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3
作者:弦外听雨      更新:2021-01-31 16:07      字数:2496
  谢谢,谢谢……”边笑边哭,豆苗儿抹去泪痕,又想起来的担忧道,“福宝现在不到六岁,为什么会……”

  “征兆都会提前慢慢浮现,你要是不放心,马上将福宝送去那人身边,应当有所改善。在他十二岁前,他怎么都会比普通孩子体弱些,这些年,你应当不难发现。”

  才逼退的泪意再度涌现,豆苗儿心底难受又自责。她一直都没有想到这些,只当福宝身子骨弱了些,平日多补补便会改善,原来形势竟是这般严峻!

  送走道徵大师,豆苗儿一个人孤零零站在廊下。

  冬日的小院儿光秃秃的,看着教人心凉。

  呆站须臾,她攥紧双手,速速前去上西院寻曹老先生。

  新年将至,曹老先生在书房提笔创作年画。

  天色渐暗,内里点了两盏青灯。

  曹老先生关切问了数句福宝情况,听她语气,似是好转许多,也深感欣慰。

  “这几月,沈将军在此养伤,老夫看他对你颇为关照,此次上京,你不必太过拘束,沈将军是爽快仗义之人,虽严肃了些,但依着老夫从前对他的了解,是值得你信赖依赖的人。至于前两任夫人,老夫略有耳闻,都是意外,与沈将军并无任何干系,后来坊间有些流言蜚语,传他……那都是无稽之谈罢了!倒牵累他这些年无心姻缘,一直都在边疆为国为民,哎,还有他那一双儿女,依老夫看都是好苗儿,倘若有位夫人帮他照看教导,定不会变得如此顽劣不堪。”

  豆苗儿耐心听着,时而应和,等曹老暂停,她忙抬头,窘迫却再忍不住的直接打听:“曹老先生,上次前来拜访您的陆大人……”

  “哦?陆大人?”纸上笔墨微顿,曹筵及看她一眼,“上次陆大人因着竹雕想去拜访你,不料你身子不适,只得作罢。”

  “对。”豆苗儿懊恼咬唇,只恨一切都乱了套,早知今日,她当初……

  “曹老先生您可知道陆大人是否已有子嗣了?”

  “子嗣?”诧异地搁笔,曹筵及不确定,“这……老夫不大清楚,四年前老夫离京时他尚未娶亲,至于后来有没有成家生子,老夫上次并未过问。”

  “这样啊……”豆苗儿有些失望。

  “怎么了?”

  豆苗儿尴尬扯了扯僵硬的嘴角,她知这个问题十分奇怪,只得随口答:“不瞒曹老先生,我与陆大人是同乡,今日突然想起,所以才来打听一二。”

  “哦?还有这等事?”曹筵及感叹了句缘分,又唏嘘笑道,“陆大人年轻有为,当年连昭阳公主微服出宫时都对他一见钟情,想来这些年桃花十分旺盛,至于有没有与哪位千金喜结连理,老夫就真拿不准咯!你倒是可以问问沈将军,不过沈将军常年在外,与文官鲜少来往,估摸着他对这些也不大了解。”

  谢过曹老,再呆片刻,豆苗儿告辞。回下西院的每一步她都走得魂不守舍,脑子里更是慌乱如麻。

  为救福宝,她什么都愿意,哪怕心如刀割她也愿意就此松开他的手……

  但陆宴初愿意接受他吗?他喜欢他吗?如果他已有妻妾子嗣,他又会将福宝至于何地?如她心肝如她性命般的福宝,在他那里又会被当做什么?

  第37章

  将德善书院托付于曹老常亭等人,豆苗儿带着福宝前去京城。

  原先不多的行囊,在见过道徵大师后,多了数倍。福宝平日惯用的笔墨纸张、玩具、衣裳,还有他从小到大的藏,譬如奇形怪状的落叶卵石以及树枝,豆苗儿左看右看,那都是他成长的痕迹,是他心爱之物。此后余年,至少六载他都不会再回到这里,便都给他捎上吧!

  整理一番,竟装了十五六个木箱,沈临邑过来看时,虽未说什么,那神情却是有些咋舌,像是诧异有什么东西居然可以装那么多,这令豆苗儿十分尴尬。

  偏沈学成欢乐不已的闹喊道:“福宝,你是准备搬到我家吗?真好,那我过完年就不用来扬州了是吧?到时就请几个先生在府上上课,我跟你一起上学下学多好啊!”

  “不是……”豆苗儿揽着好奇的福宝讪讪解释,“我们抵达京城会去……”

  沈临邑咳嗽一声,打断她话,斜眼责斥沈学成:“你比福宝年长四岁,学问却落后一大截,你与他一起上课不嫌丢人?”

  扮了个鬼脸,沈学成哥俩好的上前抓住福宝手:“那有什么,福宝他打架打不过我!”

  “等他长到九岁,看你还说不说得出这种混账话。”沈临邑冷声道。

  “福宝九岁,我就十四岁,他长我也长,我永远都比他大。”沈学成拍了拍胸脯,看向乖顺的福宝,“我没算错吧?”

  福宝小声附耳提醒他:“错了,是十三。”

  “哦哦对,一时着急,说大了一岁……”沈学成跟着压低了嗓音。

  任由两个孩子说着“悄悄话”,豆苗儿与沈临邑相视一笑,都颇为无奈,方才的窘迫也瞬间化为虚无。

  十二月一日清晨,太阳钻出了脑袋尖儿,红灿灿的一轮沉在运河,被嗡隆起航的大船划开一道道碎金似的波纹。

  豆苗儿牵着福宝,与沈家姐弟站在岸畔等候,旁边还站着安成勇的一些家眷。

  沈临邑与安成勇在前头说话,仆人们则忙碌不停地把箱子一个个抬入船舱。

  比起豆苗儿的行囊,安府更多。早前他们得知安府家眷会随他们同时出发,在清江靠岸下船,去省亲。

  两盏茶后,行囊归纳妥当。

  两条家船不大不小,安府上到六十的老夫人,下到抱在怀里的奶娃娃,统共三十余人。

  等上船分配房间时,便显得有些拥挤。

  豆苗儿带福宝去搭乘另条载满行礼包袱的大船,她身份不起眼,没能引起什么注意。直至第一条船率先起航,安置好的沈慕春姐弟来寻福宝嗑瓜子解闷,才知他们不在这条船上,两人立即喊人准备一艘小船,要去找福宝。

  沈临邑听安府前来禀明情况,面色沉沉,蹙眉不悦。

  “沈大将军,要不您去劝劝小公子与大小姐?小的们实在没辙。”

  瞥了眼笑容满面的小厮,沈临邑沉默起身,走到甲板令人准备小船,三人一道离去。

  几个小厮面面相觑,拍着大腿慌忙去找管事人。

  小船没能行出多远,沈临邑就被安府两个儿子给亲自请了回去。

  沈慕春撇撇嘴,对这种事儿烦得很,边疆战士们一个个可比他们爽快简单多了。

  水上时光悠闲,成功汇合的三个大小孩子在船舱啃糕点吃零嘴欣赏风景,十分惬意。豆苗儿闲着也是闲着,准备给姐弟两各做双暖靴,算是答谢。

  她手脚利索,傍晚前就给沈慕春做完了一只鞋,叫她来试右脚,很是合适。

  沈学成巴巴盯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