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周仓称王(1)
作者:沐散人      更新:2019-11-10 01:46      字数:5444
  徐庶已经习惯于周仓的奇思妙想,特别是有些做法经过多年以后才得到验证,但他依旧提出了自己的疑虑。

  历史已经发生转变,作为后来者,周仓逐渐的感觉到自己正在失去对事件的预知,汉中之战与水淹七军发生时间的颠倒就是最好的例证,而陆逊离开孙权阵营,投入到北方征战,则将进一步改变历史进程。

  周仓自然不会说是自己在为防止出现五胡乱华给中原和汉人带来巨大灾难而未雨绸缪。只能给徐庶解释,趁你病要你命,趁北方各族之间的混乱和势力的衰落,解决后顾之忧。至于给了曹操和孙权喘息之机更好解释,失去荆州和关羽,刘备无论是为了面子还是对属下都要有个交代,孙刘之间不久就会发生大战,曹操垂涎于荆州,又不敢招惹自己,因此必会谋求在孙刘之战中获得利益。那时候再决定是先伐曹操还是孙权。说白了,还是实力决定一切。自己现在的底盘够大,因此不急于扩张,当务之急是发展,充实人口再扩充兵力。

  周仓原计划在三至五年时间,将陆上五军和水军都扩充至十万人,总兵力达到六十万。这么多的人马,来自经济和兵源上的压力很大,正常来说三十百姓可养一兵,那就需要一千八百万的人口,自己连一半还不够,想要扩军就是穷兵黩武,缺少足够支持的军队就是纸老虎。

  对这种说法,徐庶还是极其认同,于是他又转到称王的问题上,徐庶建议既然周仓不设封地,那也就无所谓辽王、燕王、齐王,不如干脆叫摄政王。

  所谓的摄政就是协助暂时不能处理国家事务的君主,西周时期周公摄政,本朝的王莽。周仓摇摇头,名称虽好,不合时宜。

  徐庶又建议称议政王。呃~~~周仓一阵恶寒,真难为徐庶想出这两个名字,不知道的还以为徐庶是从大清来的,摄政王不是多尔衮吗,议政王不就是鬼子六吗?

  也罢,议政王要比摄政王好的多,摄政王往往会有篡位之嫌,而且代君王摄政早晚是要还给君王的,议政则可一直延续,并且这个称谓明显要柔和、靠谱许多。

  商量好了爵位,就该确定官位。朝廷给周仓正式的任命是征东将军、徐州牧,后来孙权表奏为骠骑将军,曹操未与理睬,周仓自命骠骑将军。既然称王,官位也要升。曹操现在是魏王、丞相、冀州牧,徐庶建议周仓任大将军。鉴于现在混乱的官职体系,尤其是天子还在曹操手中,周仓也只得采纳徐庶的建议。

  送走徐庶之后,周仓又开始陷入思考。按照历史记载,曹操大约还能再活三五年,曹丕继任后就会逼迫献帝禅位称帝,不知道是否会照此发展。如果将来发展到这一步,自己必须要想办法把刘协救出来,那组建新的中央政权就会顺理成章,而且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建立新的政治体系和社会秩序。

  想到这里,周仓密令周冲速来济南。

  一系列的新举措出台,各司、州紧张的忙碌起来,其中最忙的是宣教司蒋干,编辑处刚刚迈上正轨,又启动基金处,还要做好宣传和引导,殊为不易,周仓只好把主簿彭城章华还有广陵陈峻调给蒋干,手下六名主簿又变成了两个,济南刘璇、郯城张淼。鸿胪司主事王粲则被借调给孙乾筹办学院。

  十月末,各处信息返回,无一例外的劝周仓称王。建安二十二年十一月,周仓上表自封议政王、大将军,派使前往江东知与吴主孙权。

  此时周仓已经在这个时代度过了五十三年,从出生在贫困的裴家村,周仓就开始为生存而奋斗,从小苦练技能,十六岁独自与一头驴为伴闯荡东海,结识了自己的第一个贵人陈登,卖盐掘到第一桶金。接着结识糜芳、甘公,依靠甘公的举荐在十八岁成为陶谦主簿,正式踏入仕途,而也就在这个时候组建了自己的第一套班底:裴元绍、甘池、陈仲、典韦、张颌、张炯、刘立,并且与公孙瓒结识。

  二十岁,随陶谦西征,路上结识吕布,在西凉凭借勇力和智慧得到张温赏识,担任别部司马,从此开始掌管兵权。而与董卓的交往和与牛辅的结交,为他积攒了人脉,并依靠牛辅的资助有了自己的队伍。

  二十二岁,随陶谦返回雒阳,结识了曹操,从此与之开始了三十多年的恩恩怨怨;招揽了周冲和周喜,这两个本不该存在的人。二十四岁在徐州受到排挤,但自己借机开辟了卧牛岗和大别山两个根据地,为自己集聚人马、钱财和粮草。

  二十六岁,跟随曹操参与袁绍讨伐董卓;三十岁前往关中,从李傕、郭汜手中接天子刘协东归,将徐晃、李儒收之麾下。三十二岁,出任广陵太守,开办学院,培养人才。三十四岁,趁曹刘大战,获取半个徐州,三十六岁趁曹袁官渡之战,成为徐州刺史。

  二十年的时间,周仓在各诸侯豪强之间辗转腾挪,从夹缝中成为一方诸侯,开启争雄天下的序幕。在这之后,跨海击辽,平夷灭倭,以辽东为基地,夺取幽、冀、青、并四州,彻底成为一方霸主。

  三十七年,弹指一挥间。回想往事,周仓只剩下唏嘘感慨。虽说取得现在的地位,主要是取决于自己对历史的掌控和对人才的认知,但其中又有多少波折和凶险?一介白身、白手起家,是何等的不容易,偷坟掘墓、挖人墙角,坑了袁术,蒙了曹操,拐了徐庶,骗了李儒,终于攀上高峰。

  周仓忽然想到,或许曹丕、刘备、孙权先后称帝的局面将不会出现,那么三国或许不会在出现在历史舞台。这一段历史该怎么写呢?今后的历史发展又会走向何方?

  “叔父这是怎么了?一会发呆,一会发笑……”典满瞅着周仓,心中纳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