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 父王为何不喜?
作者:沐散人      更新:2019-11-10 01:47      字数:5802
  铲除宦官干政最是正常不过,十常侍把持朝政是引发天下大乱的罪魁祸首之一。尽管先帝刘志重用、宠信十常侍的初衷是为了平衡、牵制外戚和士大夫,但所有的锅都被宦官们背了。

  问题在于,这条政令本该由天子发布,由魏王曹丕发布有些不合常理。此外,自从曹操迎天子,所有的权柄尽落入曹氏手中,宦官们过着如履薄冰的日子,哪有一丝权势?曹操在世时也没有相关的政令,为何曹丕一上台就大张旗鼓的发布出来。

  于是乎很多人敏锐的嗅出不一样的味道,曹丕不安于做魏王,曹丕想要称帝!

  至于九品中正制,看似有利于澄清吏治,建立选人任官的标准:家世、道德、才能。但是中正落入谁的手中?士族、豪门!

  曹操在位时以才为先,不计较出身,德有小亏也能容忍,因此与士族的关系并不融洽。因此很快就有人解读,曹丕这是要缓和曹氏与士族的关系,取得他们的支持。再进一步解读,就是曹丕要重用士人,与曹氏宗族搞平衡。

  曹丕要与士族搞好关系的目的是什么?称帝!曹丕为什么要搞宗族的平衡?宗族权势太大,曹丕不放心,不是不放心自己的地位,而是不利于国家治理,最终的目的还是称帝!

  华歆华子鱼、刘晔刘子扬很快解读出曹丕的心思,并最先付之于行动,大肆宣扬曹氏父子丰功伟绩,开始筹划刘协禅位让帝位于曹丕。贾诩、钟繇等老臣很自觉的把这份功绩让给这些新一批能臣干吏;而吴质、陈群等曹丕心腹还在等待,等待朝中每个人的反应。

  而曹丕此时又废弃沿用了二十五年的建安年号,改元延康,是为延康元年。

  周冲兴冲冲地向周仓报告曹操病故。出乎他的意料,周仓并没有表现出多少惊喜,反而长叹一声沉默不语。

  “父王为何不喜?”周信诧异道。

  “曹孟德虽为我之敌手,但不失为英雄!”周仓由衷叹道。刚出道时,周仓是想要背靠曹操这颗大树,寄希望于曹操能够改变历史,从平宦官、拒董卓入京开始,周仓付出很多的努力,数次救曹操性命,危难之时坚定不移的支持和帮助曹操,却未能改变历史轨迹,最终还是要靠自己。

  周仓还犯不着为这一点伤感就祭奠曹操,更不会派人去给曹操吊孝,这不知又会引起怎样的骚动。只能小范围的表示一下感慨:“若没有曹孟德,这天下还不知要乱成什么样。”

  周冲认为这是大好时机,“曹操新丧,人心浮动,正是我用兵良机,主公何不趁此兴兵?”

  “元直以为呢?”周仓有些意动。

  徐庶眉头紧缩:“从各方回报信息,曹彰、夏侯惇、曹真、张辽对我防范甚严如若出兵,势必掀起一场大战,如今我方兵力略显不足啊。”

  底盘大了,战线拉长,人马也就分散,而曹军的防线缩短而且更加密集。主战场南线,徐晃的南军几乎尽没,到现在也没有恢复元气,一群新兵难堪大用,不能作为主力。北线,虽然收复北疆只损失两万人马,却因新建蒙州又分出三万五千人马驻守,并、冀两州可动用的人马并不多。那就只剩下东线战场,也就是从青州出兵攻打兖州。尽管徐庶多有奇计,但在根本上徐庶是很谨慎的。

  端木凌呵呵笑道:“哪有万事俱备之战?我准备不足,那曹丕更是如此,依我之见儁乂、元绍两位都督南下,主公兵出青州,可再来一场官渡之战。可惜,主公不是元绍,而那曹丕也不是曹操!”

  再来一场官渡?徐庶苦笑:“子凡,你可知那袁绍是因冬季黄河冰封,大军才得以渡河,如今汛期将至,我之黄河水师尚未准备停当,如何送大军和粮草过河?”徐庶还有一句话没好意思说,裴元绍的领军才能怕是不如曹真。

  裴元绍是周仓的短板,他或许是一个好的后勤部长或者一方趁职的守城大将,但绝不是一个优秀的战争统帅。周仓忽然想到,把伍纲放到并州刺史的位置并不是很好,他的军事才能远胜于治政。邓艾呢?太年轻,威信不足啊,更何况邓艾还是自己的学生。

  “不能大打,那就小打。曹操病故,曹彰必去奔丧。调邓艾去并州,着儁乂起兵南下夺取高平。”看样子短时间发动大战是不可能了,周仓拿定主意道。“再令马休至冀州,令裴元绍操练人马,准备南下。”

  不是没有人能够替代裴元绍,除了资历不足的邓艾,远在台州的于禁智勇双全,只不过于禁还欠缺与汉军之间的磨合,而且将来还是突袭江东的奇兵,因此周仓不会轻易动于禁。他打算先叫邓艾在并州练练手,好接裴元绍的班。

  荀谌提出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建安改元为延康,周仓的治下是不是也要改为以延康计年?否则会引起时间上的混乱,总不能出现建安二十六年的笑话。而且他又提出一份担忧:金银币上均有年号,今后改元那不是每次都要跟着更换模具建安文选是不是也要更名,等等。

  这个问题确实麻烦,仅汉献帝这已经是第六个年号,短的使用不过一二年,只不过建安使用了二十五年使周仓忽略了改元的问题,即使是明清时期每个皇帝也有自己的年号。

  周仓想了半天,终于想出一个方案:“自高祖皇帝建立我大汉至今已有四百二十二年,我意以此计年,只要我大汉长久永存,计年之法不变!”

  “此法好!”端木凌拍手。用刘邦建国之年开始计时,别人挑不出什么毛病,也不会显得突兀对当今天子不敬,反而显得周仓心系大汉。

  于是,枢密院发出政令,今后全部采用此法,当年即为汉四二二年,而不再提建安二十五年或延康元年。制币从次年开始以此铸制,至于建安文选则更名为大汉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