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回 身世之惑
作者:甄斯文      更新:2020-11-16 01:13      字数:2678
  笔趣阁 www.biquge.ge,最快更新弃妃有毒最新章节!

  茶花皱眉,说:“杨婆婆,夫人让你守着大门的,你一老婆子怎么总往姑娘的闺房跑?成何体统。”

  杨婆子**地说:“是姑娘准我进来的。”

  茶花看看甄宝人,见她一脸淡然,恍若未闻,知道她不会帮着自己说话,狠狠地瞪杨婆子一眼,端着洗脸盆出去。

  她一走,杨婆子立刻换上笑脸,走过来向甄宝人行礼说:“姑娘早,今儿有什么要送的,要办的,您尽管吩咐?”

  甄宝人摇摇头,说:“暂且不用。”

  杨婆子怔了怔,方才见甄宝人拒绝茶花,还以为她是专门等自己办,心里还窃喜不已。还想再问,见甄宝人脸色淡淡,似不想说话,于是不敢造次,说:“那姑娘要送什么,尽管吩咐。”

  “嗯,你且放心,只让你送。”

  得了这么一句话,杨婆子放心地退了出去。

  用过早饭,屋子里再没人进来,甄宝人在案几前坐下,给秋芸写了一封回信,仍然装在昨天的荷包里。等中午茶籽送饭进来,便把荷包交她,又给她三百文赏钱。

  一回生两回熟,这一回茶籽就没有什么犹豫不决了。

  傍晚,她去食堂取饭的时候,在岔路上等了一会儿,秋芸拎着食盒过来。两人拉着手,亲热地说了一会儿话,荷包便到秋芸袖子里了。

  秋芸现在跟徐嬷嬷住一起,在老祖宗后院的一间偏房里,她刚服侍徐嬷嬷吃完饭。有小丫鬟在外面叫:“徐嬷嬷,老祖宗请你过去说话。”

  徐嬷嬷应了一声,赶紧跟着小丫鬟走了。

  秋芸把袖子里的荷包取出来,展开细细地看着。刚看一半,徐嬷嬷忽然回来了,脸色不豫。秋芸赶紧把纸条藏在枕头底下,站了起来,说:“干娘你回来了?”

  徐嬷嬷看着她一会儿,说:“你老实跟我说,最近是不是跟七姑娘屋子里的茶籽来往?”

  秋芸犹豫着点点头。

  徐嬷嬷恼怒一跺脚,说:“你又犯糊涂了,这院子里多少只眼睛盯着呀?现在人家还只是来告诉我,要是直接告诉老祖宗呢?你可怎么办?早知道你这么胡闹,上回我就不该救下你。”

  秋芸扑通跪下,说:“干娘,七姑娘她好生可怜,再说那一回不是七姑娘的错。”

  “丫头,我早跟你说过了,不管是不是她的错,都是丢了咱们伯府的脸面,又害得大少爷在同窗面前丢了脸,这两样正好是老祖宗和大夫人最忌讳的,老祖宗和大夫人又素来厌恶她,只是软禁着她,已经算是仁慈了。”

  “如果这一回被软禁的是老祖宗,我想干娘也一定不会见死不救。”

  徐嬷嬷怔了怔,心里的一腔怒气微微消却。

  “我真拿你这实心眼儿没有办法。干娘我不是个心狠的人,只是在府里要保全自己的上上之策就是少管闲事,特别是主子之间的事情。你可想过,老祖宗为什么如此厌恶七姑娘呢?”

  秋芸摇摇头。

  徐嬷嬷又问:“那你可知道七姑娘的生辰?”

  秋芸又摇摇头,七姑娘从不过生辰,因为她自己也不知道。

  “这府里没有人敢提七姑娘的生辰,只因为七姑娘生辰便是老侯爷的死忌。”

  秋芸一怔,忽然想起老侯爷的忌辰拜祭,阖府上下只有七姑娘是不准参加的。“干娘,这究竟是为什么?”

  徐嬷嬷拉她起来,说:“丫头,这是咱们伯府里不能提起的事情,老祖宗也下过禁令,谁要是敢提,就割了谁的舌头喂狗。”

  秋芸害怕地抖了一下。

  “七姑娘的事情,以后干娘再替她慢慢周旋,你就安心在老祖宗院子里呆着,过阵子我请老祖宗给你作主,给你配个管事的,虽说不能大富大贵,这一生总是衣食无忧。”

  “干娘。”秋芸惶惶然叫了一声。

  “傻丫头,害羞什么,女人都有这么一遭。”徐嬷嬷看着她颊边一条浅浅的伤痕,并不明显,倒底于她的容貌有损。

  她叹息一声:“若是有宫里去瘢痕的圣药,你这脸就能恢复,可惜……原先想让你去三爷的院子里,如今你这张脸有了伤,就没有办法了……”

  秋芸低声说:“那些倒不是我所想,干娘,我终究是放心不下七姑娘。”

  徐嬷嬷瞅着她一会儿,问:“丫头,你老实跟我说,七姑娘让你做什么?”

  “干娘,你怎么知道的?”秋芸心虚地说。

  徐嬷嬷叹口气说:“你这人就这么点心思,都搁在脸上,哪里藏得住?所以我才不让你去乱来。而你那个七姑娘,跟从前是完全不同了,心思就象是活的,能钻到别人心里……对了,就是戏文里唱诸葛先生的那句词——智多近妖,莲汀东厢房是困不住她的。”

  “干娘,姑娘她到底孤掌难鸣呀。”

  徐嬷嬷摇摇头说:“你入了魔障了,非要帮她,那先跟干娘说说是什么事?”

  “七姑娘拜托我问您……她父亲何人,母亲何人?为何她一人在府中孤零零的,无人眷顾?”

  徐嬷嬷看着闪烁的烛光出了一会儿神,说:“也罢,若是她不明白这桩事,便也不明白为何老祖宗总嫌恶她?”看着秋芸说,“我可以告诉你,只是你需得发誓,除了七姑娘,绝不再跟其他人说。”

  秋芸点点头,举手说:“秋芸若违此誓,天打雷劈。”

  “唉,这是咱们伯府十几年前的一桩丑事,老祖宗说过了,若是谁敢私下提起,割谁的舌头,若是谁敢传到外面去,就乱棍打死。”徐嬷嬷说,“七姑娘的母亲是咱伯府的馨大姑娘,父亲……父亲……唉,还是从头跟你说吧。”

  天啊!府里的姑奶奶是姑娘的娘亲吗?秋芸惊呆了。

  “十多年前,老侯爷是朝廷的兵部尚书,与右相温世铸相交甚深,馨大姑娘嫁与温世铸之子温庆文为妻,三年无所出即和离,回到府里没几天就发现已怀了两个月的身孕,报与温家,温老夫人却说,谁知道是哪里来的野种?”

  秋芸一听,急了,忍不住打断了徐嬷嬷:“干娘,那七姑娘的父亲就是如今的右相温庆文?她,她原本应是相府的嫡女?”

  自家姑娘怎么这么倒霉?凤凰变成了乌鸡不说,还处处遭人白眼,这是什么世道呀?

  徐嬷嬷略作沉吟,说:“可温家矢口否认,只说不知是谁的野种……老侯爷一怒之下,咯血晕倒,从此就落下这么一个病根。七姑娘出生那天,下人们禀报老侯爷,他只说一声好,又忽然晕倒在地。大家都说,是七姑娘克着老侯爷……”

  秋芸一声长叹,刑克之事满大周最是忌讳。

  年少时,她家乡有个女子新婚那日,婆婆死了,人人都道是她克死的,夫家当场休妻,此后家人邻居都避着她,不到一个月,这女子就上吊死了。

  “……当时老祖宗怕七姑娘不祥,把老侯爷克死,叫我把她投进水盆里淹死……”

  秋芸忍不住又“啊”了一声,拿手捂住了自己的嘴。

  烛火摇曳,想起当日的肃杀光景,徐嬷嬷的脸色也是阴晴不定。

  七姑娘出生那天,正是一个美丽夏日的清晨,徐嬷嬷记得特别清楚,自己正从园里的湖边经过,突然发现,湖里第一朵凝着露珠的新荷正迎风乍开,说不出的娇美可爱,自己正驻足细看,突然小丫鬟急匆匆地跑了过来。

  “嬷嬷,老夫人让您快去看看,姑奶奶难产了……”

  馨大姑娘怀孕期间,一直以泪洗面,懒怠走动,徐嬷嬷早就劝过无数次,可她年纪尚轻,恩爱夫妻骤然和离,腹中孩子前途未卜,如何能看得开?难产不是什么奇怪的事儿。

  馨大姑娘一身是血,如一团破布般的模样,此刻似乎仍在徐嬷嬷眼前。

  可怜的七姑娘,生下来瘦得小猫一般,浑身青一块紫一块,显然是憋得太久,可却奇迹般地,带着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