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9 部分阅读
作者:六月观主      更新:2021-12-08 12:39      字数:7878
  原想上前去与之交谈,但细看之下,终究打消念头。

  这青年道人眼中别无他物,自也不愿有人扰他。

  “他平日里行踪不定,也就只有我,常在山中走,才知道他在哪里。”

  少年笑得颇有得意之色,像是一个孩童。

  秦先羽微微一笑。

  他们继续前行。

  前面山道上有个凉亭,亭中有两人,他们相对而坐,也在对弈,但口中言语不断,声音平静淡然。

  秦先羽细听之下,不禁骇然。

  这两人竟是在论道,他们谈论山河大地,草木枯荣,也在谈论日月交替,星辰万古,他们在谈论道从何来,谈论天地因何而生,九鼎何以镇世,又论生死轮回,除却天仙外,万物生灵终要落个尘归尘,土归土,意义何在?

  不知不觉间,两人已谈论了两三个时辰。

  而秦先羽和那少年也在旁边山道上听了两个时辰。

  “他们经常论道。这些还算好的,上次听他们论人心善恶,论天地众生,听得我三天都没能睡着。”少年笑着说:“听得他们论起人心善恶,举例无数,听得好像天地都是灰暗。人总是假的,那天后,我看见每一个人总是害怕,直到后来有师兄告诉我。”

  “自己心中善,天地便是大善。”

  少年说道:“不过从那之后,我不敢听他们论道了,虽然他们论道很广,什么事情都能谈论得出来。”

  秦先羽略有感慨,说道:“这两位真是学识渊博。”

  他细看之下。那论道的二人,都是仙家之辈。

  “他们两人都疏于修炼,极少静坐练功,总是喜欢论道,后来掌教真人与他们说,若要论道,且先知道,要想知道。必先得道。”

  少年笑道:“所以他们都已得道。”

  得道者,凝于大道金丹之内。脱去凡俗,唤作陆地神仙。

  那两人偏头看来,略有点头,以作示意,然后便不予理会,继续论道。而他们的棋局,又是一盘和局,已无处下子。

  少年继续领着秦先羽行走,指着前方的山洞,说道:“内里有位长老。枯坐二百余年,一心修行,意在积蓄真气,汇集法力,心系道行增进,却未曾习练过半点神通道术。”

  然后他指着满山遍野,说道:“这里有许多山洞,许多洞府,但有些是空处,而多数有人在内修行,他们百年如一日,积蓄真气或法力,借以突破境界,寻求得道成仙,寻求元胎入道,道胎化圣,更是寻求仙胎羽化之境。”

  他们来到一座洞府前,敲门拜访。

  内中并无回应。

  然后少年伸手推开了洞府大门。

  显现出来的是一座水晶所铸的通道,仿佛冰晶,却又不冷。

  尽头处是一汪清池。

  清池上有一人盘膝而坐,闭目运功。

  他坐在池水上,未曾运用法力,未曾施展本事,却浮而不沉。

  他轻得似乎不像是一个人,而像是一根羽绒,或许他的本体就是轻如羽毛。

  就如和沉铁外形相似的浮木。

  这人身着道袍,面色清淡,听闻动静便睁开眼睛来,眼中如水晶一样淡漠,只瞄了一眼,便垂下眼睑,默默修行。

  秦先羽忽然怔在那里。

  清净之心者。

  秦先羽有天生清净境,但他却有一个常人的心。

  但这道人,乃是清净之心。

  从见到这人的第一眼开始,秦先羽便知晓,这是一面镜子。

  倘如秦先羽自身的清净境,是一面湖泊,随风荡漾,遭遇诸般事情,能起涟漪水痕,能生喜怒哀乐,最终仍会归于平静。但这道人不会,他有清净之心,便是一面镜子,万物不沾身,万事不在心,淡然超脱,漠然无情,任何事情都在他心底泛不起一丝涟漪。

  这种人物,对世间是大善。

  所谓大善,便是因为将世间一切,俱都一视同仁。

  不论你是常人,还是修道人,或是同门,还是长辈,皆与花草无异,俱是岩石尘土。

  世间一切,都是灰烬尘土。

  而灰烬尘土,也是他眼中的世间众生。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秦先羽微微闭目,心中道:“清净之心,天生便是一个圣人之心。”

  他睁开双眼来,目中不似那道人一样淡漠,略微有些情绪波动,但终究归于平静。

  “这位是本门二代弟子,天生有清净之心。”

  少年说道:“怀有清净之心的人物,万般事情加身,亦无喜怒哀乐,心如明镜,勘破一切。”

  秦先羽说道:“道书中说,这等人物心性绝顶,天赋绝佳,故而修行起来,乃是世间一等一的迅捷,若能修得直指大道的功法,便能有望得取大道,踏足道境,成就真仙道祖。”

  “确是如此。”少年说道:“但正因为过于完美,心性过于清明,故而少了人世感悟,少了喜怒哀乐,少了凡世情绪,在勘破仙圣之境时,或多或少有些碍难。反倒是清净境,虽然不如清净之心那般完美,但有了情绪波荡,却更容易超脱出来。”

  清池上的道人,依然闭目修行,未有半点动静。

  即便秦先羽二人谈论的便是他,可他依然置若罔闻。

  因为他是清净之心者,对于身外之事,皆不在意。

  “他在感悟道剑,借此破境。”

  少年说道:“传闻道剑乃是心与神交,凭空而生,他便在感悟。”

  秦先羽低声道:“若得感悟,必可修成。”

  因为对于这等心如圣者的人物而言,修成道剑的诸般碍难,许多危险,都应如无物。

  那道人没有动静。

  秦先羽二人从他身旁走过,转折入了另一条通道。

  前方有好几面镜子,正中间盘坐一人。

  那人睁开双目,微笑着朝两人点头。

  恍惚间,秦先羽似乎从他身上看见了自己。

  那是一个清净境的人物。(未完待续。。)

  ps: 下一更快好了,本来打算合并起来,但觉得有些长,所以还是分开。另外,今天我会尽量写出第三更来……

  四百八十四章 见道德仙宗【二】

  清净境者,有两类。

  第一类,是如秦先羽般天生清净境。第二类,乃是道学领悟高妙,心中平和淡然到了极点,久而久之,心性清明,淡然而净,便与天生清净境的人物无异了。

  眼前这位,原是道德仙宗一位弟子,修为不高,然而深研道学,悟得其中至深至妙之意,无论善恶之念,喜怒之恶,也只能泛起一丝涟漪,最终归于平静。

  怀有这种心境,便是清净境。

  当他发觉自身已然修成清净境的时候,欢喜了几个时辰,便又归于平静。

  这是心性领悟,与道行高低无关。

  秦先羽觉得此人修为或许还不如自身,但他的心性,却要远比自身这天生清净境更为平和。

  “贫道还要修行,失礼了。”

  那人微微一笑,伸手作个请的手势,已是下了逐客令。

  少年撇了撇嘴,然后拉着秦先羽离开。

  “他是三代弟子,原本是颇为好玩的一个人,和我聊得来,谈得来。我们曾经一起去后山洗澡,掏过鸟蛋,不过后来被人骂了一顿,说是鸟蛋之中也是生灵,所以就不干这事了。”

  少年摊了摊手,说道:“后来我睡了一觉醒来,这厮就不再好玩了。”

  秦先羽问道:“为什么?”

  少年说道:“因为他修成了清净境,性子不复当年。”

  边讲边行。

  前方又有一人,他从对面走来。

  眼神淡漠,如水晶一般。神色冷淡。全无人气。唯有一身道意。

  擦肩而过,神色未变,他眼中似乎全无秦先羽二人,或者说,这两人与地上的石块并无不同。

  又是一个清净心?

  秦先羽倒吸口气。

  清净之心者,赤子之心者,或清净境者,俱是极为罕见的人物。千万人中未能寻得一个。或许幽州大地广袤,人口亿万,能够有许多这类人物,但心性难以判定,并非根骨一般能够测得出来。

  古往今来,并不缺乏心性绝伦者,绝佳根骨者,但大多未能得遇仙缘,导致埋没天资,碌碌一生。寿尽之后,只留一具枯骨。化作尘土。

  但道德仙宗竟能搜罗出这许多心性脱俗的人物?

  “天生清净境者,清净之心者,诸如此类,我道德仙宗并不缺乏,但本门真正看重的,还是他们的成就。”

  少年说道:“能够进入这里的,并不一定都是清净心,清净境,但他们必然都有所成就。”

  秦先羽听出了许多不同的含义。

  道德仙宗,并不缺乏清净心,清净境之人,或者此地之外,便有一些这类弟子。而在这里的弟子,必然是有所成就的。

  秦先羽沉吟道:“比如这位?”

  “他也本是门中一个寻常弟子,修为极快,后来有所感悟,也如之前那厮一样,感悟道学,心性变化,温善平和。”少年说道:“再到后来,他修成了道剑,凭借这种淡然心性,熬过了道剑的诸般考验。”

  秦先羽微微皱眉。

  “修成了道剑,他时时斩去心绪,深研道学,已成清净心。”少年说道:“凭借道剑来护道,修行再无忧虑,他虽是三代弟子,却也已是金丹九转,内蕴元胎,功成圆满的人物。后来他闭关十年,近些日子才破关而出,据说再过不久,将尝试元胎化道,迈入道境,成就道祖。”

  秦先羽半晌无言。

  各宗二代弟子乃至和掌教同辈的一代弟子,都未必有九转金丹的功夫,而他一个三代弟子,竟然已是要尝试成就道祖。

  九州仙宗之中,恐怕也没有多少这样的人物罢?

  至少燕地里面是没有这等人物的。

  但细想来,修成道剑者,万邪不侵,大道无忧,他又已是清净心,有这等成就,却也并非难以置信的事情。

  道剑原本出自道德仙宗,后九宗俱有,但均是传统道剑。秦先羽体内这一柄,是燕地一位极为出色的道祖改善之后的道剑,能有护道之用,不拘是自身情绪,还是外来不利之物,俱能斩去,亦能用以对敌,十分不凡。

  而真正的道剑,乃是心神交合而成,以精气神凝合,从虚无而来,以神为炉,以性为药,以定为火,以慧为水。修成之后,护卫自身大道,不受外物所侵,能斩心中思绪,能灭外来不利之物,但独独无法出体对敌,只能护卫自身。

  可是这样的道剑,正是道德仙宗所看重的。

  能够修成道剑者,便是道德仙宗,也寥寥无几,加之清净心,这三代弟子能得这等成就,也是应有的。

  “我们去看另一些人。”

  少年笑得十分灿烂,领着他继续往前走。

  他们走过许多通道,路过几汪池水,然后从山的另一面,走出了这里,于是看见了另外一座山。

  山的那边有一人,他坐在山巅,身在云雾中,看着天边。

  白色的云雾。

  秦先羽忽然感到一阵绵长的气息,再看那云雾时,蓦然惊觉,那不是云雾,而是来自于那人身上的气息。

  从那人身上,感应不到半点龙虎的气息,没有龙威,没有虎威,只有一股绵长味道,类似龟,又似蛇。

  “龟蛇绵长,此二者皆为长寿之物。”

  少年说道:“这是本门三代弟子景字辈排行末尾的弟子,修为不是龙虎,而是龟蛇,已临近仙凡壁障。”

  秦先羽疑惑道:“龟蛇?”

  “龟蛇皆是长寿之物,但凡修炼先天混元祖气者,直指大道,乃是魂魄衍生的本源之气,有延寿之效,与其修炼龙虎,不若修行龟蛇。”

  少年说道:“仙君感悟水火,凝炼苍龙白虎,以龙虎交汇,得金汤玉液。而龟蛇者,亦是如此,然而龟蛇寿元绵长,虽不如龙虎霸道,却另有仙气。”

  “月藏玉兔日藏乌,自有龟蛇相盘结,此为真武。”

  少年微微闭目,低声道:“龙虎结丹者,唤作龙虎玄丹,而龟蛇结丹者,唤作真武道丹。”

  秦先羽道:“九大仙宗,未有这等说法。”

  少年笑道:“因为真武道丹乃是本门独有。”

  秦先羽问道:“此中有何不同?”

  “龙虎者霸道,以此结丹者,为龙虎玄丹,法力亦是霸烈。”

  少年说道:“而真武绵长,气息柔韧,更具大道韵味,同等级数间,寿元更长,突破境界时障碍极轻,但相较之下,斗法不如龙虎来得厉害。”

  道德仙宗,专于修道,不以斗法为主,故而有此真武道丹。

  秦先羽看向天空。

  悠悠云层上,又有一人,盘膝坐于云间,身后虚影若隐若现,形如龟蛇结合,与云雾交连,气息绵长。

  仙人道韵,莫过于此。

  此为真武道丹。(未完待续。。)

  四百八十五章 见道德仙宗【三】

  先天混元祖气为本源之气,但斗法并不霸烈,而甚显温和绵长。

  既不伤身,又对自身有所补益。

  修炼先天混元祖气之人,向来寿元绵长。

  比如秦先羽,他在龙虎境界时,便发现自己的寿数,应当超出了二百六十往上。只是因为他年岁不高,因此并无太大感触。

  “仙君修行先天混元祖气,应当明白,修成先天混元祖气者,同等级数之下,寿元要比常人更长。”

  “并且……”

  少年眨了眨眼,说道:“修行上,也更快许多……”

  秦先羽点头道:“确有体悟。”

  “先天混元祖气贴合道韵,修行更快,也更是因为在修道上面的瓶颈,比常人更轻。”少年说道:“比如仙凡壁障,比起寻常人来,就比常人更薄,所以修炼先天混元祖气之人,更易成仙,也容易推转金丹,直通道祖之境,故而才有直指大道的说法。”

  “至于真武道丹之法,则将这些益处扩展开来。”

  “比如寿元更长,比如仙凡壁障更薄。”

  少年说道:“上面那位,便是修成真武道丹的仙人,因龟蛇寿长,因此他修成道丹的那一日,寿元也是绵长。”

  秦先羽道:“初成地仙者,寿高五百,此后每推转一步,便能增一世之寿,但百年之内推转金丹,却是极为艰难的。不知道这位是多少寿元?”

  少年说道:“这位仙人以龟蛇长寿,初成道丹便是八百之高,但他此后百年间。连破二重地境。三重地境。如今已是道丹九转的仙人。”

  “又是一个临近道祖级数的人物吗?”秦先羽微有感叹,“修行先天混元祖气,又是真武道丹,恐怕在元胎入道这一步,也比一般的九转地仙更为简单罢?”

  少年点头道:“正是。”

  然后他们下了山,朝着前面那座高峰走去。

  那座高峰耸入云端,白云遮蔽了最顶上的景色。

  山峰下有座残破小观。

  观门前有个老者,手执扫帚。正在清扫落叶。

  他身着古旧道衣,身子佝偻,弯得几乎直不起腰。

  秦先羽二人临近道观。

  “这是……”

  秦先羽看着地上以青石铺就的道路,忽然察觉一股异样的气息,再看小观之前的栅栏,也有同样的气息,又看周边的花草,竟是更为灵动。

  他忽然想到自己背上守正剑的剑柄,那里绑缚着一条丝带。

  而这里的气息,便类似于那些丝带。

  少年已经奔上前去。哈哈笑道:“老头,早跟你说了。依山傍水,你这里就缺了水,还不信?这回有客人来了,你怎么煮茶?”

  老人微微一笑,说道:“不难。”

  他放下扫帚,弯下腰,双手接下青草上一滴尚未蒸发的露水。

  秦先羽微微屏息。

  就见老人把一滴露水倒在地上。

  然后那露水在地上一滚,越滚越大,砸破了个土坑,积蓄起来,顿时化作一汪池水。

  池水清幽,洁净透彻。

  “有水了。”

  老人笑道:“请……”

  他偏过头来,看向了秦先羽。

  秦先羽看清楚了他的眼睛。

  那是一双颇为浑浊的双眼,老迈而垂暮。

  但秦先羽仿佛看见了两方天地,乾坤宇宙。

  嗡地一声。

  脑子一片空白。

  “道祖!”

  “金丹九转,内蕴元胎,待得元胎化道,便是道境,从此即为真仙,尊为道祖。”

  那老者就是一位道祖。

  秦先羽感应不到他有多么高,也察觉不到低处。

  无有高低,无有前后,他像是一片星空,看不见尽头。

  朝顶上看,看不到边际。朝下方看,也看不到边际。前有左右,俱是如此。

  “原来这就是道祖……”

  秦先羽心中默默道。

  ……

  观中。

  “这茶是老夫种的,只是有时总是忘了打理,因此有些茶枯了,也有些茶树老了,现在就只剩下寥寥几株茶树,勉强算是比较长寿,没有老死,大约有了千年罢。”

  老者微微笑道:“千年茶树,味道或许比较老,仙君不要嫌弃。”

  秦先羽双手接过,低声道:“茶树于道祖身旁生长千年,沾染道气,非同寻常,又有千年之久,这等灵茶,已可划为仙品。今日有幸品尝,乃是福缘。”

  老者呵呵一笑。

  那少年从桌上端了一杯茶水,如牛饮一般,张口饮尽,砸吧砸吧嘴,摇头道:“太老了,不好喝。”

  秦先羽饮了一口,便觉一股青涩味道传入舌尖,然后便是甘甜,紧接着茶香满溢。

  清新味道充斥整个心神。

  他仿佛置身于青草之中,山林之内。

  待得醒转过来,秦先羽脑海中清晰了许多。

  他躬身拜道:“多谢前辈厚赐。”

  “一杯茶而已。”老者笑道:“再者说,你也不必这般拘束,老夫比起你来,不过境界高了些,充其量也就是比较强壮。若真正斗起法来,可是连地仙都斗不过的。”

  秦先羽登时一怔。

  “你之前所见的那些人,都专于修道,论道,极少有修炼神通道术的。他们对于道功或许感悟极深,道行不低,但斗法本事,却是有些不济的。”老者徐徐说来,全无忌讳之意,说道:“至于老夫,比他们更为极端一些,自幼时修道,从未接触过神通法术,只一心修炼,以道行为重,自身全无半点斗法的本事,唯一对敌的手段,也只有以自身的先天混元祖气压迫过去。”

  道祖这等人物,一身法力真气,必然是浩瀚如汪洋大海,沉重如山岳大势,即便没有神通法术,只是以法力真气压迫过去,也足以胜过寻常地仙,将寻常修道人压迫致死,如碾轧蝼蚁那般轻而易举。但与修为相差仿佛的人物真正斗法起来,终究还是要吃亏的,同等级数之下,几乎没有手段可以对敌,也无手段护身,甚至对付修为较高的地仙人物,也难以取胜。

  “道行是根本,法术终究是外物。老夫是修道,寻求长生,寻求羽化,不求快意恩仇,不求争斗二字,故而不学外物,徒自耽搁修行。”

  老者解释了句,然后微微笑道:“适才接掌教之令,将有中州燕地未来第十脉首座真人至此。老夫想来,你必然不是来观看本门道术的,而是要看本门修道之人。”

  少年不满道:“既然来到了这里,前面自然都看过了。”

  “还差了两位。”

  老者放下水壶,说道:“你领仙君去东方,看那位炼气士,再去南山,见长生道人。”

  少年面色微变,第一次出现了超出天真纯净本性之外的异样神色。

  老者转头来看秦先羽,略微浑浊的目光中闪过慧色,笑意颇含深意,说道:“许多事情,会有长生道人与你说的。”

  秦先羽想了想,终究起身来,然后施礼道:“谢前辈指点。”

  四百八十六章 见道德仙宗【四】

  东边的山,在蒙蒙雾气间若隐若现。

  山不高,山顶上有个花甲老者,身着鹤氅,举止轻缓,正在山中采药。

  所谓药,非草非花,非金非铁,非铅非汞,乃是气也。

  他从彩霞中采五色,他从云雾中采灵光。

  “当今天下,有人采药成丹,以此为丹道,练就外丹,借以成仙。所谓外丹,乃是以无数天材地宝,借铅汞而化,辅以金汤玉液,加之本身道韵,以此而成。我等将这类仙者,唤作伪仙。”

  山下的少年徐徐说道:“纵观古今,因外丹非是内丹,难孕元胎,故而无法温养至金丹大成,因此,从无真仙之辈,因而列作伪仙。”

  秦先羽看着那身着鹤氅的花甲老者,目光微凝,说道:“这位前辈也是如此?”

  “这也是采药,但非是炼丹,只是炼气,他采的终究不是天材地宝,不是铅汞材料,而是天地之灵气。”少年微微笑道:“如今修道,便是从古时采气之法衍化而来,丹道正是从他这类法门里面衍化出来的新道路。可当今丹道未曾出过真仙道祖,而这种古旧的采药之道,却是曾经出过羽化天仙的。”

  秦先羽看了良久,终是说道:“采霞光五色,采雾中灵光,取天地秀气,辅以呼吸吐纳之法,脏腑运动。这般采药之道,其实与我等修行静坐之法极为相似。”

  “终究有些不同的。”少年笑了笑,然后领着他登山,一边说道:“所谓采药。乃是采气。故而他也是炼气士之一。但古时真正炼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