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会
作者:黄粱水      更新:2021-01-01 20:19      字数:4454
  “啊?什么!”

  此刻还停留在半空中,正待借着向下俯冲之势,想要一招制敌的徐行并没有怎么听清同伴说些了什么,此刻剑已然是来不及了。

  那剑法出剑就是要见血的,不伤人,就伤己。

  沈秦箫见他冲势不减,心下明了徐行那不到家的功夫一定是不住了。他心下飞快转念,紧接着将手上的剑鞘囫囵调了个个头。

  说时迟,那时快。沈秦箫一个轻身,便正面迎上了徐行,手上的剑鞘“唰”一声,严丝合缝地包裹住了前段那凌厉的剑锋。

  他的剑鞘相较于徐行那柄长剑短了几寸,暴露在外的剑身反射出一道寒光。徐行被他猝不及防这么一撞,长剑立刻脱了手。

  沈秦箫大喝一声:“阿行,式!”

  接着,他抓住徐行那只脱了剑的手在空中一个借力,同时用脚把那柄长剑踢上了画舫。在众目睽睽之下,成功将徐行带上了画舫的舢板上。

  因着二人在太白山庄这样拆招拆惯了,所以已经能习以为常地做到行云流水的地步。二人方才落地,岸边众位看热闹的百姓中就爆发了一阵热烈的欢呼声。

  “好——!”

  徐行体形壮硕一点,因此落地时微微打了个趔趄。此刻陡然被诸位乡亲们夸赞,少年心性登时便克制不住,朝四方拱了拱手,客气道:“献丑,哈哈哈献丑了!”

  客气之余,还用手肘碰了碰身旁的同伴。

  他扑了个空。

  徐行转过身去:“阿箫……”然后他就看见沈秦箫对着岸上的喝视若无睹,充耳不闻。

  沈秦箫正盯着那个骑马而来的人,一动不动的,眼中的思念与深情都将堪满溢出来了。

  他在听见沈秦筝那一声“剑下留人”时就浑身一震,紧接着只觉全身的血液都倒流回了心口,烘得全身都炙热滚烫。

  三年。

  三年的思念在此刻骤然化成了狂风骤雨,困囿在他眼底,掀起了巨大的波澜,可他一丝一毫都不敢漏出来。

  即使他曾经被那样伤过。

  “二哥……”

  “阿箫,那是……那是二公子吗?”

  徐行几乎是跟沈秦箫一同开口,听到沈秦箫的称呼,背上立刻悚起了一身的白毛汗。他用几乎只能他们二人听见的声音低声道:“阿箫你别忘了,庄主让我们来查探本次瘟疫之事,特意嘱咐不能让任何人知情的。二……二公子恐怕更不宜,不宜……”

  沈秦箫沉默了良久,终于黯淡开口:“嗯,我知道的。”

  那声音几不可闻,听起来就像是一声叹息。

  徐行看着沈秦箫,亦在心中叹了一口气,最后去捡自己那把剑,心里暗想:“我自是知道你没忘记,可遇见二公子,你还管得了这么多吗?”

  二人说话间,沈秦筝已经飒沓流星一般赶到了湖畔,他当即翻身下马,三步并作两步踏上了一个小舟,靠近了两船相争之地。

  沈秦箫这才如梦方醒,他下意识的想要将自己手上的幕篱重新戴在头上,想要遮住自己的样子。

  从三年前烟柳亭送别那场尴尬之后,他们就再也没有联络了。

  虽然小时候他们分开过,那时候也只是自己单方面的写信,可那跟现在不一样。

  送别前那偷来的一吻,是他的私心,现在想来只觉得太直白,太昭然若揭了。

  他那向来闻弦歌而知雅意的二哥会察觉吗?他若是明白了他心底那些想法,又会怎么看他呢?

  会觉得他恶心,避他唯恐不及吗?

  然而他还没来得及用幕篱遮住自己,沈秦筝就开口叫住了他:“手放下。”

  淡淡的语气很疏离,听不出来有任何的特别,仿佛他们只是萍水相逢的点头之交。

  沈秦筝站在傅义天面前问道:“德泽兄没事吧。”

  傅义天作势拂了拂衣袖,轻轻“哼”了一声,同时也将手上那文玩核桃重新转了起来:“不过是跟两个江湖草莽起了些争执,修远不必在意。光天化日,他们还敢藐视王法,杀了我不成。”

  徐行:“你!”

  沈秦箫:“……”

  沈秦筝出人意料地向傅义天鞠了一躬,歉道:“这位是秦国公府唯一的小少爷,一品公沈弘沈老将军的亲孙子。想来二位之间是有什么误会……”

  他看了一眼沈秦箫,向着他行了一礼,然后继续对傅义天道:“下官忝为二位居中客,向二位讨个颜面,在此做个调停可好。”

  傅义天:“……”

  他刚说了谁江湖草莽来着?

  “啊哈哈哈哈哈,真是英雄出少年啊!”说时迟那时快,傅义天当时便换了一副脸色,面不红心不跳装作什么事都没有发生,向沈秦箫深鞠一躬道:“将门虎子,当真不错!”

  他对沈秦筝道:“适才和沈小公子的乌篷船相撞,才生了些许误会。不妨事不妨事,我出些银钱便……”

  谁知沈秦箫截口打断道:“本就是我们失礼在前,又动武在后,哪有让这位长者出银子的道理。阿行,找银子。”

  “哈?”徐行目瞪口呆地看着沈秦箫,一手捂住自己荷包,向沈秦箫龇牙咧嘴做口型道:“我们没银子!”

  沈秦箫只是瞪了他一眼,用手指了指他的长剑,用手势表达出了“你先把第一式练好再给我找麻烦行吗”的意思,然后伸手准备拿银子。

  不得不说沈秦箫果真遗传了他爹沈寒潭开口便能噎死人的本领,傅义天快气懵了——长者?

  长者!

  先前怎么不见你对长者礼遇有加!现在这么假惺惺,恶心给谁看呢!

  “笼统不过身外之物,何况沈小公子远来是客,还未曾让我尽地主之宜,”傅义天努力地挤出一个微笑尴尬圆场,“我看择日不如撞日,我等便在这画舫上赏这八百里洞庭的湖光山色可好?”

  沈秦筝实在有些意外为何沈秦箫和徐行会到此处,何况上巫山之事本也不着急,于是转头问沈秦箫:“你们意下如何?”

  沈秦箫没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他,什么也不说。那双如寒星一般的眼睛却已经替他开口了——你去哪儿我都跟着你。

  此刻方在天外兀自生气的徐行戳了戳木头一样的沈秦箫,知道自己说什么都没用了,于是愤愤抬剑向傅义天拱了拱手,表示“此事一抿而过”了。

  “请。”

  傅义天同沈秦筝跟在箫、行二人后面进了屋子,桌上酒菜早已换了新的,在丝竹笙歌中众人纷纷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傅义天想了半天的话头也没想出来个所以然,牵强附会地扯出了一个寒暄:“沈小公子与修远同姓‘沈’,想来几百年前许是一族也未可知啊哈哈哈哈!”

  桌上死一般的寂静。

  沈秦筝筷子僵在那盘剁椒鱼头上面,最终还是没有下得手去。他放下筷子暗暗吸了一口气,再悄无声息地吐出来:“德泽兄有所不知,我同沈小公子本是堂亲。沈小公子令尊,正是小弟的三叔。”

  傅义天:“……”

  他现在去投湖还来得及吗?

  “哪里还是什么兄弟?”沈秦箫顶了一句,一口饮下杯中黄酒,夹了一筷子蟹黄豆腐放在碗里兀自吃着,却并不抬头看众人。

  “也对。”沈秦筝状若无意地耸耸肩,亦去夹了一筷子蟹黄豆腐送往嘴里:“名存实亡了。”

  傅义天哪壶不开提哪壶,眼睁睁看着桌上的气氛越发诡异下去,此刻真想抓着自己问一问,到底是哪根筋不对凑了这么一场,真真是骑虎难下。

  他斟酌了再斟酌,终于再次尝试着开口:“呃哈哈哈,愚兄尚不知修远家世如此显赫,竟然是名满天下的‘国之支柱’秦国公府的近亲……”

  他话还没说完,只听得“啪嚓”一声脆响,沈秦筝手上的筷子活生生被他捏成了两半。

  沈秦筝用尽全身力气,才将心中千言万语咽下去,不去看面色同样十分难看的沈秦箫徐行二人,对傅义天道:“我看两位小公子也累了,还是早日休息吧。今日找德泽兄,本是想相邀你与我同上巫山一次,现在天色有些晚了,便约定明日,如何?”

  连触两次霉头的傅义天:“对对对,自是如此。”

  他转头问徐行:“不知两位小公子居住何处,可愿意退了远处,与我等同住官家馆驿,就当是给二位接风洗尘。”

  徐行本能的想要跟他抬杠:“不……”

  “那就却之不恭了。”沈秦箫堵住了徐行的嘴:“不瞒这位仁兄,我二人出家游历,身上本就没带多少银两。”

  “哈哈好说好说,永丰秋景在江南一带还算是值得一赏,沈小公子尽可乘兴而来,兴尽而归。”

  众人正要起身,沈秦箫突然叫住了沈秦筝:“二哥。”

  沈秦筝脚步一顿。

  沈秦箫看着他游历四处就是不肯看他的眼睛道:“许久不见,您能陪我叙叙旧吗?”

  永福客栈内。

  沈秦箫和沈秦筝面对面的坐着,面对一桌子酒菜谁也没有动筷子。夹在两人中间的徐行方才那碗饭吃得心里有气,现在也不想搀和进着这两兄弟的事,于是旁若无人的疯狂吃着。

  过了许久,沈秦筝终于问道:“你到这儿干什么?”

  “父亲说他十七岁便已游遍江湖。”

  “为何起了争执,我知你不是与人锱铢必较之人。”

  “看见了眼熟的江湖人,心里奇怪。”

  “江湖人?”

  “他的家仆。”

  徐行忙里偷闲补上一句:“唔对,二公子你可能不清楚江湖上的事。他手下有个仆人,右手手腕处有一处沙蝎红刺青,是北方‘赤蝎门’的人,和我们有些过节。”

  沈秦筝从未涉足江湖争斗,对此也不甚兴趣,因此只是点了点头:“那人姓傅,是江南有名的义商,仗义疏财,广结天下门客,有几个江湖帮手也不足为奇。”

  徐行不动声色地看了他一眼,并不说话,只自顾自低下头去吃菜。

  沈秦筝此刻终于能抬起眼看沈秦箫,他此时坐下来,这才开始好好审视自己的弟弟。

  那一双譬如寒星的眼睛经过了三年的时光,并没有褪色分毫。熠熠生辉?之余像是淬了一层釉,看起来就像是一件美的琉璃球,里面包裹着汪汪秋水。

  时光让这个少年成功继承了沈家人所有相貌上优点,长成了京城所有女子的春闺梦里人的模样。

  深情而内敛。

  相较于小时候的天真无知,少年时期的肆意妄为,如今都被那一层透明的釉包裹在里,只能透过透明的琉璃稍稍窥见一丝风华。

  这是他的阿箫。

  沈秦筝忽得悲从中来,他什么时候长成了这副样子呢?从前整个人都散发着太阳一般炙热的光,而现在却像是被永夜包裹住的圆月,温和而疏离。

  他长成了这副模样。

  “你……”

  “二……”

  两人同时开口,又同时住了嘴,沈秦筝清咳了一声:“你先说吧。”

  “二哥,你说的那位义商,并不像你想象中那么简单。”

  “何以见得。”

  “他……他有武艺,并且不弱。”

  沈秦筝笑了起来:“这个我倒是清楚,德泽兄的父亲剡溪公曾经也是江湖中人,听说在江湖上还是个颇有声望的人物,金盆洗手之礼办的甚是隆重。家学渊源,他学些武艺傍身并不奇怪。”

  沈秦箫将手上的短剑放在桌上,放松了些许,问道:“二哥清楚他的家世吗?”

  二人有意避开几年前的僵局,甚至不去想烟柳亭的那场送别。只要不提及过往,他们之间的气氛就会轻松很多。

  沈秦筝提起筷子,给他夹了一片白灼菜心:“我也是从江大人处得些许,想来江大人跟剡溪公有些交情也未可知。剡溪公出生在山南,成名却在中原一带。来,尝尝。”

  “剡溪公在江湖上广结善缘,甚至和天下武林的少林寺圆空大师亦交好。后来激流勇退金盆洗手,便在山南一带做起了镖局生意,借此攒下了丰厚家底。但老先生身体不好,早早撇下德泽兄仙去了。偌大一个家业,压在他头上,今日还能做得风生水起,德泽兄确实是个人物。”

  沈秦箫有些吃味:“你对他很是赞赏。”

  沈秦筝:“德泽兄风光霁月,你要是同他相处的久了,自然也会颇为敬服。连江祥大人都同他忘年交好,你该相信江大人的为人。”

  “嗯是。”沈秦箫心不在焉地搪塞,岔开话题道:“二哥方才要说什么?”

  沈秦筝注视了许久,长叹了一声,道:“阿箫,你长大了。”

  沈秦箫猝不及防,脸上飞快印出了两朵红云,耳根烧得直让他心慌。他慌忙起身,急切到甚至打翻了自己的碗筷:“我……我去结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