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教学难题
作者:淮南小枳      更新:2019-11-09 05:52      字数:8632
  时间:二零一六年三月十五日

  这一天李中山从县城回来路过八里乡的时候,看到在路边等车的大石桥村小学校长赵校长。

  提起赵校长,虽然李中山一直住在学校里,但他们两人算不上熟,因为李中山的作息时间基本上正好与赵校长完美的错开。

  比如早上李中山出门时赵校长还没到校,晚上赵校长下班离校后李中山还没回去,到周末又不上课,赵校长自然也不需到校,所以李中山在印象中就没见过赵校长几面,同样也包括学校里的几个代课老师。

  李中山将车停到赵校长旁边,打开车窗笑着跟赵校长打起了招呼。

  “是李书记呀!我说这车看起来咋这么熟悉呢!”赵校长也笑着说道。

  “你是回村吗?一起走吧。”李中山提议道。

  “也好!那就搭个便车了。”赵校长没有推辞就答应了,接着就登上李中山的车,在副驾驶上坐了下来。

  “你来乡里开会吗?”李中山问道,同时他也松开刹车,向大石桥村开去。

  “是啊,新学期的一些情况报上去,再讨论一些教学上的工作。”赵校长答道。

  “哦。”

  “那你呢?到县里培训去了?”赵校长问道。

  “不光是培训,培训完还要献血,血库告急,卫生局局长就在会议室门口堵住,必须献完血才能走,简直就是打劫!”李中山开玩笑地说道。

  “哈哈!”赵校长爽朗地笑了两声,接着问道:“那你献了多少呢?”

  “两百毫升。我以前没献过,第一次也不敢献多。”李中山解释说道。

  “那是的。回去多吃点好的,补一补吧。”

  “那必须的。这不,献完血一人发了两百块钱的购物券,我马上就换了猪肉,牛肉,牛奶,都放在后备箱里。”李中山用大拇指朝后面指了指。

  “哈哈,也不完全是打劫嘛,这事办的还挺有人情味的。”赵校长笑道。

  李中山也笑了起来。

  “对了,赵校长,我整天忙着村里的事,小学的事也没问过,咱们小学目前是个啥情况?”

  “情况不算好,但也说不上坏。要讲学生人数呢,总共四个年级,六十多人,在咱们乡村级小学里排第二。四年级五年级要在乡中心小学上,要住校。”

  “这个情况我知道。听说还有村小学只有几个学生的?”

  “是的,老师都比学生多了!”

  “那咱们学校的老师呢,应该也够吧?”

  “够是够了,但是有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

  “什么问题?”

  “咱们村没得英语老师。现在从三年级就开始学英语了,你说指望我们几个老家伙哪会教英语呢?我们那时候也不兴学英语。”赵校长发起了牢骚。

  “那你们英语是怎么教的呢?总不能不教吧?”李中山又问道。

  “教是要教,我们几个不会,上级就安排乡中心小学的英语老师每个学期下来教几天,不过也没啥效果。”

  李中山听的皱起眉头,又说道:“一个学期教几天哪能行呢?”

  “哎!谁说不是呢,好多家长都反映说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怕以后上了初中之后跟不上。但是没得老师,我有啥办法?”赵校长无奈地说道。

  “这确实是个问题。”

  赵校长又继续说道:“我总在向上级反映,看能不能派下来一个英语老师。但是领导说了,人家英语毕业的好多连乡里的小学都不愿去,更别提村里了。”

  “这个也是现实情况,其实不光是老师,医生也是一样。乡卫生院的医生也不愿意下到村里来,好多医学院的学生,本科毕业就继续考研,等研究生读完就更不会下村里来,所以村里的医疗条件也差。”李中山说道。

  “哎!谁说不是呢,都想往城里跑,谁愿意到乡下来?”

  “赵校长,你看这样行不行,等我跟黄国勇闲下来的时候一个星期去教两节英语课吧,不知道合适不合适?”李中山提议道。

  “哎呦!那太好了!还管啥合适不合适的,有人教就不错了哦!我们几个代课老师早就有这个想法了,就是不敢问你们,怕你们忙不过来。”赵校长高兴地说道。

  “能帮上忙我们也愿意,你说我们住的地方还是学校提供的,帮下忙不也是应该的吗?”

  “哈哈!不能论这么真,你们来村里是扶贫的,村里本来得给你们提供好一点的住宿条件,你说学校里的房子这么差,安排你们住真是在委屈你们。”赵校长笑道。

  “还好吧,现在都习惯了。”

  “习惯就好。”

  ……

  就这样,李中山和赵校长聊了一路,两人又确定把教英语的时间放在周五,如果周五没时间的话就放在周末找个时间。

  在将赵校长送到学校之后,李中山又匆匆忙忙去村部办公室找黄国勇,他要把培训的内容给黄国勇通个气。

  不过在这一段时间,李中山和黄国勇除了在西冲路上和沙滩上忙着,也还办了两件事。

  第一件是小金和文文的婚事,因为彩礼的问题,李中山和黄国勇两人往文文家跑了好几趟,摆事实,讲道理,并举出网上以及各自身边的例子,来说明高彩礼给婚后家庭带来的问题和隐患。

  经过两人的连番劝说,文文的父母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到之后的犹豫,再到后来的认同,最后答应只收一万块钱的彩礼,走个形式算了。

  消息传出,全村一片哗然。一连几天,村民们讨论的都是这个话题,有说小金运气好的,有说文文父母傻的,还有说李中山偏心,只帮村干部家属说话的等等,各种评论,不一而足。

  当然,李中山和黄国勇并不是简单地劝说,因为在他们看来,高彩礼其实就是女方父母在担忧自己养老以及未来女儿在家庭里的地位导致的,只有把这些考虑好了才能解决问题。

  但这些问题在小金身上就完全没必要了,因为小金几乎是文文父母看着长大的,包括周围的邻居也都知道他性格老实善良,所以文文的父母根本不用担心结婚之后文文会受委屈。

  而且小金就住在近前,两人结婚之后,万一文文娘家有什么事需要帮衬,小金十分钟就可以赶到。所以对于文文的父母来说,一但两人结婚,小金真的就是半个儿子了。

  李中山和黄国勇把这些情况都逐一列出,最后才说动了文文父母,促成了一桩好姻缘。

  就这样,小金和文文顺利订婚,也算是在大石桥村不良的婚嫁风气中注入一股清流。

  李中山和黄国勇办的第二件事就是对大石桥村的橡树规模进行一个初步的统计。统计得出大石桥村的橡树总面积大概在两千亩左右,而且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橡树,多则三四亩,少则一两亩。

  对于这个结果,李中山并不意外,因为按照马冬梅所说,橡树的存在是因为村民们在砍柴时特意留下的,那么积年累月下来,橡树成林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要想靠橡树来给大石桥村创造财富,短时间内显然不太可能。对于这一点,虽然李中山心里有一个初步的计划,但他也非常清楚当前还不到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