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_30
作者:大冰      更新:2020-08-11 19:36      字数:2021
  !”

  在这个傣族村子的传统里 ,在席间的众目睽睽下 ,女孩给男孩泼水 ,是表达爱慕的意思 ,男生若有意 ,当席喜结连理。

  那个泼水的女孩面颊微红看着阿明 ,窄窄的筒裙 ,细细的腰。

  阿明傻掉了,落荒而逃。

  岩明用摩托车送阿明回工棚。

  。xiaoshuotxt。

  他在摩托后座上问岩明 :我这么穷这么丑 ,她怎么会喜欢我?

  岩明说 :怎么会不喜欢你?你唱歌那么好听……

  岩明咂咂嘴 ,叹口气说 :可惜可惜 ,她浇完你水后 ,你应该浇回去才对 ,现在你跑了,错过了,不算数了,没戏了……这可是我们寨子里最好看的小仆少。车又开了一会儿 ,岩明哈哈大笑着说 :兄弟 ,我后背能感觉出你的心跳 ,咚咚咚的 !哈哈 ,你这个傻瓜后悔了吧?

  (七 )

  香蕉丰收 ,整车整车地被拉走 ,经过一个多月的忙碌 ,采摘告一段落。

  一天晚上 ,农场主来到工棚给阿明结算工钱。

  农场主赖皮 ,轻车熟路地浇下一盆凉水 ,他理直气壮地说出了一些以前从未提及的苛刻条款。

  譬如 ,生长期因虫害死去的香蕉树要赔偿 ,挂果期被大风刮倒的香蕉树要赔偿 ,所有人力不可抗拒的损失都要由阿明来赔偿……七算八算 ,工钱比阿明预期中的少了几乎一半 ,而且还要到下一季香蕉成熟时才能一起结清。

  阿明不满 ,想要离开 ,却又受缚于之前签订的合同,受制于农场主张嘴闭嘴打官司的威胁 ,他没的选 ,只能吞下委屈 ,继续当雇工留在香蕉园。

  他长到20多岁一直在中国边陲的底层世界讨生活 ,没人教他如何维权。

  他能做的只有祈祷来年不要再有这么多天灾人祸 ,期待农场主能发点儿善心 ,不再刁难。

  农场主象征性地留下了一些钱 ,拍拍屁股扬长而去 ,没有丝毫良心不安。

  临走时 ,他指着屋角的吉他 ,对阿明说 :你还挺有闲情逸致……

  阿明使劲咬紧后槽牙 ,听得见咯吱咯吱的响声。

  香蕉在生长过程中会从根部长出很多再生苗 ,采摘完香蕉后 ,需要砍掉主株 ,只留下长势最好的那株再生苗 ,这样就不用再从幼苗开始种植 ,省去了一些麻烦。阿明憋着火在香蕉林里砍主株时 ,正逢缅甸政府军和果敢特区彭家声部开战。彭家声曾是当年金三角地区有名的“战神” ,但那时已临耄耋之年 ,久未用兵 ,将庸兵懒 ,没几天 ,他的部队便被缅甸政府军

  打散 ,其本人也不知所终。

  缅甸政府军搂草打兔子 ,顺势将兵力部署到了左近的佤邦地区,坦克开到了阿明当年修建军校的那个小镇。

  佤邦军队和缅甸政府军在小镇对峙了好些时日,听说后来经过好多次谈判才使局势不再紧张。

  阿明念起小镇上的集市、录像室 ,暗自庆幸自己已离开了那里。

  战争开始后 ,难民仓皇逃到了中国边境 ,中国政府搭建了简易帐篷 ,把他们安置在指定区域 ,妇女绝望的眼神 ,小孩哭闹的声音 ,让人感到阵阵凄凉。

  阿明辗转得到一个消息 :那个卖给他磁带和吉他的湖南人 ,已死于流弹。

  湖南人当年赠他的那本 《民谣吉他入门教程》他一直留着 ,扉页已翻烂 ,用透明胶勉强固定着。

  那个耳机他也还留着 ,捡来的宝贝随身听早用坏了,耳机没地方插。

  听说那个湖南人也曾是个弹唱歌手 ,在他的家乡一度小有名气 ,中年后不知何故沦落缅甸佤邦 ,靠卖磁带、卖琴维生。客死异国的人尸骨难还乡 ,应该已被草草掩埋在某一片罂粟田畔了吧。

  阿明买来元宝、香烛 ,在香蕉园里祭奠那位湖南人 ,香蕉盛在盘子里 ,红棉吉他摆在一边。

  那几句浓重的湖南腔他还记得呢 :

  鸟你妈妈个x ,你不知道吉他需要按和弦吗?……

  要么别练 ,要练就好好练 ,吃得苦 ,霸得蛮 ,将来你才能靠它吃饭。

  ……

  阿明第二天离开了孟定的香蕉园 ,临走时没去讨要工钱。

  除了背上那把红棉吉他 ,他身无长物。

  阿明没回家乡 ,他一路向北流浪 ,边走边唱,一唱就是许多年。

  (八 )

  某年某月某夜 ,云南丽江大研古城五一街文治巷 ,大冰的小屋。

  三杯两盏淡酒 ,老友们围坐在火塘边上 ,轻轻唱歌 ,轻轻聊天。

  在座的有流浪歌手大军、旅行者乐队的张智、“越狱者”路平、丽江鼓王大松……大松敲着手

  鼓 ,张智弹着冬不拉 ,吟唱新曲给大家听。

  张智唱的是后来被传唱一时的那首 《流浪者》 ,他唱 :

  我从来都不认识你 ,就像我从来都不认识我自己

  所以我不停地走 ,所以我不停地找啊

  太阳升起来又落下去 ,爱人来了她又走了

  所以我不停地走 ,所以我不停地找啊……

  小屋的门外站着两个人 ,静静地听着 ,一曲终了才推门进来。

  来者一位是大松的徒弟瓶罐 ,一位是个黑黝黝的长发披肩的精瘦男子。

  我蛮喜欢瓶罐 ,这是个朴实的年轻人。他来自临沧乡下 ,励志得很 ,来丽江后先是在手鼓店当杂工 ,又跟随大松学了一年打击乐 ,然后考取了南京艺术学院。

  瓶罐第二天即将赶赴南京入学 ,临行前来看看我们。

  他介绍身旁那个黝黑的长发男子 :这是阿明 ,我的老乡 ,小时候我们一起在建筑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