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罕萨小镇
作者:厚重飘忽      更新:2019-09-21 17:40      字数:7680
  罕萨地区属于喀喇昆仑山脉和兴都库什山脉交结的地区,远处依旧能见到高耸的雪山,一座座绵绵不绝,这里地势高峻,冰川密布,高山上的积雪融化汇流成了罕萨河,罕萨河向西南流入了吉尔吉特河,最后汇入印度洋,而包围河谷的是雪山,四周都是海拔超过七千米的雪山。进入小镇前看到的是拉卡波希峰,高七千八百八十八米。这里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同时看到五座七千米以上山峰的城镇。其余的四座山峰沿着拉卡波希峰作顺时针旋转,望着远处高耸的雪山和碧蓝的天空,不时传出来清脆的鸟叫声让人几乎忘记了一切。

  罕萨小镇的海拔虽然不高,但也有两千四百多米,此时正是初夏,河谷到处种着杏树,杏大多是熟了,黄红的杏挂满枝头,掩映在一片深绿之中,点缀着罕萨河谷,一切显得宁静而美丽,仿佛一下了就要进入了世外桃园。

  “太美了,真是太美了!”琦丝丽忍不住叫了起来。老左也面露笑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轻轻地晃着头,仿佛醉了一般。而曾厚朴也微笑着,手臂张开着,像是要把这一切紧紧地拥抱在怀里一样。

  罕萨河谷的两边都是悬崖峭壁,与外界相通的只是两道索桥,一道索桥已经破败不堪了,过了这两道索桥就进入了罕萨小镇了。三人牵着马慢慢地过了索桥,进入罕萨小镇。

  进入小镇后,琦丝丽恋恋不舍的和老左、曾厚朴道了别,她非常感谢二人在她旅途困难时给予的帮助,和琦丝丽相处的这不到一天的时间,曾厚朴对琦丝丽有着非常强的好感。琦丝丽虽然并不是特别漂亮,但是待人很温和,和琦丝丽相处让人有一点如淋春风的感觉,曾厚朴尤其对琦丝丽的眼睛印象深刻,这种印象让曾厚朴想起妈妈的眼睛,曾厚朴也有点不舍琦丝丽的道别。琦丝丽抱了抱曾厚朴,然后转身离去。琦丝丽的离去,曾厚朴不禁有些神伤。

  老左看到这种情况对曾厚朴说:“如果有缘就一定会再见面的,其实这个女孩身上有不少的谜团。你说说看都有什么谜团?”

  “首先,我不太清楚她从什么地方来的,肯定不是从罕萨这边过去的,因为这边车辆是没有办法过去的;其次,琦丝丽应该有不错的身手,她的呼吸远强于一般人,步伐灵巧,对于外界的变化有灵敏的反应,这一切都说明她的身手应该不错;她一个女人孤身一人到这种地方,她肯定有什么事情或者特殊的原因,只是不方便告诉我们;再次,她或者她的家庭很有钱,越野车扔在那里就不管了,说明她不在乎这辆车;还有,她应该受过很好的教育,这一点从谈吐和举止上能看出来;她的长辈或者

  她长辈的某一个人就生活在这个地区或者在这个地区生活了很长时间,因为她对这一带的习俗很了解;最后还有就是她应该是一个很善良的人,这一点是感觉。”曾厚朴很认真的答道。

  “你的看法很不错,她还应该是一个非常聪明和谨慎的人,我和她的对话时,有很多都是诱导性的对话,可是她都是不动声色的避开了,要知道这是很难的。琦丝丽应该是一个很有故事的人,可惜我们要去曼尼普尔,要不然我倒是很有兴趣了解一下。”老左嘿嘿地笑着。

  “师傅,您不是说有缘一定会再见吗!也许下次再见到琦丝丽时问一下,就知道她到底有什么故事了。”曾厚朴也嘿嘿地笑着回复老左说。

  老左一听哈哈大笑说道:“我们还是先找个地方住下再说,别的一会再说。”

  罕萨小镇也坐落在罕萨河的岸边,这个地区生活着大约有四到五万罕萨人,罕萨人应该和塔吉克人是同一个民族,他们的习俗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罕萨人大多都生活罕萨河谷的沿岸,罕萨小镇因为地处偏僻,来的人并不多,镇上也没什么旅馆之类的地方,老左向当地人打听有什么可以住宿的地方,当地的罕萨人非常热情,引着老左和曾厚朴二人进入一个宽大的住户家,告诉他们可以在这里借宿,走的时候只需给主人一点东西或者给一点巴基斯坦的卢比就可以,主人看到老左二人非常高兴,热情地招呼着二人,安排二人住下,并妥善地安置二人的马匹,老左非常感激主人。

  老左一边和曾厚朴收拾着住的地方,一边给曾厚朴讲解着这个地方的历史,曾厚朴也听得津津有味,一边赞叹着老的博学。

  这里曾是唐时丝绸之路的南端的一个必经之地,千百年罕萨人就是通过这两道索桥与外界联系的,这也是唐时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小镇。中国从东晋开始在史书上就记载了这个,有波伦、钵卢勒、钵露勒、钵露罗、钵罗、勃律等不同译名,唐朝多称勃律,7世纪初,为吐蕃击破,分裂成为大勃律和小勃律两个国家。

  从武周至唐玄宗开元年间,大勃律三次遣使入唐。唐王朝先后册立其君主。开元初年,小勃律王没谨忙因为受到吐蕃的压迫,亲自入长安表示臣服唐朝。由于小勃律是吐蕃进攻唐之安西四镇的要道,因此,唐朝政府认为小勃律是西域西门,必救之地。北庭节度使张孝嵩遣疏勒副使张思礼率西域联军四千救之,没谨忙出兵接应大破吐蕃。开元十年唐封没谨忙为小勃律王。没谨忙之后,苏失利之继位小勃律王,被吐蕃所败,被迫臣服于吐蕃,迎娶吐蕃公主为妃,吐蕃势力遂深入西域,二

  十余国皆为吐蕃臣属。此后三任安西节度使田仁琬、盖嘉运、夫蒙灵詧三次讨伐均无功。

  747年(天宝六载),安西节度副使高仙芝受命以马步万人进讨,分兵三路攻占小勃律全境,俘虏小勃律王夫妇,唐改其国号为归仁,设归仁军镇守。此役过后,西域各国重新归附唐朝

  751年高仙芝在怛逻斯之战中败于大食,唐朝势力退出中亚西部,大小勃律及周围地区再次臣服吐蕃。后来小大勃律再度分裂,大勃律成为拉达克一部分。吐蕃占领大勃律后,大量军队和随军人员进入该地,使得该地的宗教文化和吐蕃本部更为趋同,因此藏传佛教在那里曾经盛行一时。到吐蕃王国瓦解时,那里已经有大量藏族人,但由于吐蕃政权的崩溃以及群山阻隔,再加上冰川下滑引起的特大洪灾,使得交通异常困难,他们同西藏本土及藏族社会联系的主渠道就此中断。

  吐蕃王室的后裔在藏地西部建立对“阿里三围”的统治时,其辖地包括了拉达克,但是勃律地区并未包括在内。13世纪中期西藏主巴噶举派的著名的旅行家和朝圣者邬坚巴·仁钦贝曾经专程到各个地方去朝拜各个佛教圣地,他的传记中说,印度河经过克什米尔北面流向勃律,大食,再流到海洋,他在巡游五个月,始终没有去勃律,可见即使是邬坚巴这样不畏艰难的旅行家,也把勃律视为畏途而驻足不前。尽管长期处于封闭的环境中,但是大小勃律的居民不畏艰难,世世代代顽强地生存下来,保持自己的语言和习俗。藏文在巴尔蒂斯坦已失传,但境内保留有一些古代藏文岩刻,还有藏族的英雄史诗《格萨尔》在该地仍然流传。

  在漫长的岁月里,若干其他民族的游牧部落从不同方向来到这里。长期的混居使当地居民混入了达尔德人、克什米尔人、突厥人、伊朗人等多种其他民族成分,特别是伊斯兰教的势力东扩,经过这里向南亚传播.

  而在这里的罕萨人非常长寿,他们世代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在罕萨,当地人几乎从不患病,六七十岁根本不叫老人,八九十岁仍可在地里劳作,健康地活过一百岁在这里并不算什么稀罕事。罕萨山谷附近有许多冰川、河流,这些水体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常年饮用有利于人体健康。这里的人吃粗制面食、各种奶制品、水果和蔬菜,少吃肉食,这大概就是他们长寿的私密吧。

  老左兴致勃勃地介绍着,曾厚朴带着很敬佩的眼神认真地听着,听着听着,曾厚朴问了老左一句。“师傅,您怎么对这个地方这么熟悉啊!”

  老左一下突然没了谈兴,叹了一口气,

  说道:“唉!当年我在军中收过几个徒弟,后来打内战,大家也都想着找一条退路,去香港和国外都需要钱财,大家都是拖家带口,我虽然有钱,可是离家多年,从来没有为家尽过什么力,实在无脸伸手,几个弟子家里也不是什么富裕人家,当时都为此犯难,又不想发国难财,也不想去掘坟盗墓,只想去寻宝,当时我查了几个传说的宝藏。每一个我都认真地研究过。比如张献忠的藏宝、元朝藏宝、南明藏宝、太平天国的藏宝、李闯的藏宝、古楼兰藏宝、丝绸之路万人失踪商队之宝等等,后来我因为有事到新疆和田这一带,我就详细地查阅了这一带的各种史料以及人文、地理等各种资料,也在新疆和田、古楼兰一带勘查了许多地方,却一无所获。你知道吗,咱们待的那个沙漠绿洲,当时我也详细的勘查过,当时我还在想这个地方不错,可以住上一段时间,真是报应,结果我在那个地方待了近二十年,真是造化弄人。其实寻宝这种东西是要讲缘分的,你为了一只兔子,结果找到了宝藏。唉!”老左说着又长叹了一声,神情甚是抑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