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橡子豆腐
作者:淮南小枳      更新:2019-11-09 05:52      字数:8786
  一周之后,贫困户们播下的西瓜籽都陆续出苗了。黄国勇向市气象局咨询了未来半个月的天气,得知气温不会有大幅度的下降,就指导村民们将西瓜苗移栽到沙滩上去。

  而为了便于指导村民和随时掌握西瓜的生长情况,黄国勇也独自种了将近两分的沙滩西瓜,沙滩地与马冬梅所种的两亩地相去不远。

  李中山有空的时候也会到田间地头看看,毕竟在当前来说,沙滩种瓜是最重要的扶贫项目,但由于他不懂技术,所以在种植这一环节就全部交给黄国勇了。

  但李中山也没闲着,因为西冲公路开始也铺混凝土路面了,现场有很多事情需要他去协调,而且最重要的是,作为建设单位的代表,李中山必须要在现场监督施工,一些施工文件上也必须有他的签字。

  对于乡村道路工程,李中山懂的不多,不过他也专门向县住建局的工程师们请教过,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是在道路中间部分,一些黑心的包工头们会把路基整理的两侧低,中间高,这样在浇筑时就能省下不少混凝土,所以路上施工时绝对不能缺了村里的人。

  由于西冲宽路是分两段同时浇筑混凝土,村委几人又都各有工作要做,李中山不能完全放心路上的监理,周支书便提议在大家都忙的时候可以让刘癞子、王喜毛和周大嘴三人帮忙盯一下。

  这三个村痞在经过周支书的一阵管教之后,基本上是收住了手,村里虽然也没有断绝小偷小摸的事,但至少没人再抓住他们三人的把柄。

  李中山也同意周支书的提议,而且提出在路铺好之后可以给他们三人每人一千元的报酬,当然前提是不能与可能存在的无良包工头串通一气,否则就不单单是钱的问题了。

  刘主任也建议了一点,就是如果他们三人能发现偷工减料的事,村里会再给额外的奖励,并且不会少于他们的报酬。

  刘癞子、王喜毛和周大嘴三人没有丝毫犹豫就答应了,非但如此,他们得知此事的时候还都乐滋滋的,因为在路上监督就意味着他们不必去村部接受周支书的再教育,而且在日记上也可以一句带过——“今天一整天,我都和谁谁谁一起在西冲路上监督施工。”

  就这样,路上大部分时间就交给了刘癞子三人,而李中山会时不时地抽空去看一看。

  一天傍晚,李中山从西冲路上往回走着。当他路过三岔口小卖部的时候看到有个半百的老人在路边坐着,老人身前放着两个水桶和一台电子秤,水桶里是他卖的东西。

  李中山也经常看见那个老人,有一次他还专门凑到那水桶前瞅了一眼,发现里面用水泡着深红色的像豆腐一样的东西,李中山本能地以为是猪血或鸭血就没多问,因为他对这类荤菜不怎么感冒,说不上讨厌,但也谈上喜欢。

  那老人的一个桶已经卖空了,另外一个桶还泡着最后一块。李中山一想好久没给马冬梅买菜了,就准备买一块回去做菜吃,虽然他不怎么喜欢,但兴许马冬梅或者黄国勇就喜欢吃,不过最主要的是可以让眼前的老人早点回家。

  “大爷,你这卖的是什么血呀?”李中山上前问道。

  “什么血?”那大爷被问的一愣,貌似没听懂李中山的意思。

  “你这卖的不是血吗?是不是猪血?”

  “哈哈!”那老人大笑了两声。

  李中山不明白那老人为何发笑,就站在原地有些不知所措。

  那老人笑完之后就问道:“他们都说打北边来个大队干部,姓李,是你吧?”

  “是我。”

  “那难怪你不认得这个呢。”

  “那这个是什么呀?”李中山蹲下向桶里仔细地看去。

  “我们叫这个‘橡子豆腐’,就是橡子粉,用橡子做成的。”

  “橡子?是橡树上结的果实吗?”李中山又使劲嗅了嗅,果然没闻到一点血腥味。

  “是的。”

  “那我还从来没吃过,它是什么味呢?”李中山又问道。

  “味道也淡的很,这东西跟豆腐有点像,要跟别的菜一起炒着,炖着吃。这是以前我们粮食不够吃的时候才想办法做的,现在粮食够吃了,吃这个的人就少了。”

  “那你把这最后一块秤给我吧,我回去尝一下。”李中山看那最后一块也不会超过两斤,就连价钱也没问。

  “好!”那老人将那块橡子豆腐捞出来,沥干水才放到秤上秤重。

  “三块二,给三块钱吧。”

  “好的。”李中山付了钱之后就提着那块橡子豆腐朝马冬梅家走去。

  而那老人将摊子收起,挑着空桶往回走去。

  马冬梅对怎么处理橡子豆腐并不陌生,她先用油锅煎几分钟,然后撒入葱蒜,鸡精,豆瓣酱等调味品,又在锅里焖了一阵,没过多久,一盘诱人的橡子豆腐就出锅了。

  到开饭时,李中山和黄国勇都迫不及待地夹起那橡子豆腐尝起来。

  但菜一入口,除了配料的味道,以及一股清香之外,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苦涩。

  李中山皱起了眉头,味道跟他想象的不太一样,他又看向黄国勇,黄国勇咬了一半,正在细细地品味着。

  “好像有一点点涩味。”李中山说道。

  “我也吃到了。”黄国勇看向马冬梅。

  马冬梅则夹起一块送入口中,就像平时吃豆腐一样吃起来,丝毫没觉得涩口。

  “本来就是这个味,带一点橡子的涩,年轻人爱吃的少,年龄大的人爱吃的多。”马冬梅说道。

  “这个涩味,虽然很轻,但也不是太好接受。”李中山又尝了一块,还是没适应。

  马冬梅则说道:“以前我们的粮食不够吃,到下秋之后就到山上敲橡子,把橡子捡起来换橡子豆腐吃,那时候总是饿,吃啥都不挑,只要能填饱肚子,谁还在乎是涩的还是苦的?”

  “这个我信。”李中山说道。

  “我刚在网上查了一下,好像韩国人和日本人都喜欢吃这个东西,因为健康,也没有污染。”黄国勇说道。

  “可不是没得污染,你说都是山上的橡子树,谁也不打药,就让它随便长,随便让虫吃,没人管哪里来的污染?”马冬梅又说道。

  “说白了,这橡子就是野生的。”黄国勇又说道。

  “不错!”李中山点了点头,忽然他又问道:“马大婶,咱们村的橡树多吗?”。

  马冬梅答道:“不会少的。你要问别的树我不清楚,但这个树肯定少不了,我们都叫‘麻脸树’,因为它的树皮上跟长了麻子一样。我们在砍柴火的时候都会把麻脸树留下,让它长大,也不是为了打橡子,是因为这树长大了有用,可以砍下来种木耳,种香菇。”

  “奥,原来是这样。”李中山听的津津有味,不知不觉间又夹起一块橡子豆腐吃起来。

  “多吃几块也能习惯,主要是听着它叫‘豆腐’,就先入为主的认为它就是豆腐味,其实它跟豆腐完全是两个味。”黄国勇边吃边说道。

  “国勇,抽个时间咱们去那大爷家看看吧,看能不能多了解一下这东西。”李中山提议道。

  “好,我知道你是又有想法了。”黄国勇笑道。

  “哈哈!”李中山也笑了起来。

  “你们多吃点吧!”马冬梅说道。

  “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