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9 章
作者:拾玖景观      更新:2020-03-13 20:49      字数:6528
  几分。

  答案有了。

  从一九五零年十月到一九五三年,也就是说这场战争持续了两年多。

  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他意识到机会终于来了。

  对他来说,这是一场冒险。

  同时,也是莫大的机遇。

  第二天,叶抒文去单位里报了名。

  想投笔从戎,奔赴战场。

  主编一听,惊愕地瞪大了眼睛。

  小叶这是头脑发昏了?

  好好的大后方不呆,非要学着人家去上战场?

  瞧瞧他一介书生,上了战场又能做啥?

  叶茂才知道后,自然是极力反对。

  家里就剩下这么一个儿子了,哪舍得他去冒险?可听儿子把道理讲明白之外,

  也沉默了。倒是孩子他娘哭哭啼啼的,死活也不肯答应。

  叶抒文心想,现在不是爹娘同意不同意的问题。

  而是他想博一个未来。

  这个未来,是为了他自己。

  也是为了他的家人。

  *

  战争已经爆发了。

  社会各界,都被“保家卫国”的口号振奋着、鼓舞着。周围的气氛是喧嚣的,更

  是热烈的。投笔从戎的,不止叶抒文一个。

  一大批有志青年,都纷纷报了名。

  当然,也不是报了名就能被录用的。

  一场严格的审核开始了。

  对叶抒文而言,前一阵跟着主编去京城参加业务培训,给他增加了不少筹码。

  政审时,他家里虽然挂着个富农名号,可还算可靠。

  这时候,还没有“海外关系”的说法。

  他也有幸成了一名战地记者。

  这个工作,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

  可比起那些在一线拼杀的指战员们,又算得了什么?

  叶抒文和几位年轻记者一起上了光荣榜。

  在文化界也引起了一阵轰动。

  林美华无意间听到了这个消息。

  她心里一揪。

  想立刻跑去阻止他。

  抒文这是想干啥?

  别人躲还来不及呢,可他竟上赶着自愿报名参加?

  这不是去送死吗?

  可到了叶家大门外,她不由得停下了脚步。

  她没有勇气去面对他。

  她也没那个资格去阻止他。

  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离开。

  她躲在树后,望着院里的那栋红砖小楼。

  二楼的那扇窗户是那么熟悉,飘着两幅白纱窗帘,充满了浪漫的sè彩。

  这是昔日,她亲手挑选的。

  可这一切,已离她远去了。

  *

  到了十二月初,这批文化青年被集中到了一起,参加封闭集训。

  集训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个是战地报导,一个是安全防护和自卫能力。

  负责集训的教官,神情严肃地说道:“同志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组织上批

  准你们奔赴前线,不是让你们去送死的,而是希望你们能亲身体验一下战争的残

  酷,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你们到了那边,一定要注意自我保护,你们的价值不是带兵打仗,而是把一

  线的战况及时发回国内,从而鼓舞后方的士气……所以在集训期间,大家一定要注意

  动作规范,切不可粗心大意,要知道枪炮是不长眼睛的,唯有自我防护到位,才能

  把危险降低到最小一步……”

  叶抒文一身戎装,站在队列里。

  此时此刻,他豪情满怀。

  早已忘了自己投笔从戎的最初目的。

  唯有夜深人静之时,才想起心底藏着的那一点点私心。

  他有些羞愧。

  可更多的是激动。

  他奋力一搏,给家里挣了一块军属牌匾。

  他知道,这是未来很多年里的护身符。

  这块牌匾,将彻底改变家族的命运和自身的命运。

  借着时势,他终于找到了这么一个机会。

  而这一切,也与那个人有关。

  *

  一九五零年,注定是轰轰烈烈的一年。

  “土改”尚未结束,保家卫国的战争又开始了。

  整个乡村都被动员了起来。

  工作组、农协、妇救会一起行动,号召妇女们在家里做鞋子、袜子、米袋子,

  男人们张罗着交公粮,支援前线。

  接着,就是家家户户做炒米、炒面。然后把炒熟的粮食,装在长长的米袋子,

  好让战士们能吃上饱饭,不饿肚子。

  当第一批战地英雄涌现出来时,还号召识字的闺女们,给前线战士们写慰问

  信,鼓舞斗志。

  对徐甜甜来说,这一切都是激动人心的。

  支援前线将士,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她和爹、婶子,还有凤芝、启康都投

  入到了这股洪流之中。

  爹说了,咱家即便争不了先进,也不能落后。

  咱家可是军属,千万不能给启安脸上抹黑。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

  转眼入了冬。

  农闲时节,夜校又开始上课了。

  这一回,是工作组从村里选拔了几位有文化的,来lún流教乡亲们读书识字,好

  巩固前期识字班的教学成果。

  凤芝本来还想参加。

  可现在家里忙了,晚上出去,爹也不放心,就让她跟着启康学习,说不懂的地

  方就问。

  而爹自己呢,也未放过这个机会。

  一有空,就逮着儿子问东问西的。

  那支铅笔,他一直没舍得用。

  练字时,还是用小树枝在地上划拉着。

  婶子也是个睁眼瞎。

  见了,也跟着学了起来。

  徐甜甜常常见爹和婶子蹲在在院里,拿着小树枝在地上比划着。

  看得出俩人的感情很好。

  日子过得也很和美。

  可见几个月前的那一场抗争,真是没有白费。

  *

  前方捷报频传,士气高涨。

  后方也是一片欢欣鼓舞,斗志昂扬。

  可章存林的心却一直揪着。

  也只有收到启安发来的平安信时,才能舒坦一点。

  老伴不断地宽慰着他。

  可做爹的,又哪能放心得下?

  到了han冬腊月,随着战事吃紧,乡里莫名起了流言。

  “听说老蒋联合了外国势力,要打回来了……”

  “那些穷bàng子们,分了地的,早晚都得吐出来……”

  镇子上和村子里,很快就传遍了。

  一时间,人心惶惶。

  徐甜甜听到后,就联想到了后世看过的那些谍战剧。这是有内jiān和狗特务作

  祟?那些解放前后潜伏下来的,是不是要借机冒泡了?

  果然,伴随着流言,破坏活动也出现了。

  村里的大牲口莫名死了几头,一查是中毒而死。

  工作组发现这一情况,立马展开了tiáo查。

  有人检举说,一定是地主干的。

  说他们心怀不满,妄想破坏革命生产。

  可究竟是谁做的?

  一开始,的确是怀疑那几家地主,可抓起来一审,又不大像。

  这几家地主都是老实巴结的,下地劳动不说,开会啥的还算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