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面佛(上)
作者:连朝语      更新:2019-10-22 01:03      字数:5802
  万喜爱花,尤爱海棠。

  或许是出家前,他的名字便叫做李海棠。

  那年李海棠二十三岁,恰逢四月,天色很好,万里青空。

  去花神湖踏青的人很多,因为花神湖不仅有清澈见底的湖水可以荡舟,更有无数美丽罕有的花朵能够观赏。

  比如“海棠王花”,传说是花中极品,只在《花卉志》中记载过一次盛开的记录,那也是很多年前了,花神湖有“海棠王花”的花株,无数年来却始终是花株,无数花匠试过无数种方法都未能让它开出花朵,因此得了个“假昙”的别号,说是不遇韦陀终不开。

  花神湖上有一座无名石桥,游人为石桥取名叫做“情人眼”,李海棠却始终觉得那座石桥其实更像一道月牙,叫做“月牙桥”更贴切。

  这一年二十三岁四月里,李海棠再一次看过依旧没有花苞的海棠王花花株,携着春风向月牙桥漫步走去,行过花神湖畔,折过湖边嫩柳,来在石桥上,头海棠王花能活千年之久,随缘而开,或许它已经活了几百年,早就无意与群芳争艳……”

  “石桥”姑娘嗯了一声,二人乘回小船,重回到月牙桥。

  斗笠蓑衣一身,风雨满袖,花神湖面明如洗镜,目尽处是一幅雨幕山清,有僧缓缓道:“微雨自天来,润物细无声,功名利禄如云烟一场,恰逢石桥,山前是梦,山后亦是梦。”

  斗笠蓑衣一身,风雨满袖,桥上人对影成双。

  “石桥”姑娘站在桥中央,看着李海棠的背影低语道:“李海棠,方才我在路上摔了一跤,你摸摸看我的脸是不是肿了?”

  说着走到李海棠面前,缓缓摘下斗笠,一张清丽雪白的面颊映入眼帘,哪里有半分肿了?

  斜阳晚照,眼前人眉如柳条,双眼似月牙,笑起来便有两个浅浅的酒窝,带笑说道:“好了,你既见了我的面,又摸了我的脸,男女授受不亲最是大防,你是非娶我不可了!不然我还有何面目苟全于世?”

  李海棠怔然,花神湖面涟漪万千,又怎及此刻心中波涛丝毫。

  老寺青山上,万喜长跪在南山大师身前,南山大师长叹一声,重将三千烦恼丝还了他。

  这一年,李海棠二十七岁。

  下山后,赶到锦城一座大宅前时,一如初见“石桥”,夕阳下少女坐在桥沿的黄昏时分,宅前左右石狮颈上各系着一个大红绣球,宅邸大门高悬着喜庆的大红灯笼,着人一问,那人笑道:“你是本地人么,怎地连员外郎家的喜事都不知?员外郎家三个姑娘,这幺儿虽是庶出却最得员外郎喜爱,前日在大夫人的主持下招了个姑爷,那长得配咱们员外家姑娘真是郎才女貌啊!姑爷好像姓李,员外郎从外地经商回来指不定有多高兴呢!”

  李海棠脑中“嗡”的一响,不住回响着“姑爷好像姓李”这六个字,心中莫名的生起一丝慌乱,就这样定定地站在大街之上,等回过神来已是夜幕时分。

  府门已闭,街上却是灯火阑珊,城中好像正在举办灯会,一片欢声笑语中,李海棠慢慢走向悬挂着大红灯笼的墙角,靠在墙上失神。他心中回想起自己这些年的经历,突然发现老天爷似乎特别喜欢从他这里带走他最珍爱的人或事物,先是十年寒窗大考落第,然后是双亲亡故家财散尽,平生最爱的海棠王花没有为他盛开过一朵,“石桥”姑娘雀跃地说要嫁给他,却在三日前与另一个人拜过堂成了亲。

  晚风幽幽,不时送来阵阵银铃般的笑声,原来是一群十五六岁的女孩正在灯火通明的街市上对诗猜灯谜,发出银铃般笑声的便是那个身穿黄衣的少女,正与一个少年郎在对诗,那少年郎手中折扇潇洒一摇,向那少女动情说道:“三郎一见小姐如故,不由想起司马相如的一首诗赠给小姐: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黄衣少女闻言轻笑,似有几分羞怯,道:“多谢公子抬爱,小女子可比不得卓文君,而且小女子听说后来卓文君也写了一首诗给相如公子,你听:

  皑皑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摇扇少年郎闻言一愣,尴尬地笑了笑,忙拱手说道:“三郎班门弄斧,原来小姐竟深藏不露实在令人佩服,三郎想起尚有要事在身,先告辞了,有缘再会。”

  黄衣少女回礼笑道:“公子美誉,小女子愧不敢当!”

  执扇少年郎含笑与少女分别,向长街深处走去,姿态仍然潇洒,不知此时又在哪处灯火阑珊下摇扇吟诗言笑晏晏。

  这两首诗第一首叫做《凤求凰》,是司马相如写给卓文君的定情诗,彼时司马相如确是真情实意地爱慕卓文君,卓文君也被司马相如的文采所打动并嫁给了他,不过那时司马相如还只是一介布衣,而卓文君的父亲却是蜀地豪阀卓王孙,卓文君为了爱情不惜与相如私奔;但是朱颜易改沧海变换,相如发迹后欲娶一茂陵女子为妾,于是卓文君便写了《白头吟》这首诗叫人送去给相如,司马相如看到卓文君在诗中第六句写道“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后幡然悔悟,从此打消了纳妾的念头。

  而如今司马相如的《凤求凰》已然变成了读书人获取少女芳心的手段,还有几人愿意记得卓文君后来写过这首《白头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