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
作者:绥绥      更新:2023-05-30 16:20      字数:1673
  她还把李重骏吹成天下第一等的好男子,一边说一边偷瞄窗外,生怕老天爷让雷公来劈她。

  不过翠翘果真收了泪,听着听着,也渐渐微笑了。

  等到日头西偏,绥绥只得张罗着回去。临走,不顾翠翘百般推辞,又留了一袋银子给她。

  她还偷偷递与那妇人一整块两钱银子,并路上买来的针线,嘱咐道:“还劳嫂子费心,我不在时,多替我照看照看姐姐。”

  这妇人姓柳,原是她们的街坊嫂子,寻日保媒拉纤,卖绢花,替人洗洗衣裳,生计甚是艰难。当年绥绥和翠翘从戏班里逃出来,在这里落脚,后来翠翘生病,她又进了魏王府,便请了柳嫂子来帮忙做饭熬药。

  柳嫂子笑得眼没缝儿,忙不迭谢过了,把东西揣在袖子里,送绥绥出门。

  绥绥依旧乘了驴车回去,半路买了炸糖油糕,包在厚厚的草纸里,又脱下胡服袍子裹上,重新用包袱包好,带回去给小玉吃。

  一切都同往常一样。

  可是再回府,绥绥却觉出了些怪异。

  先是在角子门,上差的张娘是早已被她收买了的,虽放了她进来,却有些吞吞吐吐的。

  绥绥还当是李重骏发现了她偷溜出去,连忙问,“殿下回来了么?”

  张娘低头把钥匙栓回汗巾上,并不看她,“嗳。”

  “那说什么没有?”

  张娘动了动嘴,还是没告诉她,只说:“姑娘先回房去罢!”

  绥绥心里纳罕,也不再和她猜谜,连忙往小院赶。

  走穿堂最快,不知怎的,一路上的丫鬟小厮也比往常多。石桥上,甬路旁,有差事没差事的,三三两两聚在一处嘀咕什么,见她来,又都住了嘴看着她,甚至有几个低低笑了起来。

  绥绥索性提起襦裙跑,才绕过影壁,就见小玉捧着脸坐在台阶上。她叫了一声小玉,小玉抬头,立刻跳起来,“姑娘下午去哪儿了!”

  她两步上前,“发生什么了?”

  小玉脸上还挂着泪珠,吸吸鼻子道,“方才……方才那个长安的官又来了,这次还带了圣旨……”

  绥绥先想到的是那天“当面宣淫”,被信使捅到上头,陛下大怒要给他们治罪,吓得手脚都冷了。没想到小玉皱着一张小小的苦瓜脸说,“陛下下旨,命殿下归京……归京……完婚。”

  “完婚?什么完婚?”绥绥一下子没反应过来。

  小玉哇一声哭了,“就是陛下给殿下找了个王妃,是什么弘农杨氏的小姐,下个月就要殿下启程。怎么办呢,姑娘,那个治死咱们的王妃娘娘要来了!”

  这下绥绥可听明白了。

  事出突然,她也愣了好一会,却还不忘把包袱打开,拿出炸糖油糕来分给小玉,毕竟“这炸的不禁放,久了就不好吃了。”

  小玉抽抽搭搭进屋去了。

  倒是绥绥在台阶上坐了下来,一面发怔一面咬油糕。炸透的江米金黄酥脆,豆沙馅滚烫,甜腻腻地流进喉咙。

  她中午就没吃饭,可饿坏了。

  三个吃下去,实实在在填满了肚子,也有了底。她拍拍手站起来的时候,心里已经有了一番打算。

  夜雨

  李重骏要回长安去了,阖府有人欢喜有人忧。

  忧的是那些卖进王府的本地人家,是走是留,全指着王爷一句话,不是背井离乡,就是丢了差事。可那些长安跟来的下人却是开心得不得了,在荒漠喝够了沙子,这回总算可以回到那温柔富贵乡去了。

  厨房大师傅就是土生土长的长安人,当天晚上特意做了一道奶汤锅子鱼,据说只有长安有,就连皇帝赏赐大臣都用这道菜,寓意“鱼跃龙门”。

  可能是太快活了,手一抖,还多放了不少盐。

  绥绥喝了一大碗汤,又不得不喝了一大碗茶,然后就去找李重骏。

  打算和他商议自己什么时候离开。

  这出戏终于要唱完了。他马上就有正经妻子,不再需要什么假冒伪劣的宠妾,大概也正迫不及待地想打发她走。

  而绥绥呢……通过偷梁换柱和倒买倒卖,也已经攒下了一笔银子。

  傍晚时她算清了自己的私房,除了给翠翘治病,还足以开个小酒铺子。凉州临近敦煌,葡萄酒最出名,当垆卖酒,用钱生钱,再辛苦也是个长久之计,不比陪着那怪脾气的人演戏强多了!

  绥绥越想越欢喜,忙不迭到了上房,看守的小厮却说李重骏一晚上都在外书房。

  她只好走到一旁,倚在穿廊的阑干上等他。

  今晚下了入秋的头一场雨。

  西北的秋雨,湿而不润,只薄薄打湿了青瓦的房檐。绥绥望着夜下的穿廊,从假山引来,又从月洞门出去,百转千回,仿佛一条银龙,在疏疏的花木里时隐时现。银蓝的月光漫进来,丝丝缕缕的冷里白雾轻轻,像行人呼出的哈气,寂静又匆匆。

  她在这里住了两年,可每一次望见,都只觉得是异乡。

  她和李重骏呢,也是一样。

  做了他两年的宠妾,倒比陌生人还不如。