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摄生真录
作者:云吾      更新:2019-11-07 18:22      字数:9454
  刘神威和吴君一均是一愣。

  孙思邈笑着坐到凉亭之中,示意让刘神威站起来,说道:“神威,为师早就算出你在心境上有此一劫。”

  刘神威站起身来,和吴君一站在凉亭前,看着师傅,等待孙思邈的解答。

  “神威,你跟随为师多年,谷中修行虽枯燥乏味,你却从未遇到过心境上的挫折,因此在心境修为上,还差得很远。知道师父之前为何只传授你《摄生真录》的入门法诀吗?那是因为《摄生真录》威力巨大,对心性要求极高,心境不过关的人是驾驭不了的。”孙思邈说道,“为师一直在等一个机会,帮你淬炼心神,增强心境,可这一等就是数年,直到君一来到太白山谷,我从他体内看到了先天八卦,这才知晓时机已到。”

  说到这里孙思邈顿了一下,看着师兄弟二人渐渐张开的嘴巴笑道:“君一的道法修行注定如同妖孽般快速,师傅让你带他入道,不仅是考验你的道法根基,同时也是在淬炼你的心境修为!若能踏过这道坎,为师才放心让你下山。”

  刘神威和吴君一彻底震惊了。原来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师傅孙思邈的掌握之中!

  “师傅我……”刘神威张开嘴,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孙思邈眼中满是慈祥道:“神威,心有不忿千万不要藏着,我道家修行就是要逍遥天下,不说出来,还能逍遥吗?还好君一的先天八卦足够厉害,成功引出了你心底的那一点阴暗,若非如此可有师傅我头疼的了。”

  刘神威哽咽,平日话不多的师傅原来如此关心自己,为了让自己更好的修为,竟然算到了如此地步!

  吴君一拍了拍刘神威的肩膀,伸手搂住了他,这次刘神威没有推开吴君一,因为他感受到了,这种亲昵的举动,正是心无芥蒂的兄弟之情。

  孙思邈从衣袖中拿出一本书,说道:“神威,心魔未生便已根除,对你之后的修行大有益处,今后做事一定要做到问心无愧!这是《摄生真录》,你拿去吧。”

  刘神威奉双手接过《摄生真录》,躬身拜谢道:“弟子刘神威万谢师尊!”

  小心翼翼地将《摄生真录》揣入怀中,仿佛这是天下最珍贵的东西,刘神威觉得胸口处热乎乎的。

  吴君一笑着问道:“师傅,《摄生真录》我之前见师兄用过,但是有些看不明白,您能不能讲讲这道法到底有何妙用。”

  孙思邈笑道:“打听别人的道法绝技可是大忌,不过在我门下没有这样的规矩。君一想听,为师就给你们讲讲《摄生真录》,神威,你可要认真聆听。”

  “是师傅。”

  孙思邈说道:“《摄生真录》是为师创立的三大绝技之一,其道法根源是天下的万物生灵,简而言之就是利用罡气驱使鲜活生命的一种道法。听起来像是邪门道法,实际《摄生真录》修到极致,对使用者和被驱使者均有益处。神威之前所使用的只是《摄生真录》的入门法术,与生灵融合,结合二者的长处使出比二者总和更强的力量。”

  好强!吴君一心中惊讶不已,一加一大于二?这《摄生真录》仅仅是入门法术就如此强大,那后面的法诀还能了得?

  孙思邈继续说道:“《摄生真录》的入门道法,有些许副作用,对先天罡气需求巨大,持续时间短暂,道法结束后二者均会陷入一定的疲劳期。《摄生真录》的进阶道法,是借用万物生灵之气,达到强化自身的效果,一定要记住是借用,而非夺取,万事万物皆有灵性,强取豪夺只会引起反噬。而《摄生真录》的最终道法,便是同行同修,身外化形!”

  “身外化形?”吴君一惊讶问道,“是分身之术吗?”

  孙思邈摆手道:“《摄生真录》的身外化形并非如此简单,《摄生真录》修到极致,可将自身罡气道法与另一生灵共融,之后二者命脉相通,荣辱与共。”

  刘神威不禁问道:“这不就是入门道法的永久之法吗?”

  “非也。”孙思邈说道,“一人修行,两人受益,两人修行,四倍受益,一旦与另一生灵共融,无需费力,随时随地便可调用其道法罡气,从此相当于多了一个你在修行,只不过能与之达成共融的生灵万里挑一,甚至可以说可遇而不可求。《摄生真录》妙用非凡,具体道法还需神威你自行揣摩。”

  刘神威点点头,《摄生真录》的威力他最清楚不过,今后若修行大成,天师境界指日可待!一旁听着的吴君一则有些发愣,原来世间还有如此神奇的道法!

  孙思邈站起身来,望着天上月亮道:“时候不早了,都回去歇着吧,明日做完早课,神威你收拾东西下山即可。”

  说完,孙思邈转身就走,不过走了几步之后,孙思邈停下说道:“神威,下山若遇到你大师兄,替为师转告他一句话。”

  “师傅请讲。”刘神威说道。

  “太白山谷永远是你们的家,若有难处,回来找师傅。”

  刘神威泪目涟涟,跪地拜道:“弟子谨记!师傅保重!”

  月色朦胧,夜风微凉,一时间仿佛天地都静止了,杏树落花随着微风在空中飘荡,徐徐的香气竟也变得忧伤起来,师傅孙思邈已经回屋了,刘神威跪在地上低低抽泣,吴君一忽感鼻子有些酸楚,不禁吟道:“山中相送罢,夜暮掩柴扉,杏花年年放,神威归不归?”

  刘神威擦干眼泪,站起身来,“师弟,能否把刚刚那首诗落笔送于师兄?”

  “应当如此!”

  正好刚才书写《增广贤文》的笔墨纸砚还放在石桌之上,吴君一走上前,提笔写下了这首《山中送别》。

  看着这首离别之情跃然于纸上的诗文,刘神威不禁破涕为笑道:“师弟,若你转道修儒,说不定也能成为名垂千古的居士。”

  吴君一笑道:“说不定我能成为千百年来第一位儒道呢!”

  “会写诗文的道士并不少见,能同时修行先天罡气和浩然正气的儒道还未曾见过,师弟,我看好你。”刘神威第一次说出这样打趣的话语。

  看着浑身轻松的刘神威,吴君一打心底替他高兴,此次分别之后,下次见面不知是何时,若是有酒就好了。

  想到这里吴君一望向刘神威,发现刘神威也在看他,兄弟二人心照不宣,相视一笑,刘神威转身回到了房中。

  不一会儿,刘神威抱着一个坛子走了出来,吴君一眼前一亮,问道:“师兄,咱们修道之人能喝酒吗?”

  刘神威把酒坛放到石桌上,拿出两个碗,一边倒酒一边说道:“当然能喝,我们道士又不像和尚那般有那么多清规戒律,当初张道陵天师创立正一道,还专门设有祭酒道士一职,别说喝酒了,就算是娶妻,也不是不可以,只不过大部分修道者为了能在道法修行上更进一步,才一直保持元阳不泄。”

  听了刘神威的话,吴君一这才回忆起来,后世道教的戒条多数来自于明末清初王常月创立的《全真丛林》,全真教是后世道教两大派别之一,声势浩大,其教规《初真戒律》、《中极戒》、《天仙大戒》合称“三堂大戒”,多达数百条,其中大量吸收佛教戒律,这才给了后世之人留下道士不能喝酒吃肉的观念。

  刘神威倒满两碗酒,递给吴君一一碗,师兄弟二人举碗相视,刘神威说道:“师弟,天亮后师兄就走了,今后你多多孝顺师傅,打理好太白山谷。”

  “师兄放心!”

  师兄弟二人将碗中的酒一饮而尽。此酒入口微辣,入喉清凉,入腹竟化作一团暖暖的气流,口腹之间清香四溢,出奇的好喝!

  吴君一惊喜问道:“师兄,此酒是用什么酿制?”

  刘神威从未像这样喝过酒,牛饮一碗甚是痛快,说道:“这是师傅用太白山中的杏花和少许药材酿制的米酒,名为杏花汾,好喝是好喝,但是后劲很足。我房间的地窖内还有十几坛,和道茶一样,是师傅的得意之作,只有款待贵客时师傅才会拿出来,师弟你可别偷喝光。”

  吴君一又倒了一碗,笑道:“师兄你大可放心,我并非贪酒之人,怎么可能会偷喝光师傅的藏酒。”

  说着吴君一将碗中的杏花汾再次一饮而尽。刘神威哭笑不得,却也没有阻止吴君一,而是也随之痛饮一碗。

  师兄弟俩你一碗我一碗,足足喝下一坛杏花汾,吴君一意犹未尽,想再去刘神威房中取一坛,可刚走出凉亭,夜风一吹,酒劲瞬间上头,一阵天旋地转之后,栽倒在地。刘神威大笑着去扶吴君一,也还没走出去几步,酒劲席卷而上,醉倒在了吴君一的身上。师兄弟二人伶仃大醉,躺在地上,仍旧回味着杏花汾的美妙。

  过了一会儿,孙思邈从房中走出来,看着絮絮叨叨说着梦话的师兄弟二人,眼中尽是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