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4 章
作者:黄花菜      更新:2020-03-13 13:46      字数:6190
  活拿工钱,所以,村里大多数的人家,还是希望古家的生意能够越做越大的,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一直在古家做活,实在是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只要三叔不觉得,我是多管闲事儿便好。”

  古秀云也没想到这么简单就说服了村长,当下也松了一口气,不过想想也就释然了,村长本就是读过几年书的,又经常在外行走,眼见自然也比普通百姓要开阔一些,自然知道读书识字的重要性。

  “怎么会呢,回头我就跟里正去商议这事儿,只要这事儿办成了,那咱们村子里,可就是整个赤羽国第一个,全村孩子都能读书识字的村子了。”

  李三叔越说越是兴奋,这在他看来,可是一件非常了不得的大事儿。

  在这个时代,要供养出一个读书人并不容易,不然的话,当初的古家,也不至于因为一个古大意,就让古家的日子过成了那个样子了。

  古秀云见此,也很是高兴,她能做的,也就只有这些了,读书的机会她给了,但是村里的孩子们能不能去读书,有没有时间去读书,还是得看村名们怎么想了。

  “秀云啊,你有这为民着想的想法,我很高兴,不过,红姨有句话想要提醒你。”

  这时候,一直没有吭声的红月开口说道,“人心总是最难估测,最不容易满足的,如果你想要做一个为民称道的好人,就要一直做下去,可往往在这个时候,你的付出,就会被人认为,都是应该的。”

  红月说这话的时候,并没有避讳李村长,或者可以说是刻意说给他听的。

  “我要说的是,别人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你想过没有,若万一有哪一日,你做了一件坏事儿,不,应该说你做了一件,在你看来不过是本分的事儿,往往那些受过你恩惠的人,不但不会理解,还会觉得,你这么做就是不对的,就是自私,甚至还会全盘否定你之前做的一切,觉得你平时对大家好,不过是演戏罢了。”

  红月说到这里,不由嘲讽一笑,再次问道,“你可做好了思想准备?”

  一生一世一双人 第351章 如此束

  古秀云听到这话,很明显愣了一下,随即哑然,因为古秀云比谁都清楚,红姨说的,不无道理。

  世界之事往往都是这样无奈,你如果一直以来都是个好人,是个慈善家,那么,你这辈子,就只能将这一份好继续下去,若是哪天你停止了对那人的好,或者是给的少了,理解你的,觉得你这么做,是本分,不理解的,反而会出来指责你,为何不再对他那么好。

  但如果你一直都是坏人,可某天却做了一件好事儿,人们都会说,其实这人也 挺好的,只是以前没看出来而已。

  这就是典型的,升米恩斗米仇!

  “红姨,你说的,我都明白。”

  良久之后,古秀云才深吸了一口气,对红月说道。

  “我家的情况,你们都很清楚,老天垂怜,才让我死而复生,虽然后来爹爹因为意外去世,母亲也浑浑噩噩了一阵子,好在,最终都化险为夷,生下了两个可爱的弟弟妹妹,从那时候起,我就发誓,自己这辈子,一定要多做好事儿,为家里人活着的人祈福,为死去的爹爹祈福。”

  古秀云说着,再次看向了红月和村长,“别人怎么想的,我不知道,我只是想用我有限的能力,为身边的人做些什么,若是能因此带着他们脱贫致富,想来爹爹在天之灵,也能原谅我当初自作主张,脱离了古家。”

  “你完全不必要为这事儿有什么心里负担,你爹在天上看得清楚,你们母女是他最爱的人,离开了古家,也就相当于脱离了苦海,你看看你们现在,日子可是比以前好过太多了,相信不管是谁,都不会怪你们的。”

  红月伸手揽住了古秀云的肩膀,安慰到。

  “是啊,秀云,当初你们分族出来,我是怕你们孤儿寡母的没法过日子,如今看到你们日子越过越红火,我这心里也为你们感到高兴。”

  李三叔这时候也开口劝道,“你们能走到今日这一步,也不容易,你对清河村村民的奉献,我们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你放心,有我和你韩大伯在,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咱们村,出现那等不识好歹的白眼狼!”

  古秀云只当李三叔是在安慰自己,并未将这话放在心上,真的有白眼狼,那也不是村长能够阻止的。

  让古秀云吃惊的是,李三叔的办事儿效率真的是非常的不错。

  回到清河村之后,趁着将村民们聚集在一起发粮种的功夫,村长夫人悄悄跟几个一起唠嗑的妇人,说起了古家要帮助村里办村学的事情。

  说是村学里会请的教书先生,是个童生,主要就是教孩子们认几个字,学学算账啥的,每个孩子都可以去试读三个月。

  三个月之后,若是这个先生觉得有孩子的学问还过得去,村里便再请一个秀才回来,教这一批学生更高的学问,说不定到时候还能考科举,入仕途,那可是光宗耀祖的好事儿。

  而且,因为是村学,所以只要是清河村的孩子,束可以免了,只要帮助古家,种上一亩地就成,将这一亩地的收成,当做是这一年的束。

  山里人家,旁的没有,就是有把子力气,会种田,一亩田对他们来说,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哪里有不愿意的。

  李三婶显得很是高兴,这些个妇人都不是傻的,一听村长夫人这话,心里就有了算计,既然是村学,那就是全村的孩子都可以去的,那自己家的孩子,自然也就可以去了?

  若是这样的话,那可是天大的好事儿啊。

  先不说科举不科举的,单是识字这一点,就能高人一等。

  于是,那些妇人们一个个带着自己的小心思,拿了粮种回家去了,到家之后跟自己的男人一说,赶紧去古家领上一亩地,好让自己的孩子也能去读书,免得去晚了,就被人领完了。

  也有一少部分的人都觉得,古家是真是有钱烧的慌,家里都是女娃,还请个教书先生回来,而一部分的人也觉得,古家如今要什么有什么,几个孩子本就是聪明好学的,请个先生也不奇怪。

  一时间,村里说什么的都有。

  当然了,这里面也不乏一部分心思活络的村民,拎了家里母jī才下的jī蛋,去古家找何氏唠嗑去了。

  古家向来与人为善,自从发了家之后,也没少帮衬村里,说不定还真能成呢?总要试一试才知道成不成。

  何氏并不知道要办村学的事情,让人将二小姐叫了来。

  古秀云过来,那妇人颇有些不好意思的问起教书先生的事情,古秀云愣了一下,便回过神来,点头道,“是有这个打算。”

  “秀云啊,婶子今儿来呢,是有个不情之请,你看能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