成为它们的天下了。

  这五百尾大鱼,平均算做两斤半一条,也有足足一千二百斤的鱼,按照最多的草鱼和鲤鱼的价格三十文一斤来算的话,这些鱼能卖上二十五两银子。

  古秀云家里养鱼,其实并没有出任何的粮食,前期都是张平安和小妹他们去打的鱼草喂的,后来张平安上私塾之后,也没有忘记帮着打鱼草,不过,那时候张老伯便将这一任务给接了过去,除了打的鱼草外,有时候还会扔一些家里养的蚯蚓进去。

  所以,这一池子的鱼,除了人工和古秀云在淘宝上买的鱼苗的成本之外,其余的差不多都是净赚的。

  古秀云家用草养鱼,并没有藏着掖着,村里的人基本上都知道,所以,在看到这样的丰收之后,会想要跟着一起养鱼,那也是无可厚非的。

  二十几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