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2
作者:九月轻歌      更新:2021-02-05 03:16      字数:2495
  。”

  董飞卿坐到她近前,笑眉笑眼地看着她做针线。针线在衣料间不急不缓地穿梭,她低眉敛目,显得娴静、温婉。

  过了一会儿,他把她搂到怀里,安置在膝上,“这小模样儿还挺好看。”

  “是么?”蒋徽拿针线的手动了动,“扎到你的话,还会好看么?”

  “怎么都好看。”董飞卿一手抚着她下颚,眸子熠熠生辉,“打小就好看。”

  蒋徽微笑,“真这么想啊?”

  “嗯。”他回忆着彼此年少时,神色特别柔软,“让我说,你十来岁的时候最好看。”那时候的她,脸颊有着婴儿肥,白里透红,活泼的时候,任谁都会多看几眼。

  “我才不信。”蒋徽笑道,“那时候你怎么说我来着?我可没忘。”

  他曾打趣她,说你这小丫头,活脱脱一只随时能把人挠个满脸花的猫。

  彼时她也不恼,说那你可防着点儿,别惹我。

  他就小声嘀咕,我又不缺姑奶奶。

  董飞卿想起来,笑,“我冤枉你了?是谁动不动就挠我?”

  “你自找的。”

  “对,自找的。”董飞卿啄了啄她的唇,“而且,到头来,我是缺你这么个姑奶奶。”

  蒋徽笑出声来。

  董飞卿把她手里的东西放到一旁,随口问她:“你打小就不爱搭理我,怎么回事?”

  “你不也一样么?”蒋徽说,“你说话歹毒,我说话噎人,多说几句话,没准儿就吵起来了。而且,那时的董大少爷,一般人真不敢往跟前凑。”

  他皱眉,“我怎么了?在叔父家里,脾气一直特别好。”

  蒋徽的笑意到了眼底,“早几年,我听程禄念叨过你一些事儿。你小的时候,用修衡哥的话说,就是横着走的小螃蟹。”

  董飞卿哈哈地笑起来,“这我认。”

  “那别人呢?”

  董飞卿想了想,说:“修衡哥小时候跟金元宝似的,真是人见人爱。开林哥从六七岁开始,就有点儿笑面虎的架势了。恺之比我们都活泼淘气,叔父二十多岁的时候,脾气特别有意思,有时候跟几岁的恺之对着耍赖不讲理,婶婶看着父子俩头疼,我们笑得肚子疼。”

  蒋徽只是听着,心里就暖融融的。

  “至于你,”董飞卿斟酌着,唇角已上扬成愉悦的弧度,“偶尔那个样子,就差在脑门儿上刻出一句话:离我远点儿。”

  蒋徽承认,“有些年,我脾气有点儿古怪,阴晴不定的。”

  “因何而起呢?我总想不明白。”叶先生是性情温和,言辞风趣的妙人,她每日在先生面前,按理说,潜移默化之下,她应该变得很柔和。但是没有。

  蒋徽只是笑。

  “说来听听。”董飞卿搂紧她,下颚摩挲着她的面颊,“不然我可黏上你了。”

  “有些事儿,你大概不知道。”蒋徽说,“我拜师之前,有一段日子,被蒋家长房安置到庄子上去了老太太那时候请人给我算卦,说我命硬,克至亲。只有奶娘陪着我。庄子上的下人都以为,家里不要我了,打心底嫌我晦气,恨不得把我和奶娘活活欺负死。上回我掐你,你问我跟谁学的损招,我是跟庄子上的下人学的。”

  最难熬的一段日子,她提起来,平平静静的,甚至语带笑意。

  “明白了?”蒋徽笑着刮了刮他挺直的鼻梁,“有时候跟你闹着闹着,就把涵养扔到一边儿了。”

  “要那玩意儿干嘛。”他说,片刻后,皱了皱眉,“难受。”

  “哪儿?”

  “生气、窝火。手痒痒。”

  蒋徽道:“用不着。那些人,我和郭妈妈早就拾过了。”

  “那也难受。”董飞卿点了点她的唇。

  她刚想揶揄,他以吻封唇。热切,霸道。

  董飞卿清楚,不承认也没用:这次,是真的有点儿心疼她。

  他见好就,不难为她,也不引火烧身。他在她耳边说:“你哄哄我。”

  蒋徽不应声,推开他的脸,躲避萦绕在耳边的灼热气息。

  董飞卿索性咬住她耳垂,牙齿轻扣,商量她:“蒋徽,能不能说句喜欢我?”

  “你这是哪根儿筋不对了?”

  “我想听。”哪有男人不爱听妻子说喜欢自己的?

  蒋徽愈发的气息不宁,嘴里却是一点儿都不肯吃亏,“你先说。”

  他饶了她,和她拉开距离,俊脸都有点儿拧巴了,“大男人怎么能说这种话?”

  道理上说不通,但他理直气壮。蒋徽把脸埋在他肩头,笑得身形微颤。

  “笑什么笑?”董飞卿没好气地拍着她的背,片刻后,也随着笑起来。

  蒋徽离开他臂弯,下地后提醒道:“你不是今晚在外面吃饭么?该走了吧?”

  笑意使然,那双大眼睛水光潋滟的,董飞卿凝了她一眼,笑微微地起身,“是该走了。回来再跟你找补。”

  方默前两日就从大兴赶到了城里,顺道帮父亲讨几笔债。董飞卿让他先料理家事,忙完了再聚。

  今日,方默派人来传话,在天福号定了一桌席面,想吃那儿的酱肘子了,明日再正正经经登门拜访。

  董飞卿换了身衣服,走出来的时候,恰逢郭妈妈进门问蒋徽要不要摆饭,他问了一句:“厨房做的什么?”

  郭妈妈笑吟吟地禀道:“糟银鱼、杏仁豆腐、火腿片、香椿饼,另有一道用豆皮、紫菜、虾肉做的汤。”

  董飞卿颔首一笑,走出门去,又折回来,坐到饭桌前,“快摆饭,我吃几口再走。”他想吃香椿饼了。

  郭妈妈一愣,随即忍着笑,称是而去。

  蒋徽心想,他这颠三倒四的做派,奶娘不知何时才能习惯。

  席间,董飞卿跟蒋徽说了方默其人,以及上回借钱的始末:

  方默的父亲做了半辈子趟子手,一身本领、经验都传授给了儿子。

  方默脑子灵,遇事有急智,十二三就进了沧州一个镖局走镖,到十八岁,已是颇有名气的镖头。

  家底越来越殷实,方默让父亲离开镖局,回大兴和母亲一起享清福也行,做点儿小本生意也行。

  方父依言回了大兴,拿出积蓄,做瓷器生意,但实在不是那块料,又嗜酒,酒桌上总是架不住人的好话,没多久就跟人称兄道弟。欠方家账的小生意人越来越多,方父总是喝两回酒就把讨债的事儿搁置一旁,又好面子,总不肯告诉方默实情。

  近日,实在周转不开了,拉下脸去讨债,债主要么躲着不见,要么撒泼耍赖。他又急又气,生了重病,这才写加急信件告知方默。

  不管怎样,方默得先救急,给老爷子看病,填补生意上的亏空。当下转手他人,赔得更多。只是,他平时除了交给双亲的家用,一向大手大脚的,手里从来存不下银子。到信,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