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0 章
作者:拾玖景观      更新:2020-03-13 20:54      字数:6406
  去奔丧。

  章存林特地打了电话过来,说“冬娃的前程要紧,就不用来回跑了,他太爷爷

  也不会怪罪的。”

  徐甜甜听了,很是感动。

  爹这么做,是为了弱化冬娃与启铭的关系。

  当然,也是为了一大家子考虑。

  这“海外关系”可不是啥光彩的事情,任谁也不想和“特务”“叛徒”挂上勾吧?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

  转眼到了一九六八年的夏天。

  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也停歇了下来。

  在运动期间,连续三届积攒下来的初、高中毕业生多达两千多万人,就业压力

  可想而知。于是,“上山下乡”运动接踵而至。

  街道上的大喇叭,成天宣传着。

  马路上的大卡车排着长长的队伍,往全国各地输送着“知青”们。带着美好的理

  想和追求,一群热血青年就这么投身到了“广阔天地”之中。

  七月里,冬娃大学毕业了。

  他进了军区通讯总站,搞信息技术。一上岗,就挂了个副连级,算是个干部。

  这时,他还不满二十一岁,就开始独立生活了。

  对此,甜甜和抒文颇感自豪。

  冬娃从小就很懂事,长得也很排场,一看就是个有福气的。

  剩下的,就等着冬娃谈对象了。

  这婚姻大事一解决,就没啥可cào心的了。

  秋季开学后。

  春娃转到了部队子弟中学,开始了高中生涯。

  平日里,他跟抒文住在宿舍里。

  到了星期天,爷俩一起回家。上午在家休息,下午去爷爷家练琴。

  抒文从文工团里给他请了一位老师,专门辅导声乐。

  春娃自己也很喜欢。

  每天一大早,先跟着爹在cào场上慢跑两圈,然后对着那片杨树林子吊嗓子。

  不过一个月,整个家属区都听说了,叶干事家的那个小家伙是个大嗓门。放开

  嗓子一嗷嗷,大老远的都能听见,比喇叭都好使呢!

  学校也注意到了。

  就把他选拔进了演出队,还推荐他参加军区举办的 “国庆”文艺汇演。

  春娃一登台,就一鸣惊人。

  这童音,犹如天籁一般。

  惹得文工团的魏老师,喜滋滋地跟人介绍说,“哎,这是我刚刚收下的学生,

  叫叶俊宁,可是一棵难得的好苗子哦……”

  最后,文工团的人都知道了。

  魏老师收了个小娃娃做关门弟子,嗓门可亮了。

  春娃离家之后,徐甜甜很不习惯。

  这娃今年才十三岁,就上高中了。一个星期才能见上一面,实在是想得慌。可

  考虑到孩子的前途,也只好忍忍了。

  实在忍不住时,就带着一包吃的跑过去看看。

  春娃的同学见了,都说:“叶俊宁,你妈妈可真年轻啊,长得还特别好看!”

  春娃听了,自然是得意洋洋。

  他跟娘悄悄说道:“娘,我们同学说你比那些电影演员还好看呢!”

  听了这话,徐甜甜笑得合不拢嘴。

  春娃这是学会说话了?不再闹人了?

  娃娃终于懂事了。

  她可真是生了四个宝贝啊。

  现在,妞妞上小学四年级了。

  书读得好,尤其是数学成绩特别好。

  抒文喜滋滋地跟她说:“甜甜,妞妞以后没能当个科学家。”

  她也想好好培养一下。

  可惜,偏偏赶上了运动,只能等着恢复高考了。

  按照妞妞的性格,只要学习不落下,考上大学的希望还是有的。

  秋娃五岁了,还在托儿所里呆着。

  这娃安静时很能坐得住,玩起来却是欢蹦乱跳的。

  看着他,就像看到了冬娃的翻版。

  对这个娃,她尤其上心,甚至有点溺爱。

  抒文时不时地要提醒她一下,说男娃还是要严格一点才好,不是所有的娃都像

  妞妞那样咋宠都不变样。

  她笑着答应了。

  秋娃是最小的一个,还只是个五岁的小娃娃呢。想着冬娃那时,整天趴在爷爷

  背上去上学,也没给宠坏啊?

  可她还是得悠着点。

  和抒文的教育路线保持一致才行。

  这一年,她三十八岁,抒文三十九岁。

  再过一两年,就满四十了。

  孩子们大了,她和抒文也不再年轻了。

  能把孩子们抚养成人,就是他俩最大的心愿。

  *

  一年又一年。

  到了一九七零年的夏天,春娃高中毕业了。

  这一年,正赶上部队招文艺兵。

  而春娃十五岁半,正处于变声期,对声音的控制不大稳定,招生老师对此十分

  谨慎。

  说起来也很玄。

  现场考试时,春娃的钢琴技艺算是立了一功。几位评委老师见了,就把那变声

  期的担忧抛到了脑后。

  春娃也勉qiáng过了关。

  短期集训之后,春娃进了军区文工团。

  抒文也好,甜甜也好都松了口气。

  他爷爷和nǎinǎi也放了心。

  现在,城里就业十分紧张。无论是初中毕业还是高中毕业,拿不到就业指标,

  就得当知青。运气好一点的,去农场挣工资,运气差的只能去农村挣工分。

  离开了城市,想再回来可就难了。

  春娃能进部队,可不容易。

  除了天赋之外,也与这两年攒下的名气有关。

  两年里,他参加了大大小小的文艺汇演,在军区里混了个脸熟。如果不是家里

  坚持让他读完高中,拿到高中毕业证,怕是早早地就被特招进去了。

  那固然是一条捷径,可抒文和甜甜却有些担心。

  春娃小小年纪进了学员班,一旦废掉了,想再起来怕就难了。吃文艺饭,只能

  吃一时却难吃一世。年轻时怎么都能混着,等到年纪大了可咋办?

  让春娃当文艺兵,是为了躲过“上山下乡、chā队落户”。

  他们并不是真的希望孩子走上文艺这条路。所以,就一直坚持着让春娃学好文

  化课,等以后恢复高考了,还是要上考场去搏一把的。

  春娃的事了了,接下来就是妞妞了。

  妞妞今年十二岁,读初一了。

  而秋娃也乐颠颠地上了学。

  到了秋天,徐甜甜满四十岁了,而抒文也四十一了。

  他俩都步入了中年。

  抒文已经升到了团级。用他的话来说,对文职干部而言,想再爬上去怕是很

  难,也基本上到头了。

  在这个动荡的年代里,能安安稳稳地生活实属不易。

  这两年,外界发生了不少事情,很多人的命运也发生了改变。

  他和甜甜算是幸运的。

  *

  “国庆”前夕,叶抒文正在办公室里审稿子。

  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

  线路那端是一位女子,听着乐呵呵的。

  猛一下,他未听出是谁?

  随后便想起来了,电话那端是李向梅。

  自京城一别之后,少有来往。

  偶然,李向梅会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