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宝山特别行政区
作者:清风老田      更新:2019-10-21 04:40      字数:9722
  第148章宝山特别行政区

  曾国荃哈哈大笑,说:“胡部长,老夫当然愿意,老夫素有老饕之恶名,打太平军、捻军,也曾大发战争财,可是家大业大,家兄又以儒臣自居,素爱清名,一大家子还得老夫操持着,不发点财可就要破家了。有发财的机会,只要不是去搜刮百姓,老夫绝对大力支持。”

  胡书达想起有传说说曾国荃搬空了太平天国的金库,就问这件事是不是真的,还想知道太平天国的金库有多少财宝。

  曾国荃满脸愤怒的说:“扯淡,老夫从来不畏惧恶名,但将金库的黑锅扣到老子头上就是欺人太甚。我进天京金库的时候,金库都能跑马,我是毛都没弄到一根。”

  “那金库的财宝哪去了?”胡书达好奇的问。

  “鬼知道,不过事后审讯李秀成等人,是有过了解,所谓的天京金库早就空了,被围困这么长时间,金库早就消耗的一干二净。太平军确实有不少财富,但曾经有过一次分家,出走的将领作为军资带走了一部分,剩下的就全消耗了。”曾国荃苦笑着回答。

  胡书达看着曾国荃微笑:“你可够冤的了。”

  曾国荃摇摇头说:“也不算冤,围困了天京三年时间,湘军兄弟跟着我长年在外征战,有家不能回,生死听天由命,够对不起他们的。因此,为了提高战斗力,我在战前对他们有过一些承诺,算是纵兵为患吧,他们进城之后,确实也搜刮了不少财宝,我也没有阻止,这点我还是承认的。”

  “这就是你不辩驳的原因?”胡书达问。

  “是,毕竟我不仅对弟兄们有亏,也对天京有亏,最后也就懒得辩驳了。”曾国荃落寂的说。

  曾国荃的话可信度还是很高,毕竟其性格非常的直率,没有不必要说谎。胡书达感觉历史和传说不可全信,没有亲眼见过,很多说法很有可能以讹传讹,甚至是有些人故意造谣也很难说。

  和曾国荃越聊越深,几个从后世来的人对曾国荃和湘军也越来越了解,同时也对曾家兄弟在两江地区的影响力很震惊。

  两江总督这个位置很难做,朝廷为了清除曾家在两江的影响力,不遗余力的打压曾家,不仅没兑现封王承诺,还调离曾国藩,裁撤湘军,用尽手段打压制衡,对慈禧这种分化手段,曾国荃多少还是有些怨恨的。

  湘军集团在两江经营十余年,可以说不仅仅是两江,甚至东南数省都是湘军的地盘,两江总督也基本上算是湘军的专属,别人觊觎这个位置还真玩不下去,即便李鸿章这个曾经曾国藩的部下来这里,仅呆一年时间也得滚蛋。

  曾国荃先在战场较量许多年,后又在官场打拼许多年,心里早就明白一件事,清朝内忧暂除,外患日深,上至老佛爷,下迄地方官,即便旰食宵衣,也很难救

  治这膏肓之疾。

  两江局势很危机,朝廷无奈之中清楚曾国荃前来坐镇,没有奢求他能出什么上佳政绩,只希望曾国荃的到来能震慑住残留分散在江南地区的湘军余部,能将江南的局势维持住,不要继续整出什么大乱子来。

  曾国荃清楚自己的任务,但他心底里对朝廷多有失望,甚至,甚至夜深人静的时候,颇为心有不甘,后悔当年手握30万大军,没有趁机裹挟兄长在江南称王称帝,否则也不至于湘军败落到如此地步,还得出山为朝廷收拾这残局。

  不过,通过对曾国荃的了解,胡书达等人清楚曾国荃在江南的影响力依旧很大,在江南推行改革的可行性还是蛮高的。

  胡书达说:“曾老先生,真的下定决心在这两江地区进行改革了?”

  曾国荃回答说:“当然,不过还得看胡部长的计划,谋而后动,如果没有一定的可操作性,那还不如继续这样下去,没有必要铤而走险,最后落得一个死无全尸的下场。”

  胡书达说:“我们兰芳国防军的战斗力如何,曾老先生应该还不了解,这一点,你可以向邵大人、曹总兵进行了解,只要你能下定决定,我可以帮你按照我们的练兵方法训练一支新军,为将来的改革保驾护航。”

  “练兵?练兵得花钱,别看两江物产富庶,目前也没有多少余粮,要想支撑一支强军,颇为困难,不知胡部长有何良策?而且,你们这么不遗余力的帮我,不会毫无所求吧?”曾国荃虽然心动,但也清楚礼下于人,必有所求,何况还是这么大一个桃子等着自己垂手可摘。

  胡书达说:“当然不是白白帮忙,大清之所以内忧层出不尽,常有动荡,主要原因还是百姓吃不饱,一有自然灾害,流民丛生,隐患不断,随时都有民乱爆发的危险。我们需要移民,别的人不需要,只需要那些吃不饱穿不暖的流民。你们无法给予他们温饱,我们可以。”

  “移民?”

  曾国荃沉默着,邵友濂等人也沉默着,这是第一次了解兰芳国的需求,非常之震惊,想过很多可能,唯一没有想到的是这一种。

  “我不是很明白,还请细说。”曾国荃探寻原由。

  “请问。”胡书达伸手示意。

  “仅仅是移民而已,你们完全可以在上海这里设置招工点,很简单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何必大费周章?据我所知,鹰酱就是这样做的,他们在清朝招收大量移民前往美洲大陆开荒建设。”曾国荃问。

  胡书达解释说:“第一,我不忍心看着同胞继续忍饥挨饿,能多招收就尽量多招收,而且我们对移民数量没有上限,越多越好;第二,我希望能帮助你们建立一个能媲美西方那样的工业基础,以至于有能力自己应对洋人的威胁。”

  “越多越好?”

  “我们身处南洋

  ,土地辽阔,华人数量太少,很难控制这么多地方,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我们对其他种族的人并不放心,只有多多从内地吸收移民。”胡书达解释着原因,“据我所知,内地土地兼并不断加剧,佃农故土难离、忍气吞声,过着糠菜半年粮的生活,流民背井离乡、流落异地,城市工业落后,吸收流民的能力很差,地方社会秩序紊乱,民变峰起。”

  对于国情的民情,曾国荃是非常清楚,不说其他地方,两江地区的流民就非常多,不是沦为乞丐和娼妓,就是结伙为盗、占山为匪,成为社会的赘瘤,剿之不尽,危祸一方。

  关于土地兼并问题,他同样清楚,自己就在湖南广置田产6000亩,无法,这个时代只有土地才是存身之本,曾家人多,别无他法,他也不得不如此。

  能够有一个地方安置大量流民,曾国荃也是求之不得,至少地方稳定的隐患也将大大减少,即便不一起合作发财,仅流民一事,自己也得支持。

  “没问题,我会大大支持。”曾国荃答应下来,并对邵友濂说:“小村,仰蘧,你们上海道也要极力的配合和支持胡部长的移民工作,尽可能的劝说那些无业游民移民,为自己谋取更多的生存空间。”

  “是,总督大人,卑职一定尽心尽力操办。”邵友濂和龚照瑗拱手应承。

  “多谢曾大人成全。”胡书达也拱手表示感谢。

  “这都是小事,而且是分内之事,你我也能因此事获得好处,何乐而不为,并且也算救助灾民,此为大善。”曾国荃一点也不迂腐很是通情达理。

  胡书达说:“既然曾大人如此为民考虑,我也不能亏待您。我们的第一个合作项目就是贸易合作,我建议各位大人共同出资成立一个股份公司,按照出资比例核定一个股份。我们将我们的商品在大清的销售权交给这个股份公司,你们请专门的人来经营管理,所获利润按照股份进行分配。”

  “这没有问题。”曾国荃答应之后又好奇的问:“问题是经营什么样的货物?胡部长就能确信所经营只货物一定能够获利?”

  “当然,我们说提供的货物在清朝绝对有市场,货物不但物美价廉,而且还有不少新奇之物,必定会成为众多官僚、地主、富商等高端人群喜爱之物。这样的生意,我想可以让你们成为一代富商,从而不再有后顾之忧。”胡书达回答。

  曾国荃看了看邵友濂等人,毕竟他对兰芳还不是很了解,从客轮上所见之物来看,胡书达不像是说假话,希望能从邵友濂这些先与胡书达打交道的人那里获得一点信息。

  从邵友濂等人欣喜的表情,曾国荃看出这大有可为,他开心的说:“好,我答应,等会我们私下确定这个什么股份公司的股份分配,同时我也在此承诺

  ,见者有份,大家既然知道这件事,利益均沾的道理,本督还是懂的。”

  胡书达继续说:“清朝衰弱,另一个原因是工业基础太差,我们要大力发展工业。为了不受到外来因素的干扰,我建议兰芳和两江总督府一起合作,成立一个特别行政区。”

  “何为特别行政区?”又听到一个新名词,曾国荃不耻下问。

  胡书达知道解释得太复杂,这些人一定听不懂,他说:“为了对改革进行试验,成立一个独立的新区,该区实行特殊的社会制度,享受高度自治权,可以实行和大清帝国不一样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

  曾国荃脸色一变,严肃的说:“胡部长,这不就是租界吗?你们兰芳也想学西洋鬼子一样在上海成立租界?”

  “曾大人还请稍安勿躁。”胡书达用手制止要发怒的曾国荃,说:“这个租界是两回事,第一,特别行政区不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只是大清帝国的一个行政单位,其法律地位相当于省或者是府、县,依旧是处于两江总督府的管辖范围之下。”

  “第二,特别行政区可以拥有独立的立法权,但包括有关国防、外交,以及其他有关体现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内容。”

  “第三,特别行政区实行特殊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制度。在法律方面,特别行政区不受大清帝国的刑法、民法限制,在行政方面,特别行政区享受独立的财政、经济贸易、货币金融、海运、文化教育和治安等方面管理权,在司法方面,享受司法终审权,找涉外方面,在维护大清帝国主权和领土统一的基础上面处理有关对外事务。”

  曾国荃认真的听着胡书达的解释,似懂非懂,还需要进一步消化和了解,他问:“在上海?”

  胡书达说:“最理想的地方是宝山,我们可以帮你们建设处一个滨海港口现代化城市,并建立发达的工业基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