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经济问题
作者:沐散人      更新:2019-11-10 01:46      字数:5222
  最为忙碌的是枢密院,每日接到各处报来的章程和条例堆积如山,几个主簿忙的几乎脚不着地,周仓与荀谌、徐庶、伍纲四人昼夜商议,终于在十二月末,确定了各司主事人选和各部门职能。

  然而行政院和军政院提报由吏政司、财税司、后勤司商定的各品级官员俸禄,使周仓倒吸一口凉气,大小官员每年需要支付的俸禄高达三千万银元,几乎要占去财税预算收入的两成。财税司预算支出中,军费占去三成,基建占去两成,教育占去两成,办公费用占去一成,其他各类杂项占去两成,已经是入不敷出。为解决这个问题,财税司提出了五条建议:

  增加银元投放。这条意见被银行断然拒绝,虽然有足够的黄金和白银储备,但是绝不能未解决财税上的问题而增加没有保障的货币,周仓对银行的做法大为赞赏。

  增加收入。一是税,建议提高商税,加收农税,这条建议经济司极为谨慎的提出保留意见。二是收费,例如学院、医院等通过收费来解决一部分支出,这条建议又受到文教司等部门的质疑。

  减少支出。比如说原计划要推行的军饷,压缩修路搭桥治水等基建项目,基建司与后勤司又是直摇头。

  放给地方。将地方官员的俸禄、基建项目、教育等放给地方自筹,荀谌自己都觉得这条建议不是很靠谱,可以想象一旦实施起来,必定又转嫁到百姓身上。

  对外扩张。从外族和外部势力获取资源和收入。枢密院一致认为,最后一条意见最靠谱,但是如何掠取呢?

  增加投放是不可能实施的,周仓对放给地方略有心动,正合我意。周仓随下令,鉴于瀛州路途遥远、海外往来不便,准其自制、量入为为出,连并东海水师的费用一同承担。此策既出皆大欢喜,中央减少很大一部分支出,而在预算中瀛州的收入几胜于无,却不知周仓是把瀛州打造成为自己的试验田。

  剩下三条意见的核心就是开源节流。

  先说开源,开源不能搞乱收费和摊牌,能从外部搞到钱财最好。周仓最先想到的是陆逊此时应该与臧霸出征东鲜卑,于是加强对鲜卑人掠夺的命令被迅速送往辽东。并州的煤炭开采如火如荼,于是第二道命令是给商会打开煤炭的销路,一是联络西鲜卑拓跋部换其马牛羊,哪怕是毛皮,二是想办法销入关中和司州等曹操势力范围。一想到这儿,周仓就痛恨疾首,痛恨为何自己没有学好化学,多考几分就不至于落榜,哪怕是现在,在煤炭里面多加点玩意儿,不整的曹操煤气中毒也要搞得他大脑缺氧。棉花经过三年的种植,产量逐渐稳定并呈上涨趋势,但是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对这些军需品,周仓绝不会放手,可再从哪搂钱呢?除了鲜卑和匈奴人,周仓最想招财的地方是江东。与江东的贸易主要是笔墨纸砚、家具、果酒、茶,这还远远不够。江东的粮草不缺,能够打动孙权的唯有军资,孙权与张辽合肥之战吃尽铁骑的苦头。徐庶建议向江东出售战马,但只限阉煽后的公马,众人皆说好,于是周仓再令王粲出使建业与孙权商讨马匹买卖。所谓的买卖,也就是趁孙权想与周仓欢好又迫切需要战马之计哄抬物价,从中取利。

  对内,收费项目暂不考虑,加税改为调税,商税和关税划分品种和项目,越是厚利和暴利的行业税率越高,鼓励民间捐赠,除了证书、称号外再增加冠名权,如张三路、李四桥、王五楼等,按照捐赠数量多寡给与不同年限的冠名。

  再说节流。其一,原计划实施的兵饷制被略作修订,服兵役满三年者才开始享受兵饷,享受兵饷之后的免税政策自然取消。其二,原计划再给刘豹增添二十万人被削减至十五万,剩余五万分散发送至各州充当劳役。其三提倡节约,压缩办公开支,属于个人负担的支出不得纳入公费项目。例如,建安文选只对官员和学院免费提供,对其他人群则是定价销售,尽管如此,购买者还是趋之若鹜。

  按照此规划,财税司重新制定预算,总算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经济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需要慢慢的总结和摸索,而不能在不被理解的情况下强行推行新政策,已经有了很多超时代的产物出现,故周仓没打算做过多的干预,只是责令按预算执行,有问题立即报送。令人挠头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一件接一件。周仓只能说是庆幸没有土地问题,土豪劣势和大地主被打倒,大片的土地被分配至百姓手中,而没有被集聚到少数人或家族。人人纳税而没有特权,使得周仓治下没有根本上的矛盾,只有困难。

  有困难就有办法,办法总比困难多。周仓最大的优势就是手下人心齐整,能臣干吏能够得到重用,故此在建安二十三年二月,各项工作逐渐进入正轨。

  始皇帝统一天下后,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统一货币、统一文字和统一度量衡。汉末随着经济胡发展,政治混乱,各种度量又出现杂乱无章的现象。

  大汉银行发行金银铜币成为法定货币,周仓又在铜元之下增加小一号的辅币,称为角和分。或许是并州人天生善于理财,韩悦和韩诚在并州发掘出好几个金融方面的奇才,聘用至银行和钱庄,各项业务发展蒸蒸日上。

  周仓又令文教司再次梳理文字,并将楷书和行书作为公文和学院标准字体,篆书与隶属只作为学习之用,周仓可不想再出现一个茴香豆的茴字还要有四种写法作为学问来卖弄。数码字则作为数学和计数的标准用字。

  计量单位,周仓有些发愁,怎么才能与后世接轨呢?至少也要做到差不多才好换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