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3
作者:木金子      更新:2020-07-30 07:35      字数:4648
  未等丫鬟回答便直接拐进内室,床上缩成一团的她,只让大红金丝绣的被子鼓起一个小小包,露着红红的脸颊上似是还挂着泪痕,外露的香肩圆润,犹如上好的羊脂白玉,看到她脖颈间的大红的肚兜带子,红白颜色的强烈冲击,他好想就这么把那跟带子扯断,只是看到她睫毛还有脸颊上的泪珠,他没想到他竟然俯身吻了她的泪。

  脸颊上轻轻的碰触以及强烈的注视,淑馨不得不从梦中醒来。映入眼睛的是漆黑发亮的眼睛,长长弯弯的眼睫毛,睡意朦胧的她还没将飘远的思绪拉回,商瑞看到她迷茫的眼神,在她的唇上咬了一口,她的眼神里才有了焦距,才注意到原来是商瑞,只是现在的姿势有点儿暧昧。

  “为什么哭了?”热热的口气喷到她的脸上,而且还有他的嘴角和她的嘴角之间连接的透明丝线,更让她脸红了。

  “看到家里人,情不自禁而已。”不敢看那双明亮的眼睛,她微微撇开了眼。

  “馨园没有白家好吗?还是有人欺负你?”他的鼻尖马上就要碰到她的鼻尖了。

  “不是,我妾只是没有这么久离开家而已。”他的手摩挲着她露在外面的肩膀。

  “是吗?有空我陪你回家看看好不好?”热热的口气喷进她的耳孔里,她扭捏着想要离开,只是他的两只手臂把她牢牢禁锢在他的怀里,她逃不开了。

  “好。”她低低的答道。

  “那我是不是先讨点儿好处呢?”

  说着他便吻上了她,那条大红的肚兜带子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扯开了,室内早已没了别人,连月亮也羞的不出来了。

  月上柳梢,庄嬷嬷将今早淑馨吩咐的菜单又重新做了一遍,满满的一桌子菜。坐在桌前神采奕奕的商瑞和无精打采的淑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酸软的身子让淑馨拿筷子的手不停的发抖。

  “呵呵,来,张口。”商瑞看到

  “不要,我我自己行。”红彤彤的脸颊更加红艳了。而商瑞似乎对喂饭这项活计上瘾了,一顿饭,淑馨吃下的几乎全都是商瑞喂的,而他自己反而没吃多少,不知是不是饭不合口。

  吃完饭,已是夜间很晚,冬季的夜晚并不适合散步,于是他们便在临窗的大炕上坐着消消食。

  商瑞从旁边的小柜上随意抽取了一本书,竟是一本小说,说的是穷苦的书生和富家小姐的故事,他从来不知道他家小妾竟还藏有这种书。看到小柜上其他的书《徐氏游记》、《景朝历史》等等,一系列关于当朝及前朝历史和地理的一些书籍,他没想到他的小妾竟有这种求知欲?女孩不应该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专心伺候公公婆婆、丈夫、孩子吗?读这许多的历史有何用呢?

  这些书籍是淑馨让她的哥哥搜集来的,就做了她的嫁妆,原是放在西屋的箱子里的,自从来到商府,她闲来无事,便抽了几本,放在了大炕的小柜上,也方便随时看看,没想到竟被商瑞看到了。

  她以前以为她来到的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宋代,因为这里的服装有类似宋朝的感觉,只是后来翻阅了这些书才发现是景朝,一个中国历史上不存在的时代。这里的历史从三国战乱时就已经有所偏差,历史发展到景朝已经和中国的历史相差甚远。虽说如此,这的封建制度已经相当完善,士农工商,商依然是末等,这时她才明白为什么白家这么富有,而她的父亲、母亲还有其他家里人从不穿丝绸,只着舒适的棉衣,有丝绸也是做内衣、中衣,在家里偷偷的穿。虽然白马氏心疼她给别人做小妾,却也从没反对过。因为她自此可以进入“士”的级别,她的儿子、女儿再也不用因为穿衣而烦恼。

  现在是建和十八年,景朝的第三代皇帝——景钊,现年五十有一,他继承了他父亲的统治思想和管理制度,景朝目前一片祥和。现在的景朝虽然没有了景朝中心论的思想,但是依旧是农耕模式,自给自足,自然远海就没人去探索了。她虽然不知道她为何来到这里,但是探索海洋,不仅可以获得财富,甚至可以在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何乐而不为呢?

  “喜欢历史?”

  “嗯,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何意?”商瑞虽不说学富五车,但是像这种比较有哲理性的名言还是能记得清的,只是这句是哪本书上的?他的小妾,一个后宅的女人,哪能悟出这么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呢?

  “用铜镜子可以照出人的衣服和帽子,看到人的外部形象;用别人的事情做借鉴可以知道凡事应该怎么做,得到什么,失去什么;借鉴历史可以知道一个国家的兴亡。”淑馨拾起旁边的绣活,那是她来到这里之后,母亲让她学的,虽然原“淑馨”的记忆留下了大半,但是这种手艺还是陌生了。

  “是哪本书上的呢?”

  “是妾自己想的。”

  “嗯?”商瑞审视的目光完完全全探视在她的脸上。

  “呵呵,卑妾从一个老道士那里听来的。”

  “那,那个老道士呢?”

  “不知道,这是小时遇到的事情了,那个老道士长长的白胡须、白眉毛,脸色红润,拄着一个白色的拐杖,上面挂了一个棕色的葫芦,但是他走到巷子口就不见了,他还说,海的那边还有一个富饶美丽的国家呢。”淑馨将以前在电视上看到了老道士形象描述了出来,她觉得一个老道士的话应该更有说服力,虽然这个道士是杜撰的,但是谁没见过不是吗?得道高人不也是不常见吗?

  “海的那边?”

  “是啊,苏州往东约七十余里就是海,海的东边还有一个国家。”

  海的那一边是什么,有什么,他从来都没有想过,他只是在有一年的夏季,拖了父亲的关系,随驾避暑,路上见过一片海,那无边无际的海洋,让他第一次感到了他的渺小。海的那边难道真的还有一片陆地,也生活着这么一群人?他们的生活和我们一样吗?他们也是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吗?他们那里也有皇帝,有京城的繁华吗?他们那里真的有奇珍异宝吗?也许他该找人去探索探索。

  商瑞不知道他家小妾原来还有这般奇遇,不知是幸还是不幸?不管她到底遇到过什么样的高人,现在她不过是他的女人不是吗?看到她凑在灯下绣工的样子,不是正是他所向往的平凡的生活吗?远离了京都,远离了侯府,自己窝在炕上看书,旁边是绣花的妻子,炕里面是玩耍的孩子,平淡而温馨。孩子一直是他的痛处,真的是自己上辈子失德吗?祖母每月向京华寺贡献那许多的香油钱,佛祖难道就看不到吗?

  想到孩子,就想到了南下之前,京华寺的方丈说的话,“儿女缘在南而不在北”,对面的小女人是儿女的母亲吗?她此时这么认真、专注,一跳一跳的灯火映红了她的脸颊,手中的绣花虽然分不清是鸭子还是鸳鸯,但她依旧这么执着,就为了给我一个亲手做的荷包吗?

  其实淑馨只是单纯的喜欢绣花而已,她喜欢中国传统的绣花,在现代好多绣法已经失传,现在有这么优越的条件为什么不利用呢?

  第五章 管家大权

  更新时间2014-2-26 16:56:41 字数:2549

  “这是绣的什么?”

  “闲来无事,绣着玩的,已经荒废多日了,不太熟练了。”

  “既然闲着,那就管管家吧,现在府里的一切都是商之福在管,后院毕竟有些不方便,再说你也进门了,管家这个事情总不能一直叫个下人来管。有什么事情可以问商之福,也可以问楚嬷嬷。”

  “这不太合规矩吧?”

  “这是在苏州,又不是在京城,后院就你一个正经八百的主子,回了京城自然有人管。明儿,让商之福给你送钥匙、账本过来。安置吧。”

  淑馨还想说什么,只是看他拿定主意不容置疑的样子把想说的话又咽了下去。喊了外面的丫头过来梳洗,安置。

  第二日,商瑞刚去衙门不久,商之福果然来了。

  “姨太太。”商之福弓腰,淑馨没敢让他继续,叫身边的丫头扶了扶。

  “不必多礼。”

  “这是咱们府里的账本及钥匙。”商之福后面的小厮捧了厚厚的一摞,“因为咱们爷来苏州也不久,外面统共一家铺子,也没有多少账目,姨太太不妨抽空看看。若有什么问题,让丫头给奴才传个话儿就行。另外,这是咱们府里的钥匙,主要是库房的钥匙,您看要不要抽空去看看?”商之福的态度不卑不亢,不讨好不得罪。

  “改日吧,多谢商总管,既然爷让我管家,那我就尽全力管好这个家,只是我年轻,经事不多,还需商总管多多协助。爷只是让我管家,没让管外面的铺子,这铺子的账册你还是拿着,原来怎么管还是怎么管。府里的账册我先看看,府里一切大小事务还是按照原来的规矩办。咱们府里人少,也没那么多的乱七八糟的事情,该怎么着还是怎么着,不过,还得麻烦商总管,月末或月初的时候,跟我说说,爷问起来的时候,我也有个交代。”淑馨本就不想管家,何况,一个妾怎能管家呢?

  “知道了,那奴才先下去了。”商之福并没看出淑馨的道行高低,或许是真的不愿意管家?

  商府目前并无真正的女主人,只不过称为家或者府,府里的一切事务总需要个女人来打理,这个重任就落到了淑馨的头上。接受管家这个责任并没有让淑馨方寸大乱,这要归功于她的母亲白马氏。白马氏管家的时候常常让淑馨坐在旁边,所以她对白府管家的具体规则与流程很熟悉。对白家的日常花销也大体有所了解,而且节日或者特殊日子的人情往来也懂得怎么做法。虽然商府不能和白家相提并论,但是在苏州府这个大的环境下,毕竟相差不远,何况更有商府的楚嬷嬷和她的陪嫁白起家的庄嬷嬷在旁提醒,更不会出什么岔子了。

  淑馨翻开一本账册,这是这一个月来府里的进出情况,厨房、衣料、木料、礼品等等全都放在了一个账册里,而且用的是流水的记账方式,把每天的收入和支出记下来,看起来文字很多,不容易总结,也不易发现结余情况。记账的人记得啰嗦,看帐的人看的也麻烦。她不想从此以后拿出这么多时间来看每个月的账目,她让丫头司琴找来一段木条及木尺,研好墨,把自己记忆中现代的记账表格画了出来,考虑到这时的人写字用的毛笔,写出来的繁体,她又重新设计了一遍表格,留出更多的空余。而且厨房、衣料等不同的收支,设计了不同的表格,用题目标明。

  她让丫头司棋将她画好的表格带给商之福,就说以后就按照这个表格来记,若有不懂的找她就是。

  吃过午饭,她继续看府里的账册,账册中多数的是商瑞来到苏州后当地的官员巴结他送来的礼品,日常开销每月也不过百两银子,这百两银子多数用在在了府邸的修葺上了,衣食行方面,由于以前只是商瑞一个主子,每月也不过二三十两,而且商瑞来到苏州后虽说应酬颇多,但结账少有需要他自己付账的,所以,每月支出不过百两银子。想来这商瑞,虽然生于侯府,算的高门大户,却也不算奢靡。

  “小姐,歇歇眼睛吧。”原来已近黄昏了,司琴稍有凉意的手敷到淑馨的眼睛上,舒服多了。怪不得古人少不得丫鬟的伺候呢,果然是中享受啊。

  商之福拿到表格后,并没有立即向淑馨来请教,而是自己在房中研究了半天,确实比原来的记账方式更为便捷,更为明晰,这样也杜绝了许多的贪污问题。商瑞一下衙门,他便拿着表格去了商瑞的书房。

  “这是白姨娘交给你的?”商瑞对他这个小妾的疑问越来越多,她一个闺阁女子如何能得知这么多?难道只是从小受父母经商的熏陶吗?

  “是的,托了身边的丫头司棋给奴才的。这个帐表用起来既省时又省力,确实方便不少,而且收支余额也明了。”

  “知道了,既然如此,那府里的账册及外面的铺子就用这个来记吧。下去吧。”

  “是。”

  总管已经走了,商瑞在书房还在端详这张小小的表格,他自小便师从景国有名的大师,启蒙开始,到景国第一学府国学府,不说知天下事,起码世间的学问都有所涉猎,只是这个小妾给他说的、看的,都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是他孤陋寡闻了吗?

  他又来到了馨园。

  已经过了晚饭,灯还亮着。

  “府里的账册已经看完了吗?”他见她又在绣花,故有此问。

  “是啊,你来苏州也不算久,账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