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回 秋芸献计
作者:甄斯文      更新:2020-11-16 01:13      字数:2588
  笔趣阁 www.biquge.ge,最快更新弃妃有毒最新章节!

  “……看着雪团般的小儿,我心里不忍,只管拖拖拉拉着,盼着老侯爷能醒过来。许是苍天真听到我的声音,黄昏时,老侯爷真的醒了过来,就说想见七姑娘。我抱着七姑娘过去时,老侯爷已是回光返照了,看到七姑娘,老侯爷十分欢喜,说什么此女眼露宝光,定有神佑也,当场给七姑娘取名为“宝”,亲口将七姑娘记在大老爷名下,又嘱咐大夫人好好教养,且直到老祖宗点了头,老侯爷这才撒手西去。有老侯爷临终嘱咐,七姑娘性命是保住了,可是老祖宗和伯爷恨她夺走老侯爷的命,又认定她是不祥之人,自此都厌恶她。”

  秋芸默默地流下眼泪,从前就发现老祖宗对七姑娘特别苛刻,只道是她不喜欢七姑娘的性情,却原来还有这样一个因果。

  徐嬷嬷看着秋芸说:“若没有干娘的拖拖拉拉,七姑娘的一条性命早就不保了,到如今,老祖宗想起的时候,还三番五次责问我,是不是故意拖延的?所以,秋芸,干娘不是心狠的人,只是怕老祖宗迁怒于你,卖掉还是事小,到时候随便找个事由将你送官,你便没有出头的日子了。”

  “我知道,干娘你是为我好。”

  徐嬷嬷漫不经心地点点头,记忆的封条一旦打开便泛滥成灾。这桩陈年旧事,当时她就觉得疑点颇多,如今隔着十几年时间再回头看,还是觉得云遮雾绕。

  以温家与甄家的交情,两家如此的地位,又怎么会三年无出就和离呢?大不了将一个庶子记在名下,延续了香火就是了。再说,大姑娘生养绝无问题,根本用不着和离,伤了两个家族的颜面。

  当时老祖宗甚至提议打掉这个胎儿,老侯爷却又为何执意不肯?而后临死之前还特别给她一个保障?

  想了想,徐嬷嬷继续说:“老祖宗怕七姑娘耽误馨大姑娘终身,正好当时大老爷的方姨娘难产死了,便说是她生的七姑娘,又封了少数知情人的口。一年后,馨大姑娘嫁给广州知府范知章做继室,范知府长馨大姑娘十九岁,并不知道她曾生有一女……”

  说完这些,徐嬷嬷疲倦地闭了闭眼睛,泪盈于睫,吁出一口长气。

  秋芸却是被惊吓地半天说不出话。

  忽忽又过两日。

  晨起时,窗外正下着菲菲春雨,细细碎碎敲打着窗外的巴蕉叶。

  茶籽把一碟黄金韭盒、一碟酱菜、一碗白粥摆在桌子,为难地说:“姑娘,今日我去迟了,只有这些了……”

  甄宝人看了一眼,心知并不是她去迟了,这几天的饮食已经是每况愈下了。

  她本来就是不受宠的姑娘,如今又被关着……厨房里的人嘴脸她可以想象,吃的一般,她倒并不在乎,只怕这会影响到杨婆子和茶花的态度。

  “茶籽,可有遇到秋芸?”这是她最关心的事儿。

  茶籽摇摇头,说:“许是今日下雨的缘故,她来晚了,我等了一会儿,见人来人往不方便,就先回来了。”

  “你也下去吃饭吧,不用侍候我了。”

  “是,姑娘。”

  眼下的形势,已是火烧眉毛了,她必须快点行动起来。即使甄宝人自己想偏安一隅,只怕这些看不见的小人,都不肯给她这个机会。

  吃过午饭,甄宝人正准备小憩一会儿,却见茶籽冲她使了一个眼色,说:“姑娘,我听前院的何嬷嬷说,刚吃完就睡下,对胃不好,您不如先看会儿书。”

  “也好。”甄宝人点点头,拿本书到榻上歪着,外面的雨越发地大了,敲打着巴蕉,抑扬顿挫。

  茶籽收拾好碗筷,端着漆盘出去,一会儿就传来她跟茶花、杨婆子说话的声音:“……这雨下的这么大,定是没有人来了,不如咱们都去歇息吧。”

  又听茶花说:“本来就没有人来,咱们每日里巴巴地守着,真没劲,还不如在外院呆着,时不时可以跑出府去玩玩。不管了,我先去睡了。”

  “婆婆,你回屋里去睡吧,我在偏厅的榻上躺一会儿,若有人来拍门,准听得到。”

  能偷懒谁不愿意,杨婆子吧哒吧哒地往耳房走去。

  又过一会儿,甄宝人隐隐听到门开的声音,然后便有脚步轻轻地往里屋走来。门帘挑起,秋芸进来,头发肩膀微湿,未语先红了眼圈。

  “姑娘。”秋芸说着便跪了下来,眼泪簌簌。

  甄宝人扶起她,心里感动,一时也说不出话来。

  “秋芸姐姐,姑娘,你们说话,我去门外守着。”

  看着茶籽身影消失在帘子后,甄宝人好奇地问:“茶籽一向懦弱,怎么对你就这么胆大了?”

  “从前她在外院的时候,我便认识她,她人不笨,只是胆小了点儿。”秋芸抹抹眼泪,“时间有限,不是咱们说这个的时候。姑娘,你还好吗?杨婆子整治人最有一套,有个绰号杨阎罗,她可有虐待你?……”

  “暂时无事。”

  秋芸一听这话眼泪又是簌簌。

  “别哭了,秋芸,我不是好端端地在这里吗?你可曾问到我父亲何人、母亲何人?”

  “已经问过干娘了。”秋芸抹抹眼泪,便把那夜徐嬷嬷所说的简单地说了一遍。

  甄宝人至此恍然大悟,难怪原主如此懦弱怕事!从小顶着克死老侯爷的名头,受尽家人歧视,又怎么养得出光风霁月的性格?

  “姑娘,干娘对我说,此事老祖宗下过禁口令的,你可万万不能跟别人说起。”

  甄宝人点点头,说:“你放心,我知道轻重。”

  虽然搞明白了自己的身世,却仍旧好象于事无补,馨大姑娘远在千里之外,信件往来最少要三个月,何况未必能寄得出去。

  她问过杨婆子,此时已有驿站,但只送官府官宦人家的往来信件,平头百姓若没有关系,要想寄信,一般都只能托熟人捎带。

  而且这种信件常常寄丢了,或者好几年才收到。

  正想的出神,秋芸忽然又跪了下来,说:“秋芸有件事情想请姑娘帮忙。”

  “尽管说吧,何必跪下?”甄宝人起身来拉她。

  秋芸却不起来,说:“我想请姑娘助我赎身。”

  甄宝人怔了怔。

  “我以前跟姑娘说过,我父亲本是冀州府下面的一个七品知县,因为禹王谋反一案受了上司的牵连,被罢了官。回老家途中,病倒在汴水河的船里,盘缠用尽,父亲却没能……”

  说到这里,秋芸哽咽一声,“当时我只有十岁,无奈之下,卖身为奴。父亲临死时,叮嘱我将他骨灰带回家乡,一晃四年过去,我每每想起,都是泪湿枕头,只盼着能早日成行。但一惦记着姑娘尚未成年,二是因为赎身钱不足,如今姑娘身处困境,我又无能为力,每日里辗转难安。我仔细想了想,如今能救姑娘的,只有馨大姑娘一人……请姑娘助我赎身,让我去广州找她来搭救姑娘,也能完成我父亲临终遗愿。”

  “你家乡在何处?”

  “湖北荆州附近。”

  “你是准备先回湖北,埋藏父亲骨灰,然后再去广州?”

  “是,姑娘。”

  “你只是一个弱质女子,广州有千里之遥,万一途中有个好歹?”

  “秋芸从前跟着父亲上任也走过一些地方,对外边并不是一无所知,而且二夫人娘家有商队到湖北,让干娘去替我求她一下,她应该会答应的。到了湖北老家后,家里有个族兄与我从小一块儿长大,我再请他陪我一起去广州。”

  听她所说,分明早深思熟虑过。

  如今的形势危急,倒不失是个办法,可是能相信她吗?甄宝人暗自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