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2
作者:总裁哥哥      更新:2021-02-17 10:27      字数:2460
  思进取。你们渴求着平等,却不敢张开你们的双手亲自拥抱平等。

  与知识无关,你们的思想如此贫瘠!”

  连葛继涵自己都没有发现,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他竟悄悄地屏住了呼吸。便连手中捧着文稿的动作,都变得有些小心翼翼起来。

  无可否认,这篇《平等》是令人震撼的,即便是与《一无所有》相比,也是如此。

  换句话说,假使这篇《平等》未曾出现,那么《一无所有》便也称得上是一篇可喜之作了。但在《平等》出现之后,那么原本还可圈可点的《一无所有》,便显得有些平淡无奇了。

  当然,《平等》和《一无所有》,一篇是散文,一篇是短篇小说,且两篇又都是出自锦颐之手,原本就是没有什么可比性的。他之所以在心中对锦颐的两篇文章进行比较,无非便是惊喜于锦颐的进步神速罢了。

  如果说,当他看见锦颐的《一无所有》的时候,他还会感叹一句“不愧是谢锦言先生的妹妹”的话,那么在看见锦颐的《平等》时,他便不自觉的联想到了当今文坛的顶级人物卢瑟先生了。

  卢瑟的原名是谭可久,卢瑟只是他的笔名,音译自英文的loser。他说,列强侵华之时,华夏是个失败者。满清签订各种屈辱条约时,华夏同样是个失败者。但是,在他看来,华夏不可能永远都是失败的,华人也不可能永远都是居于人下的,所以,他以此谨记。

  同谢锦言一样,卢瑟也是一个惯于撰写批判性文章的作者。不过与其不同,卢瑟的批判必定是竭尽全力、不留一丝情面的。如同他那样的文字,虽然扎眼、虽然刺耳,但是必须得承认,那是极能煽动人,极有效用的。

  如果文人的圈子里也必定是要分出个高下的话,那么卢瑟先生必定是站在最顶层的其中一个。而现在,他看着锦颐的文章,竟然也能联想到卢瑟先生的身上去了。

  葛继涵手中紧攥着《平等》的文稿,心中蓦地便激动了起来。他几乎可以想象,这篇《平等》发表之后,又该掀起怎样的一阵激烈的讨论。

  刊登!必须刊登!

  就像是忘了先前还担忧着《平等》太过冒险一般,葛继涵激动得从自己的座位上站了起来,几乎没有片刻的犹豫,便在心里做下了决定。甚至,他已经在想着要为《平等》申请一个显眼一些的版块。

  *

  《申报》报纸的印刷,不过便是一夜的事情。等到翌日清晨的时候,那印着锦颐的《平等》的《申报》,便已经开始发行了。

  如往常一般拥挤的小茶楼里,一念报人在拿出最新一期的报纸时,先习惯性的端起了茶杯,吮了一口清茶,才随手翻开了报纸。

  一眼瞥去,见报纸的第二页用了整整一页的篇幅,只为了刊登一篇文章和一篇编辑的评论,便也不准备再往下翻去,将手中的报纸折叠着捏在手上,清了清嗓子,扬声道

  “下面我念的,是来自时下人们时常谈论起的谢锦颐先生的文章《平等》。”

  他顿了顿,待茶楼里的人们渐渐平静下来了之后,才继续道

  “《平等》

  人生而不平等,我从来知道。”

  几乎是念报人第一句话的话音刚刚落下,茶楼里原本还有着些细碎的谈话声,瞬间便安静了下来。整个茶楼的大厅寂静无声,安静的有些骇人

  这不该是属于一个茶楼的气氛的。

  沉寂良久,就在这样古怪的气氛之中,念报人皱着眉继续念了下去。一字一句,越念,嘴上的口吻便也变得越是耐人寻味,茶楼里的听众们听着,便也越是觉得不是滋味。

  听着那样的文章,他们有感触吗?

  必定是有的。

  但是更多的,他们却是感到不喜,想要回避。

  这些人们也并非就是不明事理的,锦颐文章里的那些话,隐隐绰绰间,他们也不是不能感受到的。他们只是选择回避,不愿深究罢了。

  忠言虽是忠言,却始终逆耳。人大约都是喜欢听自己喜欢听的,哪怕是自欺欺人也好,他们也想听听他们实际上是与洋人们平等的。但今天,锦颐的一篇《平等》,硬生生的打破了他们的梦。

  以至于他们还因此暗恨起锦颐写出了那样一篇文章,颇为恼羞成怒的开始骂起锦颐是一派胡言、言之不实。

  诸如此类的场景正在上海的各个地点上演着。

  那些生活在上流社会的资本家和政治家们倒也还好,锦颐的一篇文章,除了有着那么些辛辣的讽刺以外,对他们其实并无太多影响。

  至于其他人……

  真相,倒是真正的真相。只不过愿意直面真相的人,却是终究太少。

  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恼怒锦颐戳破他们的丑态,骄矜自傲的文人们暗恨锦颐打破他们美好的幻象。到了最后,除了一些真正清醒的人士以外,能够站在锦颐这一战线,认可锦颐文章中的所言之物的人,竟然寥寥无几。

  原本还因游、行一事而为人津津乐道的锦颐,一时之间竟好似成了人们口中的一个恶人,任得他们口诛笔伐。

  终归,她不是卢瑟先生。终归,她的根基还是太浅。

  作者有话要说:谢谢昵称不详扔了1个地雷

  ☆、第十五章

  不是每个人都是卢瑟。并且,即便是卢瑟,在成名之前,他的日子也必定是不曾好过的。这便是书写批判性文章的文人们的生活。

  书写批判性文章,那与含有暗喻的小说不同,那是直晃晃的将真相摆到明面上来,那是你切切实实的在向天下人宣告你的不满。写这样的文章,揭露的是某一个黑暗,是某一种社会现象,但在写之前,你便必须要明白,你的文章,或许是不被天下人接受的。

  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明白。所以,向来能毫无顾忌的写出批判性文章的文人极少。这个道理,锦颐也明白,然而即便明白这是极其冒险的,她还是这样写了。

  早在动笔写下《平等》之前,她便知道,关于这篇文章的舆论,必定是只能有一方是以一种势不可挡的威视大获全胜的。

  《平等》发表之后,显然是它的负、面、评论要占了上风。甚至,这股谩骂的风潮还渐渐的牵涉到了锦颐本人的身上。其中,尤其以一些“老牌”文人们的反应最为强烈。

  他们说,会写出《平等》这样文章的作者,本身便是带有反社会人格的。

  他们将锦颐臆想成为一个思想黑暗的人,撰写成一篇篇的文章刊登在报纸上。他们竭尽全力的抹黑锦颐,只因锦颐在《平等》里提了一句

  “文人,是最清高,也是最懂得见风使舵的存在”。

  任何一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